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现状:核心技术缺失 ,与人共融成突破点.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367702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机器人现状:核心技术缺失 ,与人共融成突破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机器人现状:核心技术缺失 ,与人共融成突破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机器人现状:核心技术缺失 ,与人共融成突破点.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机器人现状:核心技术缺失 ,与人共融成突破点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14年世界机器人统计报告中称,2017年中国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总量将由现有的16.2万单位增加到42.8万。而北美地区预计总使用量为29.2万单位、欧洲最大的五个经济体为34.3万单位,中国将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第一使用大国。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公布的报告亦指出,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为年均23%至36%,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尤其是中国,在2013年就超越日本成为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的崛起不容忽视。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据调查得知,美国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推出

2、了第一批工业用途机器人优尼曼特(Unimate)。这种由机械组成的,不知疲倦的工人就开始逐渐进入到生产线上,取代人执行一部分繁杂且危险的工作。而经过了欧美和日本的多年的技术发展推动,机器人的精度越来越高,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人力成本飞速上涨的中国,机器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众多制造工厂都引进机器人取代人工。这种大趋势就吸引国内外等厂商对机器人的高度关注。库卡、ABB、安川,发那科等巨头的持续投入不必说。中国也兴起了以新松、汇川、广州数控为代表的一批国产机器人公司。但核心技术的缺失,让中国机器人和很多其他产业一样,只处于产业的最底层。从机器人产业链上看,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是核心零部件

3、,相当于大脑,该领域国内基本依赖进口。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也就是机器人的身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目前国内95%的企业集中在这一环节。而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现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退休教授陆际联也表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即使像新松这样的公司,它的减速器、电机、轴承等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也都是采用国外的。比如说轴承,我们也有企业生产,但是工艺和材质无法与国外相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王田苗更指出: 国产机器人中80%90%使用国外减速器,60%70%使用的是国外电机、40%50%使用国外控制器。等于说我们的国产机器人能做的就是外壳,核心部件全都是国外的。这就增加了成本,使得国产机器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等于说我们的国产机器人能做的就是外壳,核心部件全都是国外的。这就增加了成本,使得国产机器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王田苗强调。而根据相关的数据可以看出,机器人的三大主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的成本分别占了整体成本的10%-15%、20%-25%和33%-38%。这些核心技术的缺失,让中国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举步维艰。电子发烧友机器人技术特刊,更多优质内容,马上下载阅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