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考研辅导.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2679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史考研辅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教育史考研辅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教育史考研辅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教育史考研辅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教育史考研辅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考研辅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考研辅导.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教育史,考研辅导 宋红霞,前 言,时段划分:古代教育、近现代教育 古代教育独立形成与发展 1、教育制度: 文教政策 学校教育体制:官学(中央与地方)、私学、书院 考试制度(选士制度与学校考试):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 教育内容 2、教育思想与实践: 儒学教育思想家(以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王充、颜之推、韩愈、朱熹、王守仁、黄宗羲、颜元等为主要代表)、墨家教育思想家、道家教育思想家、法家教育思想家,近现代教育中西教育结合 1、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 教会教育 洋务教育: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留学教育:幼童赴美、留欧;留日、庚款兴学 维新教育改革:兴办学堂(京师大学堂),兴办学会、

2、发行报刊,废八股,改革科举 近现代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戊辰学制 国民政府教育:教育方针、教育发展与管理措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与以干部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2、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洋务派的教育思想(张之洞为代表) 维新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运动(平民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晏阳初与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与实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陈鹤琴的“活教育”(幼儿

3、教育)思想与实验 杨贤江的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2011年考研教育学专业(中国教育史部分),【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国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一、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1)五帝时期:成均、庠 (2)夏代的学校:序:教射、议政、祭祀、养老、教

4、育; 校:养马驯马、军事训练、教化 (3)商代的学校:大学(右学)、小学(左学)、庠、序、瞽宗(礼乐)等 2.西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学术官守):(1)惟官有书,而民无书(2)惟官有器,而民无器(3)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国学与乡学;(1)国学:大学、小学(2)乡学:乡三物:六德、六行、六艺 大学与小学;(1)大学:辟雍、泮宫(2)小学:德、行、艺、仪 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学术下移”、士、私学 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前551-前479)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 “庶、

5、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 “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道德教育(“仁”“礼”); 论教师; 历史影响。,4.孟轲(前372-前289)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前313-前238)的教育思想 “六经”传人;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韩非、李斯)“性”与“伪” 以 “大儒”为培养目

6、标; 以儒经为教学内容; “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虚一而静 论教师。 尊师、“师云亦云”,6.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以“兼士”为培养目标; 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实践、量力 7.道家的教育思想老子(道德经)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无不为” “逍遥”的人格理想;“上士”或“隐君子” 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讲究辩证法,提倡“贵师”“道观”“用反”“虚静”等教育教学原则,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李悝法经-商鞅-韩非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 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

7、私学与“以吏为师”。 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礼记) 学记:教育作用、教育制度及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原则、历史影响 乐记:艺术教育+道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中庸:性与教、道德的最高原则、修养的途径、学问的步骤,(三)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推行吏师制度(设立学室,以官吏为教师,以法律为教育内容)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2.察举制度 3.太学(博士)、郡国学(地方官学、文翁兴学)与鸿都门学 4.董仲舒(前179-前104)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春秋繁露对贤良策)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8、:“性三品”:斗簫、中民、圣人之性 论道德教育:德教是立政之本、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5.王充(27-约100年)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论衡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天道自然、万物自生、人死神灭 关于教育作用:胎教、针对性教育训练 以培养“鸿儒”作为教育的理想目标:创造性的学术理论人才 论学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问难、距师 6.今古文经学之争,(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曹魏:九品中正制、五经课试法、律学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国子学; 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藏书、研究、教学):“元嘉之治”:儒、玄、史、文学馆 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重振

9、儒术,兼容佛道 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国子监 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六学二馆” 私学发展; 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P75-76,3.科举制度建立P76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 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明经、进士 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科举制度的影响 4.玄学教育思潮:老子庄子周易:越名教而任自然: 傅玄:晋初教育理论家,教育规划的首倡者P147 5.颜之推(531-595)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论士大夫教育: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目标在培养治国人才,德与艺是教育主要内容,论家庭教育:尽量早教、慈严结合、均爱教育、重视语言和品德教育 6.韩愈(768-824)的教育思想

10、“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 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思想;抨击科举 论尊师重道。师说,(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宋代确定殿试制度。元代开创以朱熹注释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模本。明代“八股取士制”确立 学校沦为科举附庸;明代:“科举必由学校” 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元)积分法;(清)“六等黜陟法”;(明)“监生历事”;(元明清)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

11、义塾、专馆和散馆 ;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4.朱熹(1130-1200)的教育思想 (白鹿洞书院揭示四书章句集注童蒙须知)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明显差别 道德教育:“明天理,灭人欲”为根本任务,“三纲五常”为核心 “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1472-1529)的教育思想 (王文成公全书答顾东桥书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心即理”“良知即是天理” “学以去其昏蔽” “存天理灭人欲” “明人伦”与道德教育:“知行合一”静处体悟、事上磨练、

12、省察克治、贵于改过 “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论教学; 论儿童教育。,(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等启蒙思想家 2.黄宗羲(1610-1695浙东学派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公其非是于学校”; 广泛、实用的教育内容; 教学思想:力学致知、学贵适用、学贵独创; 论教师 清议 3.王夫之(1619-1692)的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教育是治国之本,受制于政治、经济;人性“日生日成”说 教学思想:因人而进,施之有序(五阶段),学思“相资以为功” 道德观和道德修养论:理欲统一,主张节欲 论教师 4.颜元(1635-1704颜李学派)的教育思想

13、颜元与漳南书院;“宁粗而实,勿妄而虚”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 “六斋”与“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六府、三事、三物p291 “习动”“习行”的教学方法。,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传统教育的危机、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对教育的冲击和改革派(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的教育主张 2.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 从英华书院到马礼逊学堂 3.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 京师同文馆;1862-1902-1912 福建船政学堂。,4.留学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1872-1881容闳、丁日昌、曾国藩詹天佑、欧阳赓等 派遣留欧。1877-1889

14、法国、英国、德国沈葆桢、李鸿章、左宗棠刘步蟾、方伯谦等 5. “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张之洞(1837-1909)与劝学篇;1898 “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p89,(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发行报刊。P89-90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1898 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取士制度 3.康有为(1858-1927)的教育思想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变科举、废八股;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 大同书的教育理想。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小学院-

15、中学院-大学院,4.梁启超(1873-1929)的教育思想(变法通议湖南时务学堂学约)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废八股,变科举,兴学校 论学制;幼儿期(0-5)儿童期(6-13)少年期(14-21)成人期(21-25)教育经费p341 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5.严复(1854-1921)的教育思想(天演论原富留欧学生)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意义 废科举,兴学堂;1905 建立行政体制;学部-提学

16、使司-劝学所 制定教育宗旨。1906 7.清末的留学教育(20世纪初) 留日教育; “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清华学堂-留美预备学校,(三)近代教育体制的改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蔡元培“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颁布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颁布课程标准。 2.蔡元培(1868-1940蔡元培教育论集)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3)教育独立思想。 经费、行政、学术和内容、脱

17、离宗教,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p96-97 平民教育思潮;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职业教育思潮;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勤工俭学运动; 科学教育思潮;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基督教教育在中国 5.1922 年“新学制” “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七项标准; 新学制体系 新学制特点 新学制改革的意义,三、中国现代教育(1927-)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1927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9 “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保存教育实力)。 中华

18、民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 2.教育制度和管理措施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 “戊辰学制”的颁行1928 “整饬学风”,建立训育制度(施行导师制) 开展童子军训练和军训 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 实行毕业会考制度1933-1945 人民的民主教育运动(1945昆明“一二一”惨案-反美、1947南京“五二”惨案-反饥饿、反内战),3.学校教育发展 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抗战时期的学校西迁(西南联大、西北联大。共迁址调整大学55所,共办国立中学34所,国立大专院校附中16所,国立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14所),(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

19、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p489) 新民主主要教育方针(“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 ) 2.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 干部学校教育(高级和中层干部学校);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抗大、中共中央党校、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大学、华北联合大学;中央农业学校、中央列宁师范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 “抗大”。历史沿革、培养目标与教育方针、课程(499-503) 成人教育 普通教育,3.社会/群众教育 冬学、夜校、雨校、半日学校、识字班等 4.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政策:扩大教育界的统

20、一战线,实施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 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 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心任务,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依靠群众办学,(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杨贤江(1895-1931)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新教育大纲教育史ABC) 论教育本质;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 “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指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 不仅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也要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 2.黄炎培(1878-1965)的职业教育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 职业教育思想体系。p105 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理

21、论基础 职业教育的目的 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3.晏阳初(1890-1990)的河北定县乡村教育实验(平民教育概论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愚弱贫私-先教识字-文艺、卫生、生计、公民-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化农民”与“农民化”。目标与途径 4.梁漱溟(1893-1988)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 乡村教育的实施。山东邹平 5.陈鹤琴(1892-1982)的“活教育”探索(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陈鹤琴教育文集)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 1939、1940 “活教育”思想体系。 “活教育”的目标、课程、教学原则、方法、步骤,6.陶行知(1891-1946)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1923致力于平民教育 晓庄学校;1927南京 山海工学团;1932上海 “小先生制”;工学团师资 育才学校;1939重庆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祝福 心想事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