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诗经四首》ppt课件2.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8067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诗经四首》ppt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诗经四首》ppt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诗经四首》ppt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诗经四首》ppt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诗经四首》ppt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诗经四首》ppt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诗经四首》ppt课件2.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诗经四首,象无名的野花散发着远古的芬芳,那是天真的时代,圣人未生,青牛未西行;那是天性还不受压抑的时代,人们在大地上游行,自由的相亲相爱。后人为其中无处不在的质朴和真诚感动,评价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风 雅 颂,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手法:赋 比 兴,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中国诗学和风雅精神的源泉 诗经, 风 雅 颂 赋 比 兴,铺陈(直陈其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譬喻(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也,起兴(借物发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诗经

2、的思想内容,一、反映奴隶们对剥削压迫的不平,二、反映当时的婚姻生活,三、反映当时的战争徭役等,现实主义诗篇!,(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卫风 氓,朗读,氓mng 蚩ch 愆qin 将qing 垣yun 筮sh 咎ji 陨yn 徂c 汤shng 渐jin 罔wng 靡m 夙s 隰x 泮pn,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艺术效果:,给人以形象的感受,增强艺术感染力,渲染气氛,增加韵味,引发联想和想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比 兴,比:以此物比彼物 借物以喻事谓之比,兴:托诸草木鸟兽以起兴 感物以起情谓之兴,烘托,渲染,铺垫,映衬,比 兴,山上红花满上头, 蜀江

3、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青青陵上柏, 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李白,示 例,“小雅鹤鸣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字。” 王夫之,“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司空图诗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严羽沧浪诗话,华夏美学的审美取向,结构,恋爱(一、二章) 婚变(三、四、五章) 决绝(六章),言: 言既遂矣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 句中语气词,无实义。 通假字: 于 通“吁”,于嗟,叹息。 泮 通“畔”,边岸。 说 通“脱”,摆脱。,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 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 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主谓之间)

4、,(非,不是),(就),(拖延),(愿,请),(介词 ,把),(毁坏、倒塌/墙),(连:来),(借代:住在复关的人),(一边一边),(灾祸),(介:用),(介:把),(财产),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润泽的样子),(叹息/于通吁),(沉溺),(通脱/解脱,脱身),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落),(往),(约数,指不确定的多数),(水势很大的样子),(溅湿,浸湿),(差错),(没有定准),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5、。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没有,无),(早起晚睡),(顺心,满足),(自身),(伤心),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共同,一起),(通畔),(诚恳的样子),(这,代誓言),(第二人称,你),(止,了结),“氓”是一个怎样的男子?,婚前 婚后,“氓之蚩蚩” 一个诚实憨厚的男子(看起来) “二三其德” “至于暴矣” 无情无义 不负责任 始乱终弃,“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婚前 婚后,“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温柔善良 真诚热烈淳朴天真 对婚姻慎重

6、不肯苟且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勤劳坚韧,对爱情坚贞专一 ,为爱情甘愿作重大的自我牺牲 一个辛苦而又蒙受耻辱的女子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坚强、刚强,一个对婚姻及氓丑恶本性的清醒、理性、深刻认识。刚烈的女子,小结,全诗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韵律和谐,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1、“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中的名句意思是:你我生死在一块,立过的誓言不会改。深情牵着你的手,与你到老不分开。 2、朱

7、熹曾就此诗的内容说过这样一句话:“此淫妇为人所弃,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3、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合作探究:完美女人与永恒悲剧,1、氓这场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 原因是什么? 2、在今天的社会上,这样悲剧还在发生吗? 其原因又是什么? 3、女性(或者说人)应该追求怎样的幸福?,有关婚姻的讨论:,伐檀,伐檀出自“魏风”。“魏风”即魏国的诗。春秋时期的魏国,其地在今山西芮城东北一带。当时魏国是一个小国,土地贫瘠,加之君王昏庸,劳役很重,征税又多,奴隶们负担过重,难以为生。,河之干 涟猗 不稼不穑 三百廛 不狩不猎 县貆 河之漘 三百囷 县鹑

8、 不素飧,更换了几个关键词语?,“伐檀”“伐辐”“伐轮” “三百廛 ”“三百亿”“三百囷” “县貆”“县特”“县鹑”,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这种手法是诗经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这种手法通过在反复中更换关键词语,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加大了诗歌的容量,从而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极大地强化了抒情功能,增强了抒情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更为深刻强烈的印象,本诗在句式上特点,句式长短不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句式。这种灵活多变的句式,更有利自由地、抑扬顿挫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了反诘排句和反语来质问和嘲讽剥削者。 反诘排句一气直下,激昂有力,一下揭穿了剥削者不劳而获的本质,并将对

9、手置于无可申辩的境地,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阶级,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所有者,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秦风 无衣, 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慷慨从军 保家卫国,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是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 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 侵扰的贼兵。,这首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互相激励的口吻,重章叠唱的手法,反映了秦地民众团结友爱、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是诗经中最

10、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一起上战场),每章首二句采用了问答的形式,问答有力 ,“与子同袍”读来掷地有声,把强烈的团结友爱之情和豪迈之气表现出来。 语言具有强烈的动作性。“王于兴师,脩我甲兵”读来能使人想象到战士们磨刀砺刃、整装待发的情景,营造出浓厚的战斗气氛 语言着力,节奏感强,象是战斗的鼓点,又像战斗的动员令,读来能使人倍受鼓舞。 采用联章复沓的形式,但各章之间并不是词语的简单重复,从内容上说是不断递进、有所

11、发展的。有力地强化和深化了主题,主题,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爱国歌曲。表现了士兵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 乐观精神。,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爱者歌其情,民歌特点:现实主义 真实描绘当时社会风貌 真实表达人民愿望与要求 语言清新活泼,本色自然,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鹿鸣,(小雅),体会内容,第一章:写主人热情好客,谦和有礼,不仅琴瑟和鸣,营造出一个非常热烈、友好、欢快的气氛,还拿出满筐的礼物献给客人。而主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虚心向嘉宾

12、求教,请他们贡献有关治国之道的意见。,第二章,着重赞美嘉宾德行的卓越,主人敬以美酒,嘉宾兴致盎然,场面气氛颇为热烈。,体会内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起兴的艺术手法,鹿鸣起兴 ,领起三章 ,仁兽所象征的和融一体的 含意,目的在于营造一种祥和、热烈、欢快的气氛, 鹿鸣之声与琴瑟之音也 形成了一种呼应。,这首宴饮诗表现出怎样的礼乐文明?,表现天子宴请群臣嘉宾的盛况,后来也用于贵族宴请宾客。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原则和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赞美春秋初期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脉脉温情。 国君宴请群臣宾客 ,在古代是一种 礼义。鹿鸣正是用于这一场合的乐歌。礼乐互用,所以这首诗的主旨就是于明君臣之礼的同时,起到群臣宾客之忠贞,君臣一德,和衷共济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