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发散风热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6864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发散风热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发散风热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发散风热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发散风热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发散风热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发散风热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发散风热药.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解 表 药 【目的要求】 掌握麻黄、桂枝、防风、荆芥、薄荷、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熟悉解表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使用注意及分类。羌活、紫苏、生姜、白芷、牛蒡子、升麻、蝉蜕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了解细辛的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第一节 解表药,一.概念: 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来治疗表证的药物 1.表证:六淫邪气 疫疠之气 2.分类: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皮毛,口鼻,症状,肌体,表证,二.功效与主治 1.功效:解表 (1)含义 (2)常见的功效术语 发散风寒:(辛温解表) 发汗解表 祛风解表 发散风热

2、(辛凉解表) 2.主治: (1)外感表证 (2)部分药物可以治疗水肿、咳喘、麻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兼有表证。,三、性能特点 1.药性: 发散风寒药 温热 发散风热药 寒凉 2.药味:辛 3.归经: 脏腑辩证 肺(比较肯定) 经络辩证 膀胱 4.升降浮沉:升浮 5.毒性:细辛、苍耳子有毒,其余常用规定剂量范围内无毒,四、配伍应用 1.因证选药 2.根据邪气偏胜配伍 3.根据正气盛衰配伍 4.根据兼证配伍,五.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用量不宜过大 2.津血亏虚或阳气不足者慎用 3.因时因地而异 4.不宜久煎,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一、含义:发散风热 风热表证 温热病卫分证 1.温病相关知识(温病的

3、概念,卫气营血的传变) 2.辛凉解表与发散风热的区别 辛凉解表:主要针对风热表证的治疗作用。 发散风热: (1)对风热表证的治疗作用 (2)风热邪气导致的其他疾病的治疗作用 风热邪气上扰清窍头晕 风热邪气蕴结咽喉局部咽喉肿痛 风热邪气侵袭肌肤肌肤瘙痒、麻疹不透 风热邪气循肝经上扰目赤肿痛,发散风热所含的内涵更广泛,更能概括其主要功效。 二、功效与主治 1.主要功效与主治病证: 2.兼有功效与兼有病证:兼有透疹、利咽候、止痒、清热等多方面功效,亦有与之相适应的适应证。,三、性能特点 1.药性:寒凉 2.药味:辛、苦 3.归经:肺经为主 4.升降浮沉:升浮为主,部分性味苦寒的,偏于沉降 5.毒性:

4、常用规定剂量范围内无毒 四、配伍应用 随证配伍热盛,配伍清热药。,药材来源 唇形科植物薄荷 地上部分,薄荷,薄荷,功用特点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清头目利咽喉 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透疹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疏肝行气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痧胀腹痛吐泻。也就是说有一点芳香化湿作用。,薄 荷,使用注意 1.质轻,用量不宜太大. 2.哺乳期慎用 3.发汗作用较强,体虚汗多者不宜 4.不宜久煎,后下 5.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长于行气和中,薄 荷,牛蒡子,药材来源 菊科植物牛蒡 果实,牛蒡子,功用特点 辛、苦、寒,归肺、胃、大肠

5、经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清热解毒 疮痈、痄腮等热毒证 利咽 咽喉肿痛 透疹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牛蒡子,使用注意 1.入煎剂宜打碎 2.便溏者不宜使用。(其性滑利,兼能通大便),牛蒡子,蝉蜕(衣),药材来源 蝉科昆虫黑蚱羽化时脱落的 皮壳,性能归经 甘、微辛、寒,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疏散肺经风热,疏散风热 利咽开音 透疹止痒,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小儿惊痫夜啼 破伤风,疏散肝经风热,清肝明目 息风止痉,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蝉 蜕,使用注意 1.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2.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用量较大(用量的问题!),蝉 蜕,桑 叶

6、,药材来源 桑科植物桑的叶,性能归经 辛、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入肺经疏散风热,清肺润肺 入肝经清肝明目 应用 1.风热表证及温病的卫分证。风热表证兼有咳嗽者 2.肺热咳嗽;燥热伤肺,干咳痰少,鼻咽干燥。 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风热、肝火上攻,目赤肿痛。 5.血热吐血之轻证,桑 叶,菊 花,菊 花,药材来源 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性味归经:辛、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疏散风热,平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因品种不同,作用各有所长: 偏长疏散风热黄菊花(辛散较强) 偏长平肝明目白菊花(兼有甘味) 偏长清热解毒野菊花(偏于苦味),应用 1.解表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

7、2.明目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 3.平肝治肝阳肝风眩晕,头痛,惊风 4.解毒治疔疮肿毒,菊 花,桑叶、菊花比较(自己做这个小题) 相同点: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应用: 1.风热表证、温病的卫分证 2.肝阳上亢的头晕头痛 3.肝热目赤肿痛以及肝肾不足的视物不清 不同: 桑叶:润肺燥 肺燥热咳嗽 凉血止血 多种血热出血证 菊花:清热解毒 热毒疮痈,蔓荆子 (附表),蔓荆子,药材来源 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成熟果实,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应用 功效 主治病证 疏散风热 风热表证、头昏头痛、牙痛 止痛 风湿痹痛,柴 胡,柴 胡,药材来源 伞形科植物柴

8、胡或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 功效应用 功效 主治病证 解表退热 表证发热,少阳证 疏肝解郁 肝气郁滞 升阳举陷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外感发热 疟疾寒热,葛 根,葛 根,药材来源 豆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 功效 主治病证 解表退热 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透疹 麻疹不透 生津止渴 热病口渴,消渴证 升阳止泻 脾虚泄泻,热泻热痢,葛花: 性味甘平、入胃经,解酒醒脾和胃。 适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发热、烦渴、胸膈饱胀。,升 麻,兴安升麻,升麻,升 麻,药材来源 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性味归经:辛,苦,微

9、寒。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 功效 主治病证 解表退热 外感表证 透疹 麻疹不透 清热解毒 热毒证 升阳举陷 气虚下陷,脏器下垂,崩漏下血,使用注意: 1、常用剂量内是无毒的。用于透疹解毒时,采用 生升麻;用于升举阳气时,采用炙升麻。 2、由于本品升散力强,凡阴虚火旺、麻疹已见 点、肝阳上亢及气逆不降者不宜使用。,升 麻,柴胡 升麻 葛根,共同点:发表退热,升阳举陷,用于外感发热及清阳下陷之证。 差 异: 柴胡退热作用最佳,尤善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升麻退热作用最弱,在发表退热剂中仅作辅助药用。 葛根主解肌表之热,多用于表实而有项背强痛之症。 就升阳作用而言,柴胡、升麻功佳。 就透疹作用而言,柴胡无,升麻、葛根常同用治麻疹透发不畅。,不同点: 柴胡疏肝解郁,截疟,治肝气郁结之要药,又治疟疾寒热。 升麻清热解毒,尤善清解阳明热毒,治齿龈肿痛,咽喉肿痛,及口舌生疮。 葛根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生津止渴,止泻止痢,治津伤口渴,消渴及湿热泻痢,脾虚泄泻。,淡豆豉(附表),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 1.疏散表邪外感风热表证。 2.宣透郁热配栀子(栀子豉汤)治胸中烦闷,懊恼不眠,以透散胸中郁热。 大豆黄卷: 黑大豆发芽而成。长于清利湿热,兼可发汗解表。多用于暑湿,湿温初起兼表证者。,淡豆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