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597627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一、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二、活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一、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一)文化释义 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

2、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什么是“文”?“物相杂,故曰文。”文就是错综交杂的痕迹,是一种界线。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用这种“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而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最高要求。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文化是人的超越自然属性的理想和努力。,“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说苑指武 文化的出发点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进而也改

3、造自身即实践着的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生理与心理的、工艺与道德的、自律与律人的)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二)文化的社会功能 1、文化为人类提供了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 2、文化影响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转形式。 3、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4、文化影响人类自身的素质。,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民

4、族文化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性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命运。,(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

5、活着的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2、马克思主义立场: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 这个立场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马克思主义观点 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

6、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物质与意识统一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等。由此派生出其他许多观点。,4、马克思主义方法 这里所说的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它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所创立的科学的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运用客观世界发展的辩

7、证规律,严格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认识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一)、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双

8、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政治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学术问题,要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双百”方针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针。科学的进步、理论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创新,都必须长期坚持“双百”方针。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既反映时代精神,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9、,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鲜活的实际、火热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丰富土壤和不竭源泉。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文化承接着过去又昭示着未来,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以继承

10、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积极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要坚持重在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要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行业自律等是手段,推进文化领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

11、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总而言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珍视它。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贡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用来指导我们今天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