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08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标准HG 20546.2-1992.pdf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63243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3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608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标准HG 20546.2-199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4608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标准HG 20546.2-199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4608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标准HG 20546.2-199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4608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标准HG 20546.2-199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4608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标准HG 20546.2-199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608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标准HG 20546.2-199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608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标准HG 20546.2-1992.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 HG 2 0 5 4 6一9 2 主编单位: 化 工 部 工 艺 配 管 设 计 技 术中 心 站 批准部门: 化学工业部 实施日 期:一 九 九 三 年 七 月 一 日 化 口 二部 口 二程 建 设 标 准 编 辑 中 , 绍 1 9 9 3 北京 化学工业部文件 化基发( 1 9 9 3 ) 3 1 0 号 关于颁发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 的通知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化工斤( 局、 公司) , 各有关设计单位: 为推行国际通用设计体制和方法, 化工部工艺配管设计技术中心站组织有关设 计院制定的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

2、定业经审查, 现作为化工行业标准予以颁 发, 编号为H G 2 0 5 4 6 -9 2 ( 详见附表) , 自 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 起在实行国际通用设 计体制和方法的工程设计项目中 实施 该规定的 第五部 分H G 2 0 5 4 6 . 5 -9 2 化工装 置设备布置设计技术规定 , 也可作为现行设计体制工艺设计使用 该规定由化工部工艺配管设计技术中心站负责管理; 由化工部工程建设标准编 辑中心负责出版、 发行。 附: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明细表 化 学 工 业 部 一九九三年五月五 日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 HG 2 0 5 4 6 . 2 一9 2 1 适用范围 1 .

3、0 . 1 本规定适用于化工装置界内 做布置设计时使用, 在开展 工程设计时, 由 工程 负责人根据该工程的特点, 可对本工程规定作适当的补充或调整, 然后发布实施, 2 布置要点 2 . 1 工艺及流程的要求 2 . 1 . 1 装 置布置 设计应满足 工艺及流程的要求。 如真空、 重力流、 固体卸料等一 律 按管道仪表流程图( P 工 D ) 的标高要求布置设备。对处理腐蚀性、 有毒、 粘稠物料的设 备宜按物料性质紧凑布置. 必要时还需采取设隔离墙等措施 另外, 还应根据地形、 主 导风同等情况布置 以免影响工艺的要求。例如空气吸入口及循环水冷却塔等。 2 . 2 环境保护、 防火及其它安

4、全生产的要求 2 . 2 . 1 设备、 建筑物、 构筑物等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的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要注 意环境保护、 防止污染及噪音. 还应根据危险程度的划分来考虑布置设备。 利用电能或电动机的电气设备的布置,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 电力装置设计规定 的要求。 对 于加热 炉、 压 缩机及控制室配电室等的位置要考虑主导风向的问 题。 从设备泄 漏出的可然气体或蒸汽不应吹向加热炉, 故加热炉应位于上风向或侧风向。 烟囱排出 的烟气不应吹向压缩机室或控制室 。配电室宜布置在能漏出氨气场所的上风向。 2 . 3 方便操作 2 . 3 . 1 装置布置应考虑能给操作者创造一个 良

5、好的操作条件, 主要包括: 必要的操 作通道和平台; 楼梯与安全出入口要符合规范要求; 合理安排设备间距和净空高度 等。 控制室的位置要合理, 应避开危险区, 远离振动设备, 以免影响仪表的运行。 .4 0 . 2 . 4 便于安装和维修 2 . 4 . 1 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应尽量采用可移动式的起吊设备。 在布置设计阶段应满足 以下各方面要求 : 2 . 4 - 1 . 1 道路的出入口要方便吊车的出入; 2 . 4 . 1 . 2 搬运及吊装所需的占地面积和空间: 2 . 4 . 1 . 3 设备内填充物的清洗场地; 2 . 4 . 14 在定期大修时, 能对所有设备同时进行大修; 2 .

6、4 . 1 . 5 对换热器、 加热炉等的管束抽芯要考虑有足够的场地, 应避免拉出管束 时延伸到相邻的通道上。 对压缩机驱动机等转动设备部件的检修和更换, 也要提供足 够的检修区 2 . 4 . 2 下述场合需设固定式维修设备: 2 . 4 . 2 . 1 人孔盖需设置吊柱; 2 . 4 . 2 . 2 塔板及塔内部件需设置吊柱; 2 . 4 . 2 . 3 室内压缩机、 透平机等需设置起重机; 对于小型压缩机可酌情设置简易 起重设施 ; 2 . 4 . 2 . 4 建筑物内的搅拌器需设置吊梁或起重机 25 经济合理的要求 设备布置在符合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以经济合理为主, 并注意整齐美观。 除

7、热膨 胀有要求的管道外, 设备布置时应考虑管道尽量短而直, 有的设备为了经济的目的可 以不按工序来布置。 为了考虑整齐美观, 可采取下列方式布置: 2 . 5 . 1 成排布置的塔, 如可能时可设置联合平台。 2 . 5 . 2 换热器并排布置时, 推荐靠管廊侧管程接管中心线取齐。 2 . 5 . 3 离心泵的排列应以泵出口管中心线取齐。 2 . 5 . 4 卧式容器推荐以靠管廊侧封头切线取齐; 加热炉、 反应器等推荐以中心线取 齐。 41 3 净距、 净空及有关标高 3 . 1 设备间的最小净距 3 . 1 . 1 设备间的净距, 应首先遵照防火间距的要求, 详见 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 定

8、 石油化工篇( Y H S 0 1 一7 8 ) 及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 B J 1 6 一8 7 ) 的规定。 3 . 1 . 2 非防火因素决定的或防火规范中未加规定的设备间距见表 3 . 1 . 2 0 设备之间或设 备与建、 构筑物( 或障碍物) 间的净距表3 . 1 . 2 一 区 域内容一 最 小 净 距 ( m m ) 1 控 制 室 、配 电 室 至 力 口热 炉 15 00 0 管廊下 或 两侧 建筑物 内部 两塔之间( 考虑设置平台, 未考虑基础大小) 塔类设备的外壁至管廊( 或构筑物) 的柱子 容器壁或换热器端部至管廊( 或构筑物) 的柱子 两排泵之间维修通道 相邻两

9、台泵之间( 考虑基础及管道) 两排泵之间或单排泵至墙的维修通道 泵的端面或基础至墙或柱子 两个卧式换热器之间维修净距 两个卧式换热器之间有操作时净距( 考虑阀门、 管道) 卧式换热器外壳( 侧向) 至墙或柱( 通行时) 卧式换热器外壳( 侧向) 至墙或柱( 维修时) 卧式换热器封头前面( 轴向) 的净距 卧式换热器法兰边周围的净距 换热器管束抽出净距( L 管束长) 两个卧式容器( 平行、 无操作) 两个容器之间 立式容器基础至墙 立式容器人孔至平台边( 三侧面) 距离 立式换热器法兰至平台边( 维修净距) 压缩机周围( 维修及操作) 压缩机 2 4 0 0 3 0 0 0 2 0 0 0 3

10、 0 0 0 8 0 0 2 00 0 任意区 1 0 0 0 6 0 0 7 5 0 1 0 0 0 6 0 0 1 0 0 0 4 5 0 L+ 5 0 0 7 5 0 1 5 0 0 1 0 0 0 7 5 0 6 0 0 2 0 0 0 2 4 0 0 3 . 2 净空高度或垂直距离 道路、 铁路、 通道和操作平台上方的净空高度或垂直距离表 3 . 2 项目 说明尺 寸 ( m m 丁 一 道路 王要车行 道路( 通 过大型 车辆) 一般道路 5 5 0 0 11 4 5 0 0 . -一-一 一一宁 一- 一- - 铁路 通道、 走道和 检修所需净空 高度 炉子 立式容器壳 羽容器顶

11、部封 一臣 卜 式 换 热 器 6 0 0 0 5 2 0 0 2 1 0 0 3 3 0 0 1 5 0 0 ( 最小) 4 0 0 0 ( 最小) 5 5 0 0 ( 最大) 9 0 0 0 ( 最大) 4 5 0 ( 最小) 3 0 0 7 5 0 6 0 0 - 1 3 0 0 1 8 0 - 1 2 0 0 4 5 0 俐月洲洲 台立式换 热器、 9 铁路轨顶算起 终端或侧线 操作通道、 平台 管廊下泵区检修通道 两层管廊之间 管廊最下面梁底 斜梯: 一个梯段间休息平台的垂直间距 直梯: 一个梯段间休息平台的垂直间距 重叠布置的换热器或其它设备法兰之间需要的维修空间 管墩 炉子下面用

12、于维修的净空 人孔中心线与下面平台之间距离 人孔法兰面与下面平台之间距离 法兰边缘至平台之间的距离 器身或盖的顶法兰面与下面平台之间距离 1 5 0 0 ( 最大) 注: 对于任何架空的输电线路, 净空高度至少应为6 5 0 0 mm e 3 . 3 标高 标高( 包括灌浆层) A ) (D表 3 . 3 项目 距基准点的高度 ( 室外) mm 室外标高( m) 室内标高( m) 地坪 高点 01 0 0 . 0 0 0 l E注 低点 一 1 5 0 一 一 一 . 一 柱脚的底板底面( 基础顶面) 1 5 0 1 0 0 . 1 5 0E一 0 . 1 5 0 大泵1 5 0. 一 .1

13、0 0 . 1 5 0 一 E一 0 . 1 5 0 3 0 0一一1 0 0 . 3 0 0 E一0 . 3 0 0 斜梯和直梯基础一顶面 1 0 01 0 0 . 1 0 0,E一 0 . 1 0 0 底面 一 6 0 0 ( 最小)1 0 0 . 6 0 0 ( 最小) 立式容器和特殊设备 桩台基础及连接梁 管廊柱子基础和基础 梁庄 环形底座或支腿底 顶面 2 001 0 0 . 2 0 0E十 0 . 2 0 0 一 30 0 9 9 . 7 0 0 注 顶 面 一 45 0 9 9 . 5 0 0 注 侧烧或顶烧 lpTEAA fli D N 8 0 的安全阀( 在立式容器上) 电动

14、阀 清扫点 ( 如 5 . 2 . 7所述) D NI O 。的闸阀和截止阀( 在容器上) 毛D N 8 0 的安全阀 妻D N 1 0 0的安全阀 在卧式容器上) 高出地面 3 . 6 m 的液位控制器 取祥阀 4 . 2 梯子 4 . 2 . 1 设 置直梯的要求 4 . 2 . 1 . 1 装 置的 操作和维修人员不需要经常 巡视的辅助操作平台 和容器的 操作 平台可设置直梯。 4 . 2 . 1 . 2 平台的辅助出口 应有直梯, 该梯子的位置应符合从主要或辅助出口 到平 台任何一点的水平距离不大于 2 5 m, 平台的死端长度不应大于 6 m。若死端大于 6 m 时, 需增设出口梯子

15、。 4 . 2 . 1 . 3 对 于有易 燃易爆危险的设备, 其构筑物平台水平距离不足2 5 m, 也应在 适当的位置增设安全直梯。 4 . 2 . 1 . 4 立式设备上的直梯通常从侧面通向平台。 正面进出的直梯用于通向设备 顶部以上的平台。 4 . 2 . 1 . 5 除烟囱上的直梯外, 每段直梯的高度见表 3 . 2 ( 如超过表 3 . 2 中规定, 但 不超过 l O m也允许不分段) ; 超过时应增加中间休息平台。 宜采用分段错开布置的平 台, 并结合设备人孔的高度设置。 4 . 2 . 1 . 6 从地面起设直梯, 高度)4 m时, 应加安全保护圈, 从 2 . 5 m处向上设

16、置; 上方其它各段直梯每段高度)2 . 5 m时, 需加安全保护圈, 从 2 . 2 m处向上设置。 4 . 2 . 1 . 7 在直梯的攀 登通过的空间内不应 有任何障碍物。 不带有安全护圈的直梯, 在整个直梯长度的空间内无障碍物的范围必须按表 w-180一180 4 . 2 . 1 . 7 规定: 表4 . 2 - 1 . 7 梯 子 坡 度X 900730一760 760760 940 表中: X 梯子中心至梯子两侧障碍物 的平行距离; Y -障碍物与梯子面相垂直的距 离。 4 . 2. 1 . 8 4. 2. 1 . 9 直 梯宽度宜为4 0 0 - 6 0 0 m m o 所有平台直

17、梯的出入口处宜设自动隔断安全栏。 4 . 2 . 2 设置斜梯的要求 4 . 2 . 2 . 1 厂房和框架的主要操作面, 操作人员经常巡视( 每班至少一次到达该处) 的区域应采用斜梯。 4 . 2 . 2. 2 4 . 2 . 2 . 3 一 段斜梯的 最大高度见表3 . ? 0 斜梯的角度 4 5 0 -5 9 0 , 斜梯宽度一般为 8 0 0 m m。 按具体情况设双面或单 面栏杆。 4 . 2 . 2 . 4 两个平台高差镇3 0 0 m m 时, 不需设中间踏步。高差大于 3 0 0 -5 3 0 m m 时. 需增设一个中间踏步。 49 5 布置设计的其它要求 5 . 1 放空口

18、高度 5 . 1 . 1 除蒸汽或空气介质的 放空管外, 任何烟 囱或连续排 放的放空管 , 从它的外缘水平 距离2 1 . 5 m半径范围内所设 置的平台, 必须至少低于烟囱 顶部 3 . 5 m。 位于烟囱外径边缘 水平距离 2 1 . 5 m半径以外的 平台, 从水平半径2 1 . 5 m的末 端垂直引线与烟囱顶部标高线 的交点以 4 5 0 引伸线 向上 引 出, 引伸线以下的地区可设置 平台。如图 5 . 1 . 1 所示。 烟囱顶部 图5 . 1 . 1 放空用烟囱高度与周围 平台关系示意图 5 . 1 . 2 紧靠建筑物、 构筑物或室内布置的设备放空管, 应高出建筑物、 构筑物

19、2 m以 上。 5 . 1 . 3 除蒸汽或空气等介质外, 从释放阀、 安全阀出口排放点( 非连续放空) 的高度 至少应比其出口管外径边缘算起水平距离 l o m半径以内的操作平台或厂房屋顶高 出 3 . 5 m以上。 5 . 1 . 4 从气体放空口 排出气体时, 要防止地面上 或平台上的操作或维修人员遭受噪 音或烫伤的危害。 52 管道 5 . 2 . 1 通常 工艺 管道、 公用工程总管( 下水管除 外) 和仪表电 缆桥架宜架空敷设布置 在管廊( 管架) 上。 5 . 2 . 2 短距离管道可敷设在不影响检修或操作通道的地面上, 当管道不可避免需穿 越通道时, 应在管道的上方加设钢结构的

20、跨越过道( 桥) 。 5 . 2 . 3 敷设在地下的水管其管顶不得高于冰冻线, 或采取其它防冻措施。 5 . 2 . 4 敷设于地面下的 需加热保护的 管道和需要检查、 维修的 管道, 应 布置在管沟 内。其他埋于地下的管道应有不少于 3 0 0 mm厚的保护覆盖层。 5 - 2 . 5 穿过道路的埋地管道, 管顶埋深不应少于 6 0 0 mm. 5 . 2 . 6 埋地热管道的热膨胀量应限制在 4 0 m m 以内, 而这种管道所挖的沟必须用 松散的砂回填。 5 . 2 . 7 装置中要求经常( 至少每周一次) 机械清扫的管道, 弯管处应安装带有法兰的 接头或 者应有 弯曲半 径最少为5

21、倍管 径的弯 管。 对于从一端清洗的管 道, 两对法兰之 间的距离应小于1 2 m 。而对于从两端清洗的管道, 两对法兰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 2 4 m . 5 . 2 . 8 对于需要偶然机械清扫的管道, 应装有足够的分段法兰以便拆卸。 5 . 2, 从释放压力的设施排放到封闭系统的管道, 一般应排放到总管, 而且管道上 不应有袋形。 5 . 3 管沟和污水井 5 . 3 . 1 在生产过程中 可能产生重度大 于空气的易 燃易 爆气体的装 置, 原则上不设管 沟。如工程特殊需要必须设置管沟时, 管沟内要填砂。 5 . 3 . 2 管沟一般用平盖板封闭, 避免地面水浸入。 有特殊要求时可敞 开,

22、 采用蓖子板 盖。沟 壁材料 采用砖 砌或混凝土结构, 沟底可用混凝土或碎石铺面, 仅 在酸性工况的 情况下才做耐腐蚀处理。 5 . 3 . 3 为便于管沟排水, 要求沟 底带有坡度, 一般坡度为。 . 5 %- - 1 . 0 %e 5 . 3 . 4 管沟的最小宽度为6 0 0 m m 。管道的凸出部分与沟壁之间最小间距为 . 5 1 - l O O m m; 与沟底最高点之间的最小间距为 5 0 m m o 5 . 3 . 5 在铺砌 地面区 域内管沟盖板与地面 平齐, 在不铺砌地面区 域内 管沟盖顶应 超 出地面至少 l O O mm。在室内的沟盖顶应与地面平齐。 5 . 3 . 6

23、污水井 一般为砖砌, 采用小 7 0 。 铸铁盖板。 在铺砌地面区域内井盖应与地面平 齐, 在不 铺砌地面区域内井盖的顶部应至少高出地 面5 0 m m o 5 . 4 排液管及下水道 5 . 4 . 1 对于石油化工类型的装置, 应 设地下的油一水污水系统, 以收集铺砌地面区 域的全部废油、 废水、 雨水及消防水, 并排到装置边界。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或化学废 水, 也 可通过此系统排出。 5 . 4 . 2 污染雨水与未污染雨水应加以控制, 分开排放。 5 . 4 . 3 从不同区 域( 例如完全 封闭的工艺厂房、 炉子及设备群) 排出的污水, 应通过 具有水封进口的污水井与污水系统相接。 如

24、不能将几根排水管分别排到污水井时, 此 种排水管应采用弯管水封。 5 . 4 . 4 通常所有单个或成对的容器或换热器应设置D N 1 0 。 的油水排放漏斗, 作为 辅助排液口。但对于清洁的设备如氨或其它类似装置中的设备可以不考虑。 5 . 4 - 4 . 1 在停车期间, 从大容器排出 水量应加以控 制, 以防 止排水设施满溢。 5 . 4 . 4 . 2 在铺砌地面区域的容器或换热器, 如需要把辅助排液中停车排液和仪表 排液分开, 应分别设排放漏斗。 5 . 4 . 5 在铺砌地面区域, 泵、 压缩机厂房的地面应设排水沟, 以收集地表面的污水。 对于下列情况不需设排水沟: 5 . 4 .

25、 5 . 1 半敞开式的压缩机厂房的混凝土地面; 5 . 4 - 5 . 2 控制室和配电室地面。 5 . 4 . 6 常压 酸贮槽和 酸泵等区域应 铺砌的 地面, 设围 堰和有防 腐蚀措施。 受压的酸 贮槽应装有单独的排放点。 5 . 4 . 7 当泵没有设置排液设施时, 基础顶面应坡向基础边的排水沟或排液管并引至 下水道。 5 . 4 . 8 不回 收利用的 蒸汽冷凝 液可 排人下 水道 如排液点 远离下水道时, 可单独或 通过冷凝水汇集系统排入干井。 5 . 4, 当土壤吸收不了正常的降雨量时, 在这个地区的周围所有未铺砌的区域应坡 5 2 向 装置边 界。在 装置界区范围以内的 道路、

26、 建筑物、 构筑物和铺砌区 域之间 的无 铺砌 区域应考虑排水, 以便使最大降雨量时雨水送到装置边界的排水沟中。 降雨强度和持 续时间见工程设计数据表。 5 . 4 . 1 0 位于易燃和易 爆的危险区 域内, 例如炉子周围 的污水井应当设 有密 封盖, 并 且放空管道应当通到安全的地方。污水井排气口通常应高出地面或邻近操作台 3 m 以上, 并且与平台的水平距离至少 4 . 5 m, 与炉壁的水平距离至少为 1 2 m, 5 . 5 铺砌地面和 坡度 5 . 5 . 1 人行道及下述区域一 般用 混凝土铺砌 5 . 5 . 1 . 1 以液体或固 体为 燃料或原料的炉子及其附 属设备的区 域

27、, 以 及焦 炭贮槽 和装有催化剂的容器支承架下面的区域, 铺砌地面应延伸到设备基础或设备支架柱 脚的外面。 5 . 5 . 1 . 2 露天布置的泵和压缩机的周围, 铺砌地面应延伸到基础以 外 1 . 2 m处。 5 . 5 . 1 . 3 处 理诸如苯酚、 糠醛、 砷碱液等物料的单元中 围绕泵、 塔及 换热器的区域 内 应提供回收溢出物料的排放设施。 5 . 5 . 2 控制室和配电 室的地面 应是水 平的。 5 . 5 . 3 除5 . 5 . 2 外, 其它室内外的 铺砌地面应坡向排水点。 铺砌地面 的最小坡度为 1 %但最大标高差为 1 5 o mmo 5 . 5 . 4 如 需要收

28、集溢出的物料时. 所做的围堰厚度至少 1 5 0 m m , 其容积足以容纳最 大的常压贮槽的容量, 围堰最小高度不小于 4 5 0 m m, 5 . 5 . 5 当 工艺装置的贮 罐区 使用围 堤来容纳设备及管道溢流出来的 液体时, 围堤应 有足够的容积来容纳从被围的区域内“ 最大贮罐” 排放出来的最大液体量 计算容积 时, 应减去围堤内其他贮罐低于围堤高度所占去的体积) 。烃类液体罐围堤平均高度 应当高出贮罐区内部铺砌地面 1 - l . 6 m. 5 . 5 . 6 装有烃类贮罐周围的铺砌地面应以最小1 % 的坡度从贮罐处向 外坡向排水 系统, 该排水点应位于距贮罐最远的围堤旁。 5 . 5 . 7 围堤区 域内 应设有排放系统, 并要安装一个切断阀, 以 便控制排放。 还要在此 切断阀与围堤之间另外安装支管包括切断阀和标准的消防软管螺纹接 口, 以便重复 利用围堤内排出的消防水, 这个切断阀和接 口应布置在围堤外侧。 5 . 5 . 8 道路的中心应坡向两侧, 最大高差为 l 0 0 m m, 5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