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运动医学PPT.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36805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江师范学院运动医学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内江师范学院运动医学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内江师范学院运动医学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内江师范学院运动医学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内江师范学院运动医学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江师范学院运动医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江师范学院运动医学PPT.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运动医学,主讲人:谢建生,基本内容及初步课时安排,课时 内容 第一周 绪论 第二周 第一章 运动损伤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现场急救 第三周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第四周 第二章 上肢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肩袖损伤 第二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腱鞘炎 第五周 第三节:肱二头肌肌腱断裂 第四节:肩周炎 第六周 第五节:肘外侧疼痛综合症 第六节:肘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第七节:腕三角软骨盘损伤,第七周 第八节:腕管综合征 第九节:腕部腱鞘囊肿 第十节: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第八周 第三章 下肢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坐骨结节损伤 第二节:髂腰肌小转子末端病 第九周 第三节:股四

2、头肌腱末端病月份 第四节:股内收肌管综合征 第五节:膝内则副韧带损伤 第十周 第六节:髌骨软骨病 第十一周 第七节:小腿筋膜间隔区综合症 第八节: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与骨折 第十二周 第九节:踝关节韧带损伤 第十节:半月板损伤 第十三周 第四章:头颈躯干软组织损伤,第一节:落枕 第二节:颈椎病 第三节:胸部迸气伤 第十四周 第四节:急性腰扭伤 第五节:慢性腰部软组织损伤 第六节:梨状肌损伤综合症 第十五周 第七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五章:常见的运动性疾病 第一节:过度紧张 第十六周 第二节:运动中腹痛 第三节:运动性贫血 第四节:低血糖症与肌肉痉挛 第五节:中暑 第十七周 机动 复习 第十八周

3、复习 备考,绪言,一、运动医学的概念: 是体育与医学、卫生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创伤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的应用性学科。 二、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及初步课时安排。 三、目的: 在于运用医学(骨伤科学)、卫生学等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研究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康复措施,注重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技术水准,因此,本学科是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身体锻炼及损伤康复不可缺少的科学知识。,四、任务: 1、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预防及治疗方法,康复措

4、施。 2、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运动竞赛提供科学依据。 3、利用现代医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和评定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是否符合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特点,以便进行卫生指导和医务监督。 4、研究和分析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并制订出相应的卫生措施和标准。,本学科的形成,发展及应用,本学科是在医疗卫生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古代(汉华佗五禽戏)已有把医疗手段应用于体育运动的记载,但本学科是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事业是在50年代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我国的体

5、育保健与康复工作,对指导群众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的运动能力,防治运动伤病以及功能恢复等方面,必将起到积极作用。,软组织损伤,第一章 第一节 概论 第一节、软组织损伤的概念 一、主要指因外力撞击、跌仆闪挫、扭转牵位、金创挤压、强力负重、过度活动和姿态不平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 所谓软组织,从广义上讲,除骨骼与各腔内脏器组织以外的一切组织,都称软组织。而祖国医学对筋的认识,主要的指筋肉、筋膜、筋腱、经络等组织,即泛指的关节装置、肌肉、肌腱、筋膜及神经血管等组织,这些组织的损伤,统称为伤筋。 可见中医对伤筋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概念是有区别的。祖国医学认为,肝肾同源,分

6、全筋骨,故筋骨损伤,必累积肝肾;而肝肾虚弱,筋不得血而失养,骨不得髓不充,骨为肝筋为钢,筋骨相连,诸筋从骨,筋能束骨筋强骨壮,故伤筋能损骨,伤骨必伤筋。筋皆属于节,筋强则节固,故伤节必损筋,伤筋能累节,这些认识充分揭示了筋与骨、关节、脏腑之间的重要关系,对于我们在骨与软组织损伤治疗中很有启示和帮助。,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急性筋伤,初期局部多气血凝滞或淤血内阻,气机不利、经络不通、而作肿作痛,受损筋肉、韧带、筋膜可发生筋断、筋歪、筋翻、筋转等改变,重者筋骨惧损,其症严重,若伤后恶血留内或感受外邪,则可血淤化热,或淤血泛注,热毒内聚,引起机体发热或炎症感染等症。后期,多因失治或淤血阻滞,气血虚弱,伤

7、部易感受风寒湿邪,络道痹阻或筋失所养,可发生粘连变性,出现筋强、筋粗、筋萎或诸种痹病等慢性损伤病变。慢性劳损,局部因慢性积累性伤损,多经络郁滞,经脉不舒,或因肝肾,气血虚弱,复感风寒湿邪,易发生气血不和,淤阻疼痛或痹痛,伤部多有无菌性炎症,增生肥厚变性等改变。,二、筋伤的分类,(一)按损伤的原因分 1、扭伤 主要是指关节部位组织因扭转闪错等外力所致的损伤,多以伤气为主。 2、挫伤 凡机体各部组织遭受跌打撞击、挤压坠堕等顿性直接暴力引起的损伤,多以伤血为主。 3、拉伤 主要指肌肉强力收缩或被动牵拉所致的肌肉、肌腱、筋膜等组织的损伤,以伤营血为主。 4、金创 指锐性金属器械或火器等直接外力所致的损

8、伤,可伤及皮肉筋骨和脏腑经络,为开放性或贯穿性损伤。 5、劳损 指关节或肌肉、肌腱、筋膜等组织因过度活动或体位不正因素所引起的慢性积累性损伤。 (二) 按损伤程度分 1、部分断裂 2、完全断裂,(三) 按损伤时间分 1、急性损伤 2、慢性损伤 (四)损伤病程 新鲜 陈旧 (五)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开放性,第二节 现场急救,一、开放性损伤 清创术;保护伤口、止血、抗感染、抗破伤风。 二、闭合性损伤 休息、减少进一步损伤、出血、严禁重复损伤动作。 止血方法三部曲:冷敷、包扎、抬高患肢 原则:抢救生命为首要 止血 抗感染 抗休克,第三节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软组织损伤具有

9、其特殊性,是一类发病率高,就诊人数太少,危害性较大,医者及群众不易重视,诊断不易,鉴别诊断较难的损伤,故在诊断是应遵循中医的传统理论和诊断方法,并结合局部临床体征检查和神经学,放射学,关节镜等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进行,以利早期确诊、早期有效的治疗。 一、伤史 有无明显外伤史或过度活动史,有助于判断是外伤或劳损,并对其他病患鉴别。 二、疼痛 与筋脉受损,气血凝滞或淤血留内,经络阻塞不通所致。 三、肿胀 为筋脉受损,组织出血渗出所致。,四、压痛 急性伤压痛明显,多拒按慢性伤压痛不重,不拒按,躯干部岔气伤,常疼痛深在,不易触及压痛点,但常在特定动作痛或扣击痛、深呼吸痛。 五、功能改变 与伤损程度、部位

10、和时间有关。 六、畸形 肌肉、韧带、关节本诊裂而致,望诊不易,须仔细触诊,有凹陷,高突硬块,条索状等改变。 七、X线检查: 对软组织损伤诊断意义不大,但能排除有无骨折、脱位或骨质增生,骨病等改变。,第四节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综合性治疗方法 推拿、针灸、理疗、包扎固定。时间各异、时间过长、组织粘连、脱钙;时间过短:关节不稳骨错缝药物。 一 急性期 治宜止血、止痛、防肿、消肿为主,现场三步曲: 二 出血停止后(一般在天),伤部出现无菌性炎肿反应治宜外敷内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类药物可配合轻手法按摩或指针 理疗 封闭等治疗 三 损伤治期 功能锻炼为主功能锻炼宜作抗阻性的等长或等张练习以增强肌力,减

11、少粘连促进功能恢复手法宜重 宜长,防止强力板摇关节之手法,四 慢性劳损 综合治疗为主 手法按摩、中药、针灸、理疗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 手法宜长,强度大,配合指针(经穴按摩),中药外敷,熏洗选用舒筋活血,续筋强筋,软坚散结,温通经络和祛风寒湿类药物;内服选用活血行血止痛、补益肝肾气血、强筋壮骨和祛风寒湿类药物;针灸多以痛为俞,配合艾条、火罐等治疗,功能锻炼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动的功能练习为主,配合被动功能锻炼及气功锻炼等。 有陈旧性韧带断裂或关节不稳、肿痛的患者,宜行手术修补、重建等。肌肉筋膜损伤粘连、挛缩影响功能、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软组织松解术等。,第二章 上肢软组织损伤,第一节 肩袖

12、损伤 局解 肩袖损伤又称退行性肌腱类、肩袖创伤性肌腱类。肩袖又称腱袖。 病因病理 肩袖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肱骨头超常范围的急剧扭转活动,特别是肩关节外展、内旋或过度伸展活动时所致,是肩袖与肩峰下滑受到肱骨大结节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挤压,摩擦或过度牵拉受伤。,原发性肩袖损伤赏累及肩袖肌腱上面的肩峰和其下的滑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肩痛:多呈持续性疼痛,夜间为甚。 压痛:肩峰下有深在性压痛。 反弓痛:作患臂上举,过伸动作时,即出现明显的肩痛或使疼痛加重者,称为反弓痛。多见于慢性损伤患者。 疼痛弧:被动或主动使上臂外展到60-100度体位时发生疼痛,这是因为岗上肌腱止点在肩外展60-120度活动时

13、,容易在肩峰和肱骨头之间受到挤压的缘故。 活动受限:急性损伤患者,肩部各项运动都有不同程度受限,慢性损伤患者大多有特定方向运动受限,特别是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明显。,筋肉萎缩:常见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的后部纤维束等盘肉萎缩、力量减弱。 X线摄片检查:早期诊断意义不大,晚期可典范肩袖附着处的钙化和骨化及骨质硬化、增生、囊性变等改变。 治疗 制动:急性损伤肩部肿痛明显,宜将上臂外展30度予以制动。 药物:急性期,外敷1#新伤药,选服消肿止痛药、舒筋活血片;慢性期,宜外贴、 活络膏、选服小活络丹,并可用上肢熏洗方或封闭。 手法:急性期,按摩手法宜轻。 极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肩峰部分切除等手

14、术。,第二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腱鞘,局解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粗隆,向下越过肱骨头,经关节腔进入较为狭窄的肱骨结节间沟内。关节中的滑膜层伸入结节间沟并包绕肱二头肌长头腱,形成腱鞘长约5cm。 病因病机 肩关节反复长期的转肩活动,反复磨损而致伤,少数患者可因一次突然的牵拉致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慢性损伤,多呈慢性持续性疼痛,开始常感肩部发胀、发困、不舒适等,以后出现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活动时加重。疼痛可向前臂,三角肌和胸部放射,在结节间沟处多有锐利压痛,少数患者可触及到变粗、发硬的条索状物。肩关节活动除上臂外展、上举、后伸作反弓时疼痛外,其它方向的活动多不疼痛,前臂屈曲抗阻

15、试验或前臂施外抗阻试验,可引起肩前疼痛,部分患者在上肢外展90度位,作沿肢体纵轴旋转活动时,可听到响声,若压迫结节间沟响声不再出现,为腱鞘类的典型特征。,急性损伤: 在受伤当时即感疼痛,并向三角肌下放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有剧烈压痛,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屈时及前臂旋转抗阻活动时疼痛加剧。 治疗 急性损伤,宜用三角中悬吊,适当制动休息1-2周,并配合中药,局部外敷1#新伤药。 若肿胀明显,加三棱、花术;皮温升高,加大黄、黄芩;疼痛明显者,加玄胡、乳香、没药、内服七厘散或跌打丸。 手法: 急性期,手法宜轻,常用表面抚摩、揉、捏等手法。每日或隔日一次。待局部症状减轻,按摩力量适当增加,并加用拿、弹手法

16、。从上到下领奖进行数次,再沿其纤维方向理顺肌腱,同时指针肩内陵、肩髑、曲池等穴位。此手法也适用于慢性损伤病人。 封闭与理疗: 疼痛明显患者,可行封闭,可配合红外线或血流电碘离子导入法,超声波连续输出等。,第三节 肱二头肌腱断裂,以肱二头肌长头断裂较多见,其下方的肌腱或肌腹断裂较多见。 病因病机 肱二头肌肌腹或肌腱附着点的拉断,常因一次突然急剧而有力的收缩所致。此损伤较少见,可见于青少年。 临床表现与诊断 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时,患者常在某一轻微用力的屈肘动作时突然感到肩部之撕裂性疼痛的伤史,相继出现屈肘功能障碍,局部肿胀,皮下瘀血,肱二头肌用力收缩时肌肉膨隆。 治疗 对年老、陈旧性二头肌腱断裂者

17、,无功能妨碍者,采用非手术治疗,青壮年及运动员应早期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伤治局部肿痛,有瘀斑,可外敷黄柏、大黄、玄胡、红花、血通、三棱、莪术、乳香、竹七等。内服制香片或桃红四物汤。2周后可作局部按摩,并配合1#熏洗药,外敷2#旧伤药,内服正骨柴金丹,后期用3#洗药,尽早进行屈伸肘关节、扩胸、冲拳活动,等肌力增强后,可握持2-5kg重哑铃作负重屈伸肘关节和上举活动。 手术治疗: 如残段较长可将其固定于喙突,若较短可固定于结节间沟或胸大肌等三角肌的止点上。术后用托板固定患肢于屈肘90度位,4-6周解除固定,治疗同前。,第四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五节 肘外侧疼痛综合症,局解 肘外侧疼痛综合症因好

18、发于网球运动员,故名网球肘。肱骨外上髁为前臂伸肌群的附着点。 病因病机 经常作出屈伸腕关节及时性前臂旋转动作引起肱骨外上髁及其周围组织产生病变肌肉及韧带附着部的位伤,肱桡关节间的滑膜嵌顿及限性滑漠炎。环状韧带的变性,伸肌总腱的变性及腱下组织的慢性炎症等。 肘外侧疼痛综合症是一种慢性劳损,属于末端病的病理改变。 此外,环状韧带变性,也是本病的原因是之一,当桡骨小头旋转到一某一角度时,发生了偏心动作,反复旋转撞击,使环状韧带受到细微损伤,成为慢性炎症。,临床表现、诊断 无明显外伤史,症状:逐渐出现,早期感觉患肢乏力,或作某一动作时肘外侧疼痛,休息后缓解,以后疼痛变为持续性,尤其在重复损伤动作时,疼

19、痛加重,重病患者握物无力,甚至有忽然“失落物品”现象。 检查: 肘外侧,即肱骨外上髁或肱桡关节间隙有压痛,前臂桡侧部有肘软组织肿胀、压痛。 抗阻伸腕试验: 患者伤肘微屈,前臂旋前,检查者加外力于腕背侧,令患者用力背伸腕关节,肱骨外上髁腕关节屈曲部疼痛为阳性。 X线: 晚期病倒可见肱骨外上髁表面粗糙或骨质增生;伸肌腱末端钙化或骨化。,治疗 一、早期病例: 急性疼痛期: 固定患肢于屈肘位,痛封1-3次,5-7天一次。 二、理疗: 舒活酒加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一分钟。 三、对少数久治不愈的病例可考虑手法治 。,第六节 肘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局解 肘关节滑膜衬于关节囊的内层,关节前

20、方和后方的滑膜面积相等,在肱桡关节间隙有滑膜及脂肪组织充填,在冠突窝内非关节部分也有滑膜及脂肪组织充填,在关节囊纤维层与滑膜之间,均有移动性脂肪,可维持关节内压力的平衡,并且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病因病机 肘部骨折、脱位和扭伤引起的关节积血,是导致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与诊断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肘关节过伸受限且疼痛加重,少数屈肘时也痛。慢性损伤患者,多无明显受伤史,时有关节积液,肘伸屈明显受限,关节间隙压痛,滑膜有肥厚感,有时可触及捻发音。,治疗 药物:急性滑膜炎者,宜外敷1#新伤药,加白术、木通、大黄、黄苓等药,并将肘关节屈曲固2-3周,待肿胀消退后,再进行关节伸屈

21、练习,内服跌打丸或七厘散。慢性滑漠损伤者,宜外敷旧伤药,加防已、木通、白蔹、南星等药。内服正骨紫金丹。关节积液明显:可先行关节穿刺抽吸积液后加压包扎,2-3天后,可外敷中药和3#洗药熏洗,或者在抽液结束前,在关节内注入2%盐酸普鲁卡因1-2ml和地塞米松10mg或醋酸强的松龙25mg,有助于积液的吸收及减少关节内粘连。 手法: 术者先在患者上臂及前臂上段作表面抚摩、捏、揉捏等手法数分钟,然后拇指对痛点行挤压按摩,再轻轻屈伸肘关节,最后以搓、揉捏及表面抚摩结束。 理疗: 慢性滑膜炎患者,宜用超短波、微波、超声波等。 慢性滑膜炎因为反复积液、有关节发响、交锁症状者宜手术或关节镜下摘除脱落的软骨碎片

22、等。,鉴别: 与肱骨小头软骨伤 主要发生在体操、技巧、杂技等以上肢支撑的运动项目,以少年运动员发病率为高。 发生的原因: 可为一次暴力急性损伤致病,也可能是反复多次的慢性损伤。若久治不愈,坏死软骨可剥离脱落于关节腔中成为关节鼠。 肿肱、疼痛、压痛有时可能触及关节内游离体。 X线摄片检查: 对确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急性损伤可见肱骨小头骨软骨骨折,若为慢动作性损伤,早期多无异常改变,后期可见肱骨小头关节面缺损。或关节内可见游离骨块,其大小密度不一,有时仅见肱骨小头的骨小梁结构破坏,呈囊性变或硬化等治疗方面急性操作同滑膜炎,慢动作性损伤可见关节鼠宜手术治疗。,第七节 腕三角软骨盘损伤,解剖生理 腕软

23、骨盘为一三角形的纤维软骨,软骨盘周围厚,中部薄,年龄大者,往往有孔。 前臂旋转活动肘,三角软骨盘总是处于紧张状态,过度旋后,掌侧部分紧张度增加;过度旋前,背侧部分紧张度加大。 三角软骨盘的损伤,常见于体操、排球等运动员和腕部活动过多的劳动者。 病因病机 前臂极度旋转时,三角软骨盘被拉紧,在桡尺下关节产生分离趋向;因为旋转暴力和活动范围加大,将使三角软骨盘撕裂,或从附着处撕脱,导致桡尺下落不明关节不同程度的分离或脱位。 症状与诊断 多数病人有桡腕关节及下桡尺关节损伤史,腕 部肿胀、疼痛、腕尺侧及尺背侧压痛明显,腕背伸 支撑时疼痛,在支撑尺偏时疼痛加重。,陈旧损伤或慢性劳损者,腕部疼痛,手腕不敢用

24、力作支 撑及旋转动作。 治疗 损伤初期局部肿胀,疼痛者,外敷1#新伤药,用托板将前臂及腕部固定在中立位3-4周,内服桃红四物汤 肿胀消后,改用1#旧伤药,加土鳖、儿茶、象皮等外敷,内服正骨紫金丹6g/月。 尺骨小头向背侧移位者,可手法整复,用棉垫压迫包扎4周左右。 慢性病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切除三角软骨盘。合并有下桡尺关节脱位者,应同时切除尺骨小头。,第八节 腕管综合症,局解 腕管在腕部掌面,其背侧是八个腕骨组成部分的凹面和覆盖其上的腕横韧带一起构成的骨性纤维管,管内有屈指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正中神经由桡侧屈腕肌和掌长骨之间下行。 病因病机 引起腕管综合症的原因较多,可由桡骨

25、这端骨折的畸形愈合,腕骨骨折、脱位、腕横韧带肥厚和腕部慢性劳损而引起,也可因腕管内的腱鞘囊肿、肿瘤的压迫而引起。 症状与诊断(夜间加重) 主要表现是正中神经受压症状,初期症状是手腕部不适或由于急性损伤而发生疼痛,可于晚间熟睡后管内组织充血,压力增设而使疼痛加重,随后出现正中神经分布的蚁行、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现象,并们有患侧手怕冷、怕凉、发绀等血运障碍症状。,检查: 大鱼际肌萎缩、拇指外展、肌力减弱、不能作对掌运动。 治疗 一、对腕管综合症,应尽可能地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找到致病原因,给予根治;对腕部的骨折、脱位、应立即准确地整复固定,以防止发生本病。 二、中药,内服五灵二香丸tid 6g

26、,病程较长者,局部粘连,肌肉萎缩时,可配合3#熏洗药加醋水各半熏洗。 三、按摩,用揉捏和推压手法,以腕横韧带为中心,向近、远端作5-10个分钟;有粘连时配合拨法、指针阿是穴、内关、阳溪、合谷等。 四、封闭,腕管内封闭,每周1次,3次为宜。 五、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手术充分切断腕横韧带,松懈腕管,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第九节 腕部腱鞘囊肿,局解 这是一种觉的伤病,与手腕部的过多活动有关。 病因病理 多为手腕部的过多活动使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使腱鞘骨膜层呈囊状增生。 病状与诊断 缓慢起病,腕部背侧或掌侧有一局限性囊状肿物,呈圆丘状突起,逐渐长大,推之可移动,有弹性,有的可有轻微

27、压痛,反复发作囊壁变肥厚、发硬、弹性小、囊肿在腕背侧者较大,屈腕时更明显,而位于掌面桡侧者,质地较硬,推之不动,易误为骨质增生,囊肿局部皮肤无炎症征象,腕关节过度屈伸,能引起疼痛,X线检查常无异常形象。,治疗 一、囊肿初期,肿块较小,质地校软者,可用拇指将其压破,外敷中药、黄柏、白蔹、白芷、山豆根、红花、海藻、昆布加压包扎。 二、时间较长、囊肿较大且较硬者,用1%普鲁卡因1ml作皮下麻醉,然后用三棱针刺破囊肿,并向各方穿刺,挤压囊肿内粘液,注入强的松龙12。5mg,最后用敷料敷盖针孔,外加小压垫,用绷带加压包扎,针孔愈合后,用防己、官桂加温开水调敷。 三、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并局部疼痛者

28、,可手术切除。,第十节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局解 是拇长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在桡骨茎突长期受到摩擦损伤,此病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病机 1、腕部及拇指的活动过多。 2、腕关节极度尺偏。 3、腱鞘受刺激发生炎性水肿,使鞘管狭窄,摩擦力增加。 4、拇短伸肌及拇长展肌腱的变异并非少见。 5、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伴有副腱。 症状与诊断 1、腕部疼痛多局限于桡骨茎突处,疼痛可放射至拇指及前臂,握物无力。 2、桡骨茎突部有轻度肿胀及压痛,可触及米粒装硬结。 3、病程长者,外展及伸拇时在桡骨茎突处可触知摩擦音及弹响,鱼际有轻度萎缩等。,4、屈拇握拳尺偏试验。 治疗 手法:医者一手握患手尺侧,另一手从手至前臂行

29、表面抚摩,揉捏等手法。按摩:用拇指弹拨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数次,作对抗牵引,并使腕关节缓缓屈伸及旋转,最后以抚摩手法约束,每日一次。 针灸:主穴压痛点。 药物:选服当归四逆汤+-。,第三章 下肢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 坐骨结节损伤,局解 坐骨结节损伤指坐骨结节肌肉附着点的拉伤、骨折以及骨骺分离。 坐骨结节骨骺在19岁时开始显露,到22岁才融合,坐骨结节是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附着点处。 病因病理 在运动训练时,如果天气很冷,准备活动不够,肌肉的弹性差,加上大腿后群肌肉受到过度牵拉或强烈收缩,就可以使肌肉附着处发生损伤。 病理变化可分两种情况,如果损伤较轻,发生骨膜下出血,血肿肌化,以后

30、骨化,如果损伤较重,成年人出现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而青少年则发生骨骺分离。,症状与诊断 有明显受伤史,多为急性拉伤,坐骨结节处疼痛剧烈,运动受限,直腿屈髋时疼痛更明显,检查可见伤处微肿,可有瘀斑,坐骨结节处压而不服痛,被动直腿屈髋时疼痛加剧,若系骨折病例,多能摸到游离移位之骨折片。 治疗 一、撕裂伤与挫伤。 中药:初期用新伤药水将棉花浸湿敷于伤处,后期伤部发硬,可以用软坚药水浸湿棉花后敷于患处,加红外线照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内服正骨紫金丹,每日3次,每次6克。 可用超短波透热法。 二、撕脱骨折或骨骺分离。 无移位者:病人在伸髋屈膝位侧卧休息。 移位较大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第二节 髂、

31、腰肌小转子末端病,局解 本病是髂腰肌于小转子附着部的一种慢性劳损,这种伤以跨栏运动员较多见。 病因与病理 局部负荷过重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病理变化主要是髂腰肌的腱止装置呈末端病的改变。 症状与诊断 一般无明显受伤史,发病初期在大运动量训练后感到髋关节前内侧疼痛,休息后减轻。以后疼痛逐渐加重,大腿屈曲,外旋用力时疼痛更明显,甚至不能完成跨栏动作。 检查:髋关节前内侧有压痛。 治疗 伤后应暂停跨栏训练。,第三节 股四头肌腱末端病,局解 股四头肌腱末端病可见于急行跳远、跳高、三级跳远和排球等运动项目。 股四头肌在其下部合成一条共同的腱,此腱一部分止于髌骨上缘,一部分腱纤维止于髌骨表面或越过髌骨向

32、下延续为髌腱,还有部分纤维形成腱膜在髌骨两侧参与伸膝筋膜之组成。 病因与病理 慢性损伤是股四头肌腱末端的发病原因。 其病理改变为:腱和腱围变为黄褐色,腱围充血、水肿、肥厚。与髌腱粘连并有血管侵入。症状与诊断 一般无外伤史,常有过多踏跳训练的局部过度负荷。发现初期一般不痛,只在跳跃训练过多时出现疼痛,病性较重者,平时行走亦痛感,上楼下楼则疼痛加重,不敢用力踏跳与起跳,以致影响训练的完成。,检查:病轻者,一般无肿胀,较重病例,于髌骨上缘可有轻微肿胀,压痛常局限在髌骨上缘,相当于12点这个区域。 治疗 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合理安排训练,限制踏跳与起跳量。 中药:外敷乌红散,内服劳损丸,每日三3次,每次6

33、克。 选用超声波和短波透热法配合治疗。 功能锻炼:采用高位静力半蹲,负重静蹲和负重蹲起等方法进行锻炼,效果较好。,第四节 股内收肌管综合症,本病是股内收肌管内的血管,神经受压而导致的一群症状。 解剖 大腿内收肌管又名亨特(Hunter)管,它位于缝匠肌的深面,是肌肉之间的三棱形间隙。股内收肌管一般长67厘米,管内有股血管和隐神经通过。 病因与病理 一般认为长时间过多的腿部运动,股内侧肌和股内收肌的强力收缩,对内收管形成一定的剪力,剪力可使管内血管神经受到反复的挤压和牵扯,久之即可导致本病。 病理改变可见到此处股动脉粥样硬化,股动脉管腔狭窄,国静脉可有血栓形成,隐神经也有炎性改变。 症状与诊断

34、无明显外伤史,逐渐起病,常于跑步或过多行走之后发病,突然发现患腿内侧膝关节以下疼痛、麻木、发凉,重者跛行。,检查:小腿内侧和拇趾等处痛觉减退,若作血管造影,可见到股动脉在内收肌管处阻塞。 治疗 发病初期采用软坚药水浸敷患部,加红外照射;内服复方丹参片,采用抚摩、揉捏、推压、提弹等手法进行按摩。 后期经过手术疗法效果不佳者,可作内收肌管减压手术。,第五节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病因与损伤机理 1、膝关节无论是伸直位或屈曲位,强迫小腿外展的暴力使膝关节突然外翻,即可引起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在130o150o半屈曲位,小腿突然外展、外旋。 2、或者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猛烈内收内旋,更容易引起膝内侧副院

35、长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 3、暴力直接作用于膝关节外侧,也可引起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病理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分为捩伤、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 症状 韧带损伤后,膝关节疼痛,外翻应力作用于小腿即引起:膝内侧疼痛,内侧副韧带部分断裂时,疼痛较轻,走路时加重,韧带完全断裂时,疼痛剧烈,患肢不能行走。膝关节内侧明显肿胀,皮下瘀血,关节活动障碍。,诊断 1、有小腿外展受伤史。 2、膝内侧肿胀、瘀斑、青紫、有局限性疼痛、压痛明显。 3、完全断裂时可摸到局部组织缺损性凹陷,合并关节内损伤时,可出现全关节胀肿、骨膑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出关节内血性积液。 4、韧带完全断裂时,侧方分离试验为阳性。 5、如有十字韧带断

36、裂时,应作前后稳定试验及旋转稳定试验。 治疗 一、韧带捩伤:外敷1#新伤药,内服七厘散或制香片。疼痛减轻时开始行走,加强股四头肌力量锻炼。,二、韧带部分撕裂:损伤早期防止伤部继续出血,适当固定,以防再伤。 1、受伤后,立即用氯乙烷喷射局部以棉花绷带加压包扎,或以橡皮海绵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冰袋准敷,抬高患肢,半小时后,改用棉花夹板加压固定,卧床休息。 2、中药三期论治 1早期:局部外敷一号新伤药加减大黄、蒲黄、黄柏、五灵脂等。绷带加压包扎。 2中期:肿胀减轻,外敷二号旧伤药加海桐、牛夕、血竭、续断等,选用强筋丸、正骨紫金丹等,外擦舒活酒,作抚摩、揉、揉捏、搓、推压等手法,指针血海、阴陵泉、三阴

37、交等穴,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 3后期:肿痛基本消失,局部酸软乏力,治宜温经活血,益气壮筋。外敷当归、赤芍、白岌、骨碎补、续断、松节、羌活、独活、儿茶等。若局部有硬条,可敷南星、红花、川()、白芷、川乌、牙皂、木香、萆藓或外贴活络膏,配合中药熏洗,内服健步虎潜丸或强筋丸,按摩手法及指针穴位同中期,力量稍重,加强膝部康复训练。,三、韧带完全断裂:内侧副韧带对膝关节稳定极其重要,必须修补缝合方能保证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用铁丝托板或石膏托板将膝关节屈曲在170度位固定46周,解除固定后,其余处理与韧带部分撕裂相同。,第六节 髌骨软骨病,局解 定义:又称髌骨软骨软化症或髌骨劳损。 1、在运动中,髌骨与

38、股骨的关节面相互挤压、摩擦,关节面的持重点随身体重心的改变而移动,关节面承受的压力也随膝屈曲角度不同而改变。 2、在运动中髌骨关节软骨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 3、膝在伸屈过程中,髌骨必须在股骨滑车上沿一定轨迹滑行,伸膝时髌骨由内下滑向外上,屈膝时相反。 4、膝在伸直130150度半蹲位伸膝力量最大,“发力”髌骨软骨面承受的压力最大成为髌骨软骨在半蹲位受伤的潜在因素。 5、此类损伤在篮球、排球运动员发病率最高,田径、体操、举重次之,且双膝受伤比单膝多。,病因病理 病因:1、大多数是反复小创作逐渐积累所致,少数有急性外伤史。 2、另有一些如年龄、营养障碍、软骨溶解、外伤、髌股关节结构异常或力线不正。

39、 病理:一般只局限于髌骨或股骨软骨面的某一局部,早期见软骨面发生结节性肿胀或细条索状隆起,病变部位软骨变软、弹性降低,失去正常的篮白色光泽,呈黄色或灰白色,晚期出现局限性纤维变、龟裂、软骨缺损,出现关节鼠。损害相对应的另一关节面也发生同样病变,为“镜相”样病变。 症状与诊断 一般都有典型的膝在半蹲位一次受伤史或反复过劳史(83%以上)膝痛,以膝内侧为多,软弱乏力(100%),起初训练中无明显症状。训练症状明显,以后跑、跳、蹲时均痛,症状逐渐加重,甚至一般走路、上下楼梯时痛,休息后减轻,运动量加大时加重。 检查:,股四头肌萎缩(14.9%),髌骨压痛及髌周指压痛(90%)压痛点多在内侧,一部分内

40、外侧均有压痛,髌下摩擦音(45%),单足半蹲痛者为(100%)。 鉴别诊断: 1、半月板撕裂: 共同点:1损伤机制相似,症状均可有伸膝痛及关节间隙压痛或有髌下假交锁,易误诊为半月板损伤。 2两者可同时存在,半月板损伤也是引起此病的原因。 不同点:症状,体征及检查,关节造影,关节镜检(髌骨征象)。 2、风湿症:对天气变化有关明显反应。 临床分析 根据症状轻重分为三类:轻型、中型和重型. 治疗 1、中药治疗: 轻型:外敷1#新伤药加海桐皮、牛膝、儿茶、当归、并用红外线照射;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可训练但减少膝半蹲发力的练习。,中型:外敷1#旧伤药土,关节酸、冷者加关桂、丁香、秦艽、蒿本、五加皮。关

41、节肿胀者加云苓、龙骨、泽泻、牡蛎、防已,2#熏洗。 重型:外敷一号旧伤药土鳖、当归、黄芪、续断、碎补、白芨、紫何车。三号中药熏洗,外贴熊油虎骨膏,内服人参紫金丹。应停止训练,积极进行治疗。 2、手法:自小腿到大腿中段作抚摩、捏、揉捏、搓等手法,配合指针血清、阴阳陵泉、足三里等穴。 3、理疗:离子透入,红花50g、丹参50g、桃仁50g、生二乌各50g、归尾50g、然铜50g、马钱子50g、甘草50g、生姜片5g,酒泡一周作离子透入。 4、髌骨痛点封闭。 5、手术治疗。 6、体疗: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站、负重静蹲(不能蹲起) 7、训练安排。,第七节 小腿筋膜间隔区综合症,局解 1、又称胫前间隔综合

42、症,运动性肌病、行军肌炎、行军坏疽、胫前间隙缺血性坏死综合征等,若未能及时发现并立即处理,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截肢。 2、本症多见于从事剧烈运动的新手。 3、本症以前侧间隔综合症较多,外侧与后侧间隔区发病较少。 4、小腿由胫骨、腓骨、骨间膜和筋膜间隔,将肌肉血管和神经分隔成前侧,外侧与后侧三个筋膜间隔区。 病因与病理 一、运动性 1、急性。 长时间剧烈奔跑或长途急行军,小腿肉过度活动可引起组织充血和水肿,肌肉体积增大。组织损害的程度与缺血的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一般神经在30分钟后就会出现功能异常,完全缺血1224小时,将造成永久功能丧失;肌肉缺血24小时,会发生功能性改变;缺血412小时,则

43、成为永久性病废。严重者因大量的肌肉坏死,出现肌红蛋白尿,阻塞肾小管,急性肾衰而死亡。,2、慢性。 运动后有症状,休息好转,肌肉未坏死。 二、创伤性。 胫腓骨骨折或较严重的组织挫伤所致。 三、血管性。 主要血管受累。 四、其它。 如小腿骨折后,石膏、夹板、绷带固定过紧。 症状与诊断 发病前有剧烈运动史,主要表现为剧烈运动中或运动后。有的病人在训练结束后1012小时后出现腿痛。 检查:病变区域明显肿胀,压痛甚剧,一般能摸到受累肢体远端的动脉搏动,有血管损伤后搏动下降。 治疗 本病一旦确诊,应立即卧床休息,抬高肢体。外敷黄柏、黄苓、延胡索、血通、红花、三棱、莪术、防己、泽泻、牛膝、赤芍,内服活血祛淤

44、汤。局部外擦舒活酒,在小腿远端向近端施行抚摩、捏、推压等手法,按摩力量由轻而重。 对伤情较重,观察12小时后,症状无好转趋势者,应立即手术。,第八节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与骨折,本病又名应力性损伤或行军骨折等。好发于跑跳过多的运动员、长途急行军的士兵,以及舞蹈演员亦有发生,以及长期站立,行走的妇女。是长期、反复、快速、轻微的外伤应力,累积于骨骼的某一部位,逐渐发生的慢性损伤。 病因与病理 1、运动员训练水平差,动作不正确,运动量突然加大或运动场地太硬等因素,能够导致本病的发生。 2、运动员在跑跳过程中,足用力瞪地,小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等骨膜炎改变,进而使骨质遭受损

45、伤,最后发展成疲劳性骨折。 3、此外,有人认为在跑跳时身体重力与地面反作用力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胫骨前面弯曲处,长时间的反复作用,可在弯曲度最大处引起应力性损伤,形成疲劳性骨膜炎,乃至骨折。,症状与诊断 1、一般无明显外伤史,逐渐发病。 2、轻者平时症状不明显,只在运动时出现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重者在训练时很痛,后瞪动作乏力且疼痛加剧。 3、甚至有夜间痛,触之患部高突不平或有硬结,嘱病人用足尖起跳则疼痛加重。 X线检查:摄正、侧、斜位X线片,疲劳性骨膜炎早期照片常为阴性,以后显示骨膜增厚,骨皮质边模糊不清,骨质稀疏,疲劳性骨折线呈横形,斜形或马嘴形,有时骨折线比较模糊,需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才能

46、发现,骨痂常成纺锤状,骨质密度较大。 治疗 疲劳性骨膜炎:一旦确诊,应立即减少下肢运动量,调整训练内容,伤肢小腿用弹力绷带包扎,初期局部肿痛,外敷黄柏、黄芪、白芷、术通、川芎、牛膝。局部发热加丹皮、地骨皮,内服桃红四物汤,每日一剂。后期骨膜增厚,局部有硬结者,外敷软骨膏。,在小腿部擦舒活酒作按摩。用2%硝酸亚汞溶液浸于锡溥纸上,将之贴于患处,再用宽胶布将锡溥纸密闭贴紧,贴12小时取下,每天花板贴一些次,35天次为一疗程,疲劳性骨折,停止运动训练,用铁丝托板固定伤肢46周,外敷鸡血藤、黄芪、儿茶、没药、象皮、秦皮、自然铜、骨碎补、白芨、首乌,内服接骨丸,每日三次,每次6克。 预防 一、新运动员进

47、行训练,一定要遵循序渐进原则,不要突然加大运动量。 二、加强运动场地的管理与维修,保持跑道的正常硬度。 三、运动员要正确掌握动作要领,注意跑跳时放松,及落地时缓冲的训练。 四、在训练后,作小腿自我按摩和热水浴,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第九节 踝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尤其是外侧韧带最易扭伤。在球类、田径、滑雪、体操、跳伞等运动中发病率很高。 解剖 踝关节韧带:外侧副韧带有三条: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呈扇形张开,分别止于距骨,跟骨和足舟骨,由于内侧副韧带纤维坚强致密,面积宽广,能有力地防止踝关节外翻。 病加与病理 1、由于足的屈肌力量大于伸肌,

48、当行走或跑跳时,足离开地面后,总是呈跖屈内翻姿势,在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身体偏向一侧,常以足的前外侧先着地。因此,足在跖屈内翻位扭伤外侧副韧带最常见。这类损伤主要是距腓前韧带扭伤,其次是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在距腓前韧带操作的同时,内踝与足舟骨可能发生撞击伤。 2、踝关节突然外翻,可引起内侧副韧带损伤,伤力过大时可使内侧副韧带断裂伴胫腓下联合韧带撕裂。由于内侧副韧带坚强有力,常引起内踝撕脱骨折,胫腓下联合韧带撕裂时,胫腓骨下落不明端发生分离,踝穴加宽,腓骨向外侧移位。,踝关节韧带损伤,轻者,韧带附着处骨膜撕裂,骨膜下出血,较重者韧带纤维部分撕裂,重者韧带完全断裂,常伴有撕脱骨折或距骨半脱位,距腓前韧带撕裂时,多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