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8263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1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万木图者,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1),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2),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3)。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而不自谦也(4)。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如无与于吾,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何也。 元之季世(5)。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6):“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顾相吾力者先予谷。”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藉识其姓名

2、(8),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9):“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自为利,将有为学宫(10),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12),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而皆失于兵。而其子若孙,佩服训戒(13),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制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赐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

3、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14),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15)。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1,万木图这幅画,是翰林侍讲建安人杨荣勉仁先生,为了彰显(显扬)其祖父杨达卿的美德,(将万木)画出来留给后代看而创作。 元末,战乱饥荒,老百姓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到了人吃人勉强活下去的地步,即使是父子夫妻,彼此相望却难以互相保全,这种惨状到处都是。当时,杨达卿先生家储藏了很多稻谷,打算开仓救济饥民,(他)指着某座山对饥民大声地喊话:“有愿出力帮我种树的人吗?种一棵树,我给他一些粮食

4、。”由此(饥饿的)的人争相出力,来换取粮食。(杨先生)让他们都吃上饭,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愿意种树的不登记他的姓名,最终也不看他的功劳大小,给了他谷子,因此活下去的人数不胜数了。施恩于人,却让受施者常常感到惭愧和羞辱,还不如不施恩。杨先生的乐于施舍,多么地忠善、委婉又考虑周全啊! 过了几年,树木长得葱郁茂盛,都符合用材(的标准)。杨先生指着树木告诫子孙们说:“没料到树木长得如此繁茂!希望你们不要只用它们为自己谋利,将来有建学校、造桥梁和摆渡小船需要木材的人,给他们;有家贫要造房、死后做棺材却买不起木材的人,送给他们。(千万)不要只想到为自己谋利!”因此(这些树林)给许多人带来好处。 唉!开始时杨

5、先生只是送出谷子,懂得让被救济的人(因出力获救济)内心安宁而已,哪想到树木长大后会这样呢!那些被救济的人一定尽力种树,不随便应付了事,大概是天理在人心,(善心好事)会传续下去吧。杨先生留下了这么好的善行,可惜的是他的善行仅仅施展于战乱艰难时期,仅限于方圆几里之内,并且仅以平民身份过完一辈子。否则的话,假如杨先生在太平盛世获得重任,做他想做的善事,他的善心善举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受益。如果他的后人能够世代承续他的训诫,推广他的善心,并且坚持做下去不停止的话,那这种善心善行带来的好处将会久远而宽广。(我)写下这篇序以告诉后人。 ,这篇文章选自东里文集卷四。杨荣为了表彰其祖父杨达卿的义举,并用来告知后代

6、要遵从祖先遗训,就作了一幅万木图,杨士奇为此图作了这篇序记。杨达卿在元代末年为赈济灾民,又为了不使灾民受施而自愧,就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某山成了一片万木林,这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办法。又遗命其子孙“毋苟自利”,要用来作公益事业及救助贫穷的人。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十分罕见。作者由此而联想到,杨达卿若生于承平之世,发挥其才能,人们将会得到更大的利益。作者也深为杨达卿的义举所感动,文字写得朴实无华,充满了崇敬之情,而不是一般的泛泛应酬之作。,杨士奇(13651444),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泰和(今属江西)人,早年家境贫寒,靠授徒教书为生。建文帝在位时,参与编修明太祖实录。后来被举荐

7、,召入翰林院,担任编纂官。成祖即位,入内阁典机务,进侍读。1417年(永乐十五年),任翰林学士。仁宗即位,提拔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不久兼任兵部尚书,为明太宗实录总裁官之一。宣宗在位时,任明仁宗实录总裁。他与杨荣、杨溥都是当时台阁重臣,号称“三杨”,形成了明代永乐年间(14021424)至成化年间(14471487)的一个文学流派,被称为“台阁体”。著有东里文集等,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春天尽了,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

8、落,无人欣赏,皎洁的月色下,这株白牡丹更显孤独、冷清、素雅。,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中唐诗人刘禹锡也有诗为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当时,牡丹价格十分昂贵,竟至“一本有直数万者”。(亦见唐国史补)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白色牡丹不受重视。裴潾这首诗的前两句便形象而概括地写出了唐代的这种风习。,裴潾,生年不洋,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以门荫入仕,一生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

9、”,“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

10、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

11、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 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第一,要注重针对性。,第二,论点要鲜明。,第三,论证要具有说服力。,第四,说理要有深度。,时文评说题注意点:,选取角度,提出观点。,角度: 正肯、反否、正反结合,观点: 正确,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符合社会的价值倾向。,阐述观点,以理服人, 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

12、看法,表达情感。, 可采用因果、假设、比喻、类比、正反 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 可推究原因、分析危害、揭示本质意义, 可呼吁鼓励、称赞歌颂或劝告警戒,还可提出建议。 融情于理,有说服力。,示例一:制定“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有一定的意义。 1、制定这一评价体系,毕竟是一个进步,可以让学生、教师和学校知道中小学学生有多少不幸福,让大家都来关注这一问题; 2、可以据此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价,促进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改革,改变过分追求分数的现状,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中小学学生真正幸福起来。,示例二:制定“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没有多大意义。 1、制定这一评价体系,不是治本之策,因为学业

13、负担过重是中小学学生不幸福的根本原因,要让中小学学生幸福起来,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2、如果这一根本问题无法解决,学校对减负仍不重视仍不加落实,学生的负担依然沉重,仅凭这一评价体系,中小学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幸福起来。,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作一篇短评。 武汉晚报2009年9月15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例文一) 警方在火车站挂出提示牌的行为不妥。 第一、

14、警方初衷虽好,但把所有人都当作了为非作歹的“假想敌”,让人看了不舒服,也把初到武汉而不熟悉道路的客人推到了无助的境地。 第二、面对火车站治安秩序不好的状况,及时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才是警察的职责所在。,(例文二)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不妥。 首先,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搭理陌生人的问话,为他人提供热情帮助,这类向善的行为彰显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其次,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需。 因此,警方这一提示反其道而行之,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例文三)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隐喻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和人情冷漠。 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政府职能部门本应倡导善行,但武

15、汉警方却挂出如此雷人的提示牌,无疑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在这个信任匮乏、陷阱林立的社会,也许唯有躲避才是免祸之道这一提示牌背后的社会隐喻,才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论语中的辩证思想,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搭配得当,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倡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

16、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礼本来指的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但礼的根本目的又在于起中和作用,也是要达和谐的境界。这样就造成了礼与和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8 子曰 :无欲速, 无见小利。欲速, 则不达; 见小利 , 则大事不成。 ( 释义 ) 孔子说 :“ 不可求速成 ,不可只顾小利。求速成 , 就达不到目标 ; 只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 要求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 欲速则不达 “ 体现了这一道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 在二者关系中 , 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

17、位 , 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 树立全局观念。因比不能“见小利”,否则“大事不成”。,子曰 :性相近也 , 习相远也。 ( 释义 ) 孔子说 :人的本性差不多 , 因为后天的习染不同而使差距扩大了。,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 , 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 把二者结合起来 , 促进自已的成长。孔子的第一句话强调了内因的作用 , 第二句话则强调了外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子曰 :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则寡尤 ; 多见阙殆 , 慎行其余,则寡悔。 ( 释义 ) 孔子说 :“ 多听, 李怀疑的地方先予以保留 , 对其余的部分 ,谨慎地说出 ,

18、就能减少过失;多看,有疑惑的地方先予以保留, 对其余的部分, 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 “,由矛盾的“统一性”可知 , 一切矛盾的双方都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已的对立面转化 “多”与 “ 少 “ 是矛盾双方 , 是对立统一的 , 因此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子曰 : 有德者必有言 , 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 释义) 孔子说 : 有道德的人 必是有好言辞 ,有好言辞的人不一定 有道德。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孔子看到了道德与言辞、仁德与勇敢的关系 , 看到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