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讨发言:严守生活纪律树立良好形象生活纪律发言:党员干部如何守住“生活关”党纪党课讲稿:生活纪律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课:严明党的生活纪律,锤炼道德品行研讨发言:严守生活纪律树立良好形象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在此就党纪学习教育中的“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进行深入的研讨交流。通过最近学习条例,不难发现党的生活纪律作为党员干部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品德修养,更与党的整体形象和事业发展紧密相连。下面,我将从弘扬优良作风、建设优秀家风、带动良好社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生活纪律的理解和认识。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筑牢生活纪律的基石生活纪律是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
2、则,涉及党员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关系着党的形象。条例分则“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一章共5条,修改2条。列举了生活作风奢靡化、男女性关系失范、不重视家风建设、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违反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一系列负面清单,清晰地划出了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树立了不可逾越的纪律底线。对党员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进行严格规范,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更是维护党章权威、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弘扬优良党风,那就要锤炼坚强党性,激浊扬清。(一)锤炼党性、固本培元。党性是党员的立身之本,一责任人,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以身作则,推动廉洁齐家落到实处。(一
3、坚持以身作则。带头树立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践行社会公德、涵养个人品德.,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尚廉知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坚持从严治家,强化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纯洁个人及亲属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引导他们力戒特权思想和享乐思想,不行不义之举,不谋不义之财。(二)坚持秉公用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将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近年来查处的一系列典型案例来看,“一人不廉,全家不廉”“一人腐,全家腐”的反面典型不在少数,XXX就是就典型的案例,想一人当官全家发财,甘于被“围猎”,稍有不慎便会落入别有用心的人
4、圈套之中。因此,要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公道正派、公平正直,走得正、行得端,不搞歪门邪道,不耍小聪明,不玩小把戏,不拉帮结派。三、以身带动良好社风,展现文明清爽的形象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生活是“八小时之内”工作的延伸,并不能因为下了班、出了单位,就可以忽视或无视自约的传统美德。“奢靡之始,危亡之渐J不少党员干部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变质”,从生活奢靡、贪图享乐发展到骄奢淫逸、道德败坏,最终走上了违法违纪的不归路。(二)严格守住两性关系的道德红线。两性关系既是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关系,也是生活纪律规范的重点
5、领域。条例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者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从重处分。”新修订的条例关于两性关系的约束条款,与2015年、2018年修订的条例完全相同,都删掉了党的十八大之前旧条例中“重婚”“破坏军婚”“通奸”“包养情妇(夫)”的提法,将其统称为“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这样修订,体现了纪律处分的范围更宽、管理更严,防止因条款规定过于具体而出现“漏网之鱼”。在被查处的党员干部中,见色起意、因色致贪而身败名裂、家庭破碎
6、身陷囹圄的并不少见。因此,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把两性关系严格限制在道德和婚姻家庭范围内,管好自己,守住道德和法纪的底线。(三)坚决守牢家庭生活的道德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当行为的纪律处分。党员生活在群众之中,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条例修订,首次把党员在“网络空间有不当言行”明确纳入党的生活纪律之中,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开展活动等,同样应当以公序良俗为标尺。互联网时代,党员在全社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应体现在线下,也应体现在线上。党员、干部带头在网络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党员、干部如果不注重身份和形象,在网络上恣意妄为、违背公序良俗,出现失德失范言行,极易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和群众强烈不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条例充实完善对党员、干部不当网络言行的处分规定,就是要促进党员、干部慎独慎微、自省自警,在线上、线下都自觉遵守和维护道德规范,始终发挥表率作用。生活作风不是小事,生活纪律不可小视。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党员干部要以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刻认识严守生活纪律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生活纪律的内在要求,坚持把生活纪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防微杜渐,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
8、定力,始终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带头营造和维护社会新风尚,塑造队伍良好形象。党纪党课讲稿:生活纪律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员的党性,不仅体现在政治生活中,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党的生活纪律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党员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体现,是党员在工作之余、单位之外的律己底线,涉及党员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直接关乎党的作风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和党的执政根基。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作出明确规定,为广大党员干部明确指出生活中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更是以优良党风促政风、正行风、带民风的现实需要。党员干
9、部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刻认识严守生活纪律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生活纪律的内在要求,坚持把生活纪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防微杜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严明生活纪律是党的优良传统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为党和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注意卫生等就是对红军战士日常生活的规范和约束,属于生活纪律范踌。延安时期,尽管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凭借管理严格、纪律严明,始终保持秩序井然。抗日战争时期,爰国华侨陈嘉庚访问延安,毛泽东在窑洞前用自己种的土豆、白菜、
10、辣椒接待他;而此前在重庆,蒋介石大摆宴席招待陈嘉庚,仅一顿饭就花了八百大洋。中国共产党的“延安作风”,深深触动了陈嘉庚的心,让他不禁发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感叹。1944年,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后,惊叹陕甘宁边区竟是与国民党统治区完全不同的一片新天地,就连美军观察组也这样评价:“延安让美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有三点:一是延安人对金钱不感兴趣,美国飞机经常往返印度、重庆和延安,延安没有一个人托飞机乘务员带过外面花花世界的任何东西。二是延安人待人接物不尚虚文,和一般中国爱讲面子的传统不一样。三是延安人没有开口要美援。”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提醒全党同志:“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
11、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他要求大家在革命胜利后要做到“两个务必”,即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以贯之抓作风建设。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给全党讲述“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不仅重视生活作风建设,也十分注重家风建设,为全党树立了榜样。比如,进驻北京后,毛泽东就给自己定下了三条原则: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周恩来为自己和亲属专门制定了“十条家规”,还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亲属关”,强调“不要造出一批少爷”“决不能
12、使自己的子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包袱,阻碍我们的事业前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党中央制定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等重要文件,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全党精神面貌和作风状况焕然一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明生活纪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2012年12
1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党中央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住重要节点,紧盯“四风”问题,定期向全社会通报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杳处情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生活纪律,常态化加强作风建设。此外,党中央还制定、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对党员的个人生活、家教系严格限制在道德和婚姻家庭范围内,管好自己,守住道德和法纪的底线。三是明确家庭生活的道德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
14、要体现。条例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要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还要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往往是党员干部出问题的重要原因。有的党员干部不仅自己利用职务职权大搞权钱交易,还出现了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等家族式腐败。因此,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家风建设,对子女亲属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决不能搞“封妻荫子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四是标明公共生活的道德界线。共产党员的身份、义务、纪律标准等并不随着时空变化而变化,“八小时之外”的
15、生活是八小时之内”工作的延伸,并不能因为下了班、出了单位,就降低对自身的要求。条例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了对党员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行为,特别是在公共场所、网络空间的不当党课:严明党的生活纪律,锤炼道德品行同志们:生活纪律作为党的六大纪律之一,生活纪律涉及党员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条例第十一章规定的违纪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奢靡享乐、追求低级趣味;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违背公序良俗等。新修订的条例增写生活中铺张浪费造成不良影响行为的处分规定,与时俱进对党员网络言行进行规范和约束。生活纪律是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
16、当遵守的行为规则,其本质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修身正已提出明确要求,指出“生活是工作的基础,生活上做不到自觉自律,工作就难以做到清正廉明”,强调“端正思想品行,提升道德境界”,”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一章“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着眼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生活纪律有关规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道德品行,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以更好发挥党员、干部言行对全社会的示范效应。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在生活中必须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
17、对一切庸俗、落后、腐化和违背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行为,自觉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的公序良俗等生活纪律。党员如果存在违反生活纪律的行为,会带来不良示范效应,损害党的形象,应当用严格的纪律加以规制。一、严明党的生活纪律的意义(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仅要体现在生产、工作
18、中,也要体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党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真正做到思想不变质、行为不失范,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二)是履行党员义务的必然要求。党章规定,“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条例严明生活纪律,将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予以细化,列出负面清单,规范党员日常行为,督促和引导党员强化身份意识,切实履行好党员义务,承担起党员的责任。(三)是带动引领社风民风的必然要求。党员的一言一行,是党的形象的具体表现,对人民群众、社会风气都会产生带动作用
19、如果党员都能够严守生活纪律,保持崇高的道德境界,那么群众就会自发向我们党看齐,从而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反之,如果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带头搞奢靡享乐、铺张浪费,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必然败坏党的形象,带坏社风民风,失去群众的信任。严明生活纪律,有助于引导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塑造党员队伍良好形象,共同营造和维护社会新风尚。二、严明党的生活纪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一)牢固树立艰苦朴素的价值理念。党员干部在物质生活上树立艰苦朴素的理念,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既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更是形成良好党风、政风和民风、社风的必要条件。条例第一百五十条对党员“生活奢靡、铺张浪费
20、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作出处分规定。如果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炫富斗阔、挥金如土、铺张浪费、声色犬马,只顾个人享乐甚至追求低级趣味,就不能称之为合格党员,因为这些行为明显偏离了党的性质宗旨与初心使命,背离了党章规定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要求,违反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尚俭戒奢”的规定,也不符合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少党员干部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变质”,从生活奢靡、贪图享乐发展到骄奢淫逸、道德败坏,最终走上了违法违纪的不归路。(二)严格守住两性关系的道德红线。两性关系既是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关系,也是生
21、活纪律规范的重点领域。条例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者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从重处分。”新修订的条例关于两性关系的约束条款,与2015年、2018年修订的条例完全相同,都删掉了党的十八大之前旧条例中“重婚”“破坏军婚”“通奸”“包养情妇(夫)”的提法,将其统称为“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这样修订,体现了纪律处分的范围更宽、管理更严,防止因条款规定过于具体而出现“漏网之鱼”。在被查处的党员干部中,见色起意、因色致贪而身
22、败名裂、家庭破碎、身陷囹圄的并不少见。因此,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把两性关系严格限制在道德和婚姻家庭范围内,管好自己,守住道德和法纪的底线。(三)坚决守牢家庭生活的道德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条例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要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还要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往往是党员干
23、部出问题的重要原因。有的党员干部不仅自己利用职务职权大搞权钱交易,还出现了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等家族式腐败。因此,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家风建设,对子女亲属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决不能搞“封妻荫子”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以反面典型为戒,经常对照生活纪律标准,从严管好家属子女,教育引导他们安分守己、本分做人,过好家庭关、亲情关。(四)严格遵守公共生活的道德界线。共产党员的身份、义务、纪律标准等并不随着时空变化而变化,“八小时之外”的生活是“八小时之内”工作的延伸,并不能因为下了班、出了单位,就降低对自身的要求。条例
24、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了对党员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行为,特别是在公共场所、网络空间的不当行为的纪律处分。党员生活在群众之中,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条例修订,首次把党员在“网络空间有不当言行”明确纳入党的生活纪律之中,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开展活动等,同样应当以公序良俗为标尺。互联网时代,党员在全社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应体现在线下,也应体现在线上。党员、干部带头在网络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党员、干部如果不注重身份和
25、形象,在网络上恣意妄为、违背公序良俗,出现失德失范言行,极易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和群众强烈不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条例充实完善对党员、干部不当网络言行的处分规定,就是要促进党员、干部慎独慎微、自省自警,在线上、线下都自觉遵守和维护道德规范,始终发挥表率作用。三、严明党的生活纪律,锤炼道德品行生活纪律是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其本质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修身正己提出明确要求,指出“生活是工作的基础,生活上做不到自觉自律,工作就难以做到清正廉明”,强调“端正思想品行,提升道德境界”,“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26、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一章“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着眼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生活纪律有关规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道德品行,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以更好发挥党员、干部言行对全社会的示范效应。一是反对铺张浪费,弘扬勤俭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条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在第一百五十条熠写对生活中铺张浪费造成不良影响行为的处分规定。勤俭节约,既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元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优良作风。反对铺张
27、浪费,对于党员是一项义务,也是一项纪律要求。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仅要体现在生产、工作和学习中,也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党员、干部在生活中铺张浪费,造成不良影响,将损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条例作出这一修改,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带头崇尚简朴生活,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二是规范网络言行,带头维护公序良俗。条例第一百五十三条增写对违背公序良俗、在网络空间有不当言行的处分规定。公序良俗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正常健康发展的秩序和道德,整体体现一个社会的一般利益和一般道德观念,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已经成为社
28、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众之间交流、接收信息的重要场所,具有公共属性。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开展活动等,同样应当以公序良俗为标尺。互联网时代,党员在全社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应体现在线下,也应体现在线上。党员、干部带头在网络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党员、干部如果不注重身份和形象,在网络上恣意妄为、违背公序良俗,出现失德失范言行,极易引越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和群众强烈不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条例充实完善对党员、干部不当网络言行的处分规定,就是要促进党员、干部慎独慎微、自省自警,在线上、线下都自觉遵守和维护道德规范,始终发挥表率作用。生活作风不是小事,生活纪律不可小视。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党员干部要以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刻认识严守生活纪律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生活纪律的内在要求,坚持把生活纪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防微杜渐,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带头营造和维护社会新风尚,塑造队伍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