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选修3 2.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95069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选修3 2.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选修3 2.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选修3 2.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选修3 2.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选修3 2.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选修3 2.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选修3 2.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高效演练稳达标1.(2017晋冀豫三省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提出有限的补充意见不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提出新的提案。根据四大国商定,所有提案在提交大会或各委员会前,必须先经四大国审查批准。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旧金山会议历时两个月,6月25日,全体大会通过联合国宪章,为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次日,大会举行宪章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在四个发起国中按字母列于首位,因此会议后期代替宋子文出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

2、第一个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四个月后,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金山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影响。【解析】第(1)题第一问背景,据材料“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得出旧金山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第二问内容,据材料“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提出有限的补充意见不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提出新的提案”得出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第(2)题据材料“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

3、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得出中国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据材料“中国代表团在四个发起国中按字母列于首位,因此会议后期代替宋子文出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个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是中国一次成功的外交实践,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对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有一定的贡献。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内容: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2)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表现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实践上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对加速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日本投降后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甲)保证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乙)建立尊重他国权利,支持表现了联合国宪章的理想与原则的美国之目的,和平的、负责的政府。”1945年9月22日,日本投降后美国对日基本方针的声明“我们不仅使日本能够自立,还必须把它培养成为坚强而安定的民主主义国家,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1948年1月6日,美

5、国陆军部长罗亚尔的演说(1)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政策是否恪守了波茨坦公告?(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历史背景。【解析】第(1)题要求对三段材料进行解读,一是认识波茨坦公告关于处置日本的基本原则;再就是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美国对日政策的主要目的,再将其与波茨坦公告的原则作比较。要求言之有物,根据材料指出,而不是简单地回答“不是”。第(2)题结合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理解战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答案:(1)否。波茨坦公告确定战后日本和平化和民主化,而此后美国把日本纳入自己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扶植日本,从而违背了波茨坦公告的

6、精神。(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联盟破裂,冷战展开;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极力遏制共产主义;中国革命形势发生变化,扶蒋反共政策面临失败。3.(2017河池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这种形势与人们所熟悉的19世纪和20世纪初欧洲全球霸权的格局实在是惊人的相反。当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已习惯于欧洲列强对整块整块的大陆进行瓜分,甚至认为这就是国际事务正常秩序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

7、欧洲的大国还是小国愿意与否,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时候,都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历史传统,也必须考虑东西方对峙这一重要因素,而且其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与此同时,伴随着欧洲世界霸权的消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从而使争取主权平等、政治独立、种族平等、经济公正和文化解放这五大主题为基本内容的非殖民化进程,终于以始料不及且无法控制的速度席卷了所有殖民帝国,并进而引发了“全球大分裂”。(1)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生的主要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

8、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得出欧洲出现分裂,出现东西欧对抗的局面;根据材料“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得出欧洲严重削弱,丧失全球霸权地位;根据材料“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伴随着欧洲世界霸权的消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得出欧洲依附于美苏两极格局;欧洲国家的殖民体系崩溃。第(2)题对美苏两国的影响,两强相争,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对世界的影响,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对亚非拉国家而言,有利于民族解放战争的爆发、第三世界的崛起等。答案:(1)变化:欧洲出

9、现分裂,出现东西欧对抗的局面;欧洲严重削弱,丧失全球霸权地位;欧洲依附于美苏两极格局;欧洲国家的殖民体系崩溃。(2)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兴起。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

10、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进入21世纪,为了遏制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美国的“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材料二1971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正式出版,该小说对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权更迭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并

11、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悄悄发行。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之故,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岛链”战略形成的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采取了哪些抗衡苏联的战略手段。产生了什么结果?【解析】第(1)题第一问,材料一介绍了岛链战略的形成

12、步骤,结合其建立时间可知其背景;第二问,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史实可知美国实行岛链战略的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和新兴国家的发展,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和主导世界的地位。第(2)题第一问,从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以反思和质疑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悄悄发行,可知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制造意识形态的分裂,从“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可知是将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价值观渗透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通群众中,进行“和平演变”;第二问,结合苏联解体的原因可知美国采取的措施促进了苏联的解体。答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推及东亚地区。目的:制约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两极格局结束后,主要是制约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维护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2)手段: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意识形态分裂;将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世界观渗透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通群众中,让他们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言人,进行“和平演变”。结果: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