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5798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王岚雁子,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历史大纲,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P8 引言 鲁壁,在诗礼堂后,故井以西。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礼记、春秋、孝经等儒家经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明代为纪念孔鲋保藏儒家经书的功绩而刻制鲁壁碑。,孔庙,鲁壁,孔子第9代孙:孔鮒,孔鲋(约前264年-前208年):男,汉族,山东

2、曲阜人。秦末儒生。孔子的8世孙,居于魏国。本名鲋甲,字子鱼,亦字甲。 晚年投奔陈胜,陈胜在陈郡(今河南淮阳)称王后,陈人或称子鲋,或称孔甲。孔鲋博通经史,与魏名士张耳、陈余友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孔鲋不仕,令其弟子叔孙通仕秦,后召为鲁国文通君,拜少傅。,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指“焚诗书,坑术士”,西晋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

3、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坑儒”一词出处是西汉孔安国(孔子十二世孙)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在此之前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焚书,坑儒,P8 一。从“无为”到“有为”,背景 1.秦末,经济破坏严重 2.汉初,与民休息 3.文景,经济实力增强,秦末战火: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

4、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秦末战火:楚汉战争,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汉初,经济残破,汉初,天子不能钧驷,将相或乘牛车。此本经济凋敝,无可奈何之事。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5、汉书-食货志) 天下刚刚统一平定,百姓与贵族都很窘迫,皇帝出行都不能乘坐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拉的马车,而高级将领与文官只能坐牛车出行了.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荒凉的景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破坏了社会经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残败的景象,加上当时西汉政权还不稳定,国家还不安宁,马不能满足打仗的需要.汉皇朝规定,马车只能皇帝坐,除了出征打仗,将相一般只能坐牛车. 在这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下,自高祖刘邦开始,实行了黄老的无为之治,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至文帝时期,更进一步推行“轻摇薄赋”、“约法省禁”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西汉统

6、治者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了: 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文帝生活也十分节俭,宫室内车骑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 随著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7、,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王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景之治”潜伏着危机,危机: 1.诸侯国势力膨胀 2.土地兼并剧烈 3.匈奴为患 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积极有为的思想,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本节内容: 1.董仲舒 2.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3.天人三策 4.“君权神授” 5.“三纲五常” 6.董仲舒思想的作用,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8、),西汉思想家,广川(今河北枣强,一说景县)人。董仲舒是一个西汉的儒生。专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大师,与古文孔安国齐名,曾指导司马迁经学之说。,董仲舒: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中的主要建议如下: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3.春秋大一统,尊王襄夷。 4.建立太学,改革人才拔擢制度,反对任子訾选制。,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董仲舒提出这项建议并且被采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从历史上看,秦统一中国后,本应及时放弃战时的法家思想,而采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社会安定的儒家思想,但秦始皇没有这样做,相反却焚书坑儒,而终不能解决巩固统一封建国家、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历史任务。 这一历史教训

9、董仲舒是清楚的,因此他常用类似于“汉兴循而未改”(汉书食货志上这种委婉言辞来提醒当世的统治者。,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简单说尊奉儒家,废掉其他的思想。 汉代初期,儒、道两家在政治、思想上的斗争相当激烈。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因为实行了这种废除别家的思想,推崇儒家思想的统治政策。 汉武帝时因为多年来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逐步强大。统治者可以改变无为而治的策略,开始有所作为。董仲舒提出了这种方略,以统一思想,并且为政策寻找合理解释。 他改革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宣扬统一,被皇帝接纳。 所以独尊儒术了,其他家的思想

10、被拒绝在国家的主流思想之外。,董仲舒:“君权神授”,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夏代奴隶主已经开始假借宗教迷信进行统治。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 君权神授亦称“王权神授”。君主(国王)的权力来源于神的学说。中国在奴隶社会的周王朝时,就称武王是“受命于天”,自称周天子,一切“礼乐(政令)征伐(军令)自天子出”。王权是神授的,神圣不可侵犯。考古学从殷周的金文、甲骨文的大量卜辞中发现,当时统治阶级利用劳动人民对自然力量的迷信和崇拜,把自己的意志假托为上天的命令,称之为“天命”。周王朝的政治结构的核心是王权,所以周人集中论述了君主权力的起源是天神。中国

11、历代封建帝王也都自命为天子。,董仲舒:“天人合一”,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感应,中国古代神学术语。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汉 儒 董仲舒 在答 武帝 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明 宋濂 序:“凡

12、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董仲舒:“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规范社会道德的同时也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禁锢劳动人民思想的精神枷锁,使得其中的愚忠思想滋生蔓延。,三纲:“君为臣纲”,纲:准则,规范 是名词 为:是;身为臣子绝对服从于君,反映封建社会君臣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是做臣子的要听做君子的,就是下级服从上级。 从西汉至今,“三纲”一直被历代皇

13、帝推崇为孔孟之道的精髓。从新文化运动至今,文化批判者一直视“三纲”为儒家文化的最高准则。 其实,推出“三纲”之说者,是西汉的董仲舒。董仲舒虽然提出过“独尊儒术”的建议,但是没有任何理由把董仲舒的话当成是孔子的话。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夫为妻纲,要求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夫,同时也要求夫为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三纲:“父为子纲”,做儿子的要绝对服从父亲的;同时,父亲也要做出表率作用。,董仲舒:仁义礼智信,这个纲,指的是

14、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 纪.常(“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 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三字经之中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混。”,对董仲舒的评价,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既保留了大量唯心主义虚妄的迷信内涵,又充满治国富民的哲学

15、睿智,是百家争鸣基础上发展进步的结晶。也正是其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和科学精神的不足,为后世封建统治者将其神圣化提供了基础。正是由于封建社会对董仲舒思想的不断神话、不断政治化、经典化,导致了对后世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危害。,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措施: 1.儒学家参与大政 2.儒家经典成教科书 3.兴办太学 4.各郡县设学校 结果: 儒家思想成正统思想 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汉朝举 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

16、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汉朝教科书:“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中庸大学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汉朝: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17、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正统思想,中国的封建正统思想提倡的是儒家思想,提倡君权神授、江山一统、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固皇权,也可以教导百姓谦让不争、忠孝两全、宽恕忍耐、知足求稳之类的性格,有利于统治阶层的统治。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就直接体现出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等级森严,被领导者必须无条件绝对服从领导者的思想。中国封建的儒家思想也直接造成了中国百姓逆来顺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强出头、不喜冒险的民族性格。,本课小结,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2.儒学正统地位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