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38237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部分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第五部分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第五部分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第五部分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第五部分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部分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部分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1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营养与肥胖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营养与高血压 营养与糖尿病 营养与痛风 营养与免疫性疾病 膳食、营养与癌症 营养相关疾病的分子营养学基础,重要知识点,肥胖与超重的关系 肥胖的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防治原则 食物中存在的致癌因素 预防癌症的膳食建议 营养因素变化与遗传因素进化之间的矛盾,美国人死亡原因 心脏病 癌 中风 事故 结核 流感与肺炎 糖尿病 肝硬化 循环系统疾病 自杀,其他,我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营养与肥胖,肥胖的定义与诊断、分类 肥胖发生机制、影响因素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肥胖病的预防和治疗,一 肥胖定义、诊断、分类 正常成年男子脂肪占体重约1

2、5%,女子占22% 如男子25%,女子35% 肥胖 肥胖(obesity)是脂肪的过量储存,脂肪细胞 数量增多 或 脂肪细胞 体积增大,全身脂肪 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 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需与肌肉发达个体区分,诊断 常用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化学测量法 人体测量法较常用,(一)人体测量法 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肢体的围度、皮褶厚度等参数的测量 常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腰围与臀围比、皮褶厚度、体质指数(BMI)四种方法 1身高标准体重法 WHO极力推荐,文献中最常见,H标准W判定标准,2体质指数(BMI) 国外认为更能反映体脂的百分含量 主要用于衡量肥胖程度,不一定适于评价发育水

3、平,(二)物理测量法 1全身电传导 2生物电阻抗 3双能X线吸收 4计算机控制断层扫描法 5核磁共振扫描 (三)化学测定法 稀释法、40K记数、尿肌酐测定法,分类,3单纯性肥胖,2继发性肥胖,1遗传性肥胖,单纯性肥胖,肥胖,(二)肥胖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分类 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1 内因 有遗传倾向 与人类肥胖有关的单基因突变有10余种 主要有神经肽Y、黑色素皮质激素、瘦素、解偶联蛋白等,2 外因 (1)社会因素 (2)饮食因素 (3)行为心理因素,遗传因素 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人群的种族、性别不同和年龄

4、差别对致肥胖因子的易感性不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环境和社会因素 进食过量:工业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远远高于不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人群的能量和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大大高于不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食物供应丰富,人们对食物能量的基本需求满足以后,膳食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的消费量大增,能量的总摄入往往超过能量消耗。,进食行为也是影响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不吃早餐常常导致其午餐和晚餐时摄入的食物较多,而且一日的食物总量增加。快餐食品因其方便、快捷而受人们青睐,但快餐食品往往富含高脂肪和高能量,而其构成却比较单调,经

5、常食用会导致肥胖,并有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可能。胖人的进食速度一般较快;而慢慢进食时,传入大脑摄食中枢的信号可使大脑做出相应调节,较早出现饱足感而减少进食。此外,不良进食行为习惯,如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喜欢零食,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在看电视时进食过多零食,是许多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体力活动过少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渐完善,职业性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量减轻,人们处于静态生活的时间增加。大多数肥胖者相对不爱活动;坐着看电视是许多人在业余时间的主要休闲消遣方式,成为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停止经常性锻炼后未能及时相应地减少其能量摄入,都可能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社会因

6、素 随着家庭成员减少、经济收入增加和购买力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贮藏技术有改善,可选择的食物品种更为丰富。在外就餐和购买现成的加工食品及快餐食品的情况增多,其中不少食品的脂肪含量过多。特别是经常上饭店参加宴会和聚餐者,常常进食过量。,(三)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1 对儿童的危害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内分泌、免疫系统 (4)体力、智力、生长发育,三、肥胖危害 (一)对儿童危害,2 对成年人的危害 (1)死亡率 BMI=40死亡率30 (2)高血压发病率 血管阻力心脏负担 (3)糖尿病(DM)发病率 (4)胆囊疾病 (5)极度肥胖肺功能异常 (6)内分泌和其它代谢常发生异常,

7、(二)对成人危害,肥胖的类型,苹果型肥胖: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多见于男性。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种肥胖很危险,跟心脏病、脑卒中高度相关。,鸭梨型肥胖: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脂肪在外周,所以叫外周型肥胖,多见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小于苹果型肥胖。,鉴别依据:腰围与臀围比值(waist-hip ratio,WHR) 男性 苹果型 WHR0.9 女性 苹果型 WHR0.8,肥胖按发生原因可分为 。 A 遗传性肥胖 B上身性肥胖 C单纯性肥胖 D继发性肥胖 E老年性肥胖,肥胖

8、对健康的危害,与肥胖相关密切的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 某些肿瘤: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 其它疾病 肥胖引起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其它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症 肥胖引起睡眠中呼吸暂停,是由于在脖颈、胸部、腹部和横膈部位的脂肪堆积过多,使胸壁的运动受阻,在躺下时上呼吸道变窄和气流不通畅引起呼吸困难。因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血氧低可抑制呼吸中枢,出现暂时窒息现象。如伴有严重呼吸道疾病,则容易产生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内分泌及代谢紊乱 脂肪细胞不仅仅储存脂肪,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同时也是许多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肥胖者血浆中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经常存在胰岛素抵抗,

9、中心性肥胖患者的激素水平改变更大。肥胖者血循环中的性激素平衡被破坏,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女性常有排卵异常、雄激素过多,往往伴有生殖功能障碍。有的中度肥胖妇女发生多囊性卵巢综合征。,胆囊疾病和脂肪肝 肥胖者胆结石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4 倍,腹部脂肪堆积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患者的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及其胆囊活动减少,可能是形成胆结石的原因。胆结石患者的胆囊感染率增加,容易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腹部脂肪比较容易分解,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肥胖常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报道经B 超检查200 名体重超重(BMI24)者中伴脂肪肝者达41.5%;而574 名非超重者的脂肪肝检出率为11.3%。,

10、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在发达国家和迅速发展的国家中,肥胖者必须与来自社会和环境的偏见和歧视作斗争。肥胖者也往往受社会观点、新闻媒介宣传的影响,对自身的体形不满,总认为在社交中会受到排斥,尤其在受到中、高等教育的年轻女性中易受这种心理驱使,把减肥作为时尚;往往出现体重处于正常范围的人还在奋力减重的现象,有人甚至因此导致厌食症。从小就发胖的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各种社交活动产生畏惧而不愿积极参与,造成心理问题。,暴饮暴食是肥胖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病态行为。其主要特点是常常出现无法控制的食欲亢进,大多发生于傍晚或夜间,在夜里醒来后想吃东西。越来越多的观察发现,饮食习惯不良有时与肥胖患者的节食行为

11、有关,如在上顿少吃或不吃后下顿大量进食的现象,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四)肥胖的预防与治疗原则 易发现,难治疗 多数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所致,应重视预防,五、肥胖预防治疗*,肥胖的预防措施 控制热能摄取量:进食不要太快;定时进餐;不吃零食;不挑食;少喝软饮料、酒类;少食脂肪高的食品。 坚持体育运动锻炼:每天坚持进行3060min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促进身体多余的脂肪消耗。,1控制总能量摄入量 成人控制在3347kJ(800kcal) - 4184kJ(1000kcal)左右 控制三大热能营养素的生热比 蛋白质25% 脂肪10% 碳水化合物 65% 一日三餐食物

12、总摄入量500g 可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防止饥饿感 改掉不良饮食习惯 必须长期坚持,膳食治疗 限制能量摄入:以保证机体能从事正常的活动为原则,能量控制在8001000kcal/天。能量限制应逐渐降低,避免骤然下降。 适当增加蛋白质供能比例:由于限制膳食能量的供给,不仅会促使体脂消耗的增加,还会造成机体组织蛋白的消耗,因此低能膳中的蛋白质比值必须予以提高;但另一方面,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之一,摄入过多同样引起肥胖,同时还会导致肝、肾机能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低能膳中蛋白质的供给量不可过高。对于采用低能膳的肥胖者,其食物蛋白的供能量当控制在占膳食总能量的2030%为宜。,限制碳水化物:正常情况下,由其供能

13、比例为5570%。由于碳水化物饱食感低,可引起食欲增加,而肥胖者又常有食欲亢进现象,若为其所提供的低能膳食中碳水化物的比例仍按正常要求,甚至高于正常要求,那么,患者必将难以忍受;另一方面,为了防止酮病的出现和负氮平衡的加重,以及为了维护神经系统正常能量代谢的需要,对碳水化物的限制又不可过分苛求。因此,既要降低其比例而又不可过分降低;其供能量以控制在膳食总能量的4055%为宜。,限制脂肪:过多脂肪的摄入会引起酮病,这就要求在限制膳食能量供给的时候,必须将膳食脂肪的供给量也加以限制;而另一方面,又因膳食脂肪具有较强的饱腻作用,能使食欲下降。为使膳食含能量较低而耐饿性又较强,则又不可对膳食脂肪限制过

14、分苛求。所以,肥胖者膳食脂肪的供能量以控制在占膳食总能量的25-30%为妥;任何过高或过低的脂肪供给都是不可取的。,限制低分子糖、饱和脂肪酸和酒精性饮料摄入:低分子糖类食品(如蔗糖、麦芽糖、糖果、蜜饯等)、饱和脂肪类食品(如肥肉、猪牛羊油、椰子油、可可油等)和酒精饮料,往往都是一些能量密度高而营养成分含量少的食品,它们给机体提供的只是些“空白能量”,而这恰恰正是肥胖者所最为忌讳的。 烹调方法及餐次:宜采用蒸、煮、烧、烤等烹调方法,忌用油煎、油炸的方法。餐次以三餐或更多为好。 其它原则:必须按正常标准要求,保证膳食有足够而平衡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2运动 长期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与高强度运动

15、一样有效 选择适合的、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饮食疗法 必须长期坚持,适量运动 安全运动七五三,有氧锻炼好习惯 循序渐进气不喘,中等强度心率判 一百七把年龄减,不超此量才安全 每周运动超五次, 每次步行三公里 每次坚持三十分, 其它形式随您便 快走慢跑倒退行, 骑车游泳太极拳 形式自便有氧舞, 跳绳爬山踢踢毽 不剧烈,有节奏, 长时间、大肌肉 经常锻炼抓成效, 养成规律好习惯 运动场上天天见, 健康就在您身边。,3药物 中医、西医药物 4非药物疗法 5健康教育、心理治疗 非常重要,但往往容易被忽视 控制体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概述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膳食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膳食指南

16、,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复合性病变,导致受损的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官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 1在中等及大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形成的脂肪斑块,这些斑块主要由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构成 2可发生在冠状动脉、脑动脉、股动脉、髂动脉 3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瘤、外周血管病 4危险因素 家族史、年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 、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 营养与膳食因素极为重要,(一)血浆中的脂类和脂蛋白 血浆中的脂类: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胆固 醇、游离脂肪酸 血浆中的脂蛋白 1乳糜微粒(CM) 小肠粘膜合成主要运输外源性脂类(尤其是外源性甘油

17、三酯,TG)TG占CM重量80%以上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肝细胞合成主要运输内源性脂类(尤其是内源性TG)占CM重量50%以上,胆固醇含量,3低密度脂蛋白(LDL) 是VLDL的降解产物主要含有内源性胆固醇 4高密度脂蛋白(HDL) 肝和肠粘膜细胞合成,CM的残体也可形成转运外周组织中胆固醇到肝脏代谢和排出体外的唯一途径蛋白质含量可达50% HDL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间呈负相关,脂蛋白分类及化学组成 分类 化学组成(%) 功能 (超速离心法) 蛋白 胆固醇 甘油三酯 磷脂 乳糜微粒 1 4 95 5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脂入血 (CM) 低密度脂蛋白 20 50 5 25 转运

18、胆固醇到全身组织被 (LDL) 利用 极低密度脂蛋白 10 15 60 15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至全 (VLDL) 身 高密度脂蛋白 45 25 5 25 转运外周组织胆固醇到肝 (HDL) 代谢和排泄,血浆中 浓度的升高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危 险性的作用。 A CM B VLDL C LDL D HDL,(二)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血脂正常上限 但血浆中脂类几乎均与蛋白质结合脂蛋白是脂类在血中运输的功能单位 目前趋向于高脂蛋白血症反映脂类代谢失常情况,虽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不很清楚,但高脂蛋白血症与其发病率呈正相关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首先预防、治疗高脂蛋白血症 尽早控制饮食是该病预防中的重要

19、环节,(三)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总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饮食脂肪的质比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影响更加重要。丹麦人摄入脂肪140gd,而英美人为120gd,冠心病发病率低于后者,因丹麦人饮食中动物脂肪较少,而英美人饮食中每天动物脂肪可达lOOg,提示脂肪质比量对冠心病发病影响更大。,1脂肪酸的组成不同对血脂水平影响不同 1)饱和脂肪酸 比例 高血胆固醇 长短 中、短链 (C60-C100)、硬脂酸 (C180)对胆固醇影响很小 豆蔻酸 (C140)、月桂酸 (C120)、棕榈酸 (C160) 血脂、血胆固醇,2)单不饱和脂肪酸

20、橄榄油、茶油 血总胆固醇LDL但不HDL 3)多不饱和脂肪酸 n-3系列的EPA(205)、DHA(226)具有TG(阻碍TG渗入VLDL中)、血浆总胆固醇、HDL EPA较强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预防血栓 流行病学研究大量食用海鱼的爱斯基摩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摄入脂肪较高的西欧人,4)反式脂肪酸 其氢原子位于双键的两侧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均为顺式脂肪酸 食品加工中液态植物油氢化后固态人造黄油时可产生 反式脂肪酸可LDL、HDL 流行病学研究经常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妇女日后患心肌梗死危险性最高,男性也有类似结果,5)胆固醇 外源性约占30-40%,内源性由肝脏合成(合成速率受激素调节)大量摄入

21、胆固醇时血胆固醇会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膳食胆固醇血胆固醇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性食物的饱和脂肪酸也高(鱼油除外) 此外膳食胆固醇形式(蛋黄还是结晶)、膳食品种(天然食物还是配方食品)、有无其它影响因素(如卵磷脂等是否存在)等均影响胆固醇的水平,仍然需要对其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6)磷脂与植物固醇 可降低血胆固醇、血液粘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能量摄入过多脂肪,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高胰岛素症,肝脏合成TG,肥胖,HDL,高脂血症,尤其型 高脂血症 VLDLTG,贮存,游离,(四)、膳食热能、碳水化合物与

22、动脉粥样硬化,(五)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关系尚不完全清楚。 动物实验证明,动物性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性蛋白质明显。而植物大豆蛋白质则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 Vit E、 Vit C、其它Vit VE 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而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免受损伤。 VC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捕捉自由基,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VB6、VB12、泛酸、VA、胡萝卜素等都可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水平。 叶酸、VB6、VB12、可降低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的损伤。,(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微量元素:Mg、Ca、 Cr

23、、 Se 、 Na 研究表明水质硬度与冠心病的死亡率呈负相关,水质硬度主要与所含的Ca、Mg等无机元素较多有关。 铬是人体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缺乏可引起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清胆固醇增加,动脉受损。缺硒可引起心肌损害,促进冠心病的发展。 钠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七)其他因素 大量饮酒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并引起血压显著升高。 饮茶有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抑制血小板凝集。 大蒜和洋葱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香菇和木耳都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八)营养防治原则 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24、。 多吃植物性蛋白质,少吃甜食。 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饮食清淡、少盐,少饮酒 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食物选择 宜用食物 1富含优质植物蛋白的豆类及其制品。 2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如玉米、小米、高粱等。 3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 4富含优质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类。 5富含特殊成分,有降脂、降压作用的海带、香菇、木 耳、洋葱、大蒜等。 忌(少)用食物 1.动物油脂及油炸食品,如肥猪肉、炸鸡腿等。 2.过咸、过甜的食品及酒,如咸菜、大酱、食用糖、蜂蜜.,营养与高血压 (hypertension) 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

25、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原发性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继发性 高血压的饮食治疗原则,高血压 1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 化可能性 原发性高血压: 原因不明 继发性高血压: 其它疾病导致的 2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 家族史、年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 营养与膳食因素密切相关,(一)流行病学 (二) 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血压水平的分类(WHO) 1999年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

26、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超重和肥胖 体重减轻9.2kg可引起收缩压降低6.3mmHg,舒张压降低3.1mmHg。 机制 肥胖引起高血脂、脂肪组织增加导致心输出量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以及胰岛素抵抗增加。,2.食盐 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显著相关 引起高血压不仅与Na+有关,而且与Cl-也有关,用其它阴离子代替Cl-的钠盐并不引起血压的升高。 非氯离子的钠盐不引起血压升高可能与它们不能增加血容量有关。 氯化钠摄入后增加血容量,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机制 (1)盐的增

27、加使体液渗透压增高,下丘脑的饮水中枢产生渴觉,从而增加饮水; (2)体液渗透压增加还可使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释放利尿激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氯化钠导致血压升高的其它机制: (1)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输出量 (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Na+的转运 (3)增加细胞内钙 (4)干扰血管内皮细胞舒血管物质一氧化氮(NO)的合成,导致血管收缩性增加,外周阻力增加。,3.钾 膳食钾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4.钙 钙摄入不足可使血压升高,增加钙摄入可引起血压降低 每日钙摄入量低于600mg就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钙能促进钠从尿中排泄可能是其降压作用机制之一。 5.镁 摄入含镁高的

28、膳食可降低血压,6.脂类 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临床研究发现,每天摄入鱼油4.8g可降低血压约3.01.5mmHg。 其机制可能与改变前列腺素的代谢、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7.蛋白质 色氨酸和酪氨酸可引起血压降低。 牛磺酸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和高血压患者均有降压作用。 8.碳水化合物 简单碳水化合物可升高血压 9.酒精 饮酒和血压呈“J”型关系,(四) 高血压的饮食治疗原则 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限制饮酒以被专家建议作为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1.限制钠盐摄入 类型 食盐 轻度高血压 35 中度高血压 12g 重度高血压 咀嚼无盐膳,2.控制总能量 达到标准

29、体重 25-30千卡能量/Kg .BW 标准体重(kg)=H(cm)-105 肥胖度= 实际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 (Kg)x100% 判断标准: 肥胖度10为超重 2029为轻度肥胖 3049为中度肥胖 50为重度肥胖 3摄入适量钾、镁、钙,4优质蛋白质:1g/kg/日 左右,鱼类、鱼油、大豆蛋白 5. 限制饮酒量:酒精不超过25克/日 6脂肪:占总热量的25以下 选用植物油 P/S值应为11.5 胆固醇 300mg/d 7. 碳水化合物: 总能量5060 8. 维生素及膳食纤维: 多吃深色蔬菜和新鲜水果,食物选择 宜用食物 降压食物 芹菜 胡萝卜 西红柿 黄瓜 木耳 海带

30、 香蕉 降脂食物 山楂 大蒜 蘑菇 木耳 高钙食物 奶类及其制品 豆类及其制品 高维生素食物 蔬菜 水果 鲜枣 猕猴桃 苹果 柑橘 忌用(少用)食物 高脂肪食物 动物油脂 油炸食物(油条) 高盐食品 腌制食品,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的膳食矿物质有 。 A 钾 B钙 C镁 D铁 E钠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 A 0.5g B 1.5g C 3g D 4g E 6g,营养与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糖尿病膳食治疗,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目前尚不能根治。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岛素效应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结果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出现

31、多食、多饮、多尿、而体力和体重减少的所谓“三多一少”的症状。,(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 患病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发病率都很高。发达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在6%10%以上,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在2%4%。到目前为止,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数的预计值,特点 (1)中国属于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的国家,但我国人口12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 (2)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10年内增长很快,1980年患病率约为6.09,1993年患病率达2.5%,较10年前增长4倍。死亡率已上升至继肿瘤、心血管疾

32、病之后的第三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98年在(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中报道,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3.21%,耐糖量降低的标化患病率为4.76%。预计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将达10%。 糖尿病发病正呈增高趋势。,2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能量、脂肪摄入过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 理想体重50%者较体重正常者发病率,高约12倍 生理病理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 能量摄入多消耗少,脂肪摄入过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 生理病理因素 年龄增大;妊娠;感染;高血脂;高血压;肥胖 社会环境因素 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

33、大;享受增多,体力活动减少,遗传因素 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遭受病毒侵害,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型糖尿病的遗传性与人白细胞抗原(HLA)相关,具有某些类型HLA者的胰岛容易受到病毒和毒物的损害。 对于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此型为一种多基因的遗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 酮症酸中毒(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尿中出现酮体,血液有酸中毒,严重者昏迷,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型糖尿病):血糖异常升高,但尿中可不出现酮体,血渗透压升高,容易昏迷、死亡。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的

34、慢性并发症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日积月累而引起的一种改变,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 慢性并发症包括: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糖尿病心、脑大血管病变,(二)糖尿病诊断和分型 1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血糖和临床症状。 糖尿病;耐糖量降低;空腹耐糖不良 2 分型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提出的糖尿病分型标 准,糖尿病可分为: 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其他型糖尿病 如孕期 、感染、药物及化学制剂引起的糖尿病、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伴发的糖尿病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99年WHO、 IDF、 mmol/l ) 糖尿病

35、(DM)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 静脉(血浆) 空 腹 6.1 6.1 7.0 服糖后2小时 10.0 11.1 11.1 (糖耐量损害 IGT) 空 腹 5.65.66.1 6.17.0 服糖后2小时 6.7 7.8 7.8,I 型 糖 尿 病 与 II 型 糖 尿 病 的 区 别,(三)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原则,“五套马车”综合治疗方案,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教育与心理治疗,胰岛素治疗,病情监测,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疗效差,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准。倡导人群饮食控制目标为“二高“(高复合碳水化合物、高粗纤维)、“四低“(低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一平“(蛋

36、白质)。 运动疗法:要因人而异,中等强度,持之以恒,每次分钟,如步行、健身跑、游泳、骑自行车、划船、登楼等。 药物疗法:要坚持服药、定期随访,不断调整,注意低血糖发生。 血糖控制:检测血糖比尿糖准确、可靠。,1. 营养治疗目标 接近或达到血糖正常水平。 保护胰岛-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 接近或达到血脂正常水平。 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 全面提高体内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2营养治疗原则 是各种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须长期坚持 1)合理控制总热能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 以下各项原则都必须以此为前提 应根据个人体重、年龄、劳动强度,结合病情、营养状况确定每日

37、热能供给量,具体计算方法见表。年龄50y岁者,每10y岁,比规定值酌情10%左右,体重是检验总热能摄入量是否合理控制的简便有效的指标,因此,不论是肥胖者或消瘦者均应控制体重在理想体重范围内。 每周称一次体重 根据体重调整食物摄入量和运动量 肥胖者逐渐热能,运动量 消瘦者适当热能实际体重略低于或达到理想体重,2)碳水化合物 供能比例:碳水化合物供能50% 60%为宜,不宜超过70%。 血糖指数(GI):GI值低该食物升高血糖慢优先选用。 A选用GI值低的食物 首选 玉米、荞麦、燕麦、莜麦(青稞)、红薯等 次选 米、面 B、食用含淀粉较多的根茎类、鲜豆类蔬菜时(马铃薯、藕等)要替代部分主食 C、限

38、制小分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意义:指数越低的食物对血糖的升高反应越小,粗粮低于细粮,多糖低于单糖双糖,葡萄糖与荞麦面餐后血糖反应,忌食:白糖、葡萄糖及糖制甜食,果糖、糕点、果酱、蜂蜜、蜜饯、冰激凌等。 少食:土豆、山药、芋头、藕、洋葱、胡萝卜、猪油、羊油、奶油、黄油、花生、核桃、 葵花子、蛋黄、肝肾、脑。 宜食:粗杂粮如荞麦、燕麦片、玉米面、大豆及豆制品、蔬菜。,3)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4)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等并发症 5)选用优质蛋白质 尤其是伴有肝、肾疾患时 6)减少酒和钠盐的摄入 7)提供丰富的Vit、无机盐 甜水果或水果量较大时要注意替代部分主食,血

39、糖控制不好时要慎食,8)食物多样 糖尿病常用食物分为 谷薯类(包括含淀粉多的豆类)蔬菜 水果 大豆 奶 瘦肉(含鱼虾) 蛋 油脂(包括坚果类) 每天都应吃到这八类 每类中选1-3种 每餐要有供能、优质蛋白质、保护性食物,食物交换份表 No.1 主食类食物(每单位含90千卡),No.2 肉蛋类食物(每单位含90千卡),No.3 蔬菜类食物(每单位含90千卡),No.4 水果类食物(每单位含90千卡),No.5 豆类及奶制品类食物(每单位含热量90千卡),No.6 脂肪坚果类食物 (每单位含90千卡热量),交换原则: 上面表格中所列出的食物都是产热90千卡时的不同食物重量,等热量的食物可以进行交换

40、。一般是同类食物进行交换。 主食谷薯类内部可随意交换。 血糖控制好的患者,可用200克(4两)水果与主食交换。,肉、蛋、鱼、禽、豆制品可以交换。 硬果含脂肪高,如吃少量可减少烹调油摄入。 水果一般不和蔬菜交换:由于水果含糖量高,不能用水果代替蔬菜。能吃水果的患者不要要减少蔬菜的摄入,而要减半两粮食。,9)合理进餐制度 定时、定量 3-6餐/天,餐次、热能分配饮食、血糖、活动情况决定 早、中、晚三餐热能比例各1/3或1/5-2/5-2/5等 急重症病人饮食应在医师严密监视下进行 防止低血糖发生:降糖药(尤其是速效、短效、药效峰值高或胰岛素)过量、饮食过少、活动增多、饮酒低血糖,营养与痛风 一、定

41、义: 痛风(gout)是指嘌呤(purine)代谢紊乱或尿酸(uric acid)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种异质性疾病。,二、痛风临床表现: 高尿酸血症 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尿酸盐形成痛风石沉积 关节炎、关节破坏 4. 肾尿酸结石,痛风性肾病(尿酸盐在肾间质沉积引起),发病机制 嘌呤核苷酸代谢,食物核蛋白,蛋白质,核酸,单核苷酸,肠核苷酸酶,核苷酶,磷酸,嘌呤和嘧啶,核苷,戊糖,胰核酸酶,尿酸,补救合成,进 入,水解,嘌呤最初多以核蛋白形式存在于食物中,人体尿酸来源,食物 富含嘌呤的核蛋白分解产生 (20%) 体内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化合物 内源性代谢途径产生 (80%),内源性代谢紊乱较

42、外源性代谢紊乱更重要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尿酸的排泄2/3经肾,1/3经肠道 生成增多 在原发性痛风中不足20%。 内源性嘌呤代谢过程中,一旦酶的调控发生异常,即可发生血尿酸的增多或减少。 排泄减少 原发性痛风中占80%-90% 肾小管对尿酸盐的分泌,重吸收,三、痛风分型:,1,原发性: 先天性或特发性嘌呤代谢紊乱 尿酸生成 原发性痛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连锁隐性遗传。高尿酸血症的遗传是多基因的。 原发性痛风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并发。 2,继发性,四、治疗: 尚无根治方法 但控制血尿酸使病情逆转。 饮食与痛风: 高尿酸血症主要由于嘌呤代谢紊乱,非高嘌呤饮食

43、。 但高嘌呤饮食-血尿酸 常导致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五、痛风营养治疗目的: 限制嘌呤食物 减少外源性尿酸 促进尿酸的排出 防止痛风急性发作,六、营养防治原则: 1, 限制嘌呤饮食 急性期:嘌呤摄入量150mg/日 减少外源性核蛋白摄入。,食物中嘌呤含量分类,I 含嘌呤较少食物(25mg/100g) II 含嘌呤较高食物(25-150mg/100g) III 含嘌呤高食物(150-1000mg/100g),2.控制能量的摄入,减轻体重 低于正常人10%,62767531kJ 3.适量限制蛋白质和脂肪 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并以植物蛋白为主,急性期主要以谷类、牛奶、鸡蛋 为主 脂

44、肪摄取控制在总能量的20%25%以内 4.合理供给碳水化合物 总能量的60%,5.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1000g蔬菜,500g水果,食盐25g 补充维生素,特别是VB、 VC。多选用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6.供给充足的水分 20003000ml 7.禁用刺激性食物,营养与免疫性疾病,一、概述 机体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之间关系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性疾病分类,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识别和清除侵入机体的微生物、异体细胞或大分子物质(抗原); 监护机体内部的稳定性,清除表面抗原发生变化的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等)。,二、营养素与免疫功能,(一)蛋白质、氨基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蛋白质是机体

45、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营养缺乏会造成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和补体浓度下降,胸腺萎缩,T细胞尤其是辅助性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功能障碍,NK细胞杀伤力下降。 氨基酸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值和成熟,提高NK细胞活性 谷氨酰胺能增加机体免疫应答 精氨酸改善机体氮平衡,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使胸腺增大,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反应性,从而刺激T淋巴细胞增值;间接的免疫调节作用。,精氨酸 功能,(1)精氨酸能促进肌肉的增加和减少脂肪,因此在减肥中起重要作用。 (2)能防止胸腺的退化。 (3)对伤口的愈合有显著作用。 (4)是一氧化氮的前体。,精氨酸,精氨酸虽然在人体本身就能合成,不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46、,但如果食物中缺乏或需要量增加,也会缺乏,因此它是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每100g在2000mg以上的有蚕豆、黄豆、豆制品、核桃、花生、牛肉、鸡肉、鸡蛋、干贝、墨鱼与虾等。,(二)脂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n-3PUFA和n-6PUFA的比例是影响细胞免疫的关键因素 n-6PUFA 比例升高可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使T细胞和NK细胞功能低下。 n-3PUFA可竞争性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PUFA过多可导致免疫抑制,(三)维生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维生素A 是T细胞生长、分化、激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可促进IL-1、IL-2等因子的分泌。 可促进体细胞产生抗体 有维持和促进单核巨

47、噬细胞产生IL-2的作用,2.维生素B6 胸腺及淋巴样组织萎缩,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胸腺激素活性降低。 严重时,胸腺的组织结构受损,甚至出现坏死,皮髓质分界不清等。脾脏和淋巴结也有类似改变,但损伤程度一般较轻。 维生素B6缺乏还会使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影响,这也是导致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免疫球蛋白生成减少的原因之一。,3.维生素C 提高体内抗体、补体的含量和活性,增强抗体对抗原的应答反应 促进淋巴细胞增值,提高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比例 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和NK细胞的活性 4.维生素E 损伤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T、B细胞功能异常 吞噬细胞功能下降,(四)微量元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锌 对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影响。 2.硒 增强抗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促进南淋巴细胞增值,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提高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预防癌症 3.铁 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杀菌活性减弱,T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值功能低下,IL-6和IL-4活性下降 使B细胞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