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祛湿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65140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部分祛湿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第15部分祛湿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第15部分祛湿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第15部分祛湿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第15部分祛湿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部分祛湿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部分祛湿剂.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5 章 祛湿剂,一、含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是其立法依据之一。,二、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外湿、风湿、内湿等各种湿邪病证。外湿者,每因居住湿地、阴雨湿蒸、冒雾涉水、汗出沾衣,人久处之,则邪从外侵,常伤及肌表、经络,见恶寒发热、头胀身重、肢节酸痛,或面目浮肿等。内湿者,每因恣啖生冷,过饮酒酪、肥甘,则湿从内生,多伤及脏腑,见脘腹胀满、呕恶泄利、水肿淋浊、黄疸、痿痹等。然肌表与脏腑表里相关,外湿可以内侵脏腑,内湿亦可外溢肌肤,外湿、内湿又常内外相引而相兼为病

2、。 三、分类 1.燥湿和胃 2.清热祛湿 3.利水渗湿 4.温化寒湿 5.祛风胜湿,四、注意 1.脾虚则生湿,肾虚则水泛,肺失宣降则水津不布,三焦不利则决渎失权,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所以在治疗上又须结合脏腑辨证施治。 2.常配伍理气之品,以求气化则湿化 。 3.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若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第 节 燥湿和胃,1.适应证:适用于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症见脘腹痞满,嗳气吞酸,呕吐泄泻,食少体倦等。 2.组方特点:以苦温燥湿与芳香化湿药如苍术、藿香、厚朴、白豆寇等为主,配伍砂仁、陈皮等理气和中之品组成方剂。,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3、,【组成】苍术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四两(120g)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两(90g) 陈橘皮洗令净,焙干,二两(60g) 甘草炙黄,一两(30g) 【方歌】平胃散中苍术朴,陈皮甘草四种药, 燥湿运脾又行气,湿滞脾胃此方扩。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方解】,【配伍特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舌苔白厚腻为辨证要点。,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

4、苓去皮,各一两(30g)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苦桔梗各二两(各60g) 藿香去土,三两(90g) 甘草炙二两半(75g) 【方歌】藿香正气大腹苏, 陈苓甘桔朴白术, 夏曲白芷加姜枣, 外寒内湿并能除。,【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方解】,【配伍特点】表里双解,重在化湿和胃;升降相配,重在调理脾胃的升降功能;扶正祛邪,重在祛邪 【辨证要点】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腹痛吐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典型病案】于某,女,40岁,1

5、998年9月4日就诊。患者近1年来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饮食减少,食后胀甚,作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胃张力过低。近半年来服用普瑞博思症状才能缓解,饮食基本正常。1周来胃脘部胀满感加剧,食后尤其,服普瑞博思效果亦差,作B超、肝功能等示正常。胃脘部胀满不适,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形体消瘦,口干而不欲饮,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系饮食失节,内伤脾胃,湿浊内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处方:藿香、紫苏梗、大腹皮、焦楂曲、茯苓、木香、佛手、苍术、白术、法半夏各10g,陈皮6g,砂仁3g(后下),炙全虫1.5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症状稍有缓解,能少量多次进半流饮食,继服上方30剂后,饮食基本正常

6、。其后服用香砂养胃丸5g,每日3次,续服1年余,饮食正常。孙永明.藿香正气散加味治验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 (17) 1:42 ,第 节 清热祛湿,1.适应证:适用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或湿热下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痿痹等病证。 2.组方特点:常以清热利湿药如茵陈、滑石、薏苡仁等,或清热燥湿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等为主组方。湿郁上焦,加杏仁等宣肃肺气以化湿;湿阻中焦,加白蔻仁、厚朴等化湿燥湿;湿偏下焦,加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茵陈蒿汤 伤寒论,【组成】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12g) 大黄二两(6g),去皮 【方歌】茵陈蒿汤栀大黄, 清利湿热治阳

7、黄, 面黄便秘腹胀满, 瘀热一去病自康。,【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方解】,【配伍特点】本方药少量重力专,虽三药而集清热、利湿、化瘀通利于一方,给邪以出路,故可使瘀热黄疸尽去。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其证属湿热并重。临床应用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典型病案】郭某某,男,26岁,于2001年3月6日以身目俱黄,小便黄加重3天,伴困倦乏力胁痛,恶心,呕吐,腹部痞满,便秘尿少,入住本院

8、。入院前查:HBSAg(+),抗HBC(),HbeAg(), 抗Hbe(+),抗HBc(+),ALT1052u,TBIL145mmol/L。入院诊断:急性黄胆性乙型肝炎。,处方:茵陈3080g,栀子15g,大黄10g,枳实15g,厚朴9g,芒硝6g(冲服),赤芍15g,山楂10g,丹皮10g,丹参15g,茯苓10g,滑石10g,郁金12g,竹茹9g,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3月20日,身黄基本消失,目黄,面部发黄,小便色淡,大便为黄软便,肋痛减轻,纳差明显改善。查ALT198u,TBIL32mmol/L。查体,肝区有叩击痛,在肋下可触及肝脏等。4月3日,病人身目黄、小便黄等症状基本消失,ALT3

9、8u,TBIL 15mmol/L,达临床痊愈而出院。郭雅明,刘翠峰.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45例.光明中医.2003; (18) 2:32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 【方歌】八正滑栀通车前, 萹蓄瞿麦大黄甘, 湿热淋痛脉数实, 清利通淋此为先。,【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方解】,【配伍特点】本方集多味利水通淋之品于一方,苦寒清热,滑利降泄之力甚强。 【辨证要点】

10、 本方为主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典型病案】 孙,女,24岁,学生。患者1周前,因左侧腰腹部绞痛难忍,甚则连及左下肢而来就诊,被收治急诊。肾绞痛发作时,疼痛难忍,每隔数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6542不缓解。收治住院后,肌注杜冷丁50mg和异丙嗪25mg,效果不佳。B超显示:左侧肾盂合并输尿管结石,肾盂中度积水。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冷汗,血尿,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痛苦面容,肾区叩击痛(+),腹部压痛(+),甚至拒绝触摸,苔微黄少津,脉弦紧。中医诊断:石淋;辨证:湿热蕴结。,处方:栀子9g,车前子9g,瞿麦9g,甘草梢9g,萹蓄9g,大黄5g

11、,金钱草20g,鸡内金20g,延胡索15g,白茅根10g,石韦10g,冬葵10g,共7剂。服1剂后,疼痛减半;2剂后,自觉无疼痛感,血尿、尿频尿急明显减轻;3剂后,小便内排出沙石样结石;7剂后,症状完全消失,排出结石数枚,B超显示:结石消失,肾盂轻度积水。胡清海.八正散加减治疗肾结石引发肾绞痛40例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 2005 ; 3 : 9 ,三 仁 汤 温病条辨,【组成】杏仁五钱(15g) 飞滑石六钱(18g) 白通草二钱(6g) 白蔻仁二钱(6g) 竹叶二钱(6g) 厚朴二钱(6g) 生薏苡仁六钱(18g) 半夏五钱(15g) 【方歌】三仁杏蔻薏苡仁, 朴夏通草滑竹存, 宣畅气机清

12、湿热, 湿重热轻在气分。,【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方解】,【配伍特点】本方宣通上焦,畅利中焦,渗利下焦,重在恢复三焦气化功能,三焦畅利,诸证自愈。 【辨证要点】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临床应用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典型病案】刘某,男,37岁,2001年8月9日就诊。低热,午后热甚半年余。自诉经常低热(体温常在37至38之间波动),尤以午后热甚,同时伴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引,呕恶,大便粘滞不爽。病人在当地医院

13、应用了多种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不理想,后又求治于中医,按气虚、阴虚等给予中药治疗,病情不轻反重,遂求治于余,刻诊见如前。查体:T37.8,P 90次/min,R 25次/min,BP12.6/8.6kPa,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咽部检查(),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肾压痛、叩击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舌苔黄厚腻,脉濡数。血常规、血沉、抗“O”、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肝功、胸片、肝胆B超、尿常规等各种检查无异常。西医诊断:功能性低热;中医诊断:内伤发热,属湿郁发热证。,处方:杏仁9g,生薏苡仁30g,白蔻仁9g,

14、竹叶15g,厚朴9g,白通草6g,飞滑石15g,半夏6g,竹茹10g,佩兰10g。服6剂后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明显降低,但未降至正常,又12剂病人痊愈,体温降至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闫永彬.三仁汤临床运用经验.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 ; (20) 4:47 ,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组成】飞滑石十五两(450g) 淡黄芩十两(300g) 绵茵陈十一两(330g) 石菖蒲六两(180g)川贝母 木通各五两(各150g) 藿香 连翘 白蔻仁 薄荷 射干各四两(各120g) 【方歌】甘露消毒蔻藿香, 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 湿热时疫是主方。,【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

15、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方解】,【配伍特点】清热利湿并重,兼可行气化湿,利咽解毒,是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良方。 【辨证要点】 本方治疗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证,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故王士雄誉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临床应用以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类方鉴别】,连 朴 饮 霍乱论,【组成】制厚朴二钱(6g) 川连姜汁炒 石菖蒲 制半夏各一钱(各3g) 香豉炒 焦栀各三钱(各9g)芦根二两(60g) 【方歌】连朴饮内用豆豉, 菖蒲半夏芦根栀, 霍乱吐利

16、兼痞闷, 湿热并重也可医。,【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霍乱。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方解】,【配伍特点】本方清宣燥化,辛开苦降并行,重在分解湿热之邪,恢复升降功能。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并重之霍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吐泻烦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当归拈痛汤 医学启源,【组成】羌活半两(15g) 防风三钱(9g) 升麻一钱(3g) 葛根二钱(6g) 白术一钱(3g) 苍术三钱(9g) 当归身三钱(9g) 人参二钱(6g) 甘草五钱(15g ) 苦参,酒浸二钱(6g) 黄芩炒,一钱(3g) 知母酒洗,三钱(9g) 茵陈

17、酒炒,五钱(15g) 猪苓三钱(9g) 泽泻三钱(9g) 【方歌】当归拈痛泽猪苓, 二术羌葛苦茵芩, 参草知母升麻防, 风湿热痹此方寻。,【功用】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方解】,益气养血,【配伍特点】表里同治,发散风湿与清热利湿相配;邪正兼顾,苦燥渗利与益气养血相兼。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属湿邪偏重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肢节沉重肿痛,舌苔白腻微黄,脉数为辨证要点。,二妙散 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 苍术米泔水浸,炒(各15g) 【方歌】二妙黄柏与苍术, 湿热痿痹此方主, 若

18、云三妙加牛膝, 四妙薏苡再加入。,【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方解】,【配伍特点】药只二味,燥清相配,药少力专,基础方剂。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痿、痹、脚气、带下、湿疮等病证的基础方,其清热燥湿之力较强,宜于湿热俱重之证。临床应用以足膝肿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第 节 利水渗湿,1.适应证:适用于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等证。 2.组方特点:常用甘淡利水药如茯苓、泽泻、猪苓等为主组方。若水湿泛溢肌表者,酌配连翘、防己;湿阻气机者,酌配大腹皮、槟榔;气化不行者,酌配

19、桂枝;中气不足者,酌配黄芪、白术之属。,五苓散 伤寒论,【组成】猪苓十八铢(9g),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9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半两(6g),去皮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 泽泻猪苓白术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 小便通利水肿除。,【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脬数。,【方解】,【配伍特点】本方利水之中,又可散表邪、助气化、健脾胃,使肺卫、膀胱均得以疏利,故药虽简而寓理深厚。 【辨证要点】本方为利水化气之剂。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

20、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典型病案】 李某,女,49岁,1994年10月6日初诊。患者全身浮肿,周身有紧胀感6a余,时发时消,时轻时重,遇情志不畅而加重。西药利尿剂只能暂时缓解症状,经检查尿、大便、血常规、肝肾功能测定均属于正常范围,血浆蛋白亦正常,X线、心电图、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诊为特发性水肿。查体见双下肢光亮,按之没指,全身浮肿,胸腹胀满,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水肿”,气滞兼脾虚型。,处方:肉桂9g,茯苓20g,白术12g,泽泻10g,猪苓10g,柴胡9g,当归9g,白芍15g,乌药9g,槟榔12g,黄芪30g,生姜10g。每天1剂,服2周后,水肿基本消退,全身症状亦减,又守

21、方继服2周,诸恙告愈。后给予更年康与人参归脾丸以善其后。刘华峰,杜玉秀.五苓散临证运用举隅.河南中医.2004 ; (24) 2 : 13 ,猪苓汤 伤寒论,【组成】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各10g) 【方歌】猪苓汤内有茯苓, 泽泻阿胶滑石并, 小便不利兼烦渴, 滋阴利水症自平。,【功用】利水,养阴,清热。 【主治】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者。,【方解】,【配伍特点】本方利水渗湿与育阴清热配合,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 【辨证要点】 本方以利水为主,兼以养阴清

22、热,主治水热互结而兼阴虚之证。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类方鉴别,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组成】防己一两(12g) 黄芪一两一分(15g) 甘草半两(6g),炒 白术七钱半(9g) 【方歌】防己黄芪白术草, 祛风利水此方好。,【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方解】,【配伍特点】祛风与健脾同用,扶正与祛邪并行,药少而大法已备 。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风湿、风水属表虚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五皮饮 华氏中藏经,【组成】生姜皮 桑白皮

23、陈橘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各9g) 【方歌】五皮散用五种皮, 陈茯姜桑大腹皮, 水湿偏重于肌表, 利水理气又健脾。,【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脾虚湿盛,气滞水泛之皮水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苔白腻,脉沉缓。,【方解】,【配伍特点】药皆用皮,取其走表,健脾宣肺,气化湿消。 【辨证要点】 本方药性平和,为治疗皮水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一身悉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第 节 温化寒湿,1.适应证:适用于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等。 2.组方特点:常用温阳药如干姜、桂枝、附子,与健脾祛湿药如茯苓、白术等为主组方。,苓桂术甘

24、汤 金匮要略,【组成】茯苓四两(12g) 桂枝去皮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方歌】苓桂术甘化饮剂,健脾利湿又化气, 胸胁支满苔白滑,痰饮目眩加心悸。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方解】,【配伍特点】药虽四味,配伍精当,标本兼顾,温利兼行,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是温阳化饮的基础方。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典型病案】某女,72岁,2003年5月8日就诊。反复咳嗽27年,伴喘息胸闷、心悸气短5年,加剧1个月,痰白

25、,时微黄。动则喘息,心悸加剧,平卧尤甚。早起头面浮肿,午后下肢肿胀,腹胀纳呆,唇甲微紫,舌暗苔灰润,中心微黄,脉沉细滑。体检:桶状胸、叩呈鼓音,双肺呼吸音弱,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呼气延长,偶闻哮鸣音,心率90次/min,律齐,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肝右肋下1.5cm可触及,质中。胸片示:慢支并肺气肿,肺心病。心电图示右房肥大。血常规:Hb118g/L,WBC12.8109/L,N 0.83,L 0.17。证属痰瘀阻肺型,病机为心阳不振,痰瘀阻肺,水邪泛滥,兼有郁热。,处方: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6g,红参6g,麦冬10g,五味子6g,丹参30g,半夏10g,地龙15g,连翘

26、15g,泽泻10g。每日1剂,水煮分2次服。连进10剂,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又守方5剂,随访1年,病情稳定。孔红兵.马骏活用苓桂术甘汤举隔.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 ; (17) 3 : 208 ,真武汤 伤寒论,【组成】茯苓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 附子一枚(9g),炮,去皮,破八片 【方歌】真武汤壮肾中阳, 茯苓术附芍生姜, 少阴腹痛寒水聚, 悸眩肉颤保安康。,【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 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

27、舌苔白滑,脉沉细。,【方解】,【配伍特点】温阳利水,标本兼顾,脾肾两调,重在温肾,温阳而不燥烈,祛邪而不伤正。 【辨证要点】本方为温阳利水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典型病案】 李某,男,69岁,干部,2002年12月8日以咳喘、胸闷、难以平卧为主诉就诊。自诉有咳喘病史12a,冠心病史5a,2月前因感冒而引起发本病,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近几日加重入院治疗。现症见咳喘气急,痰多质稀色白,胸部胀闷憋气,难以平卧,时有心悸,周身酸痛,乏力,小便量少,四肢厥冷,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暗红,舌苔白滑而腻,脉沉细滑。中医诊断为咳喘(西医诊断为肺心病)。证属脾

28、肾阳虚,痰湿蕴肺。,处方:附片12g,茯苓15g,白芍10g,炒白术10g,枳壳15g,白前10g,苏子10g,生姜10g。5剂水煎服。12月13日二诊:药后咳喘稍有减轻,小便量增,下肢浮肿消失,咳痰量少,但不爽,继上方加细辛3g,五味子6g,6剂水煎服,以助肺气之宣发肃降。12月20日三诊:咳喘明显减轻,已能平卧,已无心悸,四肢转温,继服6剂后,痰去神安,为善其后,上方隔日1剂,调治月余而诸症消失,随访1a未复发。苏清学.真武汤治验3则.河南中医.2005 ; (25) 7 : 13 ,实脾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 白术 木瓜去瓤 木香不见火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

29、,去皮脐 白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一两(各30g) 甘草炙,半两(15g) 【方歌】实脾厚朴与木香,草果槟榔术附姜, 木瓜甘草白茯苓,健脾制水又温阳。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方解】,【配伍特点】脾肾同治,温脾为主,寓行气消胀于温阳利水之中,可使气行胀消湿化,阴水自消。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类方鉴别】,萆薢分清散(萆薢分清饮) 杨氏家藏方 ,【组成】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各9

30、g) 【方歌】萆薢分清有乌药, 益智菖蒲治白浊。 【功用】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方解】,【配伍特点】此方标本兼顾,利湿化浊治其标,温暖下元治其本。 【辨证要点】本方为主治下焦虚寒淋浊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小便浑浊频数,舌淡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典型病案】谢某,男,39岁,已婚。2001年4月5日就诊。患者于1年半前出现尿频、尿不尽、尿末滴白如丝,曾在外院泌尿科就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内服磺胺药、前列回春片等后诸症稍缓解,但停药后病情反复。近两个月小腹胀痛,左侧睾丸及会阴部坠胀不适,早泄。查:舌质紫,边

31、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前列腺液检查:WBC1215个HP,卵磷脂小体25%。证属湿困下焦,瘀浊阻滞。治宜祛湿通淋,化浊通瘀。方以萆薢分清饮加味。,处方:萆薢10g,石菖蒲3g,桃仁10g,红花3g,败酱草30g,车前子10g(包煎),菟丝子10g(包煎),莪术10g,小茴香10g,乳香10g,王不留行10g。服7剂后患者睾丸及会阴部、小腹坠胀等症状完全缓解,但仍尿频、尿道滴白,故改服败酱草30g,菟丝子10g(包煎),沙苑子10g,芡实19g,乌药10g,益智仁10g,丹参15g,煅牡蛎30g,车前子10g,黄柏10g,萆薢10g。再服20剂后,患者小便正常,尿道滴白消失,性功能恢复正常;前

32、列腺检查:WBC05个HP,卵磷脂小体75%,病告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李璋力.萆薢分清饮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2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4 ; (20) 4 : 29 ,第 节 祛风胜湿,1.适应证:适用于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所致的腰膝顽麻痹痛等证。 2.组方特点:常用祛风湿药如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桑寄生等为主组方。,羌活胜湿汤 脾胃论,【组成】羌活 独活各一钱(各6g) 藁本 防风 甘草炙,各五分(各3g) 蔓荆子三分(2g) 川芎二分(1.5g) 【方歌】羌活胜湿羌独芩,蔓荆蒿本草防风, 风湿在表头身痛,发表祛湿经络通。 【功用】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

33、】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方解】,【配伍特点】辛散苦燥通达全身肌表,祛风止痛之力较强,但易伤阴,不宜久服 。 【辨证要点】本方长于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头身重痛而表证不明显者。临床应用以头身重痛或腰脊疼痛,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典型病案】张某,男46岁,农民。初诊于1992年11月13日。患坐骨神经痛4年余,屡治不效。发病时腰臀部至大腿后侧,下小腿后外侧,经外踝骨到趾尖,酸重痛疼或麻木不仁或抽筋拘急,步履艰难,少腹冷,有时冷气随矢气而出。得暖则舒,遇寒则剧,纳减便溏,舌苔白腻而润,脉沉细。经辨证,治以疏风通络,健脾化湿,温通阳气。

34、方以乌头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处方:桂枝、附子、苍术、白术、炮姜炭、茯苓、羌活、独活、陈皮、防风、海风藤,水煎内服,随症化裁,配合外熨疗法,治疗近2个月,诸主症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吉耀召.乌头汤与羌活胜湿汤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河南医药信息.1999 ; (7) 9 : 34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独活三两(9g)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各6g)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具能伸。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方解】,【配伍特点】邪正兼顾,祛邪为主,且具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特点。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