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杜甫诗四首》ppt课件1.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4500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杜甫诗四首》ppt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杜甫诗四首》ppt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杜甫诗四首》ppt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杜甫诗四首》ppt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杜甫诗四首》ppt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杜甫诗四首》ppt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杜甫诗四首》ppt课件1.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杜甫诗四首,【学习重点】,1记:了解杜甫生平,积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名 句。 2读:结合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个人际遇,分析诗 歌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杜甫忧 国忧民的情感。 3写:在了解杜甫其人的基础上,以“杜甫”为话 题,写一段感悟。 4练:鉴赏诗歌中的比喻手法。,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曾自称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曾祖时迁河南巩县。 20岁左右,出游吴越、齐赵等地,在洛阳与李白结下深厚情谊。 大历三年(768),乘舟出峡,沿江东下, 漂泊两湖之间, 不幸在湘江旅途的一条小船上悄然离世,终年59岁。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

2、诗人,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他的诗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被后世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 而他所写的“三吏”和“三别”,则是他的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吏”为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为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1)字音识记,n,xio,ji,ch,zh,qin,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辨形组词,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古今异义,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3)一词多义,课前阅读识记夯

3、实基础知识,(4)词类活用,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5)虚词归纳,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1兵车行中展现出哪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哪些扣人心弦的诉说?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答案 看到的画面有咸阳桥头悲惨送别图、田亩荒芜健妇犁耕图、青海头上苍苍白骨图。 似乎可以听到“行人”的怨言、冤鬼的哭诉。 悲惨的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悲切的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名家朗诵视频,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2登岳阳楼主要是写岳阳楼美景,但诗中有景,景中寓情,分析诗歌哪几句写景,哪几句写情。,答案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景。“亲朋无一字,

4、老病有孤舟”两句写情。,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3请你描摹一下登高中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答案 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草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名家朗诵视频,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4旅夜书怀中前四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美丽的夜景?,答案 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向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宏阔

5、、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景。,请听名家朗诵,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一)阅读兵车行,回答问题: 1兵车行中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是什么?请用原诗中的词语回答。,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答案 “点行频”(诗眼),即频繁征兵。,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2这是一首古体诗,它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述了一件

6、什么事?(要求: 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并说明全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

7、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本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答案 本诗叙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写早闻洞庭湖盛名,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二)阅读登岳阳楼,回答问题: 3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答案 首联运用虚实结合

8、的手法, 通过“昔闻”和“今上”的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气势磅礴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请仔细品味,说一说你感悟到怎样的美。,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答案 (1)画面美:这两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

9、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气势磅礴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请仔细品味,说一说你感悟到怎样的美。,(2)意境美: 更美的是,诗人登岳阳楼,赏洞庭景,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 国家之忧,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三)阅读登高,回答问题: 5请分别指出下列诗句所营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10、尽长江滚滚来。,情感: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怆之情油然而生。,意境:凄凉、凄清、高远、广阔。,情感:“猿啸哀”之声,人顿生悲凉、悲伤之情。,意境: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绵邈。,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四)阅读旅夜书怀,回答问题: 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垂”“涌”两个字用得“响”,将星月精神描摹得惟妙惟肖。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既展示了旅夜之美,也为下文今夜无眠

11、而触景抒情蓄势铺垫。,答案 “垂”是“垂挂”的意思,唯有“星垂”,才能现出原野的广阔。“涌”是“涌动”之意,唯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 也正因江水的流动, 才能感到“月涌”之力。,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7诗人在旅途之夜抒发了怎样的“怀”?请简要分析。,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3)以一只沙鸥自喻,抒发漂泊无依、孤独无助的伤感。,(2)仕途终止,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答案 (1)虽小有名气,但身体多病;,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一)阅读兵车行,回答问题: 8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数词却是事物量

12、的抽象,二者好像很难结合。可是兵车行中的几个数字用得非常自然贴切,融入了诗的意境。例如“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谈一谈诗歌引用这些数字的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用得如此贴切。,答案 “十五”“四十”,这里准确地反映了当兵者的年龄,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联想到全国,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这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而且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又如“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这句话里的数词并非实指,是略数,写出了“点行频”对生产所造成的破坏以及田园荒芜的景象。,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二)阅读登岳阳楼,回答问题: 9诗人“昔闻洞庭水,今

13、上岳阳楼”应该说是慕名而来,既然都已经得偿所愿了,为何还“凭轩涕泗流”呢?,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答案 诗人第一次登上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水,产生万千感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饱含着诗人对穷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叹,对终生壮志未酬的激愤与哀怨;,同时,诗人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万方多难的社会现实,由小天地转入大天地,由个人的悲伤转向“戎马关山”的家国之痛。 诗人怀着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自然要“凭轩涕泗流”。,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三)阅读登高,回答问题: 10诗中悲秋之情是如何表达的?它包

14、含几个层面的情感?,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答案 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悲秋之情。,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眼前的景,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悲秋之意,却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眼,而是将这种悲愁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之中;,第二个层次是抒发心中的情,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艰难境遇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四)阅读旅夜书怀,回答问题: 11诗中写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从表面

15、看诗人“官休”是因为身体“老病”,你认为是这样吗?,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答案 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心中的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并不是因为这原因,而是自己生不逢时、不被朝廷重用。,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一)阅读兵车行,回答问题: 12前人评及此曾这样说:“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这些民歌手法的运用,给诗歌增添了明快而亲切的感染力。请结合诗歌内容,看看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这种“民歌”特色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16、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答案 (1)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如开头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最后一段,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个五字句,表现了“行人”

17、那种压抑不住的愤怒哀怨的激情,格外传神。,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运用

18、过渡句和习用词语。如在大段代人叙言中,穿插“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和“君不闻”“君不见”等语,不仅避免了冗长平板,还不断提示, 警醒读者,营造出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

19、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3)采用了蝉联的手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等,这样蝉联而下,累累如贯珠,朗读起来,铿锵和谐,优美动听。,(4)采用了通俗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二)阅读登高,回答问题: 13杜甫的诗作语言精炼,素来有“难易一字”的盛赞。有人认为颔联中的“无边”“不尽”二字可以去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风急天高猿啸哀,

20、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颔联的点睛之笔就是“无边”“不尽”,这两个词语准确体现了“落木”的空间之大,“不尽”体现了长江的汹涌的气魄,动静结合,形成了宏大壮阔的意境,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显示了诗人惊人的笔力。,答案 颔联中的“无边”“不尽”二字不能去掉。如果去掉了,整个颔联就变成了“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只有叙述成分,颔联文字变得直白,毫无意境可言。,中华古诗词登高,唐之韵千秋诗圣(上),唐之韵千秋诗圣(下),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14本课学习了杜甫的四首诗,对

21、千秋“诗圣”的其人其文都有了具体的了解,以“杜甫”为话题,写一段感悟。(400字左右),示例:带着一份崇敬,怀着一丝心酸,品读杜甫,就像品读一部诗集,一部写满悲愤,同时也蓬勃着英雄豪情的诗集。 举士不第、壮志未酬的杜甫,如闲云野鹤般游于万千山水之中,却又常常无法释怀国耻家恨。 高山的巍峨,赋予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丽,赋予了杜甫“百鸥没浩荡,千里谁能川”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 杜甫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但是在那片辽阔的唐朝的天地下,却没有留给杜甫施展抱负的空间。,于是,杜甫的一生便注定了要蒙上一层灰色。难以想象,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这么一位千秋“诗圣”!“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该是怎样的凄凉和孤独。 晚年的杜甫,栖身于浣花溪上一简陋茅草屋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哪怕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位已经五十多岁的诗人,依旧心怀天下,这该是怎样的一颗心哪! 有人说,杜甫的一生就像一条鱼,却没有江河供他遨游;如同一只鸟,却没有天空供他展翅飞翔 于是,杜甫注定了要做一片云,一片写满了诗的云,飘在那片满是忧愁的天空里,注视着那片已经不再繁华的土地,默默地默默地逝去,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步步高同步语文 语文版第二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