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24100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伴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伴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伴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伴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伴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伴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伴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伴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V0.3No.1戈棠黯考LIBERALARTSFANS教育教学1伴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王映奎(四川I省广元市元坝区晋贤小学校四川I广元628021)【摘要】伴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大力提倡,伴读也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关键词】伴读学习;阅读教学;合作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1270(2011)O1一O116一O1伴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换言之,就是两人共同阅读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自古已有之,

2、民间俗称陪公子读书.自十九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倡导的班级授课制以来,人们一味地追求教育大规模,高效益,忽略了伴读这种原始个别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大力提倡,伴读也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伴读的意义小学生不同的同伴关系会引起其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阅读也不例外.在充满差异的阅读活动中.收益最大的是学生,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兴趣.教师和家长要重视为小学生提供有感情的伴读.小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进行自主阅读时往往不能充分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内容,从而错失一些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在此,教师和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声情并茂的,有感情的伴读,注意伴读过程中自身语

3、言表达的情感色彩,并重视孩子就阅读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孩子的各种阅读需求,通过双方基于阅读文本而展开的情感互动来加深师生交往或巩固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图画书内容,并形成对阅读的积极体验和良好兴趣.(一)静中有动.伴读过程是以静态读书为主,伴以少量的动态交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适合于合作式的小组学习,阅读也不例外,阅读中的适当交流和讨论是很必要的.哪怕是一些细节上的争论.也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二)快慢结合.课标对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学生智力,个体的差异,学生之间的阅读速度差异很大,一般成绩优异的学生快于成绩差的学生.年龄偏大的学生优于

4、年龄偏小的学生.在伴读同一篇课文时,伴读双方必须保持一致的速度.在互感效应的作用下.读书慢的学生的阅读速度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提高,阅读速度快的学生在减慢阅读速度的同时,也改掉粗心的毛病,把注意力集中到内容的理解上.(三)相互促进.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伴读双方总会出现多方面的差异,并时刻影响着对方.就阅读方法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阅读方法.如:边读边查字典的方法,边读边批法,边读边思法等.当学生一起阅读时,别人的阅读方法自然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二,伴读的形式(一)师生伴读这是教师更好的了解某个学生的阅读状况.融洽师生关系,有计划,有目的并有针对性的和单个学生一起学习的活动.师生在平

5、等自愿的前提下,以一个朋友身份接近沟通,以便提高阅读兴趣.在共同阅读中,教师更加深入地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加以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对爱好阅读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二)生生伴读是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伙伴.共同阅读同一篇课文的学习活动.选择的伴读伙伴可以是同班级的同学,也可以是不同年级的同学.伴读对象应当经常调换,让其在伴读中取长补短.相互受益,共同促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方法.总之,生生伴读最大的优点是学生不拘束,不畏惧,没有限制.如具体到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一人朗读效果不会好,采取一些好的措施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这实际也是一种伴读.如

6、齐声朗读.由全部或部分学生齐声共同来朗读.这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式.这种朗读,有利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振作精神,烘托课堂气氛;由于学生之间朗读能力存在差异,齐读,实质上往往是大部分学生读,少数学生伴读,这样通过听读,伴读的影响,有利于普遍提高朗读的能力;由于它是在同一时间的全体学生参与,这就有利于大面积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动口锻炼的机会,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分级朗读.分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按座位纵的行列分组,横的行列分组,按男女生分组.这样学生极感兴趣,读进思想集中,大声读,增强教学效果;轮读.课文是总分总结构的最好采用轮读.按照课文结构全班齐读开头和结尾,中间的几个小节

7、则有几个小组轮读;分角色读.课文里写了几个人物的,就采用分角色朗读.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达到的目的是快速理解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和思想.对学生情绪,情感的调动起到串连,烘托的作用.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课外还要以组织表演,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演技能力.(三)家长和孩子伴读要想给孩子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阅读习惯的环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家长们每天都应有一段自己的阅读时间.用以读报,看书或上网查阅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阅读影响.同时,家长还应尽量抽空陪孩子一起看,读各种书籍,让阅读成了家庭生活的内容,有了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更浓.身教重于言教,行动是无声的命令,耳濡目染,时间一长,孩子的

8、阅读动机自然会被调动起来.阅读兴趣也油然而生.父母更可在空余或设定一个专门的时问,陪孩子一起捧起自己喜欢的读物,轻松地与孩子相互伴读.就算孩子有时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亲子阅读中,能让他和书亲近一会,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时问长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也就慢慢成为一种很自然的行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产生各种奇思妙想,疑难问题以及与作者感情共鸣.这些都需要与别人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强化对文本的感悟.但交流时间不能过长.协调发展,由于伴读双方的差异,阅读兴趣中肯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或矛盾,双方应相互协调.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淡化指导,除同学伴读外,教师在介入伴读活动中,所有的各种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情感的交流,都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去体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体现心理学中所倡导的非指导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易于学生接受,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方法应当灵活多样,适当交流.阅读中的交流不宜追求全面,点到为止,以读为主的宗旨不能变.阅读过程中还要注重协调发展,在伴读双方的年龄差异,兴趣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下,阅读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冲突或矛盾.教师应当适当引导,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一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