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准]-SJT10658-1995.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8761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0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标准]-SJT10658-199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子标准]-SJT10658-199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子标准]-SJT10658-199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子标准]-SJT10658-199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子标准]-SJT10658-199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标准]-SJT10658-199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标准]-SJT10658-1995.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J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 J / T 1 0 6 5 8 一1 9 9 5 通用型应用电视设备环境要求 及试验方法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t e s t i n g r e q u i r e me n t s a n d me t h o d s f o r u n i v e r s a l N B T Y s y s t e m s 1 9 9 5 - 0 8 - 1 8 发布1 9 9 6 - 0 1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子 行 业 标 准 通用型应用电视设备环境要求 及试验方法 S I

2、 / T 1 0 6 5 8 一1 9 9 5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t e s t i n g r e qu i reme n t s a n d me t h o d s f o r u n i v e r s a l NB T V s y s t e m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型应用电视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型应用电视设备( 如: 摄像机、 监视器、 控制器、 云台等) , 作为评定其在 实际使用、 贮存、 运输环境条件下适应性的依据。 引用标准 GB 2 4 2 3. 1 GB 2 42 3. 2 GB 2 42 3. 3

3、GB 2 42 3. 5 GB 242 3. 6 GB 242 3. 1 0 S I / T 1 01 6 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 低温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B : 高温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C a :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规程试验 E a : 冲击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 b : 碰撞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资 程试验 F c : 振动( 正弦) 试验方法 电子设备密封结构试验方法 3 试验一般要求 3 . 1 试验样品 试验样品( 以下简称样品) 应是在经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的合

4、格品。 3 . 2 试验顺序 本标准包括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和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 在同一样品上应先进行气候环 境适应性试验, 再进行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 3 . 2 . 1 气候1 T, 境适应性试验顺序 a . 温度试验; b . 湿度试验; c . 淋雨试验。 3 . 2 . 2 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顺序 a . 扫频振动( 正弦) 试验; b . 碰撞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1 9 9 5 - 0 8 - 1 8批准1 9 9 6 - 0 1 . 0 1 实施 S J / T 1 0 6 5 8一1 9 9 5 c . 冲击试验; d . 自由跌落试验; 运 输 试 验。 3 .

5、3 试验程序 3 . 3 . 1 预处理( 有必要时) 。 3 . 3 . 2 初始检测。 3 . 3 . 3 条件试验。 3 . 3 . 4 恢复。 3 . 3 . 5 最后检测。 3 . 4 预处理 当样品所处环境条件不符合正常的试验在大气条件, 且对性能指标产生影响时, 为消除其 影响, 应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3 . 4 . 1 预处理条件 温度: 2 0 -3 0 r -; 相对湿度: 4 5 %一6 5 %; 大 气压: 8 6 -1 0 6 k p a a 3 . 4 . 2 预处理时间 将无包装的样品在预处理条件下搁置4 h . 3 . 5 样品的恢复和检测条件 样品的恢复和检测

6、均应在下列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温度: 1 5 一3 5 r-; 相对湿度: 4 5 %一7 5 %; 大气 压: 8 6 -1 0 6 k p a a 3 . 6 检测项目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3 . 6 . 1 外观和机械结构 3 . 6 . 1 . 1 要求 样品外表应无锈蚀、 霉斑、 镀涂层剥落、 毛刺, 塑料件应无起泡、 开裂、 变形以及灌注物无溢 出等现象, 文字、 符号标志应清晰, 结构件与控制元件 应完整、 无机械损伤、 功能 应正常。 3 , 6 , 1 . 2 方法 用目视及手感法进行检测。 3 . 6 . 2 电、 光性能 3 . 6 . 2 . 1 要求 电、 光性能

7、的检测项目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 . 6 . 2 . 2 方法 电、 光性能的测试方法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4 气候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分为三组( 见表 1 ) . 具体组别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S 1 / T 1 0 6 5 8 一1 9 9 5 表 1 项目 组别 I组11组皿组 贮存温度范围一4 0-5 5 r -一4 0-5 5 r -一4 0-7 01C 极限温度值 0-4 0 C 一1 0-4 0C 一2 5-5 5C 工作温度范围+5一3 0 C 0-3 0C一1 0-4 0C 工作湿度值3 0C 7 5 %RH4 0 C 9 0%RH 5 5 C 9 0 %RH 贮存湿度值

8、 4 0C 9 0 %RH 5 5 C 9 0%RH 7 0 C 9 0 %RH 淋雨5 - / mi n I h 大气压8 6 一1 0 6 k p a 4 . 1 温度试验 4 . 1 . 1 要求 4 . 1 . 1 . 1 样品应能承受表1 规定的温度试验。 注: 如温度有其它要求时, 可按G B 2 4 2 3 . 1和2 4 2 3 . 2中规定的严酷程度( 温度等级) 选取。 4 . 1 . 1 . 2 温度在工作范围内, 第 3 . 6 . 2 . 1条所列项目, 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温度在极限条 件时, 应保证产品能工作。 注: 本标准中“ 能工作, 是指摄像机、 监视器

9、、 控制器、 云台等能正常摄取图象、 看清图像、 有控制功能、 能水 平、 上下转动等。 4 . 1 . 1 . 3 试验结束后, 样品应符合第 3 . 6 . 1 . 1 和 3 . 6 . 2 . 1 条规定。 4 . 1 . 2 方法 4 . 1 . 2 . 1 试验设备 低温试验设备应符合 G B 2 4 2 3 . 1中第 9 . 3 条的规定, 高温试验设备应符合G B 2 4 2 3 . 2中 第1 0 . 3 条的 规定。 4 . 1 . 2 . 2 试验要求 a . 试验时, 各温度阶梯( 见图 1 ) 之间温度变化的速率不大于1 C/ min ( 不超过5 min的平 均值

10、) 。达到试验温度后, 使样品温度达到稳定, 持续时间为2 h ; b . 样品在高、 低温贮存试验时, 电源处于断开位置, 在高、 低温箱( 室) 内分别保持4 h ; c . 工作范围上限温度运行时间为 1 6 h ; d . 将样品在不加包装、 不通电、 “ 准备使用状态” 或正常工作位置放入具有室温的试验箱 ( 室) 内。 4 . 1 . 2 . 3 试验方法 4 . 1 . 2 . 3 . 1 温度试验按图1 温度循环试验时序图( 以下简称时序图) 进行。 S D / T 1 0 6 5 8一8 肚存 哥件上限 魂穿 dl.esesee,1咬.1,闷.esl. 曰巧犷冲加幻比仲 -

11、.J.1Jl 翻派巧约阳咬忍 图 1 温度循环试验时序图 4 . 1 . 2 . 3 . 2 基准工作条件温度试验: 在温度为2 0 土 2 的高、 低温箱( 室) 内或在近似基准工 作条件的室内进行试骏, 2 h 后, 接通样品的电源, 经预热后, 对第 3 . 6 . 2 . 1条所规定的项目进 行测试。 4 . 1 . 2 . 3 . 3 工作范围下限温度试验: 样品电源处于断开位置, 使高、 低温箱( 室) 内温度降至时 序图甲对应阶梯的温度数值, 2 h后, 接通样品电源, 对第 3 . 6 . 2 . 1 条所规定的项 目进行检测。 4 . 1 . 2 . 3 . 4 极限条件下限

12、温度试验: 样品电源处于断开位置, 使高、 低温箱( 室) 内温度降至时 序图中对应阶梯的温度数值, 2 h 后, 检查样品是否能工作。 4 . 1 . 2 . 3 . 5 贮存条件下 限温度试验: 样品电 源处于断开位置, 使高、 低温箱( 室) 内 温度降至时 序图中对应阶梯的温度数值, 保持 4 h 后。 4 . 1 . 2 . 3 . 6 基准工作条件温度试验: 使高、 低温箱( 室) 内温度升到基准工作条件温度, 2 h后, 接通样品电源, 对第3 . 6 . 2 . 1条所规定的项目 进行检测。为保证样品不致凝水, 可降低温度回 升速率或采取其他不违背温度试验目的的措施。 4 .

13、1 . 2 . 3 . 7 工作范围上限温 度试验 样品处于通电 状态, 使高、 低温箱( 室) 内温度升到时序图 中对应阶梯的温度数值, 2 h 后, 对 3 . 6 . 2 . 1 条所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 4 . 1 . 2 . 3 . 8 极限条件上限温度试验: 样品处于通电状态, 使高、 低温箱( 室) 内温度升到时序图 中对应阶梯的温度数值, 2 h 后, 检查样品是否能工作。 4 . 1 . 2 . 3 . 9 贮存条件上限温度试验: 样品电源处于断开位置, 使高、 低温箱( 室) 内温度升到时 序图中对应阶梯的温度数值, 保持 4 h . 4 . 1 . 2 . 3 . 1 0

14、 工作范围上限温度运行试验: 样品电源处于断开位置, 使高、 低温箱( 室) 内温度 降至时序图中对应阶梯的温度数值, 接通电源, 运行试验 1 6 / h 。在 8 h时和试验末尾对 4 S J / T 1 0 6 5 8一1 9 9 5 3 . 6 . 2 . 1 条 所规定的项目 进行检测。 4 . 1 . 2 . 3 . 1 1 荃准工作条件温度试验: 样品仍处于通电 状态, 使高、 低温箱( 室) 内温度降至基 准工作条件温度, 2 h 后, 对3 . 6 . 1 . 1 和3 . 6 . 2 . 1 条所规定的内 容进行检测。 4 . 2 温度试验 4 . 2 . 1 要求 4 .

15、 2 . 1 . 1 样品应能承受表1 规定的湿度试验。 4 . 2 . 1 . 2 湿度在工作范围内, 第3 . 6 . 2 . 1 条所列项目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4 . 2 . 1 . 3 试验结束后应符合第3 . 6 . 1 . 1 和3 . 6 . 2 . 1 条规定。 4 . 2 . 2方法 4 . 2 . 2 . 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除箱( 室) 温度应能在2 0 士 2 与规定的高温之间变化外, 其余均按 G B 2 4 2 3 . 3 中第2章的规定。 4 . 2 . 2 . 2 试验要求 a . 试验时. 各湿度阶梯( 见图2 ) 中应使样品经热、 湿平衡后, 才能进行测

16、试; b . 潮湿箱( 室) 中空气应能均匀地循环, 以 保证在规定时间内箱( 室 内温度变化不超过 士 2 1 v , 湿度变化不超过士3 %, 并应防止凝水落到样品上; 。 . 将样品在不加包装、 不通电、 “ 准备使用状态” 或正常工作位置放人试验箱( 室) 。首先 在 箱( 室) 内温度为2 0 条件下搁 置, 当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再加湿, 以防 止样品产生凝水。 4 . 2 . 2 . 3 试验方法 4 . 2 . 2 . 3 . 1 湿度试验按图2 的湿度循环时序图( 以下简称时序图) 进行。 1犯双20 Jt.IJes,.esee, 11弱如约 闷IJllweJ. 班扭万匆 八归

17、甲侧蛆 州|叫 J,!十.,. 叨加 汉区才侧心一 图 2 湿度循环试验时序图 4 . 2 . 2 . 3 . 2 基准工作条件湿度试验: 在温度为 2 012 r-, 相对湿度为5 0 %的条件下进行, 2 h 一5 一 S J / T 1 0 6 5 8一1 9 9 5 后, 接通样品电源, 经预热后, 对 3 . 6 . 2 . 1 条所规定的项目 进行测试。 4 . 2 . 2 . 3 . 3 工作条件湿 度试验: 样品仍处于通电 状态, 使潮湿箱( 室) 内湿 度、 温度分别升 到时 序图中 对应数值, 1 2 h ( 工 组) 或2 4 h ( R 、 皿 组) 后, 对3 . 6

18、 . 2 . 1 条所 规定的项目 进 行检测。 4 . 2 . 2 . 3 . 4 贮存条件湿度试验: 样品电 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 但不接人电网, 使潮湿箱( 室) 内 湿度、 温度分别升到时序图中 对应阶梯的数 值, 进行2 4 h ( 工 组) 或4 8 ( 11 . D I 组) 贮存。 4 . 2 . 2 . 3 . 5 基准工作条件湿度试验: 样品处于通电状态, 使潮湿箱( 室) 内 湿度、 温度分别降至 基准工作条件, 恢复 2 h后. 对3 . 6 . 1 . 1 和3 . 6 . 2 . 1 条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测。 4 . 3 淋雨试验 4 . 3 . 1 要求 样品应能

19、承受表 1 规定的降雨量在正常位置和向前、 向后及两侧倾斜最大角度不超过 6 0 的位置的雨水喷射各 1 2 min后, 应能工作, 内部不应有水渗人。 4 . 3 . 2 方法 4 . 3 . 2 . 1 试验设备 喷水试验设备按 S J / T 1 0 1 6 7中第 6 . 3 条规定。 4 . 3 . 2 . 2 试验要求 a . 样品在不加包装、 不通电、 “ 准备使用状态” 或正常工作位置, 并尽可能放在试验设备 的 中 心 位 置; b样品的安装固定装置应能使样品处于正常工作位置或试验需要的其他位置; C . 安装样品的固定装置的底面积( 除安装在壁板上或顶板上的设备外) 应小于

20、样品安装 的面积 ; d . 对安装在壁板上或顶板上的设备. 其安装面的面积应等于设备正常工作时与壁板或 顶板的接触面积。 4 . 3 . 2 . 3 试验方法 4 . 3 . 2 . 3 . 1 按S J / T 1 0 1 6 7中第 6 . 4 . 4 条规定。 4 . 3 . 2 . 3 . 2 试验结束后, 检查样品能否工作, 内部不应有水渗入。 5 机械环境适应性 5 . 1 扫频振动( 正弦) 试验 5 . 1 . 1 要求 样品应能承受表2规定的振动试验, 试验结束后, 应符合第 3 . 6 . 1 . 1 和 3 . 6 . 2 . 1 条规 定。具体组别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21、 注: 第a章和第5 . 1 条中气候和振动环境的组别, 在使用时不要求对应, 允许交叉选用。 S J / T 1 0 6 5 8 一1 9 9 5 表 2 组别 预率范围 】 七 位移幅值 n l ln 或 加速度幅值 m / s 2 交越颇率 I 七 每个轴线上的 扫颇循环次数 ( 次) 要求 I组 1 0- 5 5一 1 0 0 . 0 7 5 ( 位移) 5 样品应按工作位置 在三个相互垂直的 轴线上依次振动 0. 3 5 0或 1 0 2 65 n组 0. 7 5 0或 2 0 2 65 皿组 5 . 1 . 2 方法 5 . 1 . 2 . 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按G B 2 4

22、2 3 . 1 0中第 3 章的规定。 5 . 1 . 2 . 2 试验要求 将不加包括、 不通电、 “ 准备使用状态” 或正常工作位置的样品紧固在振动台( 样品和夹具 综合重心的垂线应尽量位于振动台面的中心) , 应使激振力直接传递给样品, 并应避免紧固样 品的装置件( 螺栓、 压条、 压板等) 在振动试验中产生自身共振。 5 . 1 . 2 . 3 试验方法 5 . 1 . 2 . 3 . 1 样品按表2 的规定进行1 0 一5 5 一I O Hz , 以 l o c t / min的扫频速率的扫频振动。在交 越频率( 2 6 H z ) 以下用定位移, 交越频率以上用定加速度。 5 .

23、1 . 2 . 3 . 2 l o c t / m i n 的扫频速率, 在某一频率范围内进行一次循环扫频( f- f z f i ) 的时 间。 T 一 6 .6 4 4 1 g ( 夺 ) J t 式中: T 时间, m in ; f t 扫频的下限频率, H z ; 几 扫频的上限频率, H z , 5 . 1 . 2 . 3 . 3 试验结束后, 按第 3 . 6 . 1 . 2 和 3 . 6 . 2 . 2 条进行检测。 5 . 2 碰撞试验 5 . 2 . 1 要求 样品应能承受 脉冲峰值加速度为l o o . / s , , 脉冲 持续时间为1 6 m s , 碰撞次数为1 0

24、 0 0 次的 碰撞试验。试验结束后, 应符合第 3 . 6 . 1 . 1 和 3 . 6 . 2 . 1 条规定。 5 . 2 . 2 方法 5 . 2 . 2 . 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 G B 2 4 2 3 . 6中第 3 章规定。 5 . 2 . 2 . 2 试验要求 将不加包装、 不通电、 “ 准备使用状态” 或正常工作位置的样品紧固在碰撞台面中心。 5 . 2 . 2 . 3 试验方法 5 . 2 . 2 . 3 . 1 碰撞台按脉冲峰值加速度为1 0 0 . / . 2 , 脉冲持续时间为 1 6 m s , 每分钟6 0 一8 0 次进 行调整, 本 羊 品碰撞 1

25、0 0 0 士 1 0 次。 5 . 2 . 2 . 3 . 2 试验结束后, 按第 3 . 6 . 1 . 2 和 3 . 6 . 2 . 2 条进行检测。 5 . 3 冲击试验 一7 一 S I / T 1 0 6 5 8一1 995 5 . 3 . 1 要求 样品应能承受冲击脉冲 波形为半正弦波, 加速度为1 5 0 . / s 2 , 脉冲持续时间1 1 m s , 冲 击次 数在规定方向连续冲击三次的冲击试验。冲击方向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试验结束后, 应符 合第 3 . 6 . 1 . 1 和 3 . 6 . 2 . 1 条规定。 5 . 3 . 2方法 5 . 3 . 2 . 1

26、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 B 2 4 2 3 . 5 中第 3 章的规定。 5 . 3 . 2 . 2 试验要求 a . 安装夹具应能使样品沿产品标准中规定各轴向承受冲击; b . 样品在不加包装、 不通电、 “ 准备使用状态” 或正常工作位置紧固在冲击机上。 5 . 3 . 2 . 3 试验方法 5 . 3 . 2 . 3 . 1 冲击试验按 G B 2 4 2 3 . 5中第 5 章的内容进行。 5 . 3 . 2 . 3 . 2 试验结束后, 按第3 . 6 . 1 . 2和 3 . 6 . 2 . 2条进行检测。 5 . 4 自由跌落试验 5 . 4 . 1 要求 质量不大于5 0

27、k g 的带包装样品, 应具有和流通过程的运精包装中相同的包装( 包装应为 平行六面体形状) , 按表 3 和图3的规定进行跌落试验。试验结束后, 样品应符合第 3 . 6 . 1 . 1 和 3 . 6 . 2 . 1 条规定。 表 3 跌落项 目 样品质量( K g ) 礴 1 01 0一2 525 -55 0 面 跌 落 跌落高度( m m) 8 0 06 004 5 0 跌落 面如图3所示按3 -2 -5 -4 -6 面次序向下跌落 梭 角 跌 落 跌落高度 ( mm)6 0 0 4 5 0 3 5 0 跌落棱跌落梭为跌落角的三条搜 跌落 角 跌落角为样品正面下边的任一角 跌落次数 各

28、一次 之 一止面 刁 底面 a . 5 , 一三个侧面 图 3 S J / T 1 0 6 5 8一1 9 9 5 5 . 4 . 2 方法 5 . 4 . 2 . 1 试验设备 5 . 4 . 2 . 1 . 1 提升装置: 在提升或释放过程中, 不应使样品损伤。 5 . 4 . 2 . 1 . 2 支撑样品的装置: 在释放前应使样品处于下列规定的状态。 a . 面跌落时, 样品的跌落面与冲击面平行, 其夹角最大不超过 2 0 ; b .棱跌落时, 样品的重力线通过被跌落的梭。构成该梭的两个平面中的一个面与冲击 之间的夹角的误差不大于 土5 0 或此夹角的 1 0 %( 以较大数值为准) ,

29、 使跌落的棱与冲击面平 行, 其夹角最大不超过2 0 0 c . 角跌落时, 样品的重力线通过被跌落的角, 构成此角的至少两个平面与冲击面之间夹 角的误差不大于士 5 0 或此夹角的1 0 0 ( 以较大数值为准) 。 5 . 4 . 2 . 1 . 3 释放装置: 在释放过程中, 受试包装件不应碰到装置的任何构件, 而自由跌落。 5 . 4 . 2 . 1 . 4 冲击面: 应水平、 平坦、 结实和坚硬, 以致试验时不移动、 不变形, 通常此冲击面应 满足以下要求: a . 一整块: 质量至少为最重受试包装件质量的 5 0 倍; b .平坦: 冲击面任意两点的 高度差不超过2 m m ; 。

30、 . 坚硬: 冲击面的任何l o o m 韶 的面积上放置1 0 k g 的静负荷, 变形不超过。 . l m m; d . 面积: 面积的大小要满足保证受试包装件完全落在冲击面上。 5 . 4 . 2 . 1 . 5 设备应有高度指示装置。 5 . 4 . 2 . 2 试验要求 试验时先进行面跌落. 再棱跌落, 最后角跌落。 5 . 4 . 2 . 3 试验方法 5 . 4 . 2 . 3 . 1 提起样品, 使之满足第 5 . 4 . 2 . 1 . 2条规定的状态。 5 . 4 . 2 . 3 . 2 按第5 . 4 . 1 条规定将样品提至规定的高度位置。其提起高度( 指样品的最低与冲

31、 击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与额定高度之差不得超过土 2 %0 5 . 4 . 2 . 3 . 3 释放样品, 使其自由跌落。 5 . 4 . 2 . 3 . 4 试验结束后, 按 3 . 6 . 1 . 2 条和 3 . 6 . 2 . 2 条进行检测。 5 . 5 运输试验 5 . 5 . 1 要求 样品应能承受速度为2 0 - 4 5 k m / h 的6 h 模拟运输试验, 试验结束后束应符合第3 . 6 . 1 . 1 条和 3 . 6 . 2 . 1 条规定。 55 . 2 方法 5 . 5 . 2 . 1 试验设备 5 . 5 . 2 . 1 . 1 汽车颠簸模拟试验台的振动波形为平

32、稳 宽带随机波。 5 . 5 . 2 . 1 . 2 加速度瞬时值概率密度函数应近 似正态 分布。 5 . 5 . 2 . 1 . 3 模氮实际运输状态为卡车, 负载 2 . 5 t 左右, 一般碎石路面, 时速度为 2 0 -4 5 k mo 5 . 5 . 2 . 1 . 4 被试样品质量为1 0 0 - - 1 5 0 坛, 重心高度不 大于5 0 0 m m. 5 . 5 . 2 . 2 试验要求 二 带包装的样品 质量不足1 0 0 k g 时 , 需要加配重至1 0 0 k g ; b . 带包装的样品需用夹具或绳索可靠地固定在台面上, 固定时应尽量使样品重心与台 面中心一致。 一

33、9 一 S i / T 1 0 6 5 8一1 995 5. 5. 2. 3 5. 5. 2 试验方法 调整试验设备的速度为2 0 一4 5 k m / h . 进行 6 h 的模拟运箱试验。 5 . 5 . 2 . 3 . 2 试验结束后, 按第3 . 6 . 1 . 1 条和3 . 6 . 2 . 1 条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检侧。 注: 如无汽车颐笼棋拟试脸台时, 允许用符合下列条件的汽车运枯试验代替。 路面: 三级公路的中级路面, 即碎石路, 不整齐石块和土路; 里程: 2 0 0 k m ; 车速: 3 0 一 4 0 k 时h ; 车型: 4 t 汽车; 装载量: 满载量的三分之一; 包装件摆放位置: 车箱后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无线电四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管银财、 孙汉强、 任蔽筱、 江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