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11 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标准 QB T 1542-2005.pdf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63980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5811 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标准 QB T 1542-200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75811 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标准 QB T 1542-200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75811 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标准 QB T 1542-200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75811 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标准 QB T 1542-200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75811 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标准 QB T 1542-200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5811 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标准 QB T 1542-20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5811 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标准 QB T 1542-2005.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3 9 . 0 4 0 分类号: Y1 1 备案号: 1 6 3 9 8 - 2 0 0 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轻 口 巨行 业 标 准 Q B / T 1 5 4 2 一2 0 0 5 代替Q B / T 1 5 4 2 一1 9 9 2 , Q B / T 1 9 1 0 -1 9 9 3 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Le a d b r a s s b a r s a n d wi r e s t o c k s f o r wa t c h e s a n d c l o c ks 2 0 0 5 - 0 7 - 2 6发布2 0 0 6 - 0 1 - 0 1 实施 中华

2、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QB / T 1 5 4 2 一2 0 0 5 R U舌 本标准是对Q B / T 1 5 4 2 一1 9 9 2 钟用铅黄铜 棒与线和Q B / T 1 9 1 0 -1 9 9 3 表用铅黄铜棒与线修 订合并而成的。 本标准与原Q B / T 1 5 4 2 一1 9 9 2 和Q B / T 1 9 1 0 一1 9 9 3 的 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原两部标准内容合并表述; 取消了通用术语的表述; 规范了分类、规格、 标记的 表述方法,取消不常应用的 规格尺寸 ( 3 ) ; 根据使用要求对材料外形的极限偏差、圆度、 直线度做了 调整 ( 4 .2

3、 ) ; 根据合并需要对机械性能做了调整 ( 4 . 3 ) 0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轻工业钟表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阂祖棠、杨建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Q B 8 7 9 - 1 9 8 3 , Q B / T 1 5 4 2 -1 9 9 2 ; -Q B 8 7 4 -1 9 8 3 , Q B / T 1 9 1 0 -1 9 9 3 0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 代替原轻工业部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Q B / T 1 5 4 2 -1 9 9 2 钟用铅黄铜棒与 线 和Q B / T 1 9 1 0

4、 -1 9 9 3 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 QB / T 1 5 4 2 一2 0 0 5 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钟表用铅黄铜棒与线 ( 以下简称棒、 线)的分类、 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钟表零件用铅黄铜棒与线,仪器仪表等日用机械行业亦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5、 G B / T 2 2 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 B / T 1 9 5 8 -1 9 8 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 B / T 4 3 4 0 . 1 金属维氏 硬度试验第1 部分:试验方法 G B / T 5 1 2 1 . 1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 法铜量的测定 G B / r 5 1 2 1 . 3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铅量的测定 G B / T 6 3 9 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G B / T 8 8 8 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 的包装、 标志、 运输和贮存 G B / T 1 0 5 6 7 . 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硝酸亚汞试验方法 G B

6、/ T 1 0 6 1 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表面结构 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GB/T 1 3 2 9 8金属 显微如织拾聆方注 3 分类、规格和标记 3 . 1 分类 3 . 1 . 1 按形状分 棒材直状; 线材卷状。 3 . 1 . 2 按牌号分 HP b 5 9 - 1 ; HP b 5 9 - 2 ; HP b 6 3 - 3 0 3 . , . 3 按状态分 特硬 ( T ); 一一 硬( Y): 1 / 2 硬 ( Y 2 )。 3 . 1 . ,4 按工艺分 拉制; 磨光。 3 . 2规格 Q B / T 1 5 4 2 一2 0 0 5 3 , 2 . 1 棒、线的

7、基本尺寸见表 表 1单位为毫米 3 . 2 . 2 棒材交货时, 每批允许交付不定尺的短尺材, 长度应不小于 1 5 0 0 mm, 质量不大于总质量的 1 0 %. 3 . 3 标记 棒、线产品标记为: H P b XX X X 采用标准编号 直径 级别 状态 牌号 示 例 : 用牌号为HP b 6 3 - 3 制成的直径为3 . 5 mm,直径极限偏差为A级的硬态磨光棒材。 标记为: 磨光棒 H P b 6 3 - 3 Y A级0 3 .5 Q B / T 1 5 4 2 - 2 0 0 5 0 4 要求 41 化学成分 棒、线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 2规定。 4 . 2 外形 4 . 2 .

8、 1 棒、线直径及长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3规定。 4 . 2 . 2 棒、 线的圆 度及棒材的直线度应符合 表4 规定。 4 . 3 机械性能 4 . 3 . 1 棒、线的维氏硬度应符合表 5 规定 4 . 3 . 2 棒、线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应符合表 6 规定。 2 Q B / T 1 5 4 2 一2 0 0 5 表 2 牌号 主要成分/ %杂质成分/% ( 蕊) 铜铅锌铁磷锑链总含 量 HPb 5 9 - 15 7 . 06 0 . 01 . 0 - 1 . 9余 量 0 . 5 00 . 0 20 . 0 1 0 0 .0 0 3 0 . 7 5HPb 5 9 - 25 7 . 06

9、 0 . 02 . 1 - 3 . 0 余量 0 . 5 00 . 0 20 . 0 1 00 .0 0 3 H P b 6 3 - 3 6 2 . 0 6 5 . 02 . 4 3 . 7余 量0 . 3 50 . 010 . 0 0 50 .0 0 2 表 3单位为毫米 形 状 极限偏差 直 径 长度 直径范围A 级B 级C 级D 级 棒、线 5 3 . 0 0一 名 .。 1 。一 吕 .0 2 5一 名 0 4 0一 吕 0 6 0 土 1 0 3 .0 0 - 6 . 0 0一 0- 0 .0 1 2_ 0- 0 .0 3 0 0 - 0. 0 4 8一 名 .。 7 5 6 .0

10、0 - 1 0 . 0 0一 9 .。 1 5一 0- 0 .0 3 6一 吕 .。 5 8一 9 .。 9 。 1 0 . 0 0 - - 1 4 . 0 0一 名 .0 1 8一 0- 0 .0 4 3一 名 .0 7 0一 吕 .1 10 六角棒 5 . 0 0 6 . 0 0 0 -0 . 1 2 0 0 - 0. 1 8 0一 名 . 300 拉花棒 5 . 0 0 - 1 0 . 0 0 表 4 形状 直径范围/ mm 圆度/ mm 棒材直线度/(mm/-) A, B级C D级 A, B级C, D 级 拉制磨 光 直径极限偏差的5 0 % 1 0. 0 0 - 1 4. 0 0 -

11、 1 9 0 1 6 0 - 1 9 0 1 4 0 - 1 6 0 4 . 4 外观 4 . 4 . 1 棒、线表面应平整、光滑、清洁,不应有裂纹、起皮、折叠、夹杂、环状痕迹和绿锈等缺陷。 4 . 4 . 2 棒、 线局部轻微划伤、凹坑、压入物、斑点等缺陷,面积应不大于材料面积的1 0 % ,深度应不 超过棒、线直径极限偏差的 5 0 %. 4 . 4 . 3 棒、线表面粗糙度 R a 应符合表 6 规定。 QB / T 1 5 4 2 一2 0 0 5 表 6 材料 抗拉强度 a b / M P a延伸率S/ % 表面粗糙度R , / t u n TY Y2 TY Y z棒材磨光棒、线拉制

12、 直径 -2)3)4 8 .0 0 - 1 4 .0 0 多5 4 9 六角棒4 4 05 9 01 5 - 3 0 拉花棒 )3 9 0 1 2 4. 5 断 口 棒、线断口应致密,无裂纹、分层、气孔和夹杂。 4 . 6 显微组织 4 . 6 . 1 H P b 5 9 - 1 . H P b 5 9 - 2棒、线的显微组织为a + 6 两相组织加铅相;H P b 6 3 - 3棒、线的显微组织为 a单相组织加铅相。 4 . 6 . 2 晶粒应均匀,a相平均晶粒直径应不大于 0 . 0 3 m m,允许沿轧制方向有一定长度的拉长。 4 . 6 . 3 铅相分布应均匀、细小,铅相长度按供需双方

13、协定。 4 . 7 残余应力 棒、线不应有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材料变形的残余应力。 5 试验方法 51 化学成分 5 . 1 . 1 铜的化学成分测定按GB / T 5 1 2 1 . 1 的方法进行。 5 . 1 . 2 铅的化学成分测定按GB / T 5 1 2 1 .3的方法进行。 注:杂质成分可不作分析,但总和应不大于规定值。 5 . 2 外形 直径极限偏差、圆度用分度值为 0 . 0 0 1 m m的千分尺测量,测量点在距棒、线端部不小于 3 mm处; 长 度极限偏差用卷尺测量; 直线度检查将棒材放在平台 上滚动, 目 测应无明显跳动, 必要时 按G B / T 1 9 5 8 一1 9

14、 8 0附录一检测方案中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案 1 - 1 项进行。 5 . 3 机械性能 5 . 3 . 1 硬度试验用维氏硬度计,按 G B / T 4 3 4 0 . 1 的方法进行。 5 . 3 . 2 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试验用拉力试验计,按 G B / T 2 2 8的方法进行。 5 . 4 外观 5 . 4 . 1 外观以正常 视力目 测检查。 5 . 4 . 2 表面粗糙度以正常视力目测检查,必要时用轮廓仪按G B / T 1 0 6 1 0的方法测量。 5 . 5断口 将棒、线横断面锯切小于直径 1 / 3的缺口后冲断,以正常视力检查断口。 5 . 6 显微组织 显微组织分析取试样的

15、纵截面,按 G B 1 3 2 9 8 的方法进行。 平均晶粒直径测定按G B / T 6 3 9 4的方法进行。 5 . 7 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试验按G B / T 1 0 5 6 7 . 1 的方法进行。 检验规则 QB / T 1 5 4 2 一2 0 0 5 6 . 1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见表 7 0 表 7 序号检验项目对应条款交收检验复验 t 化学成分铜含量4. 1 J 2化学成分铅含量4 . 1J 3 直径极限偏差4. 2 . 1 JJ 4 长度极限偏差 4 . 2 . 1JJ 5圆度4 . 2 . 2 JJ 6 棒材直线度4 . 2 .2J J 7 维氏硬度 4 . 3 . 1

16、JJ 8抗拉强度4 3 2JJ 9 延伸率4 . 3 2 JJ 1 0外观4 .4 . 1 . 4 . 4 .2 JJ u表面粗糙度4 . 4 . 3 JJ 1 2 断 口4 .5 J 1 3显微组织4 . 6 J 1 4 残余应力4. 7 4 注l : “ 4 ” 为检验项目,“ 一”为不检验项目; 注2 : “ 交收检验”为供方进行, “ 复验”为需方进行; 注3 : “ 断口、显微组织”有争议时为复验项目。 右2 组批 棒、线应以批作为一个检验 ( 验收)单位,每批应由同一形状、同一规格、同一牌号、同一状态组 成 。 6 . 3 抽样 6 . 3 , 1 化学成分检验,对交收检验应在熔炼

17、过程中每炉抽取一个试样;对复验应在每批产品中随机抽 取一个试样。 6 . 3 . 2 机械性能、断口、显微组织、残余应力检验, 在每批产品中各取两个试样。 。 6 . 3 . 3 外观、 外形检验,每批为全部检验。 6 . 4 合格判据 6 . 4 . 1 被检样品全部项目 检验合格,则该批产品 检验合格。 6 . 4 . 2 被检样品如有一项不合格,应从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二次检验,二次检验 中若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6 . 5 检验后处置 6 . 5 . 1 交收检验后对判不合格批的产品可以进行逐根 ( 卷)检验,检验合格产品可单独编批验收。 6 . 5 . 2 复验后的处置由供需双方商定。 Q B / T 1 5 4 2 一2 0 0 5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 . 1 包装 7 . 1 . 1 棒、 线应使用防潮纸和麻布 包紧,每捆至少牢固捆扎三处。 7 . 1 . 2 棒材每 1 0 k g 2 0 k g 扎为一捆, 应装入专用包装箱内,排列整齐,无窜动。 7 . 2 标志、 运输、贮存 棒、线的 标志、 运输、贮存按G B / T 8 8 8 8 的 有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