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76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 标准 DL T 5216-2005.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3398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6876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 标准 DL T 5216-200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56876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 标准 DL T 5216-200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56876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 标准 DL T 5216-200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56876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 标准 DL T 5216-200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56876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 标准 DL T 5216-200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6876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 标准 DL T 5216-20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6876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 标准 DL T 5216-2005.pdf(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2 7 . 1 0 0 P 6 2 备案号 :J 4 2 8 - 2 0 0 5K I 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P DL / T 5 21 6一2 00 5 3 5 k V - 2 2 0 k V城市地下变电站 设计规定 D e s i g n R u l e f o r 3 5 k V 2 2 0 k V U r b a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u b s t a t i o n 2 0 0 5 - 0 2 - 1 4发布2 0 0 5 - 0 6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 DL / T 5

2、 2 1 6一 2 0 0 5 目次 前言 , , , , 一I II 1 范围, , 一,二, . . . . . . . . . . . I 2 规 范 性引 用 文 件 , . . . 2 3 术语和定义. , , , 4 4 总则, 一, ,二, . . . . 5 5 站 址 选 择 和 站 区 布置 一价 一 币 5 . 1 站址选择 . . 一6 5 .2 站区布置 . . , , 6 5 .3进出 线电 缆 通道 , 一7 5 . 4 其他 价 . , , “ 一7 6 电气部分 , 一8 6 . 1电 气 主 接 线 和 设 备 选 择 , , , 一 8 6 . 2 主变压

3、器 . . , , 一9 6 . 3 配电装置 . . , , 一价 9 6 . 4 无功补偿装置 价 一 价 一一一二9 6 . 5站 用 电 源 和 直 流 设 备 , , 1 0 “ 主 控 制 室 和 继电 器 室 , , 1 1 6 . 7 监控和二次接线 , , 一1 1 6 . 8 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和电测量仪表装置 一 n 6 .9 通信 , 一 1 1 6 . 1 0 过 电 压 保 护 和 接 地. , 1 2 6 . 1 1 电 气照明 价 . . . . . . . . . 1 2 6 . 1 2 电缆选择与敷设. 1 3 7 土建部分. . , . . . . .

4、. . . . . 1 4 I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l41519l9202l2l22232424242526262626262729 7 J建筑 11, 卜 11 1 1 1 ,卜 1 1 , 7 . 2 结构, . .价. .二, 7 3建筑防水, . . , 二 , . - . . 二 7 .4 通风、采暖与空调 ., , . 7 .5 给水与排水 . - .一, 二 8 消防 . . , . 一 , , .一 卜 一 8 . 1 建筑防水 价. 8 .2 消防灭火系统 . . , . . . , , 8 火灾探测报警装置与消防供电, 9 环境保护, . . -

5、 . . . . . . .- . . . . . . . . 一 9 . 1 电磁辐射及防治. . 一 , , . 9 2 噪声控制 价 . . .-. - . .一 , . . 9 3 污水排放. . 二,. - 一 1 0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 . 1 0 . 1 一般规定 . , . , 1 住 2 防火, , - . 一 1 0 .3 防电 伤和防坠落伤害 . 一 1 0 .4 防 毒及防化学伤害 . , . 1 0 .5 防噪声 及防电磁辐射 , 卜二 条文说明. . . . . . . 一, . -. . . . 一, ,二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月 吐舌

6、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关于下达2 0 0 2年度电 力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的通知 ( 国 经贸电力【 2 0 0 2 9 7 3 号) 安排制定的。 制定本标准是为了规范城市地下变电站的设计,以达到供电 安全可靠、技术先进、 造价合理和运行维护方便的目 的。 本标准以国家标准 G B 5 0 0 5 9 ( 3 5 k V - v 1 1 0 k V变电所设计规 范 和S D J 2 ( 2 2 0 k V - v 5 0 0 k V变电 所设计技术 规程为 基础, 参 照有关国家 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 对3 5 k V 2 2 0 k V地下变电站设 计的有关问题作出了原则规

7、定。 本标准是在目前国内地下变电站设计和建设尚不普遍的情况 下,在调查收集了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区地下变电站设计、运 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 释 。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电力 工程咨询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泉、张安林、李树恩、曹林放、郝 国栋、贾云华、汪筝、张利、张爱民、高晓华、郑利纺、袁 晓明、汪亚伦。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5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建设在城市的地下变电站在站址选择、站区布 置、电气接线、建筑结构

8、、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般技术要求,以 及需注重的设备运输、 通风、防水、防火等方面的特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压为 3 5 k V 22 0 k V的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 DL / T 5 2 1 6一2 0 0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 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 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 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3 0 9 6 城市区 域环境噪声标准 G B 8 7 0 2 电磁

9、辐射防护规定 G B 8 9 7 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 B 1 4 2 8 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 动装置技术规程 G B 5 0 0 0 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 B 5 0 0 3 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 B 5 0 0 5 9 3 5 k V-1 1 0 k V变电所设计规范 G B 5 0 0 6 0 3 5 k V -1 1 0 k 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 B 5 0 1 0 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 B 5 0

10、1 1 6 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 B 5 0 2 1 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 B 5 0 2 2 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 B 5 0 2 2 7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 B 5 0 2 2 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G B 5 0 2 6 0 电 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 B J 1 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2 0 0 1 年版) DL / P 6 2 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D L / T 6 2 1 交流电 气装置接地 D L 5 0 0 3 电力系统调度自 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 U T

11、 5 0 4 4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 U T 5 0 5 6 变电 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D UT 5 1 2 0 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 D L / T 5 1 3 6 火力发电 厂、 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 程 D U T 5 1 3 7 电测量及电能 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 UT 5 1 4 9 2 2 0 k V -5 0 0 k 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 规程 D U T 5 1 5 5 2 2 0 k V -5 0 0 k V变电 所所用电 设计技术规程 J G J 1 2 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S D J 2 2 2 0 k V - 5

12、 0 0 k V变电 站设计技术规程 S D J 5 高压配电 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能源电 【 1 9 9 3 1 2 2 8 号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5 3 术 语 和 定 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0 . 1 地下变电 站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u b s t a ti o n 地下变电站包括全地下变电站和半地下变电站,其建筑可独 立建设,也可与其他建 ( 构)筑物结合建设。 3 . 0 . 2 全地下变电站 f u ll y u n d e r g ro u n d s u b s t a ti o

13、 n 变电 站主建筑物建于地下, 主变压器及其他主要电 气设备均 装设于地下建筑内,地上只建有变电站通风口和设备、人员出入 口等少量建筑,以及有可能布置在地上的大型主变压器的冷却设 备和主控制室等。 3 . 0 . 3 半 地下变电站 p a r ti a l l y u n d e r g rou n d s u b s t a t i o n 变电站以地下建筑为主,主变压器或其他主要电气设备部分 装设于地下建筑内。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4 总则 4 . 0 . 1 地下变电站是在常规地上变电 站无法建设时所采用的 特 殊变电站建设形式。 变电站可独立建设,也可与

14、其他建 ( 构)筑 物结合建设。 4 . 0 . 2 地下变电站的设计应以 1 0年及以上电网规划为基础,依 据电网 结构、变电 站性质等要求确定变电站 最终规模, 土建工 程 应一次 建设完成。 4 . 0 . 3 地下变电站的设计必须与城市规划和地上建筑总体规划 紧密结合、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工程规模、变电站总体布置、地 下建筑通风、消防、设备运输、人员出入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 确定变电站的全地下或半地下设计方案。 4 . 0 . 4 地下变电站的设备选择 要坚持适度超前、 安全可靠、 技术 先进、 造价合理的原则, 注重小型化、无油化、自 动化、免维护 或少维护的技术方针,选择质量优良、性

15、能可靠的定型产品。 4 . 0 . 5 地下变电站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尽量压缩建 筑体量以节约建设用地并控制工程造价。 4 . 0 . 6 地下变电站必须保证有完善的设备运输、 建筑防水、 排水、 通风和消防工程设计。 4 . 0 . 7 地下变电站的抗震设计应符合 G B 5 0 0 1 1 及G B 5 0 2 6 0 等有 关规定。 4 . 0 . 8 地下变电 站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 应符合有关国家 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电力行业标准、她方标准的钡宁。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5 站址选择和站区布置 5 . 1 站址选择 5 . 1 . 1 在

16、城市电 力负荷集中但地上变电 站建设受到限制的地区, 可结合城市绿地或运动场、停车场等地面设施独立建设地下变电 站, 也可结合其他工业或民 用建 ( 构) 筑物共同建设地下变电 站。 5 . 1 . 2 地下变电站的站址选择应与城市市政规划部门紧密协调, 统一规划地面道路、地下管线、电缆通道等,以便于变电站设备 运输、吊装和电缆线路的引入与引出。 5 : 1 . 3 站址应具有建设地下建筑的适宜的水文、地质条件 ( 例如 避开地震断裂带、 塌陷区等不 良地质构造) 、 站址应避免选择在地 上或地下有重要文物的地点。 5 . 1 . 4 站址选择时应考虑变电站与周围环境、邻近设施的相互影 响 。

17、 5 . 1 . 5 除了对站区外部设备运输道路的转弯半径、运输高度等限 制条件进行校验外,还应注意校核邻近地区运输道路地下设施的 承载能力。 5 . 2 站区布置 5 . 2 . 1 地下变电站的地上建 ( 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布置 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5 . 2 . 2 地下变电 站的总布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 应力求布 局紧凑,并兼顾设备运输、通风、消防、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及 人员疏散等因素综合确定。当变电站与其他建 ( 构) 筑物合建时, 还应充分利用其建 ( 构)筑物的相关条件,统筹设计。 5 . 2 . 3 地下变电站的地上建筑物 ( 含与其他建筑结合建设的地上 DL

18、/ T 5 2 1 6一 2 0 0 5 建筑物) 与相 邻建筑物之间 的消防通道和防火间距, 应符合G B J 1 6 等有关规定。 5 . 2 . 4 站区内地面道路的 设置 应符合D UT 5 0 5 6 的有关规定。 5 . 2 . 5 地下变电站安全出口不得少于2个,有条件时可利用相邻 地下建筑设置安全出口。 5 . 2 . 6 地下变电站的主控制室有条件时宜布置在地上, 如受条件 限制需布置在地下,宜布置在距地面较近的地方。规模较大、层 数较多的地下变电站可考虑设置载人电梯。 5 . 2 . 7 地下变电站的进、出风口应分离设置。进风口宜设置在夏 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 5 . 2

19、. 8 地下变电站宜分别设置大、小设备吊装口。大设备吊装口 供变压器等大型设备吊装使用,也可与进风口合并使用。小设备 吊 装口为 常设吊装口 , 供日 常检修试验设备及小型设 备吊装使用。 5 . 2 . 9 地下变电站的大设备吊装口的位置应具备变 电站设备运 输使用的大型运输起重车辆的工作条件。 5 . 2 . 1 0 地下 变电站室内布置的油浸电力变压器宜安装在单独的 防爆间内。 5 . 3 进 出 线 电 缆 通 道 5 . 3 地下变电站的电力电 缆通道应满足电缆出线数量要求, 并 应留有适当裕度。变电站的电源电缆有条件时宜通过不同的电缆 通道引入站内。 5 . 3 . 2 当地下变电

20、站电力电缆夹层布置较深时,可采用电缆竖井 将电缆引上,与站外电缆隧道 ( 排管)连接。 5 . 4其他 地下变电站站区的场地绿化应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绿化树 种不得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6 电气部分 6 . 1 电气主接线和设备选择 6 . 1 . 1 地下变电 站的电 气主接线应根据变电 站在电网中的地位、 规划容量、电压等级、 线路和变压器连接元件总 数、负荷性质、 设备特点等条件综合确定,并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 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 地下变电站在满足电网规划和可靠性要求的条件下,宜减少 电 压等级和简化接线。 6

21、 . 1 . 2 高压侧线路为3 回及以下、 主变压器为3 台及以 下的 终端 变电 站,宜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桥形或扩大桥形 接线。高压侧线 路有系统穿越功率的变电站,宜采用外桥形、扩大外桥形、单母 线、 单母线分段或其他接线; 当能满足电 力系统继电 保护要求时, 也可采用线路分支接线。电源容量和回数的配置应满足能源电 1 9 9 3 2 2 8 号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的要求。 6 . 1 . 3 地下变电站装有 2台及以上主变压器时,6 k V-I l O k V负 荷侧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或其他接线,分段方式宜考虑当其中 一台主变压器停运时 有利于其他主变压器的负荷均匀分配。当 变

22、电站装有4台 主变压器并均带有馈电负 荷时, 6 k V -1 1 0 k V负荷 侧可考虑采用单母线分段环形接线。 6 . 1 . 4 当需限 制变电 站 6 k V -I O k V线路的短路电流时, 可采用 下列措施: I 变压器分列运行: 2 采用高阻抗变压器; 3 在变压器回路中串 接限 流电抗器。 6 . 1 . 5 地下变电站应选用断流性能好的无油断路器。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5 地下变电 站的6 6 k V - -22 0 k V配电 装置宜选用S 瓦气体绝缘全 封闭组合电器 ( 以下简称 G I S ) o 3 5 k V及以 下配电装置宜选用开关柜

23、 ( 包括柜式G I S ) o 6 . 1 . 6 当地下变电 站进风处无可靠的滤尘措施时, 其电 气设备电 瓷外绝缘爬电比距的选择宜等同 户外变电站。 6 . 2 主变压器 62 . , 地下变电站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应根据地区供电条件、 负荷性质、 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变电站的 主变压器台数不宜少于2台;不宜多于 4台。 6 . 2 . 2 装有2 台及以 上主变压器的地下变电站, 当断开1 台主变 压器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 ( 包括过负荷能力) 应满足全部负 荷用电要求。 6 . 2 . 3 地下变电站宜采用低损耗、 低噪声电 力变压器,根 据防火 要求,必要时可选

24、择无油型设备。 6 . 2 . 4 地下安装的 单台容量在6 3 MV A及以下的电 力变压器宜 采 用自 冷或 风冷方式进行冷却;容量在 6 3 M V A以 上的电 力变压器 可采用水冷却方式,或将主变压器散热器引至地上用风冷方式进 行冷却。 6 . 2 . 5 地下变电 站的水冷变压器应采用双层铜管冷却系统。 6 . 2 . 6 地下变电站的主变压器订货时应注意对变压器设备运输 尺寸与城市道路运输条件进行校核。 6 . 3 配电装1 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设计应符合G B 5 0 0 6 1 和S D J 5 的有 关规定 。 6 . 4 无 功 补 偿 装 置 6 . 4 . 1 地下变

25、电站的无功补偿装置应根据系统无功补偿就地平 9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配置。 6 . 4 . 2 地下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设备宜选择无油型产品。 6 . 4 . 3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G B 5 0 2 2 7的规定。 6 . 4 . 4 并联电抗器和并联电 容器组使用的串联电 抗器宜选用体 积较小、漏磁较少的铁芯式设备。 6 . 5 站用电源和直流设备 6 . 5 . 1 地下变电站站用电的设计应符合 D L / T 5 1 5 5的规定 6 . 5 . 2 地下 变电站应从主变压器低压侧分别引接两台容量相同 、 可互为备用、 分列运行的站

26、用工作变压器。 每台变压器容量按全 站计算负荷选择。 6 . 5 . 3 地下变电 站的站用 变压器应选择无油型设备。 6 . 5 . 4 地下变电 站的站用电源必须安全可靠。2 2 0 k V和重要的 H O W 地 下 变电 站 宜另 引 接 一 回 站 外电 源, 供 全 站 停电 时 通 风 、 消防等负荷使用。 6 . 5 . 5 地下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设计应符合 D L / T 5 0 4 4和 D L / C 5 1 2 0的规定和要求。 6 . 5 . 6 地下变电站应装设蓄电 池组向 控制、 信号、 继电 保护、自 动装置等负荷和交流不停电电源、断路器操动机构以及直流事故 照明

27、负荷等供电。 6 . 5 . 7 2 2 0 k V地下变电 站宜 装设两组蓄电池组;1 l O k V及以下地 下变电 站宜装设一组蓄电 池组, 重要的I l O k V地下变电站可装设 两 组蓄电 池组。蓄电 池宜采用阀控式铅酸蓄电 池, 直流充电装置 宜采用高频开关充电装置。 6 . 5 . 8 在选择蓄电 池组容量时, 有人值班变电 站的 全站交 流事故 停电 时间应按I h 计算,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全站交流事故 停电时间 应按2 h计算。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6 . 6 主控制室和继电器室 枢纽变电站宜分别设置主控制室和继电 器室,负 荷变电 站不 宜设置

28、独立的继电器室。当 2 2 0 k V. 1 1 0 k V / 6 6 k V 配电装置采用 G I S设备时,可将保护测控设备下放到配电装置室。 6 . 7 监 控 和 二 次 接 线 6 . 7 . 1 地下变电站监控和二次接线的设计应符合 D UC 5 1 4 9和 D UP 5 1 3 6 的有关规定。 6 . 7 . 2 地下变电 站断路 器、 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主 变 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应在主控制室内集中监控:电动隔离开关宜在 主控制室内集中监控;接地开关和母线接地器宜就地操作。 6 . 7 . 3 地下变电 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分层、 分布、开放式结 构。 2 2 0

29、 k V枢纽变电站网站系统宜采用双网双机冗余配置;其 他 变电站宜采用单网单机配置。 6 . 8 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和电测量仪表装置 6 . 8 . 1 地下变电站继电保护和 自 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 G B 1 4 2 8 5 的有关规定。 6 . 8 . 2 地下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的设计应符合 D L 5 0 0 3的有关规 定。 6 . 8 . 3 地下变电站电 测量仪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D U T 5 1 3 7 的有 关规定 。 6 . 9 通信 6 . 9 . 1 地下变电 站可根据如下通信要求设置通信设施: 1 系统调度通信; 2 对外行政通信; 3 站内通信。 D L / T 5

30、2 1 6一2 0 0 5 6 . 9 . 2 地下变电站的远动、继电 保护和电话的 通道可采用光纤、 租用邮电线路、专用通信电缆等通道形式。6 6 k V 2 2 0 k V变电站 至上级调度应有两个独立的通信通道。 6 . 9 . 3 地下变电 站通信设备应有可靠的 事故各用电 源。 当以专用 蓄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时,其容量应按2 h -3 h计算。 6 . 1 0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6 . 1 0 . 1 地下变电站的过电压保护设计应符合D LT 6 2 0的有关规 定。. 6 . 1 0 . 2 地下变电站的接地应符合 D L J I 6 2 1 的有关规定。 地下变电站应设置接地网,

31、接地网除采用人工接地极外,还 应充分利用地下建筑结构的钢筋。 6 . 1 0 . 3 地下 变电站建筑物各层楼板的钢筋宜焊接成网, 并和室 内敷设的接地母线相连。 6 . 1 0 . 4 地下变电站室内敷设的接地母线应于不同方位至少 4点 与接地网连接。 6 . 1 0 . 5 地下变电站接地网的人工接地极宜采用铜导体;室内 接 地母线及设备接地线可 采用钢导体。 6 . 1 0 . 6 地下变电站接地网应与站外电缆隧道接地导体相连,且 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 6 . 1 1 电气照明 6 . 1 1 . 1 地下变电站照明包括一般照明、事故照明和检修照明。 地下变电站电气照明的设计应符合G B

32、 5 0 0 3 4的有关规定。 6 . 1 1 . 2 电气照明应根据不同的设备布置形式,采用配照合理、 检修方便、经济适用的照明方式。 6 . 1 1 . 3 对主控制室、继电器室、主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站 用变压器室、消防设备间、主要通道、楼梯间应装设事故照明。 无人值班变电站宜在变电站的入口处内侧或警卫值班室内装设事 I 2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故照明手动和 自 动转换开关,并应设有明显标志。 6 . 1 1 . 4 事故照明 宜由站内直流系统供电。 事故照明 应分区控制。 当交流失电 时,有人值班变电 站事故照明应能自 动投入;无人值 班变电站事故照明则

33、应待人员到达时手动投入。 6 . 1 1 . 5 地下变电站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表 6 . 1 1 . 5所规定的地 下变电站工作上的照度标准值。 表6 . 1 1 . 5 地下变电站工作上的照度标准值 工作场 所 视觉作业 等级 照度 ix 一 般 照明事故照明备注 主控制室 1 1 甲 3 0 01 0 0 继 电 器室I II 乙 1 5 01 5 变压器室 、 配 电 装置室 、 电容器室 巩7 51 0 通信室 II I 乙1 5 0 1 5 值班室 I 0 0 0 .7 5 . 高 休息室 7 5 0 .7 5 . 高 厕所 、 浴室 1 5 地面 楼梯 间、 通道 3 01 0地

34、 面 6 . 1 1 . 6 主变压器室和配电装置室宜装设高效的照明 设备供检修 使用。 6 . 1 1 . 7 疏散走道和疏散门 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6 . 1 2 电 缆 选 择 与 敷 设 6 . 1 2 . 1 地下变电站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选择与敷设应符合 G B 5 0 2 1 7 的 有关规定。 6 . 1 2 . 2 地下变电站的电 力电缆宜采用铜芯阻燃电 缆,控制电 缆 应采用铜芯阻燃电缆。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7 土建部分 7 . 1建筑 7 . 1 . 1 一般规定。 1 地下变电站地上建 ( 构)筑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站区建筑高度

35、的限值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3 站区或站区建筑地上及地下部分均不得超出规划控制红 线。当雨篷、挑檐因占地限制必须突入规划控制红线时,挑出宽 度和高度应满足城市规划和有关规范的规定。 4 站区室外地坪高程应按城市规划控制标高设计, 宜高出邻 近城市道路路面标高。2 2 0 k V地下变电站站址地面场地标高不宜 低于频率为 1 % 的洪水水位和最高内 涝水位; 3 5 k V -1 1 0 k V地下 变电站站址地面场地标高不宜低于频率为 2 %的洪水水位和最高 内涝水位。 5 地下变电站覆土厚度应满足城市绿化和其他管理部门的 要求。 7 . 1 . 2 建筑设计。 1 地下变电站一层地面

36、、设备基础顶面、常设吊装口地面、 出入口与进风口的下檐高出室外地坪不应小于 0 . 3 m; 出风口下檐 高出室外地坪不宜小于 1 .2 m;当出风口外侧为公共人行道时,出 风口下檐高出人行道不应小于 2 .0 m. 2 常设吊 装口、通风口 周围应有安全防 护设施。 3 地上建筑物通风口应有防雨、 雪及小动物的措施。 必要时, 可采取滤尘措施。 4 G I S室及常设小吊装口宜设吊装设备。 主变压器室宜具备 安装吊装机具的条件。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5 地下变电站沿大型设备运输通道及变压器室内、 室外应埋 设设备运输用地锚。 6 建筑非结构构件 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

37、的连接应满足抗震 设计要求。 7 . 1 . 3 建 筑内装修。 1 地下变电 站建筑内 装修应当安全、 实用、 经济、 美观, 其 装修材料应符合G B 5 0 2 2 2的规定。 2 地下变电站宜采用防霉耐潮装修材料。 3 在保证基本使 用功能的前提下, 变电站 可简化内 部装修。 7 . 2结构 7 . 2 . 1 要 求 一般规定。 地下变电站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5 0 年。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下列各项功能 1 )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 用; 2 )在正常使用时具有 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在正常维护下具 有足够的耐久性能; 4 )在设计规定

38、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 需的整体稳定性。 3 枢纽变电站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其他变电 站的 建 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4 当主体结构基础位于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时, 应进行长期 荷载作用下的稳定计算。 5 地下围护结构应做长期地下水工况下的结构计算。 7 . 2 . 2 荷载。 1 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及偶然荷载三类。 结构设 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1 5 DL t T 5 2 1 6一 2 0 0 5 1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2 )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 标准值、组合值或准 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3 ) 对偶然 荷载应按

39、建筑结构使用的 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2 结构楼 ( 屋)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组合值和准永久值 系数应根据实际的 工艺、设备、运输等条件确定。 其标准值及相 关系数不应低于表7 . 2 . 2中 数值。 3 搬运重物的动力系数可采用 1 . 1 ,其动力作用只传至楼板 和梁 。 4 计算吊 车梁及其连接强度时,吊车竖向 荷载应乘动力系 数, 动力系数可取1 . 0 5 0 表 7 . 2 . 2 楼 ( 屋)面均布活荷载及有关系数 Xf6k 类别 黔 组合值系数 帐 准永久值系数 钱 计 算主梁、 柱及 墓 础 的 折减系数 1 不上人屋面 0 . 50 . 70l 刀 2上人屋面2 . 00

40、 . 70 . 41 . 0 3 主控制室 、 继电器室 及通信室楼面 4 . 01 刀0 . 8 0 . 7 下 电缆夹层楼面 3 . 01 . 00 . 80 . 7 5 屋内 I O M 3 5 k V配 电装置 ( 开关柜 ) 室 楼面 4 . 0 - 7 力1 刀氏8众7 6 I l O k V G I S 室楼面 1 0 . 01 . 0众8压7 7 2 2 O k V G I S 室楼面 1 2 刀 1 . 00 . 80 . 7 8 电容器室楼面4 . 0 - - 9 . 0 1 刀 0 . 80 . 7 9 通风 机房、 冷冻机房 7 . 010众8 1 0 办公 室、普卫室

41、 2 . 50 . 70 . 5 口 室 内 沟盖板4 . 00 . 70 . 3 DL/ T5 2 1 6一 2 0 0 5 表7 .2 . 2( 续) uk7fi 类 别 黔 组合值系数 W 准永久值系数 W n 计算主梁、 柱及基础的 折减系数 1 2 楼梯 2 . 00 . 70 .4 注 1 :本表各项活荷载 适用于一般便用条件 ,设备 荷载或 使用荷载较大时,应按实 际 悄况 采用. 注 2 : 运 输通道按运输的最重设备计 算。 注 3 :当电缆层 电缆系吊在上层楼板下或在樱板板面上 活动地板内布置电缆 时, 楼面 荷 载应计入电缆荷载值 . 注 4 : 地上 一层地面的活荷载不

42、宜 小于 4 .% N / . . 注5 : 地面均布活荷载可取1 5 .O k N / m .当有堆载时应按实际荷载取值. 注 6 : 站 区 地 面运轴按实际可能情况考虑汽 车荷载作用。 7 . 2 . 3 结构形式的 选择与计算。 1 地下及地上主体结构可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 框 架或剪力墙结构体系,跨度宜控制在 l O m-1 2 m 以内。当跨度大 于1 2 m ,可选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 当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开洞较大, 并需考虑楼板对 地下外墙的支承作用时,楼板的强度与变形应满足有关规范要 求。 3 当地下部分主体结构梁板承受较大压力时, 其梁板应计入 轴向压力的影

43、响,按压弯构件计算。 4 地下变电站地下主体结构埋深较深, 需做基坑支护时, 基 坑支护应满足 J G J 1 2 0的规定和要求。 5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考虑施工方案及降水对周围建 ( 构) 筑物的不良影响。 7 . 2 . 4 构造与变形要求。 1 受弯构件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 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 7 .2 . 4中规定的数 值 。 DL / T 5 2 1 6一 2 0 0 5 表 7 . 2 . 4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项 次构 件类型挠度限值 ( 以计算跨度 L o 计算 ) 1 吊车梁:手动 吊 车 电 动 吊 车L d 5 00L d 6

44、 00 2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当L q 9 m时 L d 2 0 0( 八 0(2 5 0 ) L d 2 5 0( 乙 ,/3 0 0 ) L a / 3 0 0( 乙 7 4 0 0 ) 注 王 :表中 4 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 注 2 :表中括号 中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 高要 求 的构件 注3 :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与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 倍取用. 2 当地下部分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与土壤直接接 触的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 裂缝控制宽度按荷载 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 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限 值为0 .2 m m o 当地下部分主体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混凝土构件裂 缝控制等级为二级。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 混 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 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 3 地下外墙宜连续浇筑, 当必须设置水平施工缝时, 除在施 工缝处采取止水措施外,施工缝处的承载力尚应满足强度要求。 4 地下外墙内侧预埋件应于浇筑混凝土前埋设, 不应在地下 外墙上后补埋件或后补膨胀螺栓。 5 常设 大吊装口 楼板处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7 . 2 . 5 地基与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