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70628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 8 卷第1 期 2 0 0 7 年1 月 纺织学报 J o u r n a lo fT e x t i l eR e s e a r c h V 0 1 2 8 N o 1 J a n 2 0 0 7 文章编号:0 2 5 3 9 7 2 1 ( 2 0 0 7 ) 0 1 0 0 5 1 0 5 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 李毓陵1 ,丁辛1 ,胡良剑2 ( 1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 0 1 6 2 0 ;2 东华大学理学院,上海2 0 1 6 2 0 ) 摘要通过实例,应用置换理论分析了矩形三维预制件的编织过程,在将编织循环表达为不相交的轮换的乘积 后,建立了各轮换与编织锭子移

2、动规律之间的关系。以1 :3 字截面预制件编织为例,对异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的编织 过程进行了置换表达。从不相交的轮换的积的表达式中,不仅可以得到有关异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编织锭子移动规 律方面的特性,还可判别出方格阵上编织锭子的类别并确定其初始位置,为异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编织的最终实现 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纵横编织;编织模式;异形截面预制件;置换;不相交轮换 中图分类号:T B 3 3 2文献标识码:A P e r m u t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b r a i d i n gp r o c e s so f3 - Dp r o f i l e dp r e f o

3、r m s L IY u l i n 9 1 ,D I N GX i n l ,H UL i a n g j i a n 2 ( 1 C o l l e g eo fT e x t i l e ,D o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2 0 1 6 2 0 ,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o fS c i e n c e ,D o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2 0 1 6 2 0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P e r

4、m u t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i sp r o p o s e dt od e s c r i b et h eb r a i d i n gp r o c e s so f3 一Dp r e f o r mw i t hr e c t a n g l e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s O n ee x a m p l eo f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p r o p o s e dm e t h o di sp r e s e n t e df i r s t l y W h e nab r a i

5、 d i n g c y c l ei se x p r e s s e da sap r o d u c to fd i s j o i n tp e r m u t a t i o n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d i s j o i n tp e r m u t a t i o n sa n d t h em o v e m e n to fb o b b i n si s d e v e l o p e d T h ep r o c e s so f3 - Dp r e f o r mb r a i d i n gw

6、i t h 口一s h a p ec r o s s s e c t i o ni s a n a l y z e da s a n o t h e re x a m p l et od e s c r i b e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p r o p o s e dm e t h o dt ob r a i dp r o f i t e dp r e f o r m s B a s e do n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p r o d u c to fd i s j o i n tp e r m u t a t

7、 i o n ,t h e t y p e so fb r a i d i n gb o b b i n s canb e d i s c r i m i n a t e da n dt h e i ri n i t i a lp o s i t i o n sb ed e t e r m i n e d ,印a r tf r o mt h ed e d u c t i o n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 d i s j o i n tp e r m u t a t i o na n dt h em o v e m e n

8、to fb o b b i n s ,t h u sl a y i n gaf o u n d a t i o nf o rb r a i d i n gap r o f i l e dp r e f o r m K e yw o r d s t r a c ka n dc o l u m n ;b r a i d i n gp a t t e r n ;p r o f i l e dp r e f o r m ;p e r m u t a t i o n ;d i s j o i n tp e r m u t a t i o n 纵横编织是一种有效的三维编织方法,不仅可 以编织矩形截面三维预

9、制件,还能编织各种其它的 异形截面三维预制件。一定编织模式下编织锭子的 移动规律是纵横编织中的重要问题。文献 1 通过 经验分析,针对矩形截面三维编织预制件,计算出了 “4 步法”编织模式下编织锭子分组数、各组编织锭 子枚数以及编织锭子全部回到初始位置所需的编织 循环数等重要规律,但所得到的经验公式并不适合 其它种类的编织模式。文献 2 通过计算机模拟找 到了一些“8 步法”编织模式下上述的编织锭子移动 规律,但所采用的是逐点追踪的方法,并不能获得规 律性的结论。在作者的前期工作o 中,首次运用置 换方法,建立了编织模式与编织锭子移动之间的数 学关系,并通过“4 步法”和“8 步法”实例运算,

10、得到 了置换的轮换表达与编织锭子移动规律之问的对应 关系,解决了矩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编织时,编织锭子 移动规律的确定问题。在编织模式比较复杂,编织 锭子数量比较多的异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的编织时, 需要确定初始状态下,哪些锭子载纱,哪些锭子不载 纱等问题,才能使编织得以实施。目前公开的资料 收稿日期:2 0 0 5 0 8 0 9修回日期:2 0 0 5 1 2 2 0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沪教委科 2 0 0 1 4 4 号) 作者简介:李毓陵( 1 9 6 3 一) ,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产业用纺织品设计、纺织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等。 E m a i l :l y

11、l u d h u e d u c a 。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5 2 纺织学报第2 8 卷 中,尚未见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为此,本文 试图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置换的 轮换表达与编织锭子移动规律之间的对应关系,得 到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1 矩形截面预制件编织中的置换表达 本文采用编织图H 1 表达纵横编织。依据作者的 前期工作,可知矩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的编织过程可 以用集合F 及作用在F 上的置换 z ,日 来表示。

12、 集合F 是编织盘的抽象,而置换 z ,日 是编织模式 的抽象。 图1 ( a ) 为行列为2 2 的“4 步法”编织图, 图1 ( b ) 为抽象出的集合,。若用置换P 表示一个 编织循环的结果,则: P = ( f o ,。五,s 厶,: o ) ( ,。 ,。厶,: :) ( ,。) ( 厶。) ( ,。) ( 工,) ( 1 ) 从式( 1 ) 中可以直接得到编织锭子的移动规律, 如编织锭子的分组数为2 ,各组中编织锭子的个数 为4 ,编织锭子全部回到初始位置所需的编织循环 数为4 ,初始状态下边阵中空格的位置为厶。f o ,2 、 五,。和六。等b 1 。 ( a ) 编织图( b

13、) 集合F 图1 “4 步法”编织的抽象 F i g 1 M a t h e m a t i c a la b s t r a c t i o no f 4 - s t e p b r a i d i n g ( a ) B r a i d i n gp l a n ;( b ) S e tF 2 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中的置换表达 图2 ( a ) 为截面为口字形的三维预制件编织图。 实践表明这样的编织图可以编织出截面为口字形的 三维预制件b 。由于编织锭子数量较多,应用直观 法得到每枚编织锭子的移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 系相当困难。此外,通过经验方法,可以分析并确定 出边阵中载纱锭子的初始安放

14、位置,但如何确定 图2 中小粗线方框中的载纱锭子和空载锭子的初始 位置( 前者携带编织纱进行编织,后者不携带编织 纱,仅起传递运动作用) 却不很直观。为此对 图2 ( a ) 采取与图1 相似的抽象,得到如图2 ( b ) 所示 的集合F ,在此基础上,也应用置换运算方法来分析 集合中元素的置换规律,以解决编织锭子的初始 排列以及编织锭子移动规律的问题。 ( a ) 口字形的三维预制件编织图 f o ,1f o ,2f o 1 1f o ,1 2 f l , o ,1 。 ,1 1 1 2五1 3 允矗I五j五1 1 五。1 2f 2 ,1 3 l 。0 l 。1 1 2 1 1 1 l ,1

15、 2 1 1 3 2 0五2 1五2 2 2 nf , 2 ,1 2 2 1 3 3 1f 1 3 ,2 3 1 1允1 2 ( b ) 集合F 图2”口”子彤截面预制件编织的抽象 F i g 2 A b s t r a c t i o no f 口一s h a p ec r o s s s e c t i o np r e f o r m ( a ) B r a i d i n gp l a n ;( b ) S e tF 将图2 ( b ) 集合F 中的元素,的每一步移动作 置换表达,也写成置换的轮换幂形式,为简化起见, 这里不单独列出z 和日,同时每一步都表达成简化 的形式。 第1 步(

16、 纵向步进) 为: P 。= ( f o ,。 , :,。 ) “( ,: ,: :一”) ( ,。, 。, :,。 ,) “( ,。: 。:六:。:,1 3 J 2 ) 。 ( 2 ) 第2 步( 横向步进) ,用P :表示: P := ( Z ,。 ,。正m ,。,) “( ,。 ,。五,: m ) 一 ( l 。o 2 I 1 3 ) “( 2 ,o 2 1 2 ,1 2 厂1 2 ,1 3 ) 1 ( 3 )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17、 第1 期李毓陵等: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 5 3 第8 步( 横向步进) ,用P 。表示: P 。= ( 六,。兀, ,1 2 ,) 。1 ( A ,。六,六,。:六,。,) “ ( ,。二,。 ,:厶,) 一( ,。 , ,:A ,。,) “ ( 4 ) 图2 ( a ) Z 阵的行数和日阵的列数都为4 ,因此 该编织模式的循环数为8 ,可以说也是一种“8 步 法”1 ,完成一个编织循环就是将代表每一步的置换 按照编织顺序相乘。仍用置换P 表示一个编织循 环的运算结果,则: P2P 1 P 2 P 7 P 8 = ( 厶,。五,五,s 六,。 ,。 ,五厶,1 3 兀 , , 。,。

18、 2 1 3 2 1 1 0 厶,8 五,7 1 ,5 州 l ,2 厶。o ,2 五。4 ,。厶,: o ) ( ,。以, ,s 厶, ,: 。 。,。 z , :,。 o ,6 ,7 o ,9 2 ,1 1 2 ,1 2 1 ,1 2 厶,8 五,1 0 六I i 厶,1 2 厶,1 2 ,。 ,厶,六,。 ,。 ,:) ( 二,。厶,:f o ,A ,厶,f 4 。 五,1 0 ,1 1 以,1 3 六,l l 以,9 厶,9 五,1 1 o 1 3 1 1 1f , 3 1 0 1 ,8 六s ,s 工工。,: :,。 。,。 ,。 。六,:) ( 五,五,:f 2 ,。 厶,5 ,7

19、 ,1 1 厶,1 3 。1 2 五,l l 1 ,9 3 。8 1 ,6 ,2 六,。) ( ,。 ,。五,3 0 5 :,f 1 2 ;。 o ,。:f 7 ,。:以,。 厶,s ,s ,sf 3 ,) ( f 7 ,。A ,。 s z ,s :,s 吣A ,。o ,。:兀,。: ,。o 。 ,厶,六,) ( ,o 兀,:六,工,。 ,s , ,9 五,。, ,。 ,。 9 五, ,。) ( ,f 6 ,3 ,5 o ,7 六2 ,9 ,1 2 1 0 o ,1 2 二,1 0 以,8 六6 ,4 ,3 ) ( 2 ,1 : 。,。 ,。 , ) ( ,六,。六,。 ,。: ,。: f l

20、 ,。,) ( ) ( ”) ( 。,) ( ”) ( 工”) ( 。) ( ,:) ( f o ,。) ( f o ,。) ( 。) ( f o ,。) ( f o ,:) ( m ) ( ,。,) ( ,) ( f 7 ,。,) ( f 9 ,。) ( f ,) ( ,。) ( 厶,。) ( A ,。) ( f 8 ,。) ( 厂J 。,。) ( :,。) ( ,) ( ,) ( A 。) ( 。) ( A ,。) ( ,) ( ,) ( ,) ( ,。) ( 。) ( 5 ) 解读式( 5 ) ,可以看出: 1 ) P 表达为1 0 个不相交轮换的乘积,其中长度 为2 6 的有3 个,长

21、度为1 4 的有4 个,长度为1 2 的有 1 个,长度为6 的有2 个。置换的轮换表达中,不相 交的轮换的长度的公倍数等于置换的阶,由此可算 出P 的阶为5 4 6 ( 1 3X7X6 ) 。此外表达式还含有 3 4 个保持不变的元素。 2 ) 将1 0 个不相交轮换中的元素在相应的方格 上填上色泽,可以得到方格阵如图3 所示。为清晰 起见,每个方格上都标出了与之对应的元素符号。 显然图3 显示出了图2 ( a ) 中大小粗方框之间的口字 形截面,因此选定这些元素安放编织锭子,并携带编 织纱,成为载纱锭子,就可以编织出口字形截面的三 维预制件。 图3口字形截面预制件方格阵 F i g 3 L

22、 a t t i c ea r r a yo f 口s h a p eC I O S S s e c t i o np e r f o r m 3 ) 保持不变的元素中,对比图2 ( a ) 和图3 ,可知 、 ,s 、 耶、 ”、 ,、 ,、 ,:、 t 、厶,e 、 ,s 、 ,l o 、 1 2 、 ,1 3 、厶,1 3 、以,1 3 、厶,1 3 、 ,1 3 、 1 1 3 、正,o 、六,o 、 ” ,。、 。,。和 :0 这些元素都位于方格阵的边阵, 因此这些元素对应于空方格的位置,也就是编织盘 初始排列时不安放编织锭子的位置。 4 ) 元素以,、二,、 。、 。、 ,。、六,

23、、六,、厶,、五,。 和厂8 。在式( 5 ) 中也保持不动,且这1 0 个元素正好都 位于图2 ( a ) 小粗方框之内,为保证编织的进行,这 些元素对应位置都有编织锭子,以起传递移动的作 用,只是为了编织出口字形截面中间的方孔,这些编 织锭子不携带编织纱,是空载锭子。在图3 中将这 些元素对应的方格用斜线底纹标出。 5 ) 依据前期工作1 的结论,可知图2 ( a ) 所示编 织模式下编织锭子的分组数为1 0 ,其中有3 组的编 织锭子枚数为2 6 ,有4 组的编织锭子枚数为1 4 ,有 1 组编织锭子枚数为1 2 ,有2 组编织锭子枚数为6 , 而编织锭子全部回到初始位置所需的编织循环数

24、 为5 4 6 。 很明显,通过置换运算和元素特性分析后所得 到的方格阵与实际可行的方格阵是完全相同的。这 说明前期工作。所应用的数学抽象过程和计算方 法,也可以应用到异形截面预制件的编织过程。一 旦获得了编织模式,就可以通过置换运算,得到集合 F 中所有元素的置换规律。依据元素在置换的轮换 表达中所处的轮换和位置,可以确定方格阵上编织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5 4 纺织学报第2 8 卷 锭子的类型和位置并得到编织图,从而为实现异形 截面

25、预制件的编织奠定基础。同时,置换运算结果 表达成轮换的乘积形式后,也可以从中获得异形截 面预制件编织模式下的编织锭子的移动规律,如编 织锭子的分组数、每组编织锭子的枚数以及这些编 织锭子的具体位置等。这对于进一步分析异形截面 预制件编织过程,研究编织纱的空间轨迹以及预制 件的性能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任一置换都一定 可以表达为不相交的轮换的乘积,且表达是唯一 的o “,因此图3 所示方格阵不仅一定能够得到而且 是唯一的。进一步而言,在纵横编织过程中引入置 换理论,不仅可以描述矩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的编织 规律bo ,而且可以描述复杂的异形截面预制件的编 织规律。 3实验验证 对式( 5 ) 中的2

26、 个6 一轮换,即( :, :,: 厶。 , ) 和( 厶,六,。厶,。厶,。 ,。: 川) ,在图3 上用 浅色标出后可看出,2 个轮换的位置分别位于图3 的左下角和右上角。编织锭子的这种移动规律比较 特殊,在图2 中很难通过经验直接观测到。如果在 实际编织时,应用示踪纱线法对这2 组编织纱进行 追踪,将编织结果与运算结果相对比,就可以验证本 文抽象过程的合理性以及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编织前,首先按照图3 所示的运算结果排列和 安放载纱和空载锭子。对图3 中2 个对角区域的浅 灰色位置上的载纱锭子进行特别处理,其中1 个区 域中的6 枚锭子中的5 枚锭子装上深色的编织纱, 另1 枚装上浅色的

27、编织纱;另一个区域用纱的方式 相同。其它载纱锭子上都装载白色编织纱。编织出 的预制件见图4 ,从图4 ( a ) 上可以清楚看出2 个色 纱组分别位于与2 个6 轮换相对应,而从图4 ( b ) 上可清楚看出色纱与色纱之间的交缠状况,色纱与 色纱交缠的循环正好为6 ,说明该区域的编织结果 与运算结果完全一致。由此可以认为本文应用的抽 象过程是合理的,运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至此可知,采用置换表达,将矩形截面三维预制 件的编织过程转换成为集合中元素的置换过程的方 法,完全可以用于异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的编织过程。 从置换运算结果的轮换表达中,不仅可以得到异形 截面三维预制件的编织锭子的分组数等,而且可

28、以 判别出编织锭子的类别并确定其位置,从而从理论 的角度解决了在异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编织模式已知 图4口字形截面预制件 F i g 4 P r e f o r mw i t h 口一s h a p ec r o s s s e c t i o n ( a )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 b ) L o n g i t u d e 时,编织盘上编织锭子的分类和初始排列的问题,为 最终编织出相应的异形截面三维预制件奠定基础。 4结论 1 ) 在纵横编织过程中引入置换理论,不仅可以 描述矩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的编织规律,而且可以描 述复杂的异形截面预制件的编织规律。 2 ) 置换

29、运算结果的轮换表达中,不仅可以得到 异形截面三维预制件的编织锭子的分组数等,而且 可以判别出编织锭子的类别并确定其位置。 3 ) 由于任一置换都一定可以表达为不相交的轮 换的乘积,且表达是唯一的o “,这说明已知异形截面 三维预制件的编织模式时,编织盘上编织锭子的分 类和初始排列一定可以得到且是唯一的。黼 参考文献: 1 “W ,H a m m a d ,E 1 S h i e k hA S t r u c t u r a la n a l y s i so f3 - D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

30、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第1 期李毓陵等:异形截面预制件编织的置换分析 5 5 2 3 4 b r a i d e d p r e f o r m s f o r c o m p o s i t e sp a r t I : f o u r - s t e p p r e f o r m s J JT e x tI n s t1 9 9 0 ,8 1 ( 4 ) :4 9 1 5 1 4 K o s t a rTD ,C h o uT - W P r o c e s ss i m u l a t i o na n df a b r i c a t i o n

31、o fa d v a n c e d m u l t i s t e p t h r e e - - d i m e n s i o n a lb r a i d e d p r e f o r m s J j J o u r n a lo f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 ,1 9 9 4 ,2 9 ( 8 ) : 2 1 5 9 2 1 6 7 L iY u l i n g ,D i n gX i n ,H uL i a n g j i a n P e r m u t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 t r a c ka n dc o

32、l u m nb r a i d i n g J J o u r n a lo fD a n g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0 4 ,2 1 ( 2 ) :3 4 3 7 李毓陵,丁辛纵横步进编织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c , 5 6 7 毛天祥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全国第十届复 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 版社,2 0 0 0 :3 3 9 3 4 2 道德锟,吴以心,李兴国立体织物与复合材料 M 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 9 9 8 :6 2 7 8 K o m a rTD C h o uT _ W M i e r o s t r u e t

33、 u r a ld e s i g no fa d v a n c e d m u l t i s t e p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b r a i d e dp r e f o r m s J J o u r n a l o fC o m p o s i t eM a t e r i a l s ,1 9 9 4 ,2 8 ( 1 3 ) :1 1 8 0 1 2 0 1 高绪珏近世代数 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5 : 】4 2 一】9 8 - - I 儿I | _ ;I H l | I h I I l 】_ | l “ _ 一| l |

34、- | rb | l _ _ 一 ( 上接第5 0 页) 2 郭兴峰,李晓久,王瑞,等变截面管状机织增强材料 4结论 设计五轴向立体机织物的结构时,斜向纱的不 同分布将影响z 向纱的密度和织物结构。 对于较紧密的五轴向立体织物,x 、y 和4 - p 向 纱的截面为矩形。z 向纱的截面形状由其周围的 x 、l ,和口向纱所包围的形状决定,这个形状与x 、 l ,和口向纱宽度和单元体在x 、l ,方向的尺寸有 关,可出现八边形、六边形和四边形等形状。黼 参考文献: 1 郭兴峰,王瑞,黄故,等接结经纱对三维正交机织物 结构的影响I J 纺织学报,2 0 0 5 ,2 6 ( 1 ) :5 6 5

35、8 3 4 5 6 的织造设计 J 纺织学报,2 0 0 4 ,2 5 ( 6 ) :1 0 6 1 0 7 R u z a n dJ M G u e n o tG M u h i a x i a l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f a b r i c a n dp m c e s sf o ri t sm a n u f a c t u r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P a t e n t ,W O 9 4 1 2 0 6 5 8 P 1 9 9 4 0 9 1 5 K h o k a r ,N a n d a n W o v e

36、n3 Df a b r i cm a t e f i a l :U SP a t e n t 6 3 3 8 3 6 7B 1 P 2 0 0 2 0 1 1 5 C u r i s k i sJ I ,D u r i eA ,N i c o l a i d i sA ,e ta 1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 m u h i a x i a lw e a v i n gf o ra d v a n c e dc o m p o s i t em a t e r i a l slCj S c o t tM L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t h e11

37、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 o nC o m p o s i t eM a t e r i a l s :V o lVT e x t i l eC o m p o s i t e s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M e l b o u m e :A u s t r a l i aC o m p o s i t eS t r u c t u r e S o c i e t y ,1 9 9 7 :8 6 9 6 陈明新型织机 M 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1 9 9 9 :1 7 6 1 7 8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