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需求理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59916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0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互需求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相互需求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相互需求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相互需求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相互需求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互需求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互需求理论.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迈克道格尔对李氏的检验结果,第4节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一、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两国互利贸易区,Y(茶壶),中国不进行对外贸易,12 K(中国国内交换比例,下限),15 L(日本国内交换比例,上限),互利贸易区,日本不进行对外贸易,X(茶杯),国际交换价格的决定,a b c,第5节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一、比较优势理论与劳动价值论 劳动不是生产中的唯一要素 劳动不是同质的、无差别的,1936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用机会成本解释的比较

2、优势理论避开了劳动价值论假设,劳动不再是唯一的同质要素。这使比较优势理论摆脱了劳动价值论的束缚,具有了更大普遍性,也使它成为国际贸易均衡分析的基础。,二、机会成本理论,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三、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 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右表给出了美、中国两国小麦和布的生产可能性组合。可以看到美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2/3单位的布。中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的布。,美国、中国小麦、布的生产可能性组合,四、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一)机会成本递增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递增(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

3、意味着一国为了获得每多生产1单位某商品的资源而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另一商品。,对于成本递增的说明,Y,X,50,70,90,110,A国,Y,X,0,0,40,60,80,100,120,20,B国,A国想要生产更多的X,就要放弃更多的Y。向下的箭头长度不断增加。,B国想要生产更多的Y,就要放弃更多的X。向左的箭头长度不断增加。,总之,A国和B国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两国在生产X和Y两种商品时都是机会成本递增的。,A,B,A,B,边际转换率 X对Y的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是指,每多生产1单位X而少生产Y的数量。 机会成本递增的

4、原因 生产要素不是同质的 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存在差异的原因 要素禀赋的不同 两国使用了不同的技术,(二)孤立均衡,B 国,(三)在成本递增条件下贸易的基础与所得,10,30,50,70,90,110,130,150,0,20,40,60,80,100,Y,X,A,B,E,PB1,A国,通过贸易,A国的生产从A点移动了B点。A国用60X与B国交换了60Y,最终消费组合为E点。A国通过贸易多获得了20X和20Y。,0,20,40,60,80,100,120,140,Y,20,40,60,80,100,120,X,A1,1,B1,C,C1,E1,B国的生产从A1点移到B1点,B国用60Y与A国交换60X,B国最终消费组合为E1点,同样多获得20X和20Y。,PB11,PBPB11,均衡相对价格,B国,PA1/4,PA14,(四)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 一国在贸易中的所得可以分为两部分: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20,40,60,100,80,10,30,50,70,90,110,130,150,X,Y,B,PBPw=1,Pw=1,A,T,E,A国,四、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0,20,40,60,120,160,20,40,60,80,100,120,140,160,X,Y,A,1,A1,PA,B,B1,180,E1,C1,E,C,1,P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