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准]-SJT 10466.7-1993 设计评审指南.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68696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0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标准]-SJT 10466.7-1993 设计评审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子标准]-SJT 10466.7-1993 设计评审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子标准]-SJT 10466.7-1993 设计评审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子标准]-SJT 10466.7-1993 设计评审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子标准]-SJT 10466.7-1993 设计评审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标准]-SJT 10466.7-1993 设计评审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标准]-SJT 10466.7-1993 设计评审指南.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 i li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子 行 业 标 准 s ,J / T 1 0 4 6 6 . 1 一1 0 4 6 6 . 1 3 -9 3 电子行业质量管理和 质量体系要素标准 1 9 9 3 - 1 2 - 1 3 发布 1 9 9 4 - 0 6 - 0 1 实a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批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子 行 业 标 准 设 计 评 审 指 南 Gu i d e l i n e s f o r d e s i g n r e v i e ws S J / T 1 0 4 6 6 . 7 - -9 3 主题 内容与适用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设计评

2、审的目的、 内容、 要求、 程序、 方法, 并提出了必要的报告格 本标准适用 于电子 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设计评审 。 对 产品的改进设计评审 , 也 可按本标准 实 弓 用标 准 GB 3 1 8 7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 GB / T 6 5 8 3 -I S 0 8 4 0 2 质量一术语 术语 本标准采用 GB 3 1 8 7和 GB/ T 6 5 8 3中的术语 。 总则 4 . 1 设计评审的作用 设计评审是运用早期告警和同行专家评议咨询的原则, 在设计阶段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 的设计缺陷, 为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信息, 以加速设计成熟, 减少决策风险。 设计评审不能代替或削弱设计师系统

3、为履行技术责任制而进行的逐级审核, 而仅是对这 种审核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监督。 4 . 2 设计评审目标 设计评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设计依据、 设计思想、 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的分析、 审查, 从 而揭示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疑点和薄弱环节, 为改进设计提示方向, 以确保产品设计的成功性, 使用的完好性。其具体目标是: 检查设计是否满足合同( 或研制任务书) 的要求, 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及有关标准; 发现和确定设计上的薄弱环节和技术( 含可靠性) 风险较高的区域, 研究并提出改进 a.b. 建议和预 防措 施 ; 对设计、 试验、 检查程序和维修性保障等进行预先规划; 审查产品研制技术与计划管理、 可靠性

4、保证大纲、 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的全面实施情 乙已 况 ; 中华人民共和 国电子工业部 1 9 9 3 - 1 2 - 1 7发布1 9 9 4 - 0 6 - 0 1实施 S J / T 1 0 4 6 6 . 7 - 9 3 e . 减少设计更改, 缩短研制周期, 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 4 . 3 设计评审基本要求 4 . 11 设计评审应从研究设计要求的明确 性和完整性出 发, 根据系统的任务剖面、 寿命剖面 及其功能、 技术性能, 从电气、 结构、 工艺、 标准化方面, 54技术途径、 设计制造、 试验方法、 使用 的标准和规范及可靠性、 维修性、 安全性、 费效比等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详细

5、审查 ; 对一切影响 产品性能的因素, 进行研究和鉴别; 对形成的硬件、 软件、 图样和文件等成果进行评审。 4 . 3 . 2 设计评审既要系统地、 全面地进行, 又要突出重点, 抓住并键。对采用的新技术、 新器 材、 新工艺、 新的计算和试验方法以及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 要作重点审查, 特别是对有分歧和 风险大的地方应着重作出评价。 4 . 13 设计评审时, 可对电气、 结构、 工艺、 标准化、 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 写出综合评 审报告。对技术难度大和复杂程度高的产品, 也可分别进行评审并写出相应的评审报告。 4 . 3 . 4 在整个研制过程中, 按科研程序的阶段设置评审点。 一

6、般分方案阶段设计评审、 工程研 制 阶 段 设计 评 审 ( 含 初 步 设 计评 审 、 详 细 设 计 评 审) 和 设 计 定 型 ( 鉴定 ) 阶 段 设 计 评 审。 在 研 制 过 程的各阶段, 对产品中的不同功能级别如系统、 分系统、 并键单元等. 也可分级进行设计评审, 以便及时检查和监督设计工作质量; 明确是否可以转入下阶段工作 具体评审点的设置和评审内容的确定、 可根据产品研制特点、 重要性、 复杂性、 技术成熟程 度和进度、 用户要求等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初步设计评审和详细设计评审可以合并进行, 全方 案设计和定型设计评审须分别进行 4 . 3 . 5 设计评审是产品研制程

7、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纳入质量、 技术、 计划、 管理中去, 并从 时间、 经费、 工作条件方面予以保证 4 . 3 . 6 设计评审应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同时应保证设计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评审中 提出的问题, 应由有关部门负责分析处理, 制订改进措施, 实行路踪管理。 评审 内容 与要求 5 . 1 方案设计评审 方案设计评审是对产品设计方案的先进性、 正确性、 可行性、 合理性和经济性而进行的评 审。 5 . 1 . 1 评审目的 通过对产品研制中最大风险因素的评估,审查产品设计方案能否满足研制任务书及使用 要求。评审结论应作为审批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5 . 1 . 2 评审时

8、机 在技术方案设计完成后, 方案审定前进行。也可与技术方案审定同时进行。 5 . 1 . 3 应提供评审的文件资料 a . 研制任务书或合同书; b . 技术方案报告; c . 关键技术项目预研情况报告; d . 经济性及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报告; e可靠性、 维修性保证大纲; f . 可靠性技术方案论证报告; 9对关键外协件及配套设备转承制单位的可靠性管理与控制要求; Si/e 1 0 4 6 6 . 7 -9 3 h . 研制计划; i . 标准化大纲; S . 必要的调研报告和专题报告。 5 . 1 . 4 主要评审内容 a . 方案优选的依据和结果; b所选方案的先进性、 可行性、 合理性

9、和经济性, 包括对主要技术指标、 功能特性、 接口 关系、 环境适应性、 可靠性、 维修性、 安全性等是否符合任务书或合同书要求以及系统的扩充和 发展能力 ; c . 对采用的新技术、 新器材、 新工艺及新的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分析; d . 系统参数分配及可靠性、 维修性指标的初步分配预计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e . 可靠性保证大纲及可靠性、 维修性、 安全性设计的技术保证措施; f . 关键技术项目的技术途径和成熟程度; 9 . 研制计划和费用预算的可行性; h . 标准化大纲的可行性与完整性。 5 . 2 初步设计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是为评价设计接近产品最终要求的程度和技术设计上的

10、适应性而进行的评 审 。 5 . 2 . 1 评审目的 通过对各分系统性能、 功能特性、 接口要求、 参数分配、 预计及可靠性、 维修性设计等审查, 确认产品各部分参数及接口等要求。评审结论应作为能否转入详细设计的依据。 5 . 2 . 2 评审时机 关键技术基本解决, 完成初步设计, 性能样机试制加工前进行。 5 . 2 . 3 应提供评审的文件资料 a . 初步设计总结报告; b . 分系统技术指标或研制任务书; c . 分系统技术方案论证报告; d . 关键技术项目研制报告; e . 可靠性、 维修性设计报告和应力分析报告; f . 故障模式、 影响及危害度分析报告( 或F ME A )

11、 ; S . 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 h . 标准化大纲( 或标准化综合要求) ; i试验报告; 5 . 2 . 4 主要评审内容 a . 分系统技术方案组成及其框图; b . 电气、 结构、 工艺等初步设计和可靠性、 维修性、 安全性、 电磁兼容性是否符合任务书 要求以及各分系统间参数的协调性; c . 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 d . 可靠性、 维修性、 使用性、 测试性设计及应力分析; e .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 f . 主要的故障模式、 影响及危害度分析与纠正措施; 一73 一 S J / T 1 0 4 6 6 . 7 -9 3 9 . 采用的设计准则、 设计规范和标准的先进性、 合理性以

12、及通用化、 系 列化、 模块化、 接 口互换性要求的合理性、 经济性 ; h . 选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要求; 1 . 可制造性和经济性 , A . 关键配套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 5 . 3 详细设计评审 详细设计评审是为评价产品及其各功能级详细设计的结果能否达到任务书规定的要求而 进行的评审。 5 . 3 . 1 评审目的 通过对产品及功能级的设计, 试制和初步试验的审查, 确认产品预期的性能是否达到, 关 键技术是否解决, 各类风险是否确已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等。 评审结论作为转入设计定型样机 试制的依据之一。 5 . 12 评审时机 在完成详细设计转入设计定型样机试制前进行

13、。 5 . 3 . 3 应提供评审的文件资料 a . 研制任务书; b . 技术总结报告; c . 可靠性、 维修性、 可使用性、 安全性、 电磁兼容性设计报告; d . 故障模式、 影响及危害度分析报告( 或F ME A) ; e . 关键电路容差分析报告; f .可靠性保证大纲 和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 , 9 . 可靠性增长计划及试验大纲; h . 关键件、 重要件项目清单及其设计与试验报告; i . 计算机软件文档 ; j . 标准化大纲( 或标准化综合要求) 。 5 . 3 . 4 主要评审内容 a . 总体性能参数计算、 分析及可靠性、 维修性指标分析; b . 可靠性、 维修性、 使

14、用性、 安全性及电磁兼容性详细设计的有效性; c . 性能、 接 口及结构参数的协调性; d . 计算机软件的可操作性、 测试性和可靠性; e . 技术状态控制的实施以及更改、 偏离情况的分析; f . 主要的故障模式、 影响及危害度分析与纠正措施; 9 . 关键电路的容差分析; h . 可靠性与维修性大纲执行情况; 1 . 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实施情况; j . 可靠性增长试验情况; k , 采用新技术、 新器材、 新工艺的实用情况分析; :功能特性分类的正确性; m. 设计的可制造性和工艺的合理性; n贯彻实施标准化大纲( 或标准化综合要求) 情况。 74 s J / T 1 0 4 6 6

15、 . 7 -9 3 5 . 4 定型( 鉴定) 设计评审 定型( 或鉴定) 设计评审是评价产品设计水平和鉴定试验结果与最终要求符合的程度而进 行的评审。 5 . 4 . 1 评审 目的 通过对设计和试制与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以确认设计的成熟性、 可制造性、 可操作性 以及生产试验中问题和故障分析处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评审结论作为设计定型( 或鉴定) 的 依据之 一。 5 . 4 . 2 评审时机 在设计定型( 或鉴定) 前进行, 也可与设计定型( 鉴定) 同时进行。 5 . 4 - 3 提供评审的文件资料 a . 产品标准( 总技术条件) 或研制任务书; b . 研制工作总结报告; c .

16、 可靠性设计与试验报告; d . 性能、 功能检测报告和环境适应性报告; e . 现场试验和使用情况报告; f . 质量分析报告; 9 . 可靠性保证大纲及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实施与控制报告; h . 安全性和环境保护实施报告; 1 . 外购、 外协件配套情况报告; J . 工艺审查报告; k . 标准化审查报告; 1成本核算报告; m. 全套设计文件和录像片。 5 . 4 . 4 主要评审内容 a . 设计是否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b . 可靠性 、 维修性、 使用性、 安全性、 电磁兼容性设计结果、 设计保证措施及有效性; c . 环境适应性试验、 可靠性增长试验及可靠性鉴定试验结果的

17、分析评价; d . 故障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运行情况; e . 关键技术的采用与关键件、 重要件的控制与评价; f , 安全和环境保护是否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规定; 9 . 可靠性、 维修性保证大纲和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实施情况; h鉴定试验情况及结论; 1 . 关键件清单以及外协、 外购件定点及定型情况; 1 . 标准化系数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k . 设计文件资料的完整性、 正确性和一致性; :可制造性与工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m. 研制成本核算。 设计评审程序 及组 织 设计评审划分为准备、 预审、 正式评审、 跟踪管理四个步骤, 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评审的组 一75 一 s a / T

18、1 0 4 6 6 . 7 -9 3 织工作。 6 . 1 评审前的准备 6 - 1 . 1 由 产品设计师系 统拟制、 提供评审文件资料, 并 填写“ 设计评审申 请报告气 报告格式见 附录A, 6 . 1 . 2 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拟制评审计划。 6 . 1 . 3 业务主管部门按 各评审阶段要求, 组建评审组, 并将有关评审文件资料、 评审计划于正 式评审两周前印发给相应的评审组成员。 6 . 2预审 6 . 2 . 1 评审组成员根据分工和评审内容, 应对有关文件、 资料的各种数据和设计结果进行全 面审查和分析 ; 6 . 2 . 2 将发现的问题登记在“ 预审问题登记表,(格式见附

19、录 B ) 中, 在正式评审前报评审组并 反馈给有关设计师。 6 . 2 - 3 由评审组讨论确定本次评审重点。 6 . 3 正式评审 6 . 3 . 1 由主管设计师介绍设计、 试验、 分析等有关报告。 6 . 3 . 2 评审 组全面审阅 提供评审的 文件、 资料。 6 . 3 . 3 评审组成员提出询问并质疑, 有关设计师进行答辩, 并将各种意见详细记录在“ 评审会 记录” 本中. 6 . 3 . 4 评审组进行讨论, 并写出书面评审意见。由评审组长将评审情况、 评审结论填在“ 设计 评审报告“(格式见附录C ) 上。全体评审组成员应在评审报告上签名。 6 . 3 . 5 产品设计师应对

20、评审意见作出具体处理, 提出采纳与否的意见, 并写出“ 评审意见处理 报告j(格式见附录D) , 6 . 3 . 6 业务主管部门在评审通过后将“ 设计评审报告” 和“ 评审意见处理报告” 提交主管技术 领导审批, 确认设计是否转入下阶段。 6 . 4跟踪管理 6 . 4 . 1 评审结束后, 由业务主管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对“ 评审意见处理报告” 执行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 6 . 4 . 2 设计评审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是评价设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要认真编写, 按 时整理归档。 6 . 5 评审组织及职能 6 . 5 . 1 设计评审组的组成 6 . 5 - 1 . 1 设计评审组一般由

21、7 -1 5 名同行专家组成, 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不低于 3 0 。 评审组 成员不应包含被评审项目的参加者. 6 . 5 - 1 . 2 设计评审组一般设组长一名, 秘书一名。评审组组长一般由主管技术领导或上一级 设计师担任。秘书一般由技术主管部门指定。 6 . 5 . 1 . 3 评审组中 其他 成员应包括与 该项目 有关的 各部门的专家 及用户代表。 6 . 5 . 1 . 4 评审组在组长主持下进行评审活动。 65 . 2 评审组职责 6 . 5 - 2 . 1 评审组职责 a . 对设计结果按专业分别进行分析、 审查; 一7 6 一 S d / T 1 0 4 6 6 . 7 -9 3

22、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 对设计是否满足合同和有关规范、 标准的要求, 提出 明确的评价意见和改进设计的具 阮已 体建议。 d . 评审组成员有权询问 及了解有 关评审 文件内容的细节。 6 . 5 . 2 . 2 评审组主要成员职责。 评审组主要成员职责见表 1 , 表 1 评审组成员职责 评审组成员主要职责 组长 实施评审计划, 明确小组分工; 提出评审要求; 主持预审工作和评审会议; 提出评审 结论, 组织签署设计评审报告. 秘书 协助组长, 按评审程序组织协调各项活动. 线路与结构专家 对设计方案和特点、 性能和功能、 分析计算方法等能否满足合同要求提出审查意 见 。 质量与可靠

23、性专家 对可靠性设计、 分析与试验, 可靠性、 维修性及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进行评价; 检查 设计、 试验备项工作是否符合设计质量要求并做出评价. 工艺专家对设计是否能经济、 合理的进行加工生产提出审查意见. 标准化专家 对产品选用的标准、 规范是否 合理, x 寸 设计文件是否符合标准化要求, 提出审查意 见 。 用户代表对设计结果能否满足合同要求提出审查意见. 计量、 检测专家对产品各种性能的可测试性及使用的测试仪表的合理性等作出评价. 7 附 则 7 . 1 对跨地区、 部门组织研制的大型、 复杂的电子产品设计评审, 原则上参照本标准实施。但 对外协和转承制单位的重要评审, 应有承制单位代

24、表参加。 了 . 2 本标准各阶段的评审内容和需提供的评审文件资料, 可根据产品复杂程度、 技术难度, 适 当剪裁 。 7 7 一 S ,I / T 1 0 4 6 6 . 7 -9 3 I s tt录A 设计评审申请报告格式 ( 参考件 ) 设计评审申请报告 年月日 审请单位 项 目代号 项 目负责 人职务产品名 称 建议评审时间 评审 阶段 审1 青单位领导签字评审级别 建议 参加 评审 单位 及 人员 申j 青 评审 内容 一 一 审批意见签名 s 1 / T 1 0 4 6 6 . 7 -9 3 I 时录B 预审问题登记表格式 ( 参考件 ) 预审 问题登记表 预审问题 预审意见 !下

25、1 一 预审人 员 预审意见填“ 评审” 、 “ 重点评审” 、 “ 不评审” s ,1 / T 1 0 4 6 6 . 7 -9 3 附录C 设计评审报告格式 ( 参考件) 设计评审报告 项 目名称( 指具体评审项 目) 型号及名称( 指产品代号、 名称) 评审类别 研制单位 项 目负责人 年月日 S J / T 1 0 4 6 6 . 7 -9 3 评审时间 评审地点 提 供 评 审 的 文 件 资 料 评 审 的 主 要 内 容 一81 S .1 / e 1 0 4 6 6 . 7 - 9 3 审 评审组组长年 8 2 s d / r 1 0 4 6 6 . 7 -9 3 不同意见备忘录 序号 意见摘要提出者签字 一83 S J / T 1 0 4 6 6 . 7 -9 3 评 审 组 成 员 成员姓名单位职务( 职称)签字及日期 组长 秘书 组 员 备 注 一84 一 s J / T 1 0 4 6 6 . 7 - 9 3 附录D 评审意见处理报告格式 ( 参考件) 评审意见处理报告 序号评审意见处理意见备注 产品负责人签字 时间 领导审批 时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达民、 王锡吉、 杨乃同、 董莲阿、 张广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