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71002-2003 粗梳毛针织绒线.pdf.pdf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65684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Z-T 71002-2003 粗梳毛针织绒线.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FZ-T 71002-2003 粗梳毛针织绒线.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FZ-T 71002-2003 粗梳毛针织绒线.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FZ-T 71002-2003 粗梳毛针织绒线.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FZ-T 71002-2003 粗梳毛针织绒线.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FZ-T 71002-2003 粗梳毛针织绒线.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Z-T 71002-2003 粗梳毛针织绒线.pdf.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F Z / T 7 1 0 0 2 -2 0 0 3 月 U青 本标准代替 F Z / T 7 1 0 0 2 -1 9 9 1 粗梳毛针织绒线)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羊毛局标准 T WC Y 1 -2 0 0 0 纱线 , 标准中的优等品水平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 一等品水平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 与F Z / T 7 1 0 0 2 - - 1 9 9 1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为: 适用于粗梳纯毛、 毛混纺针织绒线及非毛纤维仿毛针织绒线; - 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为产品定等依据。物理指标评等中, 单纱断裂强力指标改为单纱断裂 强度, 线密度、 捻度等不分品种统一考核, 不匀率指标改为变

2、异系数, 并且指标适当收严, 优等 品增加了强力变异系数的考核; 染色牢度中的耐汗溃、 耐摩擦指标适当提高; 外观疵点评等中 部分指标收严并简化了有关条文; 对纯毛产品的纤维含量有更为详细的补充规定; 检验规则、 包装标志的内容适当简化并补充相关内容; 取消了原标准附录C ( 参考件) 、 附录D ( 参考件) 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继红、 孙寿椿、 李立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 Z / T 7 1 0

3、0 2 -1 9 9 1 。 F Z / T7 1 0 0 2 一2 0 0 3 粗梳毛针织绒线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粗梳毛针织绒线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包装和标志等全部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粗梳纯毛、 毛混纺针织绒线及非毛纤维仿毛针织绒线的品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2 5 o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4、G B2 5 o 一1 9 9 5 , i d t I S Ol o s 一 A O Z : 1 9 9 3 ) G B5 2 9 6 . 4 消费品 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 B / T5 7 o 6 纺织名词术语( 毛部分) G B9 9 9 4 纺织材料公定回 潮率 F Z / To 1 o 5 3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F z / T20015 . 6 毛纺产品分类、 命名及编号 绒线 F Z/T7 。 。 01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 3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分等规定、 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评等。 3 . 1 分等规定 粗梳毛针织绒线的品等以批为单位, 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

5、量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 并以其中最低一 项定等, 分为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低于二等品者为等外品。 3 . 2 内在质t评等 3 . 2 . 1 内在质量评等以批为单位, 按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综合评定, 并以其中最低项定等。 3 . 2 . 2 物理指标的评等按表1 规定 表 1 项目限度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 备注 纤维含量/ ( %) 纯毛产品含毛量 1 00 详见附录 A 混纺产 品纤 维含量 允 许偏差( 绝对百分比) 士 3 成品中 某一纤维含量低于 拍%时, 其 含量偏差绝对值应不高于标注含量 的3 。 % 线密尽近 偏差率/(%) 士 3 0士4 . 0士5 . 5 83.

6、3te x 及以上放宽 1 % 线密度变异系数C V/( %) 单纱 4 . 56 . 08 . 0 刁、间习 3 . 55 . 07 . 0 股纱 捻度偏差率/(%)股纱 士 5 . 0士 7 . 0士 1 0 . 0 单纱放宽2 肠 一 捻度变异系数 C v/( %) 单纱 少1 为 二 二 1 2 . 01 5 . 01 7 5 一 股纱 门、 间J 1 0 . 01 2 . 01 6 01 F Z / T7 1 0 0 2 一2 0 0 3 表 1 ( 续) 项目限度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备注 单纱断裂强度/ ( c N / t e x) 单纱 不低于 2 . 2 一 一 股纱 强力变异系

7、数C V/( %) 单纱 不高于 1 3 5 股纱1 2 0 起球/ 级不低于 3 一 432 一 3 含油脂率/(%)不高于 1 5 散毛染色纱和本白纱见附录A 3 . 2 . 3 染色牢度的评等按表 2 规定。一等品允许有一项低半级; 有两项低于半级或一项低于一级者降 为二等品; 凡低于二等品者降为等外品。 表 2 项目限度优等品一等品 耐光/ 级 1 / 1 2 标准深度( 深色) (1 / 1 2 标准深度( 浅色) 不低于 :3 3 4 耐洗/ 级 色泽变化 毛布沽色 棉布沽色 不低于 3 一 4 4 Z 3 一 4 3 3 3 耐汗渍/ 级 色泽变化 毛布沽色 棉布沽色 不低于 3

8、 一 4 4 3一4 34 3 3 耐水厂 级 色泽变化 毛布沽色 棉布沾色 不低于 3一4 4 3 一 4 3 3 3 耐摩擦/ 级 干摩擦 湿 摩 擦 l 不低于 一4 3 3 一4 ( 深色 3 ) 2 一 3 注: 毛混纺产品, 棉布沾色应改为与混纺产品中主要非毛纤维同类的纤维布沾色; 非毛纤维纯纺或混纺产品毛 布沽色应改为其他主要非毛纤维布沾色 3 3 外观质t的评等 外观质量的评等分为绞纱 、 筒子纱外观疵点评等和织片外观疵点评等。外观疵点说明及量计方法 见附录 B 。 3 . 3 绞纱 、 筒子纱外观疵点评等 3 . 3 绞纱外观疵点评等以2 50 9 为单位, 逐绞检验, 按表

9、 3 规定评等 表 3 疵点名称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 结头 248 断头不允许 l3 斑疵不允许不明显 一轻 微 大肚纱不允许1个3个 异形纱不允许1 处4处 毡并不允许不明显轻微 F Z / T 7 1 0 0 2 -2 0 0 3 3 . 3 . 1 . 2 筒子纱外观疵点评等以每个筒子为单位, 逐筒检验。各品等均不允许成形不良、 斑疵、 色差、 色花、 错纱等疵点出现。 3 . 3 . 2 织片外观疵点评等 3 . 3 . 2 . 1 织片外观疵点评等以批为单位。每批抽取 1 0只筒子( 大绞) , 每筒( 绞) 用单根纬平针织成长 宽为2 0 c m X 4 0 c m的织片, 1 0

10、筒( 绞) 连织成一片, 按表 4 规定评等。 表 4 疵点名称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 粗细节不低于标样不低于标样较明显低于标样 紧捻纱不允许2处 5处 大肚纱不允许1 个3 个 条干不匀不低于标样不低于标样较明显低于标样 厚薄档不允许不低于标样较明显低于标样 色花不允许不低于标样较明显低于标样 色档不允许不低于标样较明显低于标样 混色不匀不允许不低于封样较明显低于封样 毛粒、 杂质不低于封样不低于封样较明显低于封样 注: 表中的标样指一等品标样。 3 . 3 . 2 . 2 织片定等规定 优等品中疵点限度 1 0块均不允许低于标样; 一等品中疵点限度较明显低于标样的不得超过三块( 其中厚薄档不超

11、过两处, 紧捻纱不得超过两 块) . 不允许较明显色档出现。 4 试验方法 4 . 1 采样规定: 供物理指标试验用的样品, 批量在 5 0 0 k g 及以下的每批抽取 1 0 只筒子( 大绞) ; 批量在 5 0 0 k g 以上的每5 0 0 k g 试验一次 试样应在同一品种、 同一批号的不同部位、 不同色号中随机抽取。 染色牢度应包括该批的全部色号 4 . 2 供物理指标抽样试验次数按表 5 规定。 表 5 试验项 目重量线密度 捻度 单纱强力 单纱股纱 每筒( 绞) 试验次数 12425 ,t . 次数 1 02 04 02 05 0 注: 其他项目的抽样试验次数按相应的试验方法标

12、准规定 4 . 3 各单项试验方法按 F Z / T 7 0 0 0 1 执行。 5 检验规则 : 外观质量检验条件 检验光源以天然北光为准, 如采用灯光检验则用 4 0 W 日光灯两支, 上面加灯罩, 灯管与检验物 距离为8 0 c m 士 5 c m e 5 . 1 . 2 织片为单面纬平针组织 , 针圈密度规格按表 6 规定。 F Z / T 7 1 0 0 2 -2 0 0 3 表 6 线密度八 e x ( 闪 。 ) 针 型横向/ ( 针/ 1 0 -)纵向/ ( 列/ 1 0 c m) 1 2 5 火2 -1 0 0 沐2 ( 8 / 2 1 0 丫2 ) 8 3 . 3 X2 6

13、 2 . 5 X2 ( 1 2 / 2 - 1 6 / 2 ) 5 5 . 6 X2 - 4 5 . 5 X2 ( 1 8 / 2 -2 2 / 2 ) 4 1 . 7 X2 -3 5 . 2 - 3 5 . 7 X2 ( 2 4 / 2 -2 8 / 2 ) 8 3 . 3 - 6 2 . 5 ( 1 2 / 1 - - 1 6 / 1 ) 5 -6 针 6 8针 9 -1 0针 1 1 -1 2针 1 1 一1 2针 3 0 士 3 3 6 士 3 4 4 士 3 5 2 士 3 5 4 士 3 4 0 士4 5 4 士4 6 4 士4 7 4 士4 7 6 士4 注: 未列人表内的纱支参

14、考相近的支数织片。 5 . 2 验收规则 5 . 2 . 1 收方应在进货时按本品质标准进行验收。 5 . 2 . 2 供方应向收方提供内在质量试验报告, 如收方需要时, 可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 . 2 . 3 收付双方按公定回潮率和规定含油脂率折算针织绒线的公量( 见附录A ) 。重量偏差率按供需 双方合约规定执行。 5 . 2 . 4 交付验收的外观质量抽样数量按批至少为1 %( 不少于2 5 k g ) , 需在不同部位、 不同色号中随机 抽取。不符品等率应不超过5 %. 5 . 3 批f检验结果的判定 5 . 3 . 1 内在质量按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

15、判定该批产品的内在质量合格与否( 其 中染色牢度按不同色号分别判定) 。 5 . 3 . 2 外观质量按外观疵点的检验结果评定。外观质量不符品等率在5 %及以下者, 判定该批产品外 观质量合格; 不符品等率在 5 %以上者, 判定该批产品外观质量不合格 5 . 3 . 3 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 并以最低项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与否。 5 . 4 复验 验收发生异议时, 可复验, 复验的试样数量应加倍 , 复验结果是最终结果。 6 包装标志 6 . 1 包装 6 . 1 . 1 针织绒线的包装应保证其品质不受损伤, 并适于运输和贮存。 6 . 1 . 2 每一包装内应为同一品种、

16、品等、 批号、 缸号的针织绒线。 6 . 2 标志 6 . 2 . 1 粗梳毛针织绒线的标志按G B 5 2 9 6 . 4 执行。其中分类、 命名、 编号按F Z / T 2 0 0 1 5 . 6 执行; 纤维 含量标注按 F Z / T 0 1 0 5 3 执行; 纯毛产品纤维含量的有关规定见附录Ao 6 . 2 . 2 每只筒子纱应有标签, 标签上应注明品名、 品号、 批号、 色( 缸) 号等 6 . 2 . 3 每大绞针织绒线应贴检验合格证、 缸号证各一张; 小包上应注明品号、 色号、 缸号、 品等、 重量等。 6 . 2 . 4 针织绒线的外包装应有如下标志: 品名、 品号、 批号

17、、 包号( 箱号) 、 色号、 缸号、 品等、 重量、 原料纤维含量、 生产企业名称、 生产日 期等。 7 其他 供需双方另有要求, 可按合约规定执行 F Z / T 7 1 0 0 2 -2 0 0 3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几项补充规定 A . 1 纯毛产品纤维含量的有关规定 A . 1 . 1 不含技术性或装饰性非毛纤维的纯毛产品: 毛纤维含量应为1 0 0 。其纤维含量标识, 可标为 1 0 0 %羊毛。 A . 1 . 2 含技术性或装饰性非毛纤维的纯毛产品: A . 1 . 2 . 1 成品允许含有 7 环及以下的加强性非毛纤维。 A . 1 . 2 . 2 成品允许含有 5

18、%及以下的特性非毛纤维。 A . 1 . 2 . 3 成品允许含有 7 %及以下的装饰性非毛纤维。 A . 1 . 2 . 4 技术性和装饰性非毛纤维总量不得超过7 % A . 1 . 2 . 5 含技术性或装饰性非毛纤维的纯毛产品, 其纤维含量标识可标“ 纯毛” 。 注1 : 技术性非毛纤维指为了改善纺纱性能提高耐用程度而使用的加强性纤维( 如涤纶、 锦纶) , 或为了增加某种特 性而使用的 特性纤维( 如氨纶、 抗静电纤维) . 注 2 : 装饰性非毛纤维必须是可见的、 有装饰作用的纤维 A . 2 外观疵点封样指生产部门自定的生产封样或供需双方共同确认的产品封样 A . 3 色差、 缸差

19、按色卡或标样检验, 对照G B 2 5 0 , 不低于3 -4 级, 同一批偏一个方向掌握。 A . 4 散毛染色纱和本白纱考核洗后含油脂率。实际含油脂率超过 3 %时, 按式( A . 1 ) 折公量: 公量 = 实际重量( 1 +公定回潮率) 1 +实际回潮率 X C 1 ( 规定含油脂率一实际含油脂率) . . . ( A . 1 ) A . 5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按 G B 9 9 9 4 执行。 F Z / T 7 1 0 0 2 -2 0 0 3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外观疵点说明及t计方法 B . 1 斑疵: 纱线局部沾有污渍包括黄斑、 白斑、 色斑、 锈溃、 油渍、 胶糊渍

20、等。 B . 2 多股、 缺股、 双纱、 紧捻纱、 弓纱、 毡并、 色花、 毛粒等疵点说明按G B / T 5 7 0 6 执行。 B . 3 大肚纱: 局部纱线直径粗于正常纱三倍以上, 形成枣核状者。 B . 4 羽毛纱: 由于飞毛夹人, 纱线表面形成羽状者。 B . 5 异形纱: 包括多股、 缺股、 双纱、 松紧纱、 弓纱等以绞纱半圈为一处, 累计计算。 B . 6 色档: 在织片上呈现色泽不一的档子 B . 7 混色不匀: 不同颜色纤维混合不匀。 B . 8 粗细节 、 紧捻纱 : 3 c m为一处。 B . 9 条干不匀: 纱线条干短片段粗细不匀, 织片后出现深浅不一的云斑 B . 1 0 厚薄档: 纱线条干长片段不匀, 粗细差异过大, 织片后形成明显的厚薄片段。 B . 1 1 色差: 纱线的色泽有差异 B . 1 2 结头个数: 优、 一等品一小绞内的结头数不得超过大绞所允许数之半 B . 1 3 错纱: 筒子纱纱线用错。包括错支、 错捻、 错批、 错原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