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81250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84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ppt(1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讲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1、夏(前2070年前1600年) 2、商(前1060年前1046年),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带有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 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充满神权色彩(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商王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二、封邦建国,1、背景:前1046年 西周建立 2、目的:保证周王室强大 3、分封对象 4、影响:扩大势力,天下共主 王侯卿,大夫士,同姓亲族 异姓功臣、姻亲、降族,注: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

2、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1、目的 2、性质: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起来的一种制度 3、大宗小宗(概念、关系) 4、作用 5、推行工具:礼乐制度,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成为我国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仗,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练习,1、我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2、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最有可能是 A、周王 B、商王 C、秦王 D、夏王 3、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根本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

3、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4、西周宗法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嫡长子继承制 D、由原始社会的父权家长制转化而来 5、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特点 C、用规范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A,B,D,C,B,6、对商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内外服制度是商王管理地方的基本制度 B、商朝和各方国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方国联盟是有较近的血缘关系的部族集团的联盟 D、从商朝率民事神到西周敬德保民反映了社

4、会的进步 7、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全面实行分封制 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8、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C,B,B,第二讲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1、春秋:旧统破坏 2、战国:变革图强 3、一统天下:商鞅变法秦强统一(前221年),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

5、制度 5、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概念注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即为皇帝,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性和地位的不可逾越性;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侵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

6、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这一制度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练习,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 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2、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

7、严刑峻法 3、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皇权的至高无上 爵位世袭制 确立中央、地方的行政机构 三公九卿直接由皇帝任免 A、 B、 C、 D、 ,D,A,C,4、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倾向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5、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三公九卿制 B、国家统一 C、皇位继承制 D、权力高度集中 6、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 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 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7、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8、A、建立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B、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C、创建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D、促进文化、经济发展 8、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皇位继承制 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 A、 B、 C、 D、,B,D,C,C,A,第三讲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西汉王国问题和七国之乱 王国问题的产生 七国之乱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巩固统一,发展 弊:东汉后期政局动荡,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

9、的分裂局面,1、唐中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安史之乱 割据形成 生产破坏,灾祸人民 2、五代十国分裂,北方:战乱不断 南方:相对稳定发展,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960年 陈桥兵变 宋朝建立,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以和平方式解除朝中统兵大将的兵权,设“三衙”、枢密院,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通判,3、作用 积极: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巩固统一,促进发展。 消极,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剧边患危机 “三冗”,财政危机,练习,1、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

10、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A、都使疆域得到了扩展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2、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 B、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C、藩镇割据的延续扩大 D、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 3、北宋三司使的权力是 A、管理军事 B、掌管财政 C、掌管行政 D、监察百官 4、西汉王国问题与藩镇割据问题同属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统一与分裂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封建军阀割据 A、 B、 C、 D、 ,C,C,B,D,5、宋太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其主要策略是 A、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B、以三司分割宰相的财

11、权 C、以三衙分割宰相的军权 D、设置转运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6、汉武帝设置刺史的目的在于 A、加强对中央的控制 B、控制地方 C、限制宰相的权力 D、巩固同姓诸侯国的需要 7、“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刺史制度 B、推恩令 C、中外朝制度 D、封国制 8、关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掌握兵权入手 B、分化节度使的权力 C、重用文官 D、军事布置上守外虚内,B,B,B,D,第四讲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三省六部

12、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隋唐 2、演变,内容:三省、六部 关系:相互牵制,互为补充 作用:提高效率;分相权,强皇权,设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户部、盐铁、度支) 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极度削弱,元 一省制(中书省),宋,二、中枢机构变化和皇权加强,1、丞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 结果:皇权发展到新高度,直接:胡惟庸案 1380 根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加强的必然趋势,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形成) 仁宗始:权力渐重,地位上升 (票拟,批红),2、明朝内阁制的形成,二、中枢机构变化和皇权加强,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设置及职权 雍正 作用及影

13、响,练习,1、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2、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3、明太祖废丞相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D,B,D,4、君主专制空前发展的标志是 A、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B、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 C、康熙时,内阁、议

14、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军机处 5、唐朝三省六部制中,拥有对草拟的诏令封驳审议权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吏部 6、自秦以后,中国出现的政治体制的核心是 A、三公九卿 B、皇权 C、内外朝 D、三省六部 7、对军机处这一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级别不高 B、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军机大臣只参与处理军务,D,B,B,D,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一讲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

15、条件,一、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前2000前1400) 特征:出现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 毁灭:前1400 2、迈锡尼文明(前16世纪上半叶前12世纪) 特点:新的君主国兴起,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泥版文书 毁灭:前12世纪黑暗时代 (贫穷封闭 300年),二、城邦制度, 古希腊城邦 1、 城邦,兴起:前8世纪前6世纪 概念 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二、城邦制度, 古希腊城邦 2、古希腊城邦殖民运动 条件:自然条件,发达航运及商业,强大海军 原因 结果:促进了希腊城邦的发展,形成多中心的希腊世界,早期:本邦条件无法满足生存需要而被迫移民 后期:为掠夺财富及奴隶,二

16、、城邦制度, 古希腊城邦政体 1、形式及特点,君主制,君主个人专制,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很小,基本没有 贵族掌握政权,公民在公民大会中权利有所上升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在公民大会中没有权利 非法取得的个人独裁统治,公民在公民大会中有一定权利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贵族制,寡头制,僭主制,民主制,2、意义,(共同点:都有公民大会存在,都体现希腊城邦公民政治这一特点),练习,1、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君主制 B、贵族制和民主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君主制和僭主制 2、地理环境决定了哪一活动对希腊人有重要意义 A、航海业和海军 B、海外殖民扩张 C、商品生产 D

17、、海外贸易 3、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B,B,D,4、对古希腊人有重要意义的是 A、适宜于农耕的土地 B、众多的岛屿 C、航海业和海军 D、地域的扩大 5、以下属于古希腊城邦特点的是 A、由氏族制度发展而来 B、具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C、是最高统治者把土地、人民分授而建立的诸侯国 D、虽有多种政体类型,但必须服从最高统治者,以确保隶属关系 6、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发展有突出

18、影响,直接表现在,注:希腊城邦是独立的奴隶制城市国家,其体现的更多的是民主政治特色,古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海外殖民的兴起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形成若干类型的城邦政体,A、 B、 C、 D、,C,A,A,第二讲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标要求: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雅典民主制的确立,1、向民主制方向演化: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2、迈上民主国家的轨道:前594 梭伦改革 背景 措施 3、民主制的最终确立:前509 克里斯提尼改革,废除债务及债务奴隶制 设民众法庭 确立新选举法 划分公民等级,陶片放逐法、五百人会议,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及

19、体现,1、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2、体现,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 民众法庭 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1、优越性 2、局限性 3、雅典民主制实质:奴隶主阶级专政手段,狭隘民主(古代特权公民集体实行统治的一种手段),三、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民主的创举 多数人参政 群众监督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提供集体管理新形式 创造民主运作新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仅对公民群体而言 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练习,1、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的是 A、戴克里先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屋大维 2、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民众法庭 B、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 D、元老院 3、雅

20、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平民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奴隶主的民主 D、国民的民主 4、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就其民主的范围,指 公民 外邦移民 奴隶 他国公民 A、 B、 C、 D、,C,B,C,A,5、“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对上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B、雅典民主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C、全体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城邦政治更加民主化 6、下列民主运作方式,起源于古代雅典的是 差额选举制 任期制 议会制 比例代表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A、 B、 C、 D、

21、 7、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B、其选举方式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B,D,C、在城邦内部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C,第三讲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课标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共和国建立:前6世纪 君主制 贵族共和制 1、主要机构: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 2、平民保民官的设立 3、共和国实质: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国家 走向帝制 1、背景 2、元首制确立:前27年,屋大维,确立个人独裁 3、戴克里先实行公开君主

22、统治 284,(贵族共和国),统治范围扩大,旧政体已不适应形势发展 内战频繁,实质:君主制,二、古罗马法律, 十二铜表法 开端 1、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2、内容 3、作用,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约束贵族,按律量刑 是罗马法的渊源, 查士丁尼法典 完善 1、背景:巩固统治,稳定秩序,纠正法制混乱 2、内容 3、影响:是罗马法的完备及总结 P3031,二、古罗马法律,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新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练习,1、罗马共和国的国家决策机构是 A、执政官 B、元老院 C、公民大会 D、元首 2

23、、罗马完成由共和制到帝制的过渡的标志是 A、奥古斯都集军政、司法、宗教大权于一身 B、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实行公开君主统治 C、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 D、四帝共治现象的出现 3、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原因是 A、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斗争下颁布的 B、法典给平民一定的好处 C、贵族再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必须按律量刑 D、它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B,B,C,4、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 5、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一般地说是源于 A、古代雅典公民大会的辨论 B、古罗马共和国的陪审法院 C

24、、古罗马的“保护人制度” D、罗马法中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6、罗马共和制的实质是 A、君主专制 B、人民主权 C、贵族的专政 D、个人独裁 7、在罗马共和制下,元老院的决策原则包括 政事共商 皇帝裁定 元首总揽 少数服从多数 A、 B、 C、 D、 ,C,C,C,C,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一讲 渐进的制度创新,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必要性: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过程 3、意义:英国由人治转向法治,1215 大宪章 限制王权 孟福尔创立议会雏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光荣革命 (资产阶

25、级和新贵族掌权) 1689 权利法案(内容、意义),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英国早期内阁制度:国王控制内阁行使行政权 2、责任内阁制形成 过程: 原则: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P35 3、发展: 两党制逐渐形成,国王退出内阁,内阁权力增大,首相掌握内,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权力,协调各部门工作,辉格党,自由党,工党,托利党,保守党,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发展: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P36 民主化趋势发展:1832 议会改革,练习 1、17世纪英国革命是英国历史的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处死了封建君

26、主 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 2、17世纪初,英国议会积极要求限制王权,坚持 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王位继承法,D、人民代表法,A,B,3、权利法案的根本意义在于 A、否定贵族权利 B、创立议会 C、确立了议会主权 D、导致国家性质变化 4、以下有关内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两党制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B、包括首相在内的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C、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 D、首相无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1688年英国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发动光荣革命的结果是 A、防止军官叛乱,稳定政局 B、向封建势力妥协 C、建立了较稳定的资本主义制度 D、镇压人民运动,注:权

27、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英国由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C,B,C,6、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 7、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事成为一种制度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8、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议会是在 A、光荣革命后 B、内阁制形成后 C、1832年议会改革后 D、19世纪后半期的议会改革后,D

28、,D,C,第二讲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一、美国联邦制的创立,1、背景:邦联制无法满足美国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2、创立:1787 费城制宪会议 1787年宪法 联邦制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民主原则 3、完善:宪法修正案,(必要性),1787年宪法标志着继民族革命成功之后,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功,也标志着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原则实际上就是美国共和政体的特点所在。,二、联邦制的巩固,1、背景:州权主义盛行 2、巩固:美国内战:北方胜,州权主义彻底 失败 宪法第1

29、3、14修正案通过,三、两党制,1、形成,萌芽: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正式形成,1828 民主党 1854 共和党,成因:与美国总统选举关系密切,2、发展:两党基础变化 3、作用:操纵政选,练习,1、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初期建立的国家结构是 A、松散的州际联盟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紧密的中央集权联邦制 2、1787年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不包括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3、最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性的是 A、成立了共和国 B、总统、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C、三权分立 D、最高法院要宣布法律违宪 4、以下与美国的两党制无关的是 A、自华盛顿始,美国的总统选

30、举就受到两党控制 B、有不同的传统与群众基础 C、政治选举是两党争夺的战场 D、是美国分权制衡的重要部分,A,D,D,A,5、美国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可以 A、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B、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C、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D、自行任命联邦法官 6、下列关于美国建立联邦制初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B、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C、州权主义观念渐趋消亡 D、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7、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政治前提是 A、两党制的发展 B、美国的独立 C、统一与稳定 D、1787年宪法的实施 8、开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时代的是 A、美国的成立 B、启蒙思想的影响 C

31、、制宪会议的召开,B,C,C,D、两党的争夺,B,第三讲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课标:知道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一、共和制的初步确立,1、封建帝制 2、君主立宪制 3、共和制:1792、9、22 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大革命前的法国: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革命的必然:封建专制及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789革命 8月人权宣言 1791、9:1791年宪法 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二、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反复斗争,1、第一帝国建立 (18041815),1799、11 雾月政变,拿破仑军事独裁,1804 帝国建立,实质:资产阶级

32、性质的军事专政,2、第二共和国,(18481852),1815 波旁王朝复辟,1830 “七月王朝”建立 1848 二月革命 共和国建立,3、第二帝国,(18521870),1848、12 波拿巴当选总统,1852、12 共和国 帝国 1870 普法战争 败 垮台,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0、9) 2、1875年宪法 内容:政体(总统制共和政体) 意义:标志共和政体最终建立,练习,1、下列不属于法国第三等级组成成分的是 A、资产阶级 B、贵族 C、城市平民 D、农民 2、人权宣言最积极的意义是 A、实现人的自由平等 B、宣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 C、赋予公民政治权利

33、 D、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王权,B,D,3、根据1791年宪法的规定,法国成为 A、君主专制国家 B、共和体制国家 C、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D、帝制统治的国家 4、1792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将革命向前推进一步,主要表现为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废除了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C、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D、取得了瓦尔密大捷 5、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1791年宪法 B、1792年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C、1875年宪法 D、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6、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享有行政权 B、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C、不能

34、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 D、在参议院赞同后可解散议会,C,B,C,C,第四讲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课标:知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1、统一背景 封建割据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 封建专制阻碍了社会经济、政治进步 2、统一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3、统一进程,普奥丹麦 1866 普奥 1870 普法,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4、性质:“民族统一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实现民族统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改变欧洲政治力量对比 封建残余严重,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1、德意志帝国成

35、立:1871 凡尔赛 2、帝国宪法 1871、4 (政体、权力),标志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建立,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3、统治特点 浓厚的专制主义残余 强烈的军国主义倾向,三、一战后的德国政体,1、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1919、魏玛宪法 魏玛共和国,魏玛宪法完成了德国由皇帝专权的君主立宪制到议会民主制的转变,使德国人民享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三、一战后的德国政体,2、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建立:1933、1 希特勒组阁 影响:形成二战策源地,历史:专制主义传统与军国主义传统 凡尔赛体系 复仇主义情绪 经济危机中,魏玛政府措施不当 法西斯:“民族主义”+“社会主义”, 原

36、因,练习,1、19世纪中期推动德意志统一的因素不包括 A、进步人士提出统一的主张 B、德国的经济基本上连成一体 C、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D、各邦人民要求统一的革命运动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专制主义色彩 B、军国主义色彩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3、之所以称魏玛共和国是“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根本原因在于 A、德国民众不信奉民主共和 B、共和国没有摧毁专制主义基础 C、魏玛宪法没给人民以民主自由 D、旧官吏控制共和国政权,D,A,B,4、下列与德意志的统一不符的是 A、早在18世纪末,进步人士就提出了统一的主张 B、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封建割

37、据 C、统一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问题 D、统一后德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5、在德意志帝国中占重要地位的是 A、民主势力 B、红衫军势力 C、军队 D、议会 6、下列现象与德意志帝国没有关系的是 A、成立于法国凡尔赛宫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D、皇帝“统而不治” 7、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确立共和政体程度较低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D,C,D,D,专题小结,一、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保留君主,但君主仅为国家象征,“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为权力中心,保留君主,君主受宪法限制,

38、但君主拥有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方面的广泛权力,废除君主,议会为权力中心,总统为国家象征,总理掌握最高行政权,废除君主,总统为权力中心,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广泛权力,英国最典型,二战后的日本等,18711918德国 18891945日本,现代德国、以色列、意大利等,美国最典型,较鲜明体现了三权分立的特点,二、英、法、美、德的近代资本主义政体 1、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 国资产阶级革命;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2、政体及标志: 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议会限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资产阶级共和制)。1787

39、年宪法颁布后建立了联邦共和国 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德国:君主立宪制。1871年宪法的颁布规定实行,二、英、法、美、德的近代资本主义政体 3、认识 政体形式各异,共同特征是实行代议制度,即议会民主制,它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三、比较英美政治制度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本质上均为三权分立的近代国家政治体制,三、比较英美政治制度的异同 2、不同点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君

40、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三军,三、比较英美政治制度的异同 2、不同点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 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能否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一讲 鸦片战争,课标:列举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概述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一、战前,中国:封建专制,闭关

41、锁国,小农经济,英国:资本主义,开拓市场,贸易逆差,鸦片走私,灾难,禁烟,驰禁,严禁,1839、6、3,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比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进行原料掠夺和商品倾销,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外交,坚船利炮,装备陈旧落后,军纪败坏,军事,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政治腐败:官场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激化,政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经济落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

42、集中,经济,世界,中国,总体,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二、南京条约及战后中国,1、鸦片战争 (1840、61842、8),根本原因:抢占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直接原因:禁烟,2、南京条约 内容:(通商、割地、特权) 影响:(主权、市场、进程),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及战后中国,1、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过程 结果,(目的),1856、101858、6 第一阶段 (占领天津) 18591860 第二阶段 (占领北京),1858、6 天津条件(俄、美、英、法) 1860、10 北京条约 (英、法),2、战后,中国半殖民程度加深 总理衙门和洋

43、务运动,练习,1、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省是 A、广东 B、福建 C、浙江 D、江苏 4、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是指 A、英军 B、法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D,C,B,C,5、第二次鸦片战

44、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利用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部分官绅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长技” B、推动王朝中兴 C、实现“自强求富” D、推动中国现代化起步 7、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B、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利 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利 8、下列与南京条约无关的是 A、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使中国迈入近代化,C、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 D、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B,A,B

45、,9、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 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提出了全面修约要求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0、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B、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C、中国为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以下城市作为通商口岸被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南京 天津 厦门 重庆 A、 B、 C、 D、,B,C,B,第二讲 太平天国运动,课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 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一、太平天国的创立,1、背景 西方对华侵略导致中国社

46、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根本原因) 自然灾害使尖锐的阶级矛盾激化 (重因)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提供了可能条件) 2、创立:1851、1、11 广西 桂平 金田起义,二、天国兴衰,1、兴盛 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 (1853、3),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二、天国兴衰,1、兴盛 太平军的北伐西征 1856 全盛 天朝田亩制度 (革命纲领) 1853、1859 核心:土地制度 基础:小农经济土地所有制 思想: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主义 2、衰败 湘军等团练武装的形成,二、天国兴衰,2、衰败 天京事变 1856、9 盛 衰 太平天国新的领导集团形成 资政新篇的提出 洪

47、仁玕 失败:18631864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性质:是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二、天国兴衰,二、天国兴衰,2、衰败 失败:18631864 主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重因:太平天国内部矛盾 相关因素:内部腐败,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3、太平天国的意义,练习,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自然灾害严重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清政府“借师助剿” B、天京事变 C、太平军北伐失败 D、安庆失陷 3、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

48、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D,B,D,4、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D、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5、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真正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6、拜上帝会创立后发展迅速,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A、宗教迷信严重 B、阶级矛盾尖锐,C、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D、拜上帝会有创造精神,C,C,B,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要求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