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胜县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品种我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有:木香、秦归、黄苓、秦艽、续断、桔梗、白术、天门冬、天麻等。二、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三、规范性引用标准(一)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标准体系。我国现行中药材法定质量标准主要有:1、国家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53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颁布以来,已连续7版收载中药材,并且遵循“质量可控,准确灵敏,简便实用的原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于1991年12月10日颁布2、地方标准地方标
2、准,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使用的中药材,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部颁标准已收载的品种外,另行颁布的标准。(二)农药残留标准应遵循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4869-94GB14870-94GB16319-1996。2001年发布的外经贸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的农药残留量:BHC0.1g/g,DDT0.1g/g,PCNB0.1g/g,艾氏齐Aidrin)0.2g/g。(三)重金属含量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了药用植物及制齐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重金属的限量指标:重金属总量20.0mg/kg,铅5.0mg/k
3、g,镉0.3mg/kg,汞0.2mg/kg,铜20.0mg/kg,砷2.0mg/kg。四、产地生态环境产地标准符合NY/I391-2000标准清洁等级,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土壤质量、水源质量、气象条件等。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五、生产管理措施(一)选地使其生态学特性与种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适地种植适宜的中药材品种,发挥自然优势,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优质高产。如绝大多数中药材喜在结构良好,肥沃疏松,便于排灌,呈中性或微
4、酸性(PH5.57.0)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二)整地我县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大多是以根供药用,宜选择土层深厚的田块,播前深翻23次,深翻土地25cm以上,通过日晒,加速土质熟化,然后在载种前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亩,复合肥3050kg/亩,翻入土中作基肥,播前再浅耕一次,做成宽11.3米的高畦,四周开好排水沟。(三)选用良种应采集二年生以上植株上所结的新鲜种子作种(种子陈积1年,发芽率要降低50%以上),种植前要进行发芽试验,保证种子发芽率在70%以上。(四)播种在播种前12天,用浓度0.15%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530分钟,取出后盖上洁净的干麻袋约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数次
5、晾干后播种。可春播也可夏播,即在土温达到15C以上时播种,夏播应在7月下旬之前播种。条播、点播均可。播后覆细土12cm,然后在沟中或穴中覆盖薄层短草或松毛,以利保湿。有些品种也可采用地膜(黑)覆盖栽培。(五)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待小苗出土后,及时拔除杂草,苗高3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苗高10cm时进行定苗,栽植密度要根据各种植品种及种植地的土壤条件和集约化经营程度而定。2、中耕、除草中耕的次数和深度因植物的习性、植株大小、高矮,根群分布深浅和田间管理要求而定。除草一般都与间苗、中耕等结合进行,除草宜早宜小。3、培土、追肥培土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培土高度、大小应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增加。在药用
6、植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根据植物需肥情况,要不时追施肥料,作为补充。追肥时应注意肥料种类、浓度和用量,以免引起肥害。一般营养生长期,追施氮肥为主,磷肥为辅;进入开结果期,则以磷、钾肥为主4、摘花薹除留种田外,要采取各种农艺措施降低早期抽薹率,对出现提早抽薹的植株,应及时摘除,否则会降低药材品质,同时大量消耗水肥,对植株产生较大影响,应摘早摘净。5、灌排水苗期干旱时应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灌大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防止烂根。6、病虫害防治(1)病害主要有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种类型。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不会传染。如灼伤、冻害、毒害
7、药害等。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如根腐病、白粉病、锈病、病毒病等。(2)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蚜、蚧、螨类刺吸口器害虫;(2)咀食叶片(或花、果等)害虫,如黄凤蝶、蓼金花虫(3)钻蛀性害虫,如肉桂木蛾、钻心虫、红花实蝇等;(4)地下害虫,如小地老虎、蛴螬、蝼蛄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一般采用如下几种:1、植物检疫;2、农业防治;3、生物防治;4、物理防治;5、化学防治。(六)采收和加工1、采收我县种植的中药材一般种植23年采收较为适宜,根茎类药材10月下旬植株枯萎前采收,根茎产量最高。2、加工去除非药用部位、杂质、泥沙等,然后进行干燥,包装成件,以利于贮藏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