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0434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0.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神经系统2t.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大脑髓质,联络纤维 联合纤维 投射纤维,联络纤维,往返于各回间、各叶间的纤维称为联络纤维,Up,down,联合纤维胼胝体 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Up,down,投射纤维内囊 联络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和脊髓间的上行、下行纤维 内囊前肢 内囊膝 内囊后肢,内囊: 位置: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束。 形态:呈“”形 三偏综合征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3、脑室,(1)侧脑室 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的腔,左右对称。中部有室间孔通向第三脑室。,(2)第三脑室 位于两面侧间脑之间的矢状裂隙,前上借室间也与侧脑室相通,后下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3)第四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

2、。 上连中脑水管,下续脊髓中央管。脑室的两侧有孔,后下方有正中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脑室内的脑脊液通过三个孔不断流入蛛网膜下隙。,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自外向内,分为三层: 硬膜 蛛网膜 软膜 功能:起保护、支持脑 和脊髓的作用。,一、脊髓的被膜,(一)硬膜 向上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延续;向下附于第2骶椎水平。 (二)蛛网膜 (三)软膜,硬膜外隙 蛛网膜下隙,二、脑的被膜 1 .大脑镰 2.小脑幕 小脑幕切迹疝 硬脑膜窦有: 上矢状窦 横窦 乙状窦,(二)脑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小脑延髓池、蛛网膜粒 软脑膜,二、脑和脊髓的血管,1、脊髓的

3、血管 脊髓的动脉: (1)椎动脉发出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2)节段性动脉,脊髓的静脉通过脊髓前、后静脉注入硬膜外隙的椎内静脉丛。,2、脑的血管 (1)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 分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2)椎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的后1/3及部分的间脑和小脑、脑干。椎动脉先合成基底动脉,然后发出大脑后动脉及到小脑和脑干的分支。,(2)脑的静脉,(三) 脑脊液及其循环,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脊髓中央管 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硬脑膜窦 颈内静脉,发生阻塞可引起脑 积水导致颅内压升高。,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脑组织之间有一层

4、选择性通透性作用的结构。 作用:阻止多种物质进入脑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可顺利通过 维持脑内环境的稳定,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颈神经(C1-8): 8 对 胸神经(T1-12):12 对 腰神经(L1-5): 5 对 骶神经(S1-5): 5 对 尾神经(Co): 1 对,脊 神 经 31 对, 脊神经 脑神经 内脏神经, 成分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 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 性质 混合性, 组成,前根(运动根),后根(感觉根),后根,前根,主要分支, 后 支 前 支 颈 丛 臂 丛 腰 丛 骶 丛,后支,前支,颈 丛, 构成 C1-4 前支 位置 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主要分支,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

5、点附近浅出至浅筋膜;分布于枕部、颈部、耳周、肩部和胸壁上部的皮肤。,膈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膈神经, 混合性 行程: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越过肺根前方,沿心包与纵膈胸膜之间下行至膈。 分布 :感觉纤维分布于部分胸膜、心包等处,右膈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还分布于肝和肝外胆道。运动纤维支配膈肌运动,膈神经,臂 丛, 构成 C58、T1 前支 位置 位于斜角肌间隙、锁骨后方和腋腔内。 主要分支,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腋神经,正中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运动障碍:屈腕力弱,前臂不能旋前,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 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中指掌面最为明显

6、。 畸形: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为“猿手”,尺神经,尺神经损伤,运动障碍:屈腕能力减弱,环指和小指原界指关节不能屈曲,各指不能互相靠拢。手肌内侧群萎缩,拇指不能内收。 感觉障碍:手内侧缘感觉障碍 畸形:呈现“爪形手”,桡神经,桡神经损伤,运动障碍:前臂伸肌瘫痪,桡腕关节不能伸,旋后力量减弱。 感觉障碍:前臂背面及手背面桡侧半皮肤感觉障碍。 畸形:抬起铅笔是呈“垂腕”状态。,腋神经,腋神经损伤,运动障碍:三角肌瘫痪,上肢不能外展,不能做戴帽动作。 感觉障碍:肩部皮肤感觉障碍。 畸形:呈“方肩”,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上肢皮肤的神经支配情况,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手部的分布,胸神经前支,

7、 共12对 T111:肋间神经, 走在肋间隙 T12:走在肋下 称为肋下神经 分布有节段性,腰 丛, 构成 T12神经前支一部分 L13前支 L4神经前支一部分 位置 位于腰大肌深面 主要分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骶 丛, 构成 腰骶干(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全部骶神经前支及尾神经前支组成 位置 位于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主要分支,臀下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脑神经概述, 性质和分类 躯体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共12对, 脑神经记忆口诀: 嗅视动眼,滑叉外展;

8、面听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 感觉纤维,运动眼球; 耸肩伸舌 , 是混合,一、感觉性脑神经 (1)嗅神经 鼻粘膜感觉纤维组成嗅神经筛孔连于嗅球,(2)视神经 视网膜 节细胞轴突纤维组成视神经 视神经管视交叉连于间脑,视神经,视神经,视交叉,(3)前庭蜗神经, 前庭神经, 蜗神经,二、运动性脑神经 (1)动眼神经 躯体运动 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 内脏运动 支配瞳孔扩约、睫状肌,(2)滑车神经 支配上斜肌,(3)外展神经 支配外直肌,(4)副神经 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5)舌下神经 支配全部舌内 肌和大部舌外肌,舌下神经,副神经,三、混合性脑神经 (1)三叉神经, 眼神经, 上颌

9、神经, 下颌神经,(2)面神经, 躯体运动纤维 面部表情肌 内脏运动纤维 泪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内脏感觉纤维 舌前2/3味觉,(3)舌咽神经, 躯体运动纤维 咽肌 躯体感觉纤维 鼓室、耳后 内脏运动纤维 腮腺 内脏感觉纤维 舌后1/3 颈动脉窦及颈动脉小球,舌咽神经, 喉上神经 喉返神经,(4)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喉返 神经,1. 分布: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2. 分部:,自主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内脏运动N不受意识控制,躯体运动N受意识控制。 内脏运动N完成反射需两个神经元 躯体运动N只有一个神经元 内脏运动N有交

10、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躯体运动只有一种纤维。,一、交感神经, 中枢部 低级中枢: 脊髓T1-3灰质侧角, 周围部,交感神经节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椎旁节24对 椎前节 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分布规律, T14节段节前纤维 节后 纤维 头、颈、胸腔脏器、 躯干上半及上肢。 T512节段节前纤维 节后 纤维 肝、肾、脾、结肠左 曲以上的消化管及躯干下半。 L13节段节前纤维 节后 纤维 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 管、盆腔脏器及下肢。,二、副交感神经, 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颅部副交感神经分布, 中枢部,脑干:内脏运

11、动核,脊髓:S2-4骶副交感神经核,颅部副交感神经分布,随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行走,1、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2、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泪腺及舌下腺和下颌下腺。,3、舌咽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腮腺。,4、迷走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分布在心、肺、肝、肾、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脊髓S2-4骶副交感神经核节后纤维分布在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形成双重支配,二者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各自特点: 1、低级中枢:交感神经中枢位于T1-L

12、3 ;副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内的副交感神经核和S2-4骶副交感神经核。 2、神经节位置: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或前方 ;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效应器附近或壁内 。 3、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 。 4、交感神经分布范围广泛(全身血管、心肌、腺体、皮肤汗腺、竖毛肌、瞳孔开大肌及胸腹盆腔的内脏平滑肌等) ;副交感神经分布范围较窄(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无副交感神经分布 。,第四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路,神经系统传导路,概述: 传导路神经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路 运动(下行)传导路,感觉传导通路,人体有哪些“感觉” ? 浅感觉:痛、温、触、压 感受

13、器皮肤、粘膜 深感觉: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 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 深感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中枢突,第二级神经元,交叉,大脑皮质相应功能区,第三级神经元,内囊 后肢,感觉传导路的 共 同 规 律,意 识 性 本 体 感 觉 传 导 通 路,脊神经节,薄束,楔束,薄束核 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T4,深感受器,周围突 脊神经,脊神经节,薄束 楔束,薄束核 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 丘系,中央后回上2/3 旁中央小叶后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 后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深感觉),躯干四肢,精细触觉,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

14、束,脊髓丘系,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躯干、四肢) 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周围突 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后角固有核,脊髓丘 脑束,脊髓丘系,中央后回上2/3 旁中央小叶后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 后肢,浅感觉传导路 ( 躯干、四肢 ),白质前连合 (上升1-2节段),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 辐射,(头面部) 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皮肤粘膜,周围突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中央后回下1/3,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 后肢,浅感觉传导路 ( 头面

15、部 ),视觉传导通路,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神经冲动 节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每侧视束由来自同侧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共同组成。,瞳孔对光反射:当一侧眼球受光照时,引起两侧眼球瞳孔缩小的反应。 直接对光反射:直接受光照一侧的眼所产生的缩瞳反应。 间接对光反射:未接受光照一侧的眼所产生的眼所产生的缩瞳反应。,视传导通路损伤,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眼全盲。 一侧视束完全损伤,则引起患侧眼鼻侧半视野偏盲,健侧眼的颞侧半视野偏盲。,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投射系统:感觉冲动由感受器传至大脑皮层的路径。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 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躯干、四

16、肢、头面部的本体觉和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点对点、专一性、定位性,非特异性投射 投射范围广泛,维持和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能保持觉醒状态上行激动作用,内脏感觉神经,1、强烈活动才能引起内脏器官感觉。 2、对冷热、膨胀和牵拉刺激敏感 对切割刺激不敏感。 3、传入途径弥散、定位模糊。,与躯体感觉不同点,背侧丘脑痛觉中枢 大脑皮层感觉的高级中枢,皮肤痛的特点: (1)快痛 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 (2)慢痛 定位不清、长时间的烧灼痛 内脏痛的特点 (1)缓慢、持久 (2)定位不清楚 (3)对刺激分辨能力差 (4)对牵拉、膨胀、缺血痉挛、炎症刺激敏感 (5)对切割、烧灼等皮肤刺痛不敏感,痛觉,牵涉痛

17、,当某些脏器发生病变时,在身体体表的一定部位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的感觉。 牵涉部位 心 心前区、左肩、左臂和手尺侧区 肝 胆囊 右上腹、左肩区 胃 胰 左上腹、肩胛区 小肠 阑尾 上腹、脐周 肾 输尿管 腰、腹股沟,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系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效应器的神经联系。大脑皮质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管理骨骼肌的运动。,一、锥体系Pyramidal system,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 中央前回 中央旁小叶前部 轴突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下运动神经元 胞体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 轴突 脑神经 脊神经,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背侧丘脑,内囊,

18、豆状核,中脑,脑桥,延髓,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损伤症状 锥体交叉平面以上损伤: 对侧肢体肌瘫痪 锥体交叉平面以下损伤: 同侧肢体肌瘫痪,皮质核束,8对躯体运动脑神经核 一般双侧支配 特殊面神经核下半 舌下神经核 对侧支配!,副神经核,疑核,面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滑车神经核,动眼神经核,皮质核束,舌下神经核,黑质,损伤症状 面神经瘫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 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 病灶侧所有面肌瘫痪,舌下神经瘫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对侧舌肌瘫痪 表现:伸舌时舌尖 偏向健侧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同侧舌肌瘫痪 表现:伸舌时舌尖 偏向

19、患侧,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左侧内囊出血 右侧偏瘫 右上、下肢痉挛性瘫 右眼裂以下面肌瘫痪 右侧舌肌瘫痪 右半身感觉丧失 两眼视野右侧同向性 偏盲,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锥体外系,概念 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径路。,调节肌张力,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协调肌的活动,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功能,锥体外系的活动是在锥体系的主导下进行,而锥体外系又给锥体系的活动以最适宜的条件。,锥体外系的主要通路,(1)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2)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大脑皮质对于躯体运动的管理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条路径实现的。两者在功能上互相协

20、调、互相依赖,从而共同完成各项复杂的随意运动。,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的反射性收缩。 类型: 腱反射:骨骼肌受到一次快速牵拉时引起该肌发生的一次快速、明显的收缩。 肌紧张:骨骼肌在重力作用下,受到持续、缓慢牵拉时引起的紧张性收缩。,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的基本反射,脊休克:脊髓突然与脑高位中枢的联系完全断离,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丧失。 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1、易化区 2、抑制区 3、去大脑僵直 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的现象。,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维持身体平衡 (原小脑的作用) 调节肌紧张 (旧小脑的作用

21、) 协调随意运动 (新小脑的作用),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的功能和意义,传入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传出神经 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对各器官支配示意图,(一)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 1、紧张性支配; 2、双重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两者的作用一般是相互拮抗的; 3、自主神经的功能受效应器功能状态的影响。 4、对立统一的整体作用:如当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以适应环境的急变;反之,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以促进消化,保存能量.,(二)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非常广泛:心肌、所有平滑肌和腺体,其

22、作用已在各有关章节讲述,其主要功能见表12-6 小结如下:,1、交感神经,循环器官:心跳加快、加强,大部分血管收缩; 呼吸器官: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消化器官:抑制消化; 泌尿器官:抑制排尿; 眼: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晶状体相对扁平; 皮肤:汗腺分泌,竖毛肌收缩; 其他器官:自学为主。,2、副交感神经,循环器官:心跳变慢, 心房收缩力减弱, 部分血管舒张; 呼吸器官: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消化器官:促进消化; 泌尿器官:促进排尿; 眼:瞳孔缩小、环行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 其他器官:自学为主。,(三)自主神经的生理意义,1、相互拮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拮抗作用,保证了内脏器官活动的相

23、对稳定。 2、整体统一:当环境急剧变化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以适应环境的急变;当机体安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以促进消化,休整恢复,保存能量.,二、自主神经的递质与受体,(一)递质: 乙酰胆碱(ACh) 去甲肾上腺素(NE) 1、胆碱能纤维: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神经纤维。 包括: 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2、肾上腺素能纤维: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纤维。 包括: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二)受体 1、胆碱能受体 (1)概念:凡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发挥生物效应的受体。 (2)分类: 毒蕈碱受体(M受体):M1;M2;M3;M4;M5 烟碱

24、受体(N受体):N1;N2 ( 已确认:N1、N2皆为ACh门控性通道的亚单位),(3)分布:M受体分布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交感胆碱能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N受体分布在自主神经节细胞膜( N1)和骨骼肌细胞膜( N2 )。 (4)效应: 1) M样作用(毒蕈碱样作用): 表现为: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收缩,逼尿肌、瞳孔括约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2)N样作用(烟碱样作用): 表现为: 节后神经元兴奋; 骨骼肌兴奋。 (5)阻断剂:M受体阿托品 N受体筒箭毒。,2、肾上腺素能受体 (1)概念: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特异性结合,发挥生物效应的受体。 (2)分

25、类:受体:1、2 受体:1、2 、3 (3)效应: 受体:以兴奋为主,但小肠例外; 受体:以抑制为主,但心肌例外。 (4)阻断剂:受体酚妥拉明; 受体心得安,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一)脊髓: 脊髓是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脊髓可完成发汗、排便、排尿、血管运动等反射活动,它的活动受高位中枢的控制。 如: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尿潴留; 脊髓高位损伤的病人尿失禁。,(二)低位脑干: 1延髓: 延髓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如:呼吸、心血管的基本中枢皆位于延髓,所以,延髓受损可危及生命。,2、脑桥:脑桥有呼吸调整中枢和角膜反射中枢等. 3中脑: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所在部位,瞳孔对 光反射异常,提示病变侵

26、犯到中脑。 (三)下丘脑: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调节体温、 摄食、水平衡、内分泌及情绪等。 (四)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和新皮层是内脏活动的高级中 枢。,四、情绪对内脏活动的影响 (一) 情绪: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和客观表达,是心理活动之一。 (二)情绪生理反应:情绪生理反应是指在情绪活动中伴随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三)主要表现: 1、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如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明显增多。可使心脏跳动快而强,血压升高。 2、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情绪状态不同,其表现不同。,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二、人类大脑皮层活动的特征,(一)两个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

27、: 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 人与动物所共有,是建立和发展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 2、第二信号系统: 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 人类所特有,是建立和发展语言功能的基础。,(二)语言中枢: 语言功能:听、说、读、写。 1、优势半球:成年人(右利者和大部分左利者),语言中枢多集中在左半球,所以左半球被称为语言功能的优势半球。右侧半球在非语言性认知功能,如音乐、图形和空间辨认等方面占优势。这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语言功能区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两侧半球各有优势,在完成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中同等重要。,2、分区: (1)语言运动区:损伤时运动性失语症。 (2)语言感觉区:损伤时感觉性失语症。

28、(3)语言书写区:损伤时失写症。 (4)语言阅读区:损伤时失读症。,三、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它是人和动物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必要过程。学习是指人和动物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记忆则是指将学习到的知识或技能编码、储存及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学习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而记忆是学习的结果。,遗忘:是指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和再认的能力,包括生理性遗忘和病理性遗忘两类。生理性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原因是条件反射的消退抑制或后来信息的干扰。 病理性遗忘是指临床上在疾病情况下发生的遗忘,被称为记忆缺失或遗忘症, 分为顺行性遗忘症和逆行性遗忘症两类。 前者表现为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

29、息,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后者表现为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多见于脑震荡。,一、条件反射,(一)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二)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条件反射的建立,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 无唾液分泌,多次结合 强化,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五、觉醒和睡眠,觉醒与睡眠是一种昼夜节律性生理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需要睡眠79h,儿童需要更多睡眠时间,新生儿约需要1820h,老年人需要睡眠时间则较少。 (一)觉醒 觉醒包括脑电觉醒和行为觉醒。一般认为觉醒状态的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二)睡眠 两个时相: 慢波睡眠 :脑电图呈同步化慢

30、波。 1)生理变化: 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肌紧张和腱反射减弱; 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慢、代谢率降低、体温降低、唾液分泌减少、胃液分泌增多等; 生长素分泌明显增多。,2)生理意义: 慢波睡眠的生理意义主要在于: 消除机体疲劳,促进体力恢复;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青少年,此期睡眠更为重要; 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快波睡眠: 脑电图为去同步化快波。 1)生理变化: 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 肌肉进一步松驰,但常出现部分躯体抽动等; 常发生阵发性眼球快速运动;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等自主神经 功能不稳定现象; 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 此时若被唤醒,常说正在梦中,梦中情绪波动,可诱发某些疾病的发作,如哮喘病、心绞痛等.,2)生理意义: 快波睡眠的生理意义主要在于: 消除机体的脑力疲劳,促进精力恢复; 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 促进建立新的突触联系,有利于学习并增强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