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试题A.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331565 上传时间:2025-07-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试题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试题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试题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试题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试题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题A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

2、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马过河”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小马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就必须要亲自试试,这就是实践。人们可以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李时珍吞服曼陀罗直至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中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些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然而,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事情都靠直接经验获得。所以,人们大多数的知识还是要通过学习接获得。“秀才不出门,全

3、知天下事”,但这些间接性的认识,也同样来源于实践,因为它们都是前人实践的结果。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就是说,实践的需要能够大大推动认识的发展。抗日战争的需要催生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如今,我们可以利用太空望远镜遥望宇宙星辰,用显微镜观察微小世界的奥秘,这些场景在遥远的过去是无法想象的,而人类实践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使这一切成

4、为可能。可以说,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和未来的认知。实践的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也就越高,也就能够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6年2月I1.日,1.1.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百年探寻,就为1秒相遇,引力波天文学的时代正在到来。引力波可以帮助人类洞悉宇宙的起源。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引力波,人们将有机会为大爆炸等一系列基本物理假设找到证据。到那时,人类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到塑造宇宙的力量。3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获得认识的最终目的

5、是实践,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最终目的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一观点深刻地指出了实践在人类社会历

6、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观,明确提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一论述强调了人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自觉能动性,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论持久战,实践观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认识必须来源于

7、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实践标准,敢于面对实践的检验,勇于纠正错误,不断推进事业发展。再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马克思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即曲折地前进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规律,即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f无限循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认识的

8、发展。最后,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尊重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创造性,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论持久战为我们深入理解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答: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源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得到进一步阐述。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这两个经典理论,从实践的定义、作用

9、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实践的理解。一、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客观性是指实践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能动性是指实践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有选择地改造客观世界;社会性是指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二、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形成知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

10、性,从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价值。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社会实践形成了社会制度,科学实践推动了科技进步。实践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发现理论的不足,从而推动理论的发展。三、实践的意义实践对于个人来说,具有提高认识、锻炼能力和实现价值的意义。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实践对于社会来说,具有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的意义。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睑和发展理论的途径,实践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总之,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坚定实践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不断提高实践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