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句子教学的有效策略.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494908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句子教学的有效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句子教学的有效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句子教学的有效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句子教学的有效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句子教学的有效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句子教学的有效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句子教学的有效策略.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合理 灵动 扎实浅谈低年级句子教学的有效策略句子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篇章的理解和写作应建立在扎实的字词句基础之上。现在低年级语文课很重视字词的教学,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句子教学的忽视及学习方式的单调、程式化,值得关注和改进。纵观课堂,句子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阅读课上笔头练习时间不多,但仅有的几分钟时间,往往用于抄写生字等方面,句子的练习少之甚少。老师们把听写词语、背诵课文作为常规的练习,几乎是孩子天天要完成的任务。却忽视了介于词语和段落、篇章之间的桥梁句子的练习,譬如造句的指导往往被淡忘。2、教学目标模糊。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是概述,很多老师对写话的指导目标不明确

2、,放任孩子自己写,这是不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特别是家长指导能力弱的孩子,明显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没有打好写话的基础,标点乱用,语言不通,时间长了,便产生厌恶写话的情绪。万丈高楼平地起,写好篇章的前提是写好句子,低年级的写话应该从写好一句话做起。阅读课上,有的老师过多思考的是内容上的取舍,及课堂的流程,而语言训练的目标制定不够细致、明确。有关句子的教学往往把目标定位在“内容理解”的层面,带有明显的程式化。如:先读句子,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再读一读,读出自己的体会。每每如此教学显得滞板,学生收益很少。3、训练方式机械。日常教学中少见句子的专门练习,但是为了应试,期末复习课时安排大量的有关句子的专题练

3、习,如“把句子补充完整”、“造句”、“把字句与被动句的转化”、“把词语组成句子”等等。从日常课堂的“匮缺”到复习时的“狂轰滥炸”, 搞得学生晕头转向。集中的机械练习与死记硬背,导致的结果是把学生教“死”了。“语言发展变化具有渐变性。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像火山爆发、暴力革命那样的突变,而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同时,“言语要很好发挥交际职能的作用,就必然同交际对象、交际语境、交际要传达的各种信息和情感等发生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以上句子训练方式主要作用于学生考试的分数,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句子能力作用不大,事倍功半。综上所述,句子教学的有效落实势在必行。句子的学习不应该是机械、孤立和枯燥的,低年级教师

4、要善于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句子,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近几年,笔者在听课及课堂实践中发现,结合阅读教学,挖掘教材的“训练点”设计句子教学,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并总结了以下提升句子学习质量的有效策略: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曾经说过:“教学目标定位的基本要求是适度。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宁少勿多,宁低勿高,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概括地说,即训练目标要少而精。句子教学亦然,贪多嚼不烂,过多的目标容易使练习变成走过场。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有关句子的突出特点,制定相应的句子目标,强化一两点要求,不要面面俱到。在阅读教学中,句子指导从正确读通、读顺开始。特

5、别是难读的、复杂的句子,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朗读目标。在此基础上,句子的学习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或积累。对于名言佳句还可以要求学生读读背背、抄抄写写,甚至默下来。同时口头目标和笔头目标相结合,并以能结合情感目标为最好。句子教学在各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要引导学生认识完整的句子,包括认识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好、感叹号等;掌握最基本的句式,如:什么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等等。二年级侧重借助词语意思来理解句子,初步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练习连贯地写句群。如果到了三年级,则要涉及抓住句子间的联系来体会意思,侧重段落的学习。二、采用灵动

6、的训练方式1、提供句式,学说句子在低年级语文课上,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非常重要,在说完整句子的基础上,还要关注表达的意思是否清晰、明白。结合课文内容,提供句式练习说话,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另一方面为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搭建了合适的台阶,特别是为学习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前进的拐棍。如我在一年级上册比尾巴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环节: (1)这一天,春风暖暖地吹着,森林里有一群小动物赶来参加一场有趣的比赛,什么比赛呢?读课题:比尾巴(2)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尾巴大赛?赶快读一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接下来,让我们和参赛选手一一见面,拼一拼,读一读它们的名字。今天的比赛可真热闹!谁能根据这

7、个句式来说一说:今天,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动物有( )、( )、( )、( )、( )和(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引导他们学会说完整的句子,更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和指导过程的落实。以上教学中,学生就是在上下承接的故事情境中,饶有趣味地进行说话训练,并在句式的提示下,自然地把句子说完整了。同时,又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一举多得。又如兰兰过桥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一座奇特的桥潜水桥,原文如下:“兰兰,下车看看大桥吧!”听见爷爷的喊声,兰兰才敢睁开眼睛。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爷爷告诉她,这种桥叫潜水桥,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为了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主地了解到有关潜水桥的特

8、点,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在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后,教师出示三个句式启发学生: 读了课文,你一定有许多收获想要和大家分享吧,谁能来说说?潜水桥架在 。潜水桥像 。潜水桥是用 造的。很显然,在这三个句式的提示下,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收集、处理信息就有了方向,并且把自己的收获介绍给别人听的时候,也有了规范表达的凭借。同时教师相机出示课文中有关句子,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文本学习和自我表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学习效果不言而喻。2、捕捉词语,丰富句式“造句不但是发展语言、培养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对理解、巩固所学词语,对发展思维、培养认识能力都有很大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特别重视低年级

9、的造句训练,并在指导学生造句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经验。下面以于老师在水上飞机一课中,指导学生用“究竟”一词造句为例。“究竟”这个词是个多义词,放在句子中间和结尾,意思是不一样的,让学生造句有一定难度,然而于老师却十分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关注到“究竟”这个词语,在语境中用换词理解的方法知晓它的意思。学生找到并读一读课文中带“究竟”的句子小海鸥想:“客轮、货轮,啥样的船我都见过,可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师:“究竟”在这儿可以换成什么?生:想问个明白师:会动脑筋,究竟在这就是想问个结果。师板书:问个究竟接着于老师寻找到一个又一个环环相连的突破点,

10、由“问个究竟”到“看个究竟”,再到“探个究竟”,不断拓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选用生活事例来练习表达。师: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想问个明白,想问个究竟的事情?生:今天,这道数学题,我做错了,可是始终弄不明白,我决定要到数学老师那儿,问个究竟。生:猿猴为什么会变成人呢?我一定要到科学老师那儿问个究竟。师:如果我们把“问个究竟”的“问”换一个字,换成“看”,我们又可以怎么说一句话呢?在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想看个究竟?生:这个山洞究竟有没有野人,我想去看个究竟。生:爸爸回家的时候搬回了一个大箱子,里面不知道装了些什么,我想去看个究竟。师:如果我们再把“问”换成“探”,“探个究竟”该怎么说一句话呢?生:

11、皮球为什么一拍就会跳起来呢?我想查查资料,探个究竟。生:山洞里住的是野人还是狼呢?我想下去探个究竟。这样,学生在活学活用的造句过程中,很好地掌握了“究竟”放在句尾的句式。如果是一般的课堂,这样的造句指导已经是很扎实的。然而师:“春天到扬州来旅游的人究竟有多少呢?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这种表示疑问语气,放在句子中间的“究竟”,你会不会用它来说句话呢?生:银河里究竟有多少颗星星呢?没有人能够知道。生:人的头上究竟有多少根头发,没有人能够数得清。先以例句引路,继以方法点拨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究竟”放在句子中间的句式。更出人意料的是,最后于老师让学生以“外星人”“恐龙”为题,用上两个“究竟”来

12、造句,一个在句中,一个在句尾。因为有了前面水到渠成的铺垫,所以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生1:宇宙中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大了,我一定要探个究竟。生2:远古时代,究竟有多少头恐龙,这些恐龙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突然灭亡呢?我想到科学老师那儿问个究竟。一咏三叹!一个十分简单、平常的造句训练,被于老师演绎得如此精彩!学生从理解词语到运用词语,从会说到运用不同句式说得丰富,他们的思维火花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地得到激发和碰撞,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有质的提高。回顾这个经典的教学片段,可以发现,训练成功的前提是教师要慧眼捕捉到课文的训练点合适的词语。首先,选择的词语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如“究竟”一词有三种解释及用法:用在

13、句尾表示“结果、原委”;用在句中表示“毕竟、到底”;用在问句里,还可以表示追究,例“你究竟答应不答应?”教师只有准确、全面地掌握词语特点,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了然于胸,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句式,不同的语气来造句。另外,选择的词语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实施有效引导,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究竟”这个词,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如果直接让学生造句,可能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无话可说。所以于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由扶到放,使学生在扎实的练习中培养了语感,发展了语言。3、精心点拨,把句子写具体很多时候,句子只做到完整是不能

14、准确表达意思的,还要做到具体。然而,把句子写具体是低年级学生表达的难点,正像于永正老师说的,“因袭人云亦云,干巴有骨无肉,是低年级学生造句的两大通病。”所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是低年级学生一项重要的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给句子添枝加叶,使语言表达的意思更为丰满。那么,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枝叶”的作用,从中领悟到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然后才能迁移运用,将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了课文,进行了这方面的教学。步骤一:领悟方法出示两个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教师先请同学们读句子找不同,然后再读句子体会:

15、你从迫不及待这个词语感觉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感觉到小猴子很想吃葡萄架上的葡萄。”“小猴子爬的速度很快。”“我还感觉到葡萄架上的葡萄长得很好,很诱人。”等等。教师顺势小结:大家体会得不错,“迫不及待”用得多好呀,把小猴子急着要吃葡萄的样子写出来。这样,通过比较句子学生体会到:在句子中加上某些恰当的形容词,会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明白。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原句,并思考小猴子为什么那么想吃到葡萄?小猴子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学生交流:小猴子看到葡萄架上有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心想这葡萄是紫红色的,一定很甜,而且这么多,这下可以美美地吃一顿

16、啦!从“紫红色”可以看出葡萄成熟了,“一串串”说明数量很多。教师小结:这个长句子写出了小猴子急着想吃葡萄的样子,还写出了它非常想吃葡萄的原因,意思完整,表达具体。步骤二:迁移运用教师出示一幅“小明看电视”的图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要求逐步把句子写具体。小明在看电视。小明在( )地看电视。( ),小明在( )地看电视,( ) 图画上:电视正在播放精彩的动画片,小明正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对餐桌上丰盛的晚餐毫无兴趣。在领悟方法的基础上,又有图画形象的提示,所以,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思维活跃,造出了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句子。4、模仿范例,连句成段学生从二年级开始练习连贯地写句群,这与写好一句话相比,难度有

17、较大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寻找课文中的语言亮点,带领学生在品析感悟的基础上模仿运用,在练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写好几句话的本领。一位老师在教泉水一课中,引导学生学完课文,体会了泉水一路流过了水池、平地、果园、山谷,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后,指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说与写的训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丁冬,丁冬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要说的?生:我知道泉水还流过了很多地方,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我从省略号中知道的。师:你真聪明!是呀,这省略号里藏着泉水流过的地方,为人们做的好事。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哪些地方,还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

18、?你能模仿课文说一说吗?四人小组练习后,指名交流。生1: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从山涧流进小溪里,小溪旁的小草不禁大口地吮吸甘甜的泉水,泉水说:“吸吧,吸吧,尽情地吸吧,长绿了,尽快为人们绿化环境。”生2: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从小溪流进江河里,河岸两边的柳树弯下腰,抚摸着河面,泉水说:“来吧,来吧!让我们共同为勤劳的人们唱歌、跳舞吧。”生3: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流进长长的江河里,看见小鱼游来游去,泉水说:“游吧,游吧,我的水是船,可以载你到世界各地去旅游。”生4: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流进电厂,机器把泉水变成电,输送到各家各户,泉水说:“变吧,变吧,只要能为人们带来光明,我粉身碎骨也不怕。”

19、师:你们真是一群小作家,说得这么精彩,如果能写下来就更好了,请大家把想到的写成文字,课后可以在班里的展示台上展出。并列的段落,相同的句式,富有童趣的语言,无疑,泉水这篇课文语言适合孩子模仿。这位教师善于抓住文本的亮点,发现文本的空白点,既为学生搭建了运用语言的平台,又让孩子的句子训练有所依托,使课文的语言在孩子的脑海里不再是机械的记忆和积累,而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课文中不乏像泉水这样的精品美文

20、,其中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清新隽永的文字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然而一切方法皆需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显出成效。正如课标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教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句子,还要善于创设其他各种语言交际活动,并在语言交际中关注学生语言质量的提升。如课堂对话中,口语交际课上,看图写话时,等等,抓住各种契机及时评价学生句子表达是否完整,意思是否通顺连贯,巧于点拨,扎实训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参考文献 1、语言学概论 主编:李宇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2、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 于永正著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