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讲 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94373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讲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讲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讲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讲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讲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讲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讲 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5讲一、选择题1(2016聊城一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D)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B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解析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伏击日军辎重队的战役,与材料中朱德不符,故A项错误;在徐州会战中,

2、并未有朱德的参与,故B项错误;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指的国民党组织的淞沪会战,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是指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八路军总部决定破袭华北日军交通线与材料中卫立煌的说话一致,故D项正确。2(2017呼和浩特一模)1938年,周恩来曾撰文说:孙先生联合革命团体组成同盟会,联络会党,联合立宪派中革命分子,取得辛亥革命的成功。他主要意图是(C)A纪念辛亥革命胜利B实现国共两党合作C加强抗日力量联合D宣传革命统一战线解析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故A项错

3、误;1938年,国共两党已经实现合作,故B项错误;“孙先生联合革命团体组成同盟会,联络会党,联合立宪派中革命分子,取得辛亥革命的成功”。国共合作时期宣扬辛亥革命的革命策略意在强调抗战时期全民族抗战的可行性,故C项正确;宣扬统一战线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3(2016惠州4月模拟)1944年,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来到延安,他写道:“延安是一座满城旗帜飘扬的城市。每星期天,都照例把旗子高悬起来。旗子当然是中国国旗。”这里的国旗是(C)解析图A为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时的旗帜,故A项错误;图B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旗帜,故B项错误;图C为中华民国的国旗,抗日战争时

4、期,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图D为五色旗,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的国旗,故D项错误。4(2016太原一模)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这表明(B)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D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17年9月国民党公布的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A项错误。根据材料“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

5、表明抗战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共识,全面抗战正在逐渐形成,B项正确。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时间不符,C项错误。材料表明国民党各派积极投身抗战,不能表明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D项错误。5(2016桂林、崇左一模)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表明(B)A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B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

6、诉求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D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解析“1944年7月4日”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未能“建立了民主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表明中共民主建国的诉求,故B项正确;材料中“1944年7月4日”的中美两国结盟,原因是抗击法西斯的共同要求,故C项错误;材料中“1944年7月4日”时反法西斯同盟已经成立数年,材料中的“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表明重点不在反法西斯同盟,故D项错误。6(2016茂名二模)下表数据整理自姜涛、卞修跃所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

7、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B)项别死亡伤残失踪被俘合计国统地区国民党军队作战伤亡132850117692991301263227926因病消耗42249191644323436937559因伤消耗45710123017274671443398平民439750447370659134569A.国民党军队是抗日主力军B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C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解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共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A项排除;从国统区的伤亡情况,可以看出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B项正确;该统计表没有反映出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数量,C项排

8、除;材料统计了国统区的伤亡情况,无法反映中国战场的全貌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D项排除。故选B项。7(2017九江一模)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B)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解析根据时间“1946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发动内战。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故A项错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9、着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8(2015新疆二诊)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前是(C)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C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D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解析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从战争结果来讲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用“

10、内战”不是强调战争的结果,故A项错误;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用“内战”来概括这场战争不是受社会史观的影响,故B项错误;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者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义,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战争,通过战争,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这是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用“人民解放战争”来进行概括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而从历史的客观评价来看,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故C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强

11、调了战争的双方,故D项错误。9(2016安庆三模)蒋介石在1945年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B)A阴谋发动内战B坚持一党专政C抢夺抗战果实D破坏国共合作解析“内战”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可知,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故B项正确;“抢夺抗战果实”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C项错误;此时抗战即将胜利,国共间的合作也即将结束,故D项错误。10(2016永州二模)据统计,1946年有881部美国影片在中国

12、上映,1947年为393部,1949年则下降为142部。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A中国国内政局的剧烈动荡B中国本土电影的强势崛起C提倡国货运动的蓬勃开展D二战后欧洲电影卷土重来解析1946年国民政府对美国开放市场,美国影片大量涌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美敌对带来美国电影数量减少,中国国内解放战争、政局的剧烈动荡与更替是其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当时中国本土电影还很落后,故B项错误;提倡国货运动的蓬勃开展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无法解释1949年的数量的下降,故D项错误。11(2016岳阳二模)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

13、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D)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解析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之后解放战争爆发之前,不存在所谓“战略失误”,故A项错误;撕毁协议挑起内战标志着解放战争刚刚开始,不存在“某阶段战略失误”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扩大占领地域、平均使用兵力、多方面发展”可知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导致重大失败,而题干涉及的是这次“战略失误”后,故C项错误;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故D项正确。12(2016湛江二模)

14、一位在上海的美国旅行者在写给国内的信中说道:“他的名字在所有的阶级中都是一文不值他们对他的感觉就像美国人对赫尔伯特胡佛的感觉一样。美国使馆在以最快的速度撤回自己的侨民。”该信中的“他”最有可能是(D)A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B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C国民革命时期的孙中山D解放战争时期的蒋介石解析李鸿章为晚清大臣,民众对他没有类似总统的感觉,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后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来复辟称帝遭国人唾弃,但美国不必“撤回自己的侨民”,故B项错误;孙中山一直受人爱戴,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他的名字在所有的阶级中都是一文不值他们对他的感觉就像美国人对赫尔伯特胡佛的感

15、觉一样”,可知,他应该是不为中国民众所选择的像胡佛一样的最高领导人,解放战争时期的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反人民的内战,这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6江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3年3月,“商统会(汪伪政府机构)”成立,之后不久,适逢上海米价猛涨并带动了上海物价飞涨,汪伪政府认为这次涨价与投机者囤积居奇有关,而且棉纱布及棉花原料的投机交易最为严重。同年8月,“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着手办理棉纱布收买事宜,办事处组织对上海市所有的针织厂和商号所存的棉织品进行稽查,对其中41家所存的华商棉纱布予以查封,靠这种强买强卖的做法,日伪收买了大量的

16、棉纱棉布。按当时市价,20支蓝凤纱每件为4万元,而强收价格为1万元。这种强制征购使上海出现两大问题:(一)布店全体失业,无以为生,(二)市民预购尺寸之布而不可得。摘编自潘前芝沦陷区战略物资统制材料二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烧杀抢掠的硝烟尚未散尽,一支特种兵应运而生,这就是专以征服中国民心为主要任务的宣抚班。宣抚班有专门编制,正副班长均由日本军官充任,班内成员则统称为宣抚官,“宣抚官”中有的能写会画,有的巧言善辩,有的则懂得医疗。宣抚班成员须经日本人严格筛选,一旦经过筛选即可出任各种伪职,捞到不少油水。宣抚班打着种种充满温情色彩的“宣抚”旗号,企图尽量使沦陷区百姓淡忘对入侵者的敌视和仇恨。日本宣

17、抚官夜濑不逢曾记载:“我们拼命的费尽口舌,其效果也不及如此。”摘编自王龙日军“宣抚班”真相(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宣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军侵华带来的影响。答案(1)背景:二战后期,战局对日本逐渐不利,日本需要相应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上海物价飞涨,汪伪政府认为与棉布业的投机交易有关。(2)特点:成立专门机构,领导人均由日本人担任;“宣抚”成员大都具有一定的技能和文化水平;其成员都经过日本的严格筛选,主要对沦陷区百姓进行欺骗宣传。目的:配合日军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

18、夺;瓦解沦陷区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对沦陷区的中国人进行思想控制。(3)影响:有利于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延缓了日本战败的进程;给中国棉布业带来了相当的损失,也造成了相关地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匮乏;部分宣抚官的奴化宣传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意识。14(2017齐鲁名校协作体调研)抗战胜利之际,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进行了历史性的重庆谈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随着日本的投降,政府军队与中共军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赛,双方都力争首先到达敌占区接受日军的投降,从而收取大量的敌方武器和军事装备。(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他好像并不在意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实际上他建

19、议毛与蒋达成某种协定。到1945年11月,华盛顿已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该政策继续支持国民政府,条件是国民政府不可使用美国武器进行内战,并且努力与中共达成协定。国民党和共产党都相互不信任对方,因为各自是追求不同目的的革命政党。除非是在暂时的或权宜的基础上,否则两党的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六个星期的谈判无疑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尽管毛泽东表面上持和解的姿态,但他并不想在那些涉及中共根本地位的基本点上让步。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凭借实力进行谈判坚拒妥协,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蒋对毛泽东此刻愿意达成的某种和平“临时协议”毫无兴趣。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

20、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国民党较之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1)有人说“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力量对比是最有利于双方实现某种历史性妥协的”,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中国具备走向和平的因素有哪些?(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双十协定被国民党撕毁,中国的和平道路夭折。试分析其原因及教训。答案(1)国际环境:美国和苏联都希望中国避免战争。国内环境:经过长期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战后恢复也需要和平的国内环境;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致力于国内和平;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发动内战的时机不成熟。(2)原因: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抗战胜利后,双方实力上升,并进行了军事部署;双方互不信任,双方互不妥协,无法达成共同遵守的协议。教训: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对话协商,携手合作;应站在民族国家立场上,保持冷静和克制,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