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1298-2004 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 PNA 1.1).pdf.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8092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85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 1298-2004 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 PNA 1.1).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YD-T 1298-2004 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 PNA 1.1).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YD-T 1298-2004 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 PNA 1.1).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YD-T 1298-2004 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 PNA 1.1).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YD-T 1298-2004 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 PNA 1.1).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YD-T 1298-2004 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 PNA 1.1).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T 1298-2004 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 PNA 1.1).pdf.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3 3 .0 4 0 . 5 0 M 1 9 丫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 D/ T 1 2 9 8 - 2 0 0 4 接入网技术要求 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 H o m e P N A 1 . 1 ) A c c e s s n e t w o r k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 H o m e P N A 1 . 1 B a s e d P h o n e l i n e N e t w o r k i n g D e v i c e 2 0 0 4 - 0 2 - 0 9发布 2 0 0 4 - 0 2 -

2、 0 9实 施 中华人 民共 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丫D/ T 1 2 以卜2 0 0 4 目次 m 言 范围 , 。 , 。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术语和缩略语 。 1 3 .

3、1 术语 , 1 3 .2 缩略语 1 参考模型 。 2 前1,内 4 . 1 设备参考模型 , 2 4 .2 物理层参考模型 2 接 口 。 3 5 . 1 网络侧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2

4、 用户网络接口 。 3 5 .3 线路接口 。 。 。 3 系统功能特性 3 线路收发器特性 , 3 产0,了 帧结构 。 。 3 发送比 特顺序 4 物理层符号波 形 。 4 定时间隔单位 4 Ac c e s s I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一 4 数据符号 7 10191920加212122222224242424242525251 电气特性 收发器对线路的要求 链路状态指示功能 11,扮内j月,气目,了八石0夕 -呻 产7711门了77,汀,才 8 物理层到 M A C层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1 接口信号 8 . 2 成帧 。 。 8 . 3 层间定时 。 。 一 ” 一 9 管理接口 。 。 9 . 1 概述 。 。 。 一 9 .2 远程管理控制字 . . . . . . . . 9 .3 本地

6、管理功能 。 9 . 4 T e l n e t 设备管理 。 1 0 供电要求 , 1 1 其它要求 。 “ 二 二 “ 二 “ “ “ 1 1 . 1 环境适应性要求 。 “ ” “ “ “ “ “ ” ” ” ” ” . . 1 1 .2 设备安 全性要求 。 . . . . . . . . . . 1 1 .3 设备接地要求 。 。 “ “ “ ” ” ” “ “ ” ” 二 ” ” ” “ ” 。 1 1 .4 设备电磁干扰 , ” ” . “ , YDi 丁 1 2 9 8 - 2 0 0 4 2728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 线路网络示例 噪声适配算法

7、示例 YDI T 1 2 9 8 - 2 0 0 4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家庭电话网 络联盟 ( H o m e P N A )的 ( 家庭电话线网 络物理层规范版本1 . 1 ( H o m e P h o n e l i n e N e t w o r k i n g A ll i a n c e P R Y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v l . l ) , 与 家 庭电 话 线网 络 物 理 层 规 范 ) 版 本1 . 1 相比 , 主要修改为: 对收发器的阻抗平衡按照我国 的话带频率范围 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 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

8、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强刘谦牛中允敖立党梅梅赵苹 丫D/ T 1 2 9 8 - 2 00 4 接入网技术要求 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 ( H o m e P N A 1 . 1 ) ,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H o m e P N A版本 1 . 1 的电话线网络设备的功能、性能要求、收发器和接口特性。 本标准适用于运行于电信网现有接人网 铜线设施的 引人线段或用户驻地布线系统中双绞线上传输以太 网分组的电话线网络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

9、有的 修 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7 6 2 6 .2 - 1 9 9 9电磁兼容 试验和 测量技术 静电 放电 抗扰度试验 G B / T 1 7 6 2 6 .3 - 1 9 9 8电磁兼容 试验和 测量技术 射频电 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 B / T 1 7 6 2 6 .4 - 1 9 9 8电磁兼容 试验和 测量技术 电 快速瞬 变脉冲群扰度试验 G B / T 1 7 6 2 6 .5 - 1 9 9 9电磁

10、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 ( 冲击)抗扰度试验 G B / P 1 7 6 2 6 .6 - 1 9 9 8电磁兼容 试验和 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Y D N 0 7 8 - 1 9 9 8接人网技术要求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 A D S L ) Y D / T 1 0 6 4 - 2 0 0 0接人网技术要求 无话音分离器的 低速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 A D S L .l i t e ) Y D / T 1 0 7 0 - 2 0 0 1接人网远端设备Z接口技术要求 Y D / T 9 5 0 - 1 9 9 8电信交换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Y D

11、/ T 8 7 0 - 1 9 9 6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要求和试验方法 I E E E 8 0 2 . 2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I E E E 8 0 2 . 3 C S M A / C D接人方式和物理层规范 H o m e P N A VI A家庭电话线网络物理层规范 1 . 1 版 U S B - I F U S B I . 1通用串行总线 1 . 1 版 P C I - S I G P C I 2 . 2 P C I 总线规范 2 .2 版 3 术语和缩略语 3 . 1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消隐期 B la n k in g In t e rv a l 接收符号定时中

12、的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接收器不接收任何信号。 3 .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 D S L A s y m m e t r i c D i g i t a l S u b s c r i b e r L i n e不 对 称数 字 用 户 线 A I D A c c e s s I D e n t i fi e r接入标识 C R C C y c l i c a l R e d u n d a n c y C h e c k循 环 冗 余校 验 D T E D a t a T e r m i n a l E q u i p m e n t数 据 终端 设 备 丫D / T 1 2

13、9 8 - 2 0 0 4 Ho me P N A MAC P HY P O S R L L T I C U NI H o m e P h o n e li n e N e t w o r k i n g A ll i a n c e Me d i a Ac c e s s C o n t rol P H Y s i c a l l a y e r P O S i t i o n R u n L e n g t h L i m i t T i me I n t e r v a l C l o c k Us e r Ne t w o r k I n t e r f a c e 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

14、 媒质访问控制 物理层 位置 运行长度限制 定时间隔时钟 用户网络接口 4 参考模型 4 . 1 设备参考模型 图 1给出了设备的参考模型。 刁电话机 用户 网络接 口 ( U N I 圈1 系统设备参考摸型 4 . 2 物理层参考模型 图2为设备物理层的参考模型。可以有多个设备连接到一个物理上相连的线路上,为了保证每个用户 侧设备的可用带宽,在同一电话线网 络的 用户侧设备不宜超过S 个。 物理层不应使用中继器。 M A C / P H Y接 口 媒质接 口 管理 接 口 电话线网络 管 理接 圈2 物理层参考模型 YD/ T 1 2 9 8 - 2 0 0 4 5接 口 5 . 1 网络侧

15、接口 5 . 1 . 1 以太网接口 5 . 1 . 1 . 1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应符合 I E E E 8 0 2 .2 , I E E E 8 0 2 . 3 , D I X E t h e rne t V e r s i o n 2 .0标准的规定。 5 . 1 . 1 . 2物理 层 1 O B a s e 一 或 1 0 0 B a s e - T X接口 应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方式, 接口协议还应符合I E E E 8 0 2 .3 的相关规 定并支持接口的自动协商过程。 5 . 1 .2 Z接口 设备Z 接口 技术要求参见Y D / T 1 0 7 0 - 2 0 0 0 接

16、 人网远端设备Z 接口 技术要求D a 5 .2 用户网络接口 5 .2 . 1 以太网接口 5 .2 . 1 . 1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应 符合I E E E 8 0 2 . 2 , I E E E 8 0 2 .3 , D I X E t h e rn e t V e r s i o n 2 . 0 标准的规定。 5 .2 . 1 .2 物理层 I O B a s e 一 或 1 0 0 B a s e - T X接口应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方式,接口协议还应符合 I E E E 8 0 2 . 3的相关规 定并支持接 口的自动协商过程。 5 . 2 .2 P CI 总线接口 设备提供的P

17、 C I 总线接口 应符合P C I V 2 . 2 规范要求。 5 . 2 . 3 U S B接口 设备提供的U S B接口应满足 U S B V 1 . 1 规范要求。 5 . 2 .4 Z接口 设备Z 接口 技术要求见 Y D / T 1 0 7 0 - 2 0 0 0 接人网 远端设备Z 接口 技术要求 。 5 . 3 线路接口 设备线路接口 应采用R J - I 1 连接器, 线路接口电 气特性见本标准 第7 .7 节。 6 系统功能特性 网络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 应具备自 学习 桥接功能。 网络侧设备应具备用户隔离功能。 系统具有可选的I P层的功能。 7 线路收发器特性 7 . 1

18、 帧结构 图3 为物理层帧结构。帧中 包含一个由 物理层产生的帧头和从M A C 层接收的I E E E 8 0 2 . 3 的帧。 当要在线对上发送时, 物理层首先 从M A C 层接收以 太网M A C帧, 去除原帧中的 前导序列和1 个字 节的帧定界符,代之以收发器物理层的帧头,再向线路上发送。 在接收端, 执行相反的 过程。当 一个帧被接收到后,将物理层的 帧头去掉, 代之以I E E E 8 0 2 . 3 中规 范的前导序列的 后4 个字节和1 个帧定 界符 字节, 再向M A C 层 传送。 丫D / T 2 9 8 - 2 0 0 4 物 理层鼓 头以太 网杖 AIQ p2I

19、AID_。 AI% Chit Ctrlo Ct113 Ctr2 - .11 110 0y0 O1 000 一 .一 一 杖结束 . !15 .0 5 1 消 愚期 数 据 训 练 符 号 a9 兹t ltpq m 翅乌翔二 特号 0符 号 1符号 2符 号 3 特 号 4 C 曰 城1 0 0 1 ) 符 号 5符 号 6符号 7 A I D ( A i d = 0 0 1 0 1 1 0 1 , 1 2 0 .3 9 卜 . 3 0 .7 5 N S e a ( 1 0 1 M b i t / s 物理层顿头1 5 1 . 1 4 p .S e . 1 M b i t/ s 1 T I C

20、= 1 1 6 . 6 6 6 7 - _二 接收 消息期 圈 3物 理 层 恤 结 构 7 . 2 发送比特顺序 最低比特位 ( l S B )首先发送。 7 .3 物理层符号波形 所有的物理层的 符号由一段消隐期 ( B l a n k i n g I n t e r v a l )和由C Y C L E S ee P E R se P U I S E 个频率为C E N T E R FR E Q U E N C Y的 方波经带通滤波得到的脉冲构成。 数据以在时间上相对前一个脉冲的位置来编码。 波形 模板见本 标准第7 . 7 .2 条。 衰 1 脉冲参数 参数值容差 中心频率 ( C E

21、 N T E R - F R E QU E N C Y) 7 . 5 M Hz5 0 0 E -6 每脉冲的周期数 ( C Y C L E S _ P E R _ P L U S E ) 4 7 .4 定时间隔单位 物理层定时的 单位为定时间隔时钟 ( T I C ) 。 一个,T I C 定义为7 / ( 6 0 E 6 ) S e c ,大约 为1 1 6 .6 6 6 6 7 n s o 7.5 Ac c e s s 旧 物理层的帧以A c c e s s I D ( A I D )时段开始。 A I D由8 个长度相同的子时段组成。子时段如图4 所示, 称为A I D符号 0 - A

22、I D符号 o 丫D / T 1 29 8 - 2 0 0 4 同步开始 T I C= 1 2 9 A I D位里 3 T I C =1 2 6 .4 A I D特号发送定时 一个A I D符号的长度为1 2 9 个T I C 。发送定时如图4 所示, 接收定时如图5 所示。A I D符号定时自 T I C - O 处开始.到T I C = 1 2 9 结束。 T I C = 1 2 9 T l C =0 叨 C= 1 2 9 TIC-_0 月 D符号 2 |司习 A I D脉冲门限 、B o o- 月、 脉冲 1 脉冲 2 导 q h _ _一一 书闷年 仁一 一 - 从 民_ L :L .

23、匕 二L 络/一一 包/-|叶月 冲/-/ 脉尸一- 一 接 收消 睑结束 一 同步 开始 T I C = O 同步结 束 T I C =1 2 6 二 ) 一 一 A I D防卫 时间 A I D _ G U A R D _ I N T E R V A L A I D 位 置 2 T I C =1 0 6 A M 位里 3 叨 C =1 2 6 圈5 A I D符号接收定时 YDI T 1 2 9 6 - 2 0 0 4 7 . 5 . 1 符号 0 ( 同步符号) 7 . 5 . 1 . 1 同步符号发送定时 同步符号 ( A I D 符号0 )表明物理层帧的开 始。同 步符号由 一个S

24、Y N C _ S T A R T 脉冲、 定长静狱和一个 S Y N C 一N D脉冲构成,如图4 所示。S Y N C - S T A R T脉冲由T I C = O开始。S Y N C EN D脉冲由T I C = 1 2 6 开始。 在,T I C = 1 2 9 , A I D符号 0 结束,下一个A I D符号开始,T I C复位为 0 , 在同步符号 ( A I D 符号0 )中 不包含任何信息比特。 7 .5 . 1 . 2 同步符号接收定时 当S Y N C ee S T A R T脉冲被检测到时,接收器停止检测,直到 A I D EN D _ B L A N K ( T I

25、 C = 6 1 )再恢复对下 一个脉冲信号的检测。 接收器应通过建立窗口允许脉冲符号在合法位置上的抖动。窗口宽度 ( A I D _ G U A R D _ I N T E R V A L )为 合法位置每侧两个 T I C o 如果在T I C = 1 2 6的A I D _ G U A R D I N T E R V A L 之外接收到S Y N C E N D脉冲,并且检测到的载波时 长 5 0 0 k 0 .3 5 0 k 3 1 5 k 1 0 7 .5 k 1 0 1 . 3 k 1 0 0 7 5 0 2 0 0 4 8 0 3 0 0 3 6 0 4 0 0 2 8 0 5

26、0 0 1 8 0 YD IT 1 2 9 8 - 2 0 0 4 衰 6 ( 续 ) 频率f ( k Hz ) 阻抗 ( n) 7 5 0 1 3 0 1 0 0 0 5 0 2 0 0 0 2 5 2 5 0 0 1 0 在频率 9 . 5 M H z 范围内,阻抗宜尽可能的大。 7 .7 .5 阻抗平衡 物理层收发器阻抗平衡定义为2 0 1 g ( V - / V 动, V .和V M如图1 2 所示电 路。收发器阻抗平衡度应符 合表7 的规定。对于高频的阻 抗平衡测试, 宜使用如图1 3 所示的电路, 其中中 心抽头的不平衡一平衡变 压器的共模抑制比应 6 0 d B ,通带应扭盖 H

27、 o m e P N A工作频率。 圈1 2 阻抗平衡测试电路 衰 7 阻抗平衡 频率 ( Hz )V 二电平峰值 ( V)阻抗平衡度 ( d B ) 3 0 0 - 3 4 0 0 1 0 6 3 1 0 0 k - I O M 1 04 0 丫 D / T 1 2 9 6 - 2 0 0 4 圈1 3 商颇阻抗侧试电路 7 . 7 . 6 共模翰出电压 当 信号被发送时, 利用图1 4 测得的发射机的共模输出电压应 6 0 d B , 通带应夜盖H o m e P N A 工作频率。 47.5n 收发器 4 7 s n 4 9 . 9 D v e . 圈1 4 共公翰出电压侧试电路 YD/

28、 T 1 2 9 8- 2 0 0 4 收 发器 loan 4 9. 9 n V , o . . , 5 共搜输出电压 ( 离颇)阅试电路 7.7 7话 带寄 生翰出 发射机在任何状态下对频率范围2 0 0 - 3 0 0 0 H : 内终接6 0 0 1 2 时测得的C加权输出功率不应 1 8 d B mC o 7 .7 .8 接收灵 敏度和动态范围 7 .7 .8 . 1 接收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模板 接收机应能正确的检测到符合图1 6 所示模板的差分输人信号。该模板表明了符合物理层发送波形的 单一脉冲通过电话线网络 后的响应波形的可接受范围。图中A线与B线间的阴 影部分代表接收机的动态 范围

29、,当 发送信号符合表4 并且接收峰值电 平位于图1 6 阴影区内时, 接收机误包率应不大于0 .0 1 %, 信号在图1 6阴 影部分应至少 形成一个峰值。 在表8 规定的条件下,接收机对于任何符合图1 6 所示模板的波形,当数据符号抖动不大于t 1 T I C , A I D符号抖动不大于士 0 .2 5 T I C时的误包率应 6 0 d B o 丫D/ T 1 2 9 8 - 2 0 0 4 ( 3 )允许接收机有 2 0 。自 适应时间。 ( 4 )在 6 0 s 内测试系统误包率应不大于0 . 0 1 %0 圈1 9 接收机抗共模噪声性能浏试电路 7 .8 收发器对线路的要求 凡是能满足对物理层发送的单个脉冲的 响应符合图1 6 所示接收机波形要求的 线路网络均是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