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第二章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30217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第二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第二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第二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第二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第二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第二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第二章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制作人:云南大学马列部 王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键词,反映论 实践 认识 真理 价值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

2、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生前最喜欢的一则寓言,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生命的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 “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的:“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中介客体,1、主体,主体是指具

3、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人=主体,2、客体,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观世界=客体,3、中介,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中介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 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客 体,主 体,(中介),5、实践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二)实践

4、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北京奥运场馆“鸟巢”,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物,感觉和思维,感觉和思维,物,(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

5、主义的认识论: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亚理士多德的“蜡块说”,约翰洛克的“白板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1)脱离实践考察认识 (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反映具有摹写性与创造性,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一)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特点:直接性

6、,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特点:抽象性、间接性,F=GM1M2/R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3)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班达依尔:陛下,我只要,舍罕国王:当然可以?!,舍罕王赏麦,相 马,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东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

7、?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 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

8、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毛泽东,协同作用,(二)从认识到实践,1、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因为: 第一,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成就来。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认识运动的第二次飞跃,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改造客观世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2、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

9、,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案例呈现 人类对热本质的探索,很古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只能根据摩擦生热,冷暖转化等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直观地对热的本质作些朴素的猜测,如古希腊人认为热是由于物体运动而获得的。随着实践的发展,根据大量摩擦和碰撞生热的实践经验,人们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英国的培根认为“热本身,热的本质精髓就是运动而不是别的。”法国的笛卡尔认为,热就是物质粒子的旋转运动。波义尔认为热就是由微小物质粒子的急速运动而

10、产生。 18世纪,人们对热现象的认识,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提出了系统的“热质说”,认为热就是一种没有重量,不可称量,不生不变,存在于一切物体之中的可以自由流动的特殊物质,物体的冷热是由热质的多少决定的。热的,传导,如同流水由高到低流动着热质,热膨胀是热质注入所致,太阳光透镜聚焦生热,也是由于热质集中等,这种观点统治了上百年,甚至在1789年,拉瓦锡仍把热摆在化学元素表中,属气体元素。 越来越深入的实践,推动着人们对热本质的认识。1797年,英国工程师伦福德,通过生产炮筒的实践,揭露了“热质说”的非科学性,证实了“热动说”的正确性,他发现了筒子屑温度升高,产生大量的热。认识到

11、热是物质运动的表现,是机械功产生的热。这种转化是等效的。他还测定了当量关系的近似值。 1799年,戴维在伦福德的启示下,进行实验:使两块冰在真空中摩擦,而且使周围的温度低于实验设备和冰块的温度。结果,冰块溶化为水。这样,实践再次以事实驳斥了“热质说”。,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热动说”进一步完善,“热质说”终于破产。1842年,德国医生迈尔,经过对前人实践成果的研究和亲自实践,提出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思想。 案例讨论: 人类对热本质漫长的认识历史说明了什么哲理?,(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牛顿:光是“粒子”。,惠更斯:光是波。,爱因斯坦:光具有波粒二重性,光本性的认识,认识

12、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从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 其次,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 最后,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哥

13、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是客观的。,那可能就真有老虎了。,如果第三个人也说街上来了老虎呢?,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反对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杜威,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一个残废!,有伤风化!,真美!,西藏打砸抢烧事件的真相,案例:三角形之和等于多少度,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 19世纪30年代,俄国的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小于180度。 19世纪50年代,德国的黎曼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

14、内角和大于180度。,(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进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首先,真理的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天在上面,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

15、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两种真理,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思考,如何正确的对待马克思主义?,4、真理与谬误,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的。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真理的检验标准,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16、,苏轼,(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唯一性。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

17、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反对其它标准,随大流并非就好!,“权威”标准,“金钱”标准,“公众”标准,孔子,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白居易,放言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实践的真理尽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规律。 实践的价值尽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

18、,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 列宁,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 价值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

19、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一致,因此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1、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轻如鸿毛?,重于泰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

20、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辩证统一,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根本上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恩格

21、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邓小平,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 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基本活动。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

22、 第一,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第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第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相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恩格斯,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3、和世界历史的大趋势 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案例分析,古希腊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一条鳄鱼从一位年轻母亲怀中抢走了她的小孩。它对万分悲伤的母亲说: “我问你一个问题,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答对了,我就会把孩子归还给你。” 妇人思考了一会儿说:“你想吃掉我的孩子!” 鳄鱼兴高采烈地说:“如果我把孩子还给你,你就说错了,所以我可以吃掉你的孩子。” 孩子的妈妈立刻说:“不! 不!如果你想吃掉我的孩子,就表示我说对了,你该信守诺言将孩子还给我。” 母亲的回答令鳄鱼左右为难。交回孩子,母亲的话就说错,它可以吃掉小孩,可吃掉他却又证明母亲的话对了,这又得让它把孩子无伤害地交出来,唯一的选择只能交还孩子。母亲

24、利用悖论这一奇特的自相缠绕的逻辑救了孩子。 这就是有名的“缠绕悖论”。,1、母亲是怎样用悖论救孩子的? 2、您觉得它能否成为获得真理的有效手段?,课堂思考与讨论,课后思考题:,1、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3、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 4、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5、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

25、的历史的统一?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7、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阅读文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三、九、十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第2章,1、4、,5、6,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