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80281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第八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第八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第八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第八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八 章,脂 类 代 谢,Metabolism of Lipid,脂 类 概 述,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lipid),脂肪 (fat): 三脂酰甘油也称为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类脂(lipoid): 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 (phospholipid, PL) 糖脂(glycolipid,GL),分类,定义,甘油三脂,甘油,X = 胆碱、水、乙醇胺、 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甘油磷脂,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9kJ,而1g糖

2、彻底氧化仅供能16.7kJ.,脂肪组织储存脂肪,约占体重1020%.,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禁食13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85%,饱食、少动 脂肪堆积,发胖,游离脂肪酸(脂酸)的来源,自身合成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脂肪动员产生,多为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必需脂酸(essential fatty acid)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第 二 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

3、nd Absorption of Lipid,脂类的消化,条件 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的乳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部 位 主要在小肠上段,脂类(TG、Ch、PL等),微团,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长链脂酸、胆固醇等,混合微团,消化过程及相应的酶,甘油三酯,产 物,食物中的脂类,2-甘油一酯 + 2 FFA,磷 脂,溶血磷脂 + FFA,胆固醇酯,胆固醇 + FFA,微团 (micelles),辅脂酶是胰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辅因子。辅脂酶在胰腺泡中以酶原形式合成,辅脂酶原被胰蛋白酶从其N端切下一个五肽而被激活。它具有与脂肪及胰脂酶结合的结构域。它与胰脂酶结合是通过氢键进

4、行的;它与脂肪通过疏水键进行结合。,辅脂酶,脂肪与类脂的消化产物,包括甘油一酯、脂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以及中链脂酸(610C)及短链脂酸(24C)构成的的甘油三酯与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团(mixed micelles),被肠粘膜细胞吸收。,脂类的吸收,部 位 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肠粘膜细胞(酯化成TG),胆固醇及游离脂酸,肠粘膜细胞(酯化成CE),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肠粘膜细胞(酯化成PL),淋巴管,血循环,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TG、CE、PL,+,载脂蛋白(apo) B48、C、A、A,甘油一酯途径,HSCoA + RCOOH RCOCo

5、A,脂酰CoA合成酶,ATP AMP PPi,第 三 节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及命名 The Classification and Naming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单不饱和脂酸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不饱和脂酸的分类,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不饱和脂酸命名,哺乳动物不饱和脂酸按(或n)编码体系分类,常 见 的 不 饱 和 脂 酸,哺乳动物体内的多不饱和脂酸均由相应的母体脂酸衍生而来。3、6及9三族多不饱和脂酸在体内彼此

6、不能互相转化。,动物只能合成9及7系的多不饱和脂酸,不能合成6及3系多不饱和脂酸。,第 四 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脂肪组织: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 脂肪,也利用CM或VLDL 中的FA合成脂肪。,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一)合成部位,肝 脏:以糖代谢中间产物为原 料,在肝内质网合成的 TG,组成VLDL 入血。(最强),小肠粘膜: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 成脂肪。,食物脂肪(外源),脂肪 代谢概况,合成脂肪(内源),1. 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 2. 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二)合成原料,1.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2

7、. 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三)合成基本过程,1. 甘油一酯途径,CoASH,DG,甘油二酯途径,葡萄糖,* 3-磷酸甘油主要来自糖代谢。,*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可利用游离甘油。,(一) 脂肪的动员,定义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解激素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 、 TSH等。,抗脂解激素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

8、、烟酸等。,脂肪动员过程,脂解激素-受体,G蛋白,AC,ATP,cAMP,PKA,HSLa(无活性),HSLb(有活性),TG,甘油二酯 (DG),甘油一酯,甘 油,HSL-激素敏感性甘 油三酯脂肪酶,甘油代谢,甘油二酯,磷脂,CO2+H2O,糖,糖异生,(二)脂酸的-氧化,组 织: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亚细胞:胞液、线粒体,部 位,饱和脂酸的-氧化,脂酸-氧化是在脂酰基-碳原子上进行 脱氢、加水、再脱氢和与- 碳原子之间断裂的过程。,脂酸的活化 脂酰 CoA 的生成(胞液),+ CoASH,关键酶,2. 脂酰CoA 进入线粒体,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 经

9、脂酸-氧化酶系的催化作用,在脂酰基-碳原子上依次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4步连续反应,使脂酰基在与-碳原子间断裂,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3. 脂酸的-氧化,具体步骤如下:,(1) 脱氢,(2) 加水,(3) 再脱氢,(4) 硫解,(1) 脱氢,5,肉碱转运载体,线粒体膜,活 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氧 化:,每轮循环 四个重复步骤: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产物:1分子乙酰CoA 1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分子NADH+H+ 1分子FADH2,4. 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以18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8 轮循环产物:9分子乙酰CoA 8分子NADH+H+ 8分

10、子FADH2,能量计算: 生成ATP 912 + 83 + 82 = 148 净生成ATP 148 2 = 146,1. 不饱和脂酸的氧化,(三)脂酸的其他氧化方式,异构酶,顺3 -烯酰CoA,反2-烯酰CoA,2. 奇数碳脂酸的氧化,Ile Met Thr Val 奇数碳脂酸 胆固醇侧链,CH3CH2COCoA,D-甲基丙二酰CoA,L-甲基丙二酰CoA,琥珀酰CoA,TAC,乙酰乙酸(acetoacetate) 、-羟丁酸(-hydroxybutyrate)、丙酮(acetone)三者总称为酮体(ketone bodies)。,代谢定位: 生成:肝细胞线粒体 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

11、骼肌等)线粒体,(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CoASH,CoASH,NAD+,NADH+H+,-羟丁酸 脱氢酶,HMGCoA 合酶,乙酰乙酰CoA硫解酶,HMGCoA 裂解酶,1. 酮体的生成,NAD+,NADH+H+,琥珀酰CoA,琥珀酸,CoASH+ATP,PPi+AMP,CoASH,2. 酮体的利用,琥珀酰CoA转硫酶 (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乙酰乙酸硫激酶 (肾、心和脑的线粒体),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酮体在肝脏合成,但肝脏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因此不能利用酮体。酮体生成后进入血液,输送到肝外组织利用。,肝内生酮肝外用,2乙酰CoA,乙酰乙酰CoA,乙酰Co

12、A,乙酰乙酸,HMGCoA,D(-)-羟丁酸,丙酮,乙酰乙酰CoA,琥珀酰CoA,琥珀酸,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2乙酰CoA,3.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1)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2)酮体具水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及毛细血管壁。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3)禁食、应激及糖尿病时,心、肾、骨骼肌摄取酮体代替葡萄糖供能,节省葡萄糖以供脑和红细胞所需。并可防止肌肉蛋白的过多消耗。,(4)长期饥饿和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多。当肝内产生酮体超过肝外组织氧化酮体的能力时,血中酮体蓄积,称为酮血症。尿中有酮体排出,称酮尿症。二者统称为酮体症(酮症)。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称酮症酸中毒

13、。,4. 酮体生成的调节,(1) 饱食及饥饿的影响(主要通过激素的作用),(2)丙二酰CoA的调节,丙二酰CoA竞争性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 ,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酸氧化减弱,酮体生产减少。,反之,糖代谢减弱,脂酸氧化及酮体生成均加强。,三、脂酸的合成代谢,组 织:肝(主要) 、肾、脑、肺、乳腺及脂肪等多种组织,1. 合成部位,(一)软脂酸的合成,亚细胞: 胞液:主要合成16碳的软脂酸肝线粒体、内质网:碳链延长,乙酰CoA、ATP、HCO3、NADPH、Mn2+,2. 合成原料,乙酰CoA的主要来源,乙酰CoA全部在线粒体内产生,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citrate pyruvate

14、cycle)出线粒体。,线 粒 体 膜,胞液,线粒体基质,丙酮酸,丙酮酸,苹果酸,草酰乙酸,柠檬酸,柠檬酸,乙酰CoA,苹果酸,NADPH的来源,磷酸戊糖途径(主要来源),胞液中苹果酸酶催化的反应,(1) 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CH3COSCoA + HCO3- + ATP,乙酰CoA羧化酶,Mn2+、生物素,HOOC-CH2COSCoA + ADP + Pi 丙二酸单酰 CoA,在胞液中进行,HCO3-+ATP,ADP+Pi,酶-生物素,酶-生物素-CO2,丙二酰单酰CoA,乙酰CoA,3. 脂酸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机理:,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 (acetyl CoA carboxyl

15、ase)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乙酰CoA羧化酶活性的调节,单体(无活性),多聚体(有活性),H2O,ATP,ADP,AMP活化的 蛋白激酶,Pi,蛋白磷酸酶2A,(2)脂酸合成,从乙酰CoA及丙二酰CoA合成长链脂酸,是一个重复加成过程,每次延长2个碳原子。,各种生物合成脂酸的过程基本相似。,* 软脂酸合成酶,大肠杆菌 有7种酶蛋白(乙酰基转移酶、丙二酰基转移酶、酮脂酰合成酶、酮脂酰还原酶、羟脂酰基脱水酶、脂烯酰还原酶和硫酯酶),聚合在一起构成多酶体系。,高等动物 7种酶活性都在一条多肽链上,属多功能酶,由一个基因编码;有活性的酶为两相同亚基首

16、尾相连组成的二聚体。,酰基载体蛋白(ACP),其辅基是4-磷酸泛酰氨基乙硫醇, 是脂酰基载体。,转移,CESH,ACPSH,E,* 软脂酸的合成过程,缩合脱羧,还原、脱水、再还原,脱水酶,CH3CH2(CH2)13COOH,+,再经6次循环,软脂酸,经过7轮循环反应,每次加上一个丙二酰基,增加两个碳原子,最终释出软酯酸。,(二)脂酸碳链的延长,1. 内质网脂酸碳链延长酶系 以丙二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由 NADPH+H+ 供氢经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等一轮反应增加2个碳原子,合成过程类似软脂酸合成,但脂酰基连在 CoASH 上进行反应,可延长至24碳,以18碳硬脂酸为最多。,2. 线粒体脂

17、酸碳链延长酶系 以乙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由 NADPH+H+ 供氢,过程与氧化的逆反应基本相似,需-烯酰还原酶,一轮反应增加2个碳原子,可延长至24碳或26碳,以硬脂酸最多。,(三)不饱和脂酸的合成,动物:有4、5、8、9去饱和酶,镶嵌在内质网上,脱氢过程有线粒体外电子传递系统参与。,植物:有9、12、15 去饱和酶,脂肪酸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区别,1. 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乙酰CoA羧化酶的别构调节物 抑制剂:软脂酰CoA及其他长链脂酰CoA 激活剂:柠檬酸、异柠檬酸,(四)脂酸合成的调节,饥饿、糖供应不足,脂肪动员,(一),脂酰CoA,乙酰CoA羧化酶活性,(胞液),(一),柠檬酸合酶,

18、(线粒体),透出线粒的柠檬酸,乙酰CoA羧化酶激活作用,生成乙酰CoA,脂酸的合成,乙酰CoA羧化酶的共价调节 胰高血糖素:激活PKA,使之磷酸化而失活 胰岛素:通过磷蛋白磷酸酶,使之去磷酸化而复活,乙酰CoA,柠檬酸,丙二酸单酰CoA,软脂酰CoA,胰岛素,(+),丙酮酸,丙酮酸脱氢酶,(一),AMP,柠檬酸 裂解酶,乙酰 CoA 羧化酶,四、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 (自学),前列腺素 ( Prostaglandin, PG) 血栓噁烷 ( thromboxane, TX) 白 三 烯 ( leukotrienes, LT),第 五 节 磷 脂 的 代 谢 Metabolism of Ph

19、ospholipid,磷脂,甘油磷脂(磷脂酰甘油)由甘油 构成的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分。,鞘氨醇磷脂(鞘磷脂)含鞘氨醇而不含甘油的磷脂。是神经组织各种膜(如神经髓鞘)的主要结构脂之一。,磷 脂,定义 含磷酸的脂类称磷酯。,一、甘油磷脂的代谢,组成:甘油、脂酸、磷脂、含氮化合物,结构:,功能:含一个极性头、两条疏水尾,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X = 胆碱、水、乙醇胺、 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一)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机体内几类重要的甘油磷脂,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 inositol),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 serine),心磷脂 (c

20、ardiolipin),1. 合成部位 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2. 合成原料及辅因子 脂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ATP、CTP,(二)甘油磷脂的合成,3. 合成过程,(1)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1. CDP-胆碱、CDP-乙醇胺的生成,HOCH2CH2NH2,HOCH2CH2N+(CH3)3,CDPOCH2CH2NH2,CDPOCH2CH2N+(CH3)3,CDP-乙醇胺,CDP-胆碱,2.甘油二酯合成途径,(2)CDP-甘油二酯途径,磷脂酸,CDP-甘油二酯,磷脂酰丝氨酸,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磷脂酰肌醇,合成酶,二软脂酰胆碱,R1、R2为软脂酸,X为胆碱,

21、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三)甘油磷脂的降解,磷脂酶 (phospholipase , PLA),鞘脂(sphingolipids) 含鞘氨醇(sphingosine)或二氢鞘氨醇的脂类。,二、鞘磷脂的代谢,(一)鞘脂化学组成及结构,鞘脂的化学结构通式 m多为12;n多在1222之间,X-磷脂胆碱 、 磷脂乙醇胺 单糖或寡糖,按取代基X的不同,鞘脂分为:鞘糖酯、鞘磷脂,1. 鞘氨醇的合成 部位:全身各细胞内质网,脑组织最活跃 原料:软脂酰CoA、丝氨酸、磷酸吡哆醛NADPH+H+及FADH2,2. 鞘脂的合成,(二)鞘磷脂的代谢,(自学),3. 神经鞘磷脂的降解,脑、肝、肾

22、、脾等细胞溶酶体中的 神经鞘磷脂酶 (属于PLC类),磷脂胆碱,N-脂酰鞘氨醇,神经鞘磷脂,第 六 节 胆固醇代谢 Metabolism of Cholesterol,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和生理功能 胆固醇的合成 合成部位 合成原料 合成过程 合成调节 胆固醇的转化,本节主要内容,* 胆固醇(cholesterol)结构,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概 述,动物胆固醇(27碳),胆汁酸,体内合成 (乙酰CoA),食物,类固醇激素,胆 固 醇,Vit D3,*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对控制生物膜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胆固

23、醇在体内含量及分布,含量: 约140克,分布: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 大约 分布在脑、神经组织 肝、肾、肠等内脏、皮肤、脂肪组织中也较多 肌肉组织含量较低 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酯,一、 胆固醇的合成,组织定位: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以肝、小肠为主。 细胞定位:胞液、光面内质网,(一)合成部位,1分子胆固醇,18乙酰CoA + 36ATP + 16(NADPH+H+),葡萄糖有氧氧化,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乙酰CoA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二)合成原料,(三)合成基本过程,1. 甲羟戊酸的合成,2

24、CH3COSCoA,CH3COCH2COSCoA,CH2OH,关键酶,2. 鲨烯的生成,鲨烯 (30C),羊毛固醇 (30C),3. 胆固醇的生成,鲨烯 (30C),胆固醇 (27C),LCAT 胆固醇+卵磷脂 胆固醇酯+溶血卵磷脂 ACAT 胆固醇+脂肪酰CoA 胆固醇酯+HSCoA,(四)胆固醇的酯化反应,(五)胆固醇合成的调节,HMG-CoA还原酶,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性 (午夜最高 ,中午最低 ) 可被磷酸化而失活,脱磷酸可恢复活性 受胆固醇的反馈抑制作用 胰岛素、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1. 饱食与饥饿,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时,能诱导肝 HMG-CoA还原酶合成,

25、糖及脂肪代谢产生的 乙酰CoA、ATP、NADPH+H+等增多,过多的蛋白质,因丙氨酸及丝氨酸等代谢 提供了原料乙酰CoA,胆固醇合成增加,2. 胆固醇,食物Ch有限地反馈抑制HMG-CoA合成(25%).,3. 激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甲状腺素,胆固醇合成,胆固醇合成,胆固醇合成,无Ch摄入时解除此种抑制,故适量的Ch摄入有 利于此反馈抑制作用。,二、胆固醇的转化,(一)转变为胆汁酸 (bile acid)(肝脏),(二)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三)转化为7 - 脱氢胆固醇(皮肤),胆固醇的母核环戊烷多氢菲在体内不能被降解,但侧链可被氧化、还原或降解,实现胆固醇的转化。,(肾上腺皮质、睾

26、丸、卵巢等内分泌腺),第 七 节 血 浆 脂 蛋 白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oprotein,一、血 脂,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来源,定义,* 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组成与含量 总 脂 400700mg/dl (5 mmol/L) 甘油三酯 10150mg/dl (0.11 1.69 mmol/L) 总 磷 脂 150250mg/dl (48.44 80.73 mmol/L) 总胆固醇 100250mg/dl (2.59

27、 6.47 mmol/L) 游离脂酸 520mg/dl (0.195 0.805 mmol/L),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分 类,1.电泳法,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形式而运输。,按其移动的快慢,可分为:-脂蛋白、 前-脂蛋白、-脂蛋白,乳糜微粒在原点不动,乳糜微粒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2. 超速离心法分类,密 度,颗 粒,血浆脂蛋白的组成、性质及功能,CM VLDL LDL HDL,蛋白质 0.52 510 2025 4550,TG 8095 5075 812 36,PL 57

28、1820 2025 2030,CE 3 1017 4042 1517,Apo A C B48 C B100 E B100 A AC,合成部位 小肠粘膜 肝细胞 血浆、肝 肝、小肠,功能 转运外源 转运内源 转运内源 逆向转运 甘油三脂 甘油三脂 胆固醇 胆固醇,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疏水性较强的TG及胆固醇酯位于内核。,具极性及非极性基团的载脂蛋白、磷脂、游离胆固醇,以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疏水基团与内部疏水链相联系,极性基团朝外。,三、载脂蛋白,定义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 指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种类 apo A: A、A、A apo B: B100、B48 ap

29、o C: C、C、C apo D apo E, 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A识别HDL受体 B100,E 识别LDL受体, 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功 能, 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 酶活性:,A激活LCAT (卵磷酯胆固醇脂转移酶) C激活LPL (脂蛋白脂肪酶) A辅助激活LPL C抑制LPL A激活HL (肝脂肪酶),主要载脂蛋白,Apo 来 源 分 布 功 能,AI 肠、肝 HDL、CM 激活LCAT、识别HDL受体,A 肠、肝 HDL、CM 激活HL、抑制LCAT,C 肝 CM VLDL HDL 激活LPL,CETP 肠 HDL 转运胆固醇酯,PTP 肠 HDL

30、 转运磷脂,特殊的脂质转运蛋白 (Lipid transfer protein,LTP):,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磷脂转运蛋白(PTP),甘油三酯转运蛋白(TTP),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一)乳糜微粒,1.合成部位及来源,小肠粘膜细胞内合成,来源食物,2.乳糜微粒(CM)代谢过程,新生的CM,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CM,部分ApoA,HDL,ApoC、E,成熟CM,Apo C+,LPL将CM中的TG水解,FFA、甘油,CM表面过量的ApoA、C,PL,ch,HDL,CEPT促进Ch酯化,CM残粒,迅速被肝清除, 被LRP清除,Apo B100、 E受体清除,CM的生理功能 运输外

31、源性TG及胆固醇。,存在于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使CM中的TG、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FA及溶血磷脂等。,LPL(脂蛋白脂肪酶),(二)极低密度脂蛋白,1.合成部位及来源,2. 代 谢,VLDL的合成以肝脏为主,小肠亦可合成少量。,新生VLDL,进入血液,VLDL,HDL,成熟VLDL,ApoC+,LPL水解其中的TG,FA、甘油,VLDL表面的过量的ApoC、PL及Ch,HDL,CETP促进HDL的ChE到VLDL,VLDL颗粒逐渐变小,ApoB100、ApoE含量相对增多,密度逐渐增加,VLDL残粒(IDL),小部分被肝细胞上的LRP摄取,大部分被ApoB100、E受体摄取代谢,约5

32、0%被LPL、HL进一步水解去除TG,其表面的ApoE移至HDL,同时CEPT促进ChE从HDL移至VLDL残粒,富含ChE和ApoB100的LDL,VLDL 的代谢过程,VLDL的生理功能: 运输内源性TG,清除方式:大部分通过ApoB100、E受体清除;一部分则通过LRP清除;少于50%的VLDL残粒被LPL和肝HL进一步水解,转移表面ApoE给HDL并接受CE,最后转变成为LDL。,(三)低密度脂蛋白,1.合成部位及来 源:大部分由VLDL转变而来,(1)LDL受体代谢途径,LDL受体广泛分布于肝动脉壁细胞等全身各组织的细胞膜表面,特异识别、结合含apo E或apo B100的脂蛋白,故

33、又称apo B,E受体。,2.主要代谢变化: 接受HDL的CE。,3.清除方式: LDL的降解主要通过LDL受体途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代谢途径:,ACAT脂酰CoA 胆固醇脂酰转移酶,(2)LDL的非受体代谢途径 血浆中的LDL还可被修饰,修饰的LDL如氧化修饰LDL (ox-LDL)可被清除细胞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清除。这两类细胞膜表面具有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SR),摄取清除血浆中的修饰LDL。,LDL的生理功能 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 正常人每天降解45%的LDL,其中2/3经LDL受体途径降解,1/3由清除细胞清除。,(四)高

34、密度脂蛋白,肝合成(主);小肠合成(少)。 CM、VLDL代谢时,其表面apo A、A、A、apo C及磷脂、胆固醇等离开亦可形成新生HDL。,分 类(按密度) HDL1 HDL2 HDL3,1.合成部位及来源:,2.主要代谢变化: (1)新生HDL为圆盘状双脂层结构。其表面ApoA1激活LCAT水解卵磷脂,产物溶血磷脂(释放入血)和CE(转入HDL核心);,(2)表面消耗的PL、Ch从细胞膜、CM和VLDL处补充,随CE内移HDL变为球状;表面ApoC、E转移至CM、VLDL后成为成熟的HDL3 。,(3)HDL3 接受Ch并酯化内移,还接受CM、VLDL脂解后的表面成分成为HDL2。, 使

35、HDL表面卵磷脂2位脂酰基转移到胆固醇3位羟基生成溶血卵磷脂及胆固醇酯 使胆固醇酯进入HDL内核逐渐增多 使新生HDL成熟,LCAT的作用(由apo A激活),HDL 的 代 谢,HDL的生理功能 主要是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在肝转化为肝汁酸后排出体外。 HDL是apo的储存库。,胆固醇逆向转运(RCT) 分两个阶段进行, 胆固醇自肝外细胞包括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移出。 HDL载运胆固醇的酯化以及胆固醇酯的转运。,五、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1. 高脂蛋白血症血脂高于参考值上限。,成人 TG 2.26mmol/l 或 200mg/dl (空腹1416h) 胆固醇 6.21mmol/l 或 240mg/dl 儿童 胆固醇 4.14mmol/l 或 160mg/dl,诊断标准,分类 按脂蛋白及血脂改变分六型, 按病因分: 原发性(病因不明) 继发性(继发于其他疾病),2. 遗传性缺陷,已发现脂蛋白代谢关键酶如LPL及LCAT,载脂蛋白如apoC、B、E、A、C,脂蛋白受体如LDL受体等的遗传缺陷,并阐明了某些高脂蛋白血症及发病的分子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