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动脉血压下降及治疗过程体感皮层诱发电位的动态变化.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70775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性动脉血压下降及治疗过程体感皮层诱发电位的动态变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实验性动脉血压下降及治疗过程体感皮层诱发电位的动态变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性动脉血压下降及治疗过程体感皮层诱发电位的动态变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性动脉血压下降及治疗过程体感皮层诱发电位的动态变化.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1 0 6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O FX I N J I A N GME D l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2 0 0 7 O c t . , 3 0 ( 1 0 ) 实验性动脉血压下降及治疗过程体感皮层 诱发电位的动态变化 黄强 , 孟馥芬“ , 康福信“ , 张建龙“ , 马琪“ ( 新疆医科大学 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 “ 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 3 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新疆乌鲁木齐 8 3 。 。 。 0) 摘 要: 乒 的: 观 察 动 脉 血 压 下 降 至 失 血 性 休 克 及 治 疗 后 家 兔 大 脑 皮 层 诱 发 电

2、 位的 变 化, 了 解 缺 血 缺 氧 纠 正 后 神经系统电 活动的变化。方法: ( 1)记录放血前诱发电 位及放血后血压50一 60m m H g (6 . “7 . 98k P a)时的 皮层 诱发电位, 测量皮层诱发电位潜伏期正波值、 负波值的幅度及峰峰值的幅度和时程。( 2)给予扩容补液治疗( 补充 所失血量及等量生理盐水和6 5 4 一 2 1 m g / k g ) 半小时后血压恢复到80一10o m m H g 时, 测定皮层诱发电位的潜伏期 正波值、 负波值的幅度及峰峰值的幅度和时程, 并进行组间比 较。结果: 放血前后与治疗组皮层诱发电位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 P。 .

3、o 5 ) .结击: 实验性动脉血压下降过程中随着血压下降皮层诱发电位正波、 负波、 峰峰值幅 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其潜伏期、 峰峰时程延长; 当血压低于70 m m H g ( 9 . 3I k P a ) 进行扩容时, 诱发电位不能恢复到 放血前的水平。该变化规律为临床对休克的治疗和有效监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动脉血压; 皮层诱发电位; 失血性休克;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3 3 2 : R 5 4 4 ; R 3 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9 一 5 5 5 1 ( 2 0 0 7 ) 1 0 一 1 1 0 6 一 0 2 E x p e r i m e n

4、t a l “ t u d y ” n c o r t i c 拜 1 “ V o k e d p o t e n t i a l d u r i n g t h e “ r t e r y b l 0 0 d P r e s s u r e d e s c e n d e da n dt r e a t m e n t i nr a b b i t s H U A N GQ i a n g , ME N GF u-f e n , K A N GF u 一 x i n , e t a l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C a r d i o l o g 夕 , F i ft

5、h A ffi l i a t e dHo s P i t a l , X i n j i a n gMe d i c a l Uni v e r s i t 夕 , Uru m g i 8 3 0 0 0 O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c o r t i c a l e v o k e d p o t e n t i a l ( C E P ) d u r i n g t h e a r t e r y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d e s c e n d

6、 e d a n d t r e a t e d i nr a b b i t s . 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c h a n g e o f e v o k e d P o t e n t i a l w h e n h e m o r r h a g i c s h o c kw a s t r e a t e d . Me t h o d : ( 1 )R e c o r dt h en o r m a l w a v eo f e v o k e dp o t e n t i a l b e f o r ee x s a n g u i n a t e

7、d .He m o r r h a g em a k e dt h e b l o o dp r e s s u r e t o5 o 6 0m mHg( 6 . 6 5 7 . 9 8k P a ) , p r e s s u r e i s 5 0 一6 0m mHg .Wh i l e t r e a t e d( t r a n s f u s i o n a n dr e c o r d e de v o k e dP o t e n t i a l .( 2 ) w h e nt h e b l o o d o f t h e w h o l e b l o o dt h a t

8、e x s a n g u i n a t e dj u s t a n dt h e s a m e q u a n t i t y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s a l i n e a n d6 5 4 一 21 m g / k g ) , w a i t f o r h a l f a n h o u r .T h e b l o o dp r e s s u r e r e c o v - e r e d t o 8 0 l o o m m H g( 1 0 . 6 4 一1 3 . 3 k P a ) , t h e nr e c o r d e d C E

9、 P , u s e ds t a t i s t i c a l m e t h o d t o a n a l y s e . R e - s u l t s :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h e m o r r h a g eg r o u Pa n d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h a v ed i f f e r e n c e s( P0 . 0 5 ) .C o n c l u s i o n : Wi t ha r t e r y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d e s c e n d e d C E P

10、p o s i t i v e w a v e v a l u e s , n e g a t i v e w a v e v a l u e s , t h e p 一 p v a l u e s w e r e d e c r e a s i n g . B u t w h e n t h e b l o o dp r e s s u r e w a s l o wi n7 0 m mHg( 9 . 3 I k P a ) , t h e nt r e a t e di t , t h e e v o k e d p o - t e n t i a l c o u l dn o t r e

11、 c o v e r a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5 .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p r o v i d e db a s i s t o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h e m o r r h a g i c s h o c ka n dv a l i dm o n i t o r . K e y w o r d s : t h e a r t e r yb l o o dp r e s s u r e ; c o r t i c a l e v o k e dp o t e

12、n t i a l ; h e m o r r h a g i c s h o c k ; t r e a t m e n t 有关动脉血压下降及失血性休克过程中体感诱 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情况国内外研究很 少。随着动脉血压下降脑血流量也随之减少, 中枢 神经系统可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及电活动的变 , 作者简介: 黄强( 1 9 75一) , 男, 硕士, 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 心血管病诊治。 万方数据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O FX I N J l A N GME D I C A LU N l V E R S I T Y 2 0 0 7O c t . , 3 0 (

13、 1 0 )1 1 0 7 化 , 表 现为随 着血压 下降皮层诱发电 位逐渐减小, 但有一段时间因机体的自 我调节使血流重分布, 皮 层诱发电位变化相对较小, 但此后皮层诱发电位变 化明显比 3 。本研究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失血 前、 失血使血压下降至50一60 m m H g 及给予扩容 等纠正休克治疗后诱发电位的变化, 旨在进一步探 讨失血性休克过程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变化的可 能机制, 为今后休克治疗提供更多的检查和监测手 段。 1 材料与方法 1 . 1 实验动物新西兰大耳白兔 28 只( 新疆医科 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雌雄不拘, 体重( 2 . 5 士 0 . 5 )k g

14、 。 1 . 2 药品和仪器药品: 0 . 9 %生理盐水, 1 %肝素, 盐酸利多卡因( 华北制药厂产品) ; 仪器: B L 一 4 20 生 物信息采集计算机系统( 成都泰盟有限公司) , 塑料 插管, 压力换能器, 悬浮电极, 视觉电生理仪和诱导 电极( 日 本 N I HO NK O HD E N公司生产) 。 1 . 3 实验方法家兔仰卧固定在兔手术台上, 在左 侧腹股沟处用1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闭, 切开皮肤, 分离组织, 暴露股动脉, 行股动脉插管连接于压力换 能器, 用以记录血压及放血。将家兔翻转, 固定头 部, 用 1 %的利多卡因头顶局部麻醉, 切开皮肤, 在 矢状缝和冠

15、状缝构成的“ 十” 字交叉左侧钻开颅骨, 不损伤硬脑膜, 在伤口处滴液体石蜡以防止硬脑膜 干燥。在右前肢插人电针用以给予刺激, 电针连于 刺激输出导线, 用固定器固定悬浮电极, 电极连 B L - 4 2 。 生物计算机系统, 另一端固定于硬脑膜上。给 予 15V电刺激, 同时使用 B L-4 20 计算机生物系统 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模块记录电位变化, 连续给予 7 一8 次刺激, 同时记录放血前皮层诱发电位。接着 从股动脉放血, 并同样记录诱发电位变化。 1 . 4 分组本实验为自 身前后对照实验。对照组: 放血前; 实验组: 放血至血压为5 0 一6 0 m mHg ( 6 . 6 5 一

16、7 . 98 k P a), 待血压稳定后记录此时的皮层诱发电 位; 治疗组: 用所放的全血回输, 同时加等量的生理 盐水, 并给予6 5 4 一 21 m g / k g 体重, 半小时后待血压 平稳后记录诱发电位。 1 . 5 统计学处理采用 S P S S n. 0统计软件进行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用均数士标准差 仕士5)表 示, 检验水准a =0 . 0 5 。 2 结果 放血前与放血至血压为5 0 6 o m mH g ( 6 . 6 5 7 . 98k P a ) 时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正波值、 负波 值、 峰峰值均降低, 而潜伏期和峰峰时程延长( p 0 . o 1 ) 。与实

17、验组比较, 治疗组正波值、 负波值、 峰峰 值明显升高, 而潜伏期和峰峰时程明显缩短 ( 尸 。 . 0 1 ) 。 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未恢复到放血前电位水 平( 尸0 . 01) , 而潜伏期和峰峰时程也未恢复 ( 尸 0 . 0 1 ) , 见表 1 、 2 。 表 1 失血及治疗过程皮层诱发电位正波值、 负波值、 峰峰值变化( 卜 v . x 士 5 ) 正波值 负波值峰峰值 对照组 实验组 治疗组 2 1 3 。 1 1 土4 6 . 0 2 9 5 . 9 9 士2 7 . 8 7 . 1 4 7 . 8 4 士2 4 . 7 7 . 1 6 9 。 2 2 土4 8 。 8 0 7

18、79 7 士1 8 . 6 7 . 1 1 3 . 9 6 士2 13 4 . 3 8 0 . 6 6 士7 5 . 2 6 1 7 6 。 1 2 土3 6 . 0 4 . 2 6 1 . 8 1 士2 8 . 3 4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尸。 . 01; 与实验组比较, 尸001 表 2 失血及治疗过程皮层诱发电位潜伏期、 峰峰时程变化 ms , x 士5) 分组潜伏期峰峰时程 对照组7 . 4 0 士0 . 7 04 . 3 3 士0 . 4 7 实验组1 0 . 6 2 士1 . 0 8 5 . 9 9 士0 . 6 5 任 治疗组8 . 98士1 . 08 5 . 14士0 .

19、 52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尸。 . 01; 与实验组比较, P。 . 01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在收缩血压下降到 5060 m m H g ( 6 . 6 5 一7 . 9 8 k p a ) 时, 皮层诱发电位的潜伏 期和峰峰时程明显延长, 正波值、 负波值、 峰峰值明 显降低。此时用所抽出的全血和等量生理盐水加 654- 2 (1m g / k g 体重) 进行治疗, 皮层诱发电位正波 值、 负波值、 峰峰值明显回升, 潜伏期和峰峰时程明 显缩短, 但不能恢复到放血前的水平 ( 尸0 . 01) 。 提示失血到一定程度时, 缺血促使休克向不可逆发 展, 此时再进行扩容治疗, 神

20、经元由于缺血再灌注损 伤、 钙超载、 炎性因子、 氧自由基等的作用川而受到 损伤, 无法完全恢复到放血前时的功能状态, 导致诱 发电位不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诱发电位的这种变 化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提示在细胞功 能失代偿之前及时治疗, 能更有效地抢救病人生命, 更有利于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 K e i t h R w, S t a m b o u g h J L , A w e n d e r S H . S o m a t o s e n s o r y 。 o r - t i c a l e v o k e dp o t e n t i a l s : a r e

21、v i e wo f 1 o oc a s e s o f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s p i n a l s u r g e r ym o n i t o r i n g J .JS p in a l ns o r d , 1 9 9 0 , 3 : 2 2 0 - 2 2 6 . 2 黄强, 康福信, 张建龙. 失血性休克过程家兔皮层诱发电位的 动态变化 J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 0 0 5 , 2 8 ( 2 ) : 1 2 0 一 1 2 1 . 3 S c h u ie r FJ, H o s s m a n nK A E x p e r i m e n t b r a i ni n f a r c t s i n。 a t s J . S t r o k e , 1 9 8 0 , 1 1 ; 5 8 3 . 4 常国友, 马诺山, 曹艳争. 医学实验中几种麻醉方法及其监测 和管理 J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 9 9 6 , 1 3 ( 2 ) : 3 2 一 3 4 . 5 罗正暇.休克学 M . 天津: 科技卫生出版社. 2 o 01. 1 2 1 。 - 1 2 5 0 . 收稿日 期: 2 0 0 7 一 0 4 一 1 0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