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34讲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优盐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15866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34讲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优盐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34讲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优盐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34讲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优盐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34讲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优盐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34讲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优盐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34讲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优盐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34讲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优盐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十四单元,第34讲 荒漠化的防治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栏目导航,1认识荒漠化 (1)概念 发生在_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_等自然因素与人类_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_和次生盐渍化。,考点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干旱、半干旱,气候变异,过度的经济活动,石质荒漠化,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_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400,荒漠,温带草原,200,降低,(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4)导致荒漠化的主

2、要自然因素 _使脆弱的生态环境_。,气候异常,失衡,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一 荒漠化的形成与发展原因,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少、干旱程度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荒漠、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 (1)荒漠与荒漠化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地

3、区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2)荒漠化与沙漠化 荒漠化比沙漠化具有更广的含义,它还包括盐碱化、石漠化等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的现象。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的景观。,例1(2016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4、1)该固定沙丘( )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 B C D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较少 A B C D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C,B,D,解析 第(1)题,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故选C。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

5、较低,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各月降水都较少,但夏季气温高,蒸腾量较大。故选B。第(3)题,从材料可知该地区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D。,1合理利用水资源 (1)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2)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3)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6、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例2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1)(2)题。,(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2)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D,A,解析 第

7、(1)题,读表格,鸭池气候温凉,蒸发少,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石漠化等级和坡地比重均低于花江。该地发展种植业,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所以效果最差。第(2)题,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对石漠化地区应全面治理,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应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可以减小人口压力,但是不切实际,且会增加其他问题;该地降水较多,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不合理。,1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

8、下图所示:,三 水土流失,2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2)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且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了人口与有限的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3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措施,(2)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例3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峁、黄

9、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 第(1)题,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

10、高地,梁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几千米或几十千米。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第(2)题,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第(3)题,有利可以从对黄土地貌的改善分析,不利可以从对土质的影响分析。,答案 (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

11、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加大入渗量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任答一点即可) 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

12、,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中国典型水土流失区的对比 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3)治理措施不同

13、: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下图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信息表明( ) A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 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 C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D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 2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 ) 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 B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 C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 D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D,C,解析 第1题,从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特征看,饲养的

14、羊只数量增多时,草地植被指数就减小,反之则增大,说明草地植被指数的高低与饲养规模呈负相关关系。第2题,为了保护草场,防治荒漠化,应合理规划载畜量,合理轮牧。,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35题。,3.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 D精准滴灌 5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板结加重 D地下水水位下降

15、,A,B,C,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影响土壤盐渍化的因素主要是降水和蒸发,降水量越大,土壤中的盐分下渗淋溶越多,土壤盐分含量越低;盐分随着水分的蒸发向地表集聚,蒸发量越大,地表和土壤中盐分含量越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此时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所以容易导致盐分向地表或土壤层集聚,导致土壤盐渍化。所以A项正确。 第4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盐渍化的形成与土壤中水盐运动有关。在农业生产的灌溉过程中,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容易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蒸发强烈,地下水容易向地表或土壤层运动,形成土壤盐渍化。 第5题,土壤盐渍化使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土壤板结变硬

16、,养分有效性降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产量降低,但不会导致物种的减少,所以A项错误、C项正确;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降水强度、地形和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与土壤盐渍化无关,B项错误;地下水位的高低与地形和气候(蒸发量,降水量)有关,地下水位高(埋藏浅)是土壤盐渍化的条件之一。地下水水位不一定会下降,D项错误。,2016年6月29日上午,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开始,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十六次调水调沙。据此完成67题。 6黄河此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 A黄河正值汛期,有充足的水量 B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好准备 C夏季是旅游旺季,利于游客观赏黄河一泻千

17、里、惊涛拍岸的奇观 D下游泥沙淤积最严重,冲沙减淤的效果最佳,B,7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B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C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D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存工程 解析 第6题,黄河汛期在7、8月份,冬春季节水量小,泥沙淤积严重。第7题,黄河上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丰富,不具备调水条件。,C,1森林资源的分布与现状 (1)分布:现存原始森林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和_(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

18、2)现状:急剧减少,_破坏殆尽。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中的_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_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考点二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原始森林,碳氧,水,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生态的优越性:_强烈、_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_。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_最容易遭到破坏。 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光合作用,生物循环,贫瘠,地上植被,4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1)

19、雨林破坏的原因 根本原因:_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如过度的焚耕开垦(_农业)、大规模的_开发、_木材采伐、_、水利和公路建设。,人口增长,迁移,农场和牧场,商业性,采矿,(2)雨林的保护措施,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一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3)“基因宝库”,3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

20、暖。 (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4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及保护 (1)雨林被毁的原因,(2)雨林的保护,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模式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模式对亚马孙雨林保护性开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样的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解决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例1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的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1)(2)题。,(1)研究结果表明( )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

21、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减弱噪声 吸烟滞尘 防风固沙 A B C D,D,C,解析 第(1)题,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第(2)题,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1湿地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二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2沼泽湿地成因 (1)沼泽地的形成一

22、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3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4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1)数量在减少,由于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

23、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5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人口急剧增加,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填海造陆等。,6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例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24、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解析 第(1)题,湿地的成因有其共性,均表现为地表长期积水。地表长期积水的原因要结合具体区域从水源补给(水循环各环节)、气温状况、地形地貌状况、植被分布等角度考虑。第(2)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

25、境保护也有其共性,一是考虑保护区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特点、植被类型、水文特征等);二是考虑人类活动的管理与控制,公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 答案 (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回答12题。,1红树林在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大陆西岸缺失

26、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光照 C距海远近 D洋流 2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A固岸护堤 B调蓄洪水 C防风消浪 D净化海水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不利于红树林的生长,故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故选D。第2题,红树林位于沿海的潮间带,能够减轻海水对海岸的侵蚀,有固岸护堤的生态效益;调蓄洪水是陆地上水库的功能,红树林在沿海,不能调蓄陆地上的洪水;红树林可以防风消浪,能净化海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故选B。,D,B,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

27、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34题。 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C,B,解析 第3题,艾比湖流域新增大量耕地和灌渠,引河水灌溉使注入艾比湖的河水减少,湖水含盐量增加;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泊面积和水量减少,使湖水蒸发总量减少;芦苇大量枯萎,对湖水净化作用减弱,造成湖水自净能力减弱。第4题,修建水

28、库会使注入艾比湖的水量减少,造成艾比湖萎缩;退耕还林有利于涵养水源,同时减少种植业用水量,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水产养殖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湖泊面积减小;湖泊的生态系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若水质恶化,种植芦苇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难以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乌裕尔河的下游。乌裕尔河的下游已无明显河道,与苇塘湖泊连成一体,形成大片湿地,然后流入龙虎泡、连环湖、南山湖,最后消失于杜蒙草原。下图示意嫩江水系和扎龙湿地的位置。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扎龙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黑龙江省中部 B是典型的内陆湿地 C湿地应优先发展蔬菜种

29、植和乳畜业 D扎龙湿地水自西南流向东北 6乌裕尔河进入下游后形成大面积湿地的关键因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弱 B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渗透 C河流的堆积作用改变了地形,排水不畅 D城市建设对地表形态的改造,B,C,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扎龙湿地距离齐齐哈尔市很近,故该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根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最终消失于杜蒙草原,并没有注入其他外流河,故乌裕尔河是内流河,因此扎龙湿地是内陆湿地;湿地应优先保护而不是发展农业;根据材料可知,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因此扎龙湿地水的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第6题,整个乌裕尔河都处在冻土区,且纬度高,气温

30、低。由题干分析可知,乌裕尔河进入下游后才形成大面积湿地,故气候和冻土不是关键因素;城市建设会使湿地面积减少;由图可知,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和嫩江之间,故可推断出,嫩江的堆积作用使地势抬升,导致乌裕尔河河水无法注入嫩江,下游河水排泄不畅,失去河床,河水四溢,形成大面积的湿地。,例(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

31、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区域为世界著名灌溉农业区,作物有水稻、瓜果、谷子和棉花,为世界三大棉产区之一。19602000年,该区域棉花产量增加了一倍。,材料二 1960年,咸海面积6.8万平方千米,近年来面积减少严重。 (1)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棉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2)悲观者认为咸海将因水源枯竭而逐渐消失,请说明咸海消失的原因。 (3)从生态或社会经济方面说明咸海逐渐消失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中亚的气候条件及

32、棉花的生产习性分析优势自然条件。第(2)题,咸海消失主要是因为入水量小而出水量大,进一步分析是因为河流上游的截留及降水减少、沿河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第(3)题,咸海消失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从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方面回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从农业、交通、就业、居民健康等方面思考。,答案 (1)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云层少,光照充足;因沙漠广布,气温日较差大;地势平坦,土地广阔;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2)自然因素:该区域降水少,河流稀少,咸海的水源补给量小;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全球变暖加剧了该区域的干旱。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大量利用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减少了咸海的补给水量。 (3)生态方面:气候逐渐恶化,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湖水盐度逐渐升高,面积逐渐缩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附近地区植被;大面积盐碱湖床的裸露,加剧周边地区的土地盐碱化;可能出现盐尘暴(或白色沙尘暴)天气。 社会经济方面:湖面水位下降、面积急剧减小,湖水盐度升高,使渔业产量减小,多种鱼类灭绝,影响捕捞业;缩短通航期,影响水运;周边形成一个大盐库,风把这些盐吹到周围,严重污染了农田,使土地无法耕作;含盐量高的空气威胁周围居民健康;渔业倒闭、农田恶化,造成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