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db3701 t 108-2007 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国内外标准大全】 .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622978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标准】db3701 t 108-2007 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国内外标准大全】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方标准】db3701 t 108-2007 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国内外标准大全】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方标准】db3701 t 108-2007 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国内外标准大全】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方标准】db3701 t 108-2007 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国内外标准大全】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方标准】db3701 t 108-2007 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国内外标准大全】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标准】db3701 t 108-2007 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国内外标准大全】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标准】db3701 t 108-2007 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国内外标准大全】 .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 B31DB3701I济南市农业地方规范DB3701/T 108 2007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2007-08 -29 发布2007-08 -29 实施济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01/T 1082007前言本规范由章丘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济南市农业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郭光明、赵克思、李世军、吴修玲、李伟。2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芦笋茎枯病预防措施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本省芦笋茎枯病的综合防治,所出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 随后所

2、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表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 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标准适用于本规范。DB37/T274.3-2000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术语和定义3.1初侵染由病原菌越冬后引起的第一次侵染。3.2再侵染经过初次侵然后,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孢子或其他繁殖体传播而引起的侵染。3.3分生孢子器寄生性病原真菌菌丝成熟后形成的子实体,内有大量分生孢子。3.4分生孢子病原真菌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着生在特化的分生孢子器中。在一个生长季节可 以产生许多代,数量也很大。主要起繁殖和传播的作用。4预防发病措施

3、4.1休眠期彻底清园4.1.1清园时间12 月底至下年 3 月上旬4.1.2清园方法把笋田中干枯变黄的笋秸拔光(也可先收割枯秸,后拔残茬)集中带出田外, 再将散落的枯枝、残秸、落叶、杂草搂净、扫光,与先拔的枯秸集中烧掉。严禁乱扔,并禁用秸 秆作肥料和饲料,以降低越冬菌原数量,减少初侵染。4.1.3清园要求冬春清园必须做到拔光、扫光、烧光,不能把残秸落叶留在田间地头、沟边, 或埋在芦笋栽植行内的土中。4.2地表喷药消毒4.2.1喷药时间未采笋田和绿笋田在嫩茎出土前,白笋田在培土前。1DB3701/T 10820074.2.2喷药种类与剂量用石硫合剂等量式配比浓度 200 倍液喷雾。4.2.3喷药

4、方法要求采用覆盖法将药剂均匀喷于笋田地面,进行彻底消毒。4.3芽鳞盘消毒4.3.1时间白笋和绿笋都在采收结束后,结合开沟浇灌芽鳞盘时进行消毒灭菌。4.3.2用药种类与剂量用 30%的复方多菌灵胶悬剂(400-500)倍液喷雾。5综合防治技术措施5.1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枝5.1.1清除时间未采笋田于 4 月初至 9 月底,采笋田于采笋结束后至 9 月底。在这期间每次喷 药前进行。5.1.2清除方法与要求每隔(6-7)天逐行清查一遍;雨季要(4-5)天进行一次。拔除病株, 剪除病枝,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再侵染菌原。5.2药剂保护5.2.1用药种类与浓度选用(200-300)倍的波尔多液

5、保护剂或 3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400-500)倍液喷雾,两种药剂要交替使用。5.2.2喷药时间5.2.2.1未采笋田于发现笋株上有第一个病斑开始至 9 月底。5.2.2.2采笋田从开沟放笋后,幼苗出土 50%以上查出病斑时开始至 9 月底。5.2.3喷药要求每次拔除病株、剪除病枝后,立即喷药。喷药要喷匀、喷透,特别要注意笋株 主干茎部位必须喷到,遇雨要补喷一次。5.3农业防治措施5.3.1增施基肥合理配施鳞钾肥,控施氮肥。5.3.2雨后必须立即排水,防止田间积水,中耕散墒,降低土壤湿度。5.3.3适当抬高笋株栽植行(芽鳞盘处)垄背,可防止芦笋墩基部积水,减轻病害发生。5.3.4及时除草,并

6、禁止间作套种,保持笋行间洁净,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原菌生存场所。5.3.5高肥地块适当延长采笋时间,防止田间郁蔽。5附录A(规范性附录) 芦笋茎枯病田间症状识别及调查方法A.1芦笋茎枯病发病规律及病原芦笋茎枯病在我省 4 月下旬开始发生,流行盛期在 7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幼笋及新稍易感病。 降雨是影响发病的主导因素,雨后(7-10)天出现发病高峰。降雨次数越多发病越重。 我省发生的茎枯病病原多为天门冬茎点霉菌 Phoma asparagi Saccarao。当年的初侵染源是来自 前一年病株残体内所带的分生孢子器中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田间多次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迅 速扩展蔓延。A.2田间症状

7、识别发病初期,在茎杆和侧枝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继而发展成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纺锤形或 梭形病斑,周围水渍状,后期发展为长短不规则的病斑,斑内稍凹陷,呈灰白色。病斑上布满许 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埋于茎表皮以下组织内),内有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遇水后,吸 水膨胀向空气中喷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落在健株上进行再侵染。有的病斑可引起茎杆 纵裂,遇风倒折。当病斑扩展到茎周的二分之一以上时,病斑上部茎和枝开始失水变黄,随着病 斑的扩大迅速干枯死亡。在芦笋生长的中、后期,病斑多发生在笋株的侧枝和小分枝上,病斑以 上部分随之干枯死亡。A.3田间调查方法首先纵观全田,在苗田中发现有变黄枯死的病株或

8、枯枝都可以视为可疑株。再到笋株下观察 有无灰白色病斑,如有可采取标本进行室内镜检,同时调查发病率。可采取对角线五点调查法, 每点查 10 墩,记录发病株数,计算发病株率。济南市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编制说明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年来国内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我国发病最早的是 浙江省,因发病严重,造成了大面积绝产。罐头厂也因断了笋源而被迫停产。我市也于 85 年开始 发病,87 年出现发病中心,88 年以后几乎遍布全市所有的芦笋产区。为了保住我市这项出口创汇 的拳头产品,我们用了几年的时间基本上摸清了芦笋茎枯病在我市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试验总结 出了一套综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技术措施。

9、为了使广大笋农对这项防治措施一听就懂,一看就会, 尽快应用于生产,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制定的。本规范按 GB/T1.11993 标准化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第一部分:标准编写 的基本规定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写。规范中的主要技术是根据全省对芦笋茎枯病多年综合防治技 术研究总结制定而成。1.本规范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综合分析芦笋的生物学 特性和茎枯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本着经济、有效、安全、简便的原则对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措施进行优化、简化,将茎枯病的发生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2.规范结构:本规范分为四个部分:(1)明确了

10、适用范围(2)解释了有关名词术语(3)提 出了三项预防发病的措施(4)详细介绍了各项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和要求。最后是附录部分,说明 了芦笋茎枯病在我市的发病规律及病原菌、田间症状识别和调查方法。3.关于两次清园的时间(1)休眠期清园:12 月至翌年 3 月上旬。这是因为前一年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寄生在芦笋的秸 秆表皮内越冬,到翌年 3 月份气温回升后遇水向空气中喷放分生孢子侵染新笋株。如果这一时期 把带有病原菌的秸秆清理干净就消灭了田间大量的越冬初侵染源,清理越彻底初侵染菌量就越小, 当年病害也就越轻。(2)生长期清园:从笋株开始出土生长直到 9 月底。这段时间芦笋在田间受茎枯病菌多次侵 染,必须通过多次清园才能及时清除带病菌的植株,减少再侵染的病菌量,而且一定要坚持到 9 月底才能奏效。经几年试验调查,休眠期清园比不清园的病株率降低 31.51%,生长期清园比不清园的病株率降低51.90%。4药剂介绍:经我市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对比筛选出的 30%复方多菌灵防治效果最好, 在 9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各种药剂。而且多菌灵微毒,具有内吸治疗作用。其次是波尔多液保 护剂,防治效果也较好,而且成本低,对人畜安全,无残留,不污染环境。5本规范的制定还参照学习了省内外各地综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技术,并对一些较好的防治 措施进行了分析和借鉴。国内外标准大全豆丁网国内外标准下载地址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