越州中学季海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07680 上传时间:2019-08-10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66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州中学季海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越州中学季海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越州中学季海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越州中学季海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越州中学季海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越州中学季海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州中学季海燕.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越州中学 季海燕,2014年省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2014年省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易混易错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3.真理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5.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材料一 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洪水为患,鲧负责领导治水工作,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失败。后来尧命禹主持治水大任。禹考察了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后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黄河淤积导致流水不畅。于是他确立“疏”的方法,导水入海,遂除水患。 禹的治水成功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禹通过考察后确立了“疏”的方法,导水入海,遂除水患。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禹在研究 “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无效的基础上,探索出“疏”的方法,治水成功。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禹治水的成功证明了 “疏”的方法能够根除水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禹确立“疏”的策略,最终是为了根除水患,使人民安居乐业。,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为此,浙江省于2013年底作出了“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重大决策,描绘了治水路线图:三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要基本不

3、出问题,实现质变。 结合材料二,“五水共治”决策是如何体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2012浙江会考样卷)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B C D,(2010年浙江会考题)谁都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这是因为 人的实践都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任何真理总是和谬误相伴而行 人的认识总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 B C D,(2013年浙江学业水平考试题)歌德说:“知之尚需用之,思之尤应为之:”其中的“知之尚需用之”强调 A用是知的源泉 B知以用为动力 C用是知的目的 D知是用的结果,(2014年1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题) 18.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而不能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要求。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主观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2014年1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题) 19.古代有一男子,奔千里、费万金学得一手“屠龙绝技”,然技成却为天下笑。该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