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70922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G B 1 2 7 4 3 - 9 1 P l a n t q u a r a n t i n e r u l e s f o r p r o d u c i n g a r e a s o f s o y b e a n s e e d 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大豆种子产地检疫的程序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繁育大豆种子的原种场、 良种场、 农业科研单位、 院校以及农户生产健康大豆种子。 2 术语 2 . 1 产地检疫 指健康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检疫工作, 包括选地、 选种、 种子处理、 防治措施和田间、 室内检疫

2、及 签证。 2 . 2 健康种子 指按本规程所列检验方法检验, 符合本规程对所列应检病害、 杂草要求的大豆种子。 3 应检病害、 杂草 3 . 1 大豆菌核病S c l e r o t in i a s c l e r o t io r u m( L i b . ) d e B a r y 3 . 2 冤丝子C u s c u t a s p p . 3 . 3 大豆病毒病S o y b e a n v i r u s d i s e a s e s 3 . 4 大豆霜霉病P e r o n o s p o r a m a n s c h u r i c a ( N a u m. ) S y

3、d . 3 . 5 大豆灰斑病 C e r c o s p o r a s o j in a H a r a 4 健康种子的生产 4 . 1 种子田选择 4 . 1 . 1 种子田设在排水良好、 土壤肥力中等的地块, 并实施秋翻地。 4 . 1 . 2 前茬为禾谷类作物, 要做到不迎茬、 不重茬, 要避免前作或邻作为向日葵。 4 . 1 . 3 种子田四周不种应检病害、 杂草的寄主作物, 隔离条件要坚持 1 0 0 m内无大豆。 4 . 1 . 4 产地检疫申报: 种子田确定后, 种子繁育单位或农户应在播种前一月向当地植物检疫部门申请 产地检疫, 并填写申报表, 见表 1 , 国家技术监督局1

4、 9 9 1 - 0 3 一 2 1 批准1 9 9 1 - 1 0 一 0 1 实施 G s 1 2 7 4 3 一 9 1 表 1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申报表 申报单位( 户)联系人繁殖地点日期 一一 4 . 2 种子健康标准 4 . 2 . 1 原原种: 不带本规程所列的应检病害、 杂草, 无斑驳。 4 . 2 . 2 原种: 无菌核、 冤丝子种粒; 霜霉病、 病毒病发病率要分别低于3 和0 . 2 0 o , 灰斑病发病率、 种子 斑驳率低于3 0 o 0 4 . 2 . 3 一般良种: 无菌核、 冤丝子种粒; 霜霉病、 病毒病发病率要分别低于 1 0 和 0 . 5 0 o , 灰斑病发

5、病 率、 种子斑驳率低于5 0 o 0 4 . 3 种子要求 4 . 3 . 1 原原种自上一年无病田的大豆健株上采种, 经产地检疫证明符合原原种健康标准。 4 . 3 . 2 原种及一般良种种子采自上一级符合健康标准的种子田。 4 . 4 种子处理 4 . 4 . 1 播种前用筛子、 选种机等机械或人工办法粒选, 汰除混入的杂质。 4 . 4 . 2 播种前用瑞毒霉拌种, 防治霜霉病或其他真菌病害。 4 . 5 防治措施 4 . 5 . 1 在幼苗期, 及时拔出病毒病、 霜霉病病苗。 4 . 5 . 2 在大豆花期以前, 如果蚜虫发生, 应对种子田及保护带喷洒杀虫剂灭蚜。 4 . 5 . 3

6、 盛花期遇潮湿天气, 田间灰斑病病叶率达 3 0 时, 用5 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 4 . 5 . 4 当田间发现菌核萌发出子囊盘时, 喷洒多菌灵类药剂进行地面封闭。 4 . 5 . 5 当田间发现冤丝子时, 少则随即拔除, 多则于冤丝子开花时, 用2 0 0 倍地乐胺防除, 或连同大豆 一起销毁。 5 检查、 签证 5 . 1 检查时期: 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间, 要进行病害、 杂草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 在开花盛期、 结荚盛期进 行二次田间检查, 田间症状详见附录A, 将检验结果填入大豆种子田间检验记录表, 见表 2 0 5 . 1 . 1 盛花期检查: 检查冤丝子并及时处理。 病毒病检验

7、以盛花期为主, 该期田间病株率可作为该地块 种传率预测的依据, 原种及良种田可作为该地快种传率预测的依据, 原种及良种田花期病毒病株率应分 别低于1 和3 。灰斑病于花期检查后, 根据病情和当地气象预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药剂防治。 5 . 1 . 2 结荚盛期检查: 检查菌核萌发情况以便及时控制侵染。 G B 1 2 7 4 3 一 9 1 表 2 大豆种子田间检验记录 上 W TTl,kg WR & 5 2 检验方法 5 . 2 . 1 由植检部门会同种子部门、 生产单位( 户) 共同检验。 5 . 2 . 2 原原种逐行逐株目测, 原种、 一般良种采用棋盘式抽样检验。1 0 0 亩以下, 采

8、样点不少于1 0 个; 1 0 0 亩以上, 采样点不少于1 0 2 0 个( 根据地块大小而定) , 每点不少于 1 0 0 株。 5 . 2 . 3 田间不能确诊的病害样本应带回试验室, 做室内检验( 病毒病检测方法详见附录B , 其他真菌病 害按常规方法进行) 。检验结果填入大豆室内检验报告单, 见表3 0 表 3 大豆室内检验报告单 送检年月日检验年月日 标本编号检验对象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人备注 5 . 3 验收与签证 5 . 3 . 1 病毒病的检验以田间为主, 必要时做室内检验。如病毒病符合要求, 但带有菌核病、 冤丝子的种 子, 经汰除后, 也可验收。 5 . 3 . 2 凡经

9、过田间检验及室内检验后, 收获的种子符合种子健康标准的, 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 见 表 4 。 G s 1 27 4 3 一 91 表 4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合格证 单位( 户) :字第号 一一 G B 1 2 7 4 3 一 91 附录A 大豆病害的田间症状 ( 补充件) A 1 大豆菌核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茎杆, 叶片变褐枯死, 茎开始发病时产生褐色后变灰白色的病斑。 病斑表皮破裂, 木 质部成白色, 如麻杆状, 上生白色棉絮状的菌丝, 并有鼠粪状菌核。 A2 冤丝子 茎线状, 直径 1 . 0 - 1 . 5 m m, 黄色、 淡橙黄色或黄绿色, 光滑无毛, 在寄主茎上向左缠绕, 叶鳞片状,

10、 膜质。花黄白色, 多数簇生一起, 呈绣球形, 种子为小型朔果。 A 3 大豆霜霉病 A 3 . 1 幼苗: 沿主脉两侧出现退绿块斑, 扩大后叶片全部变黄, 病叶背面密生灰色霉层。 A 3 . 2 成株: 叶片上病斑散生, 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 叶背有灰霉, 呈星芒状。发病重的, 病斑可汇成更大斑块, 病叶干枯。被害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霉层。 A 4 大豆灰斑病 叶背病斑色较探, 生有黑色霉( 即分生抱子) , 干枯时破裂成孔。 初在表面生圆形小斑点, 后扩大。 中 心变褐色或灰色, 周缘成赤褐色, 椭圆形, 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英上病斑为圆形, 褐色, 有浓褐色轮廓。茎 部病斑呈纺

11、锤形, 黑褐色, 逐渐发展绕茎一周。 A 5 大豆病毒病 A 5 . 1 大豆花叶病( S M V ) A 5 . 1 . 1 病苗症状 大多数病苗在第 1 - 2 复叶展后都已显症, 气温持续在2 5 C以上时则隐症或延迟显症, 病苗单叶两 侧向下纵卷呈筒状, 或倒三角形, 单叶及复叶可有斑驳、 花叶, 或背面叶脉局部坏死, 而引起叶片向下弯 曲。 A 5 . 1 . 2 成株症状 花叶型: 花叶、 斑驳、 黄斑、 矮化、 皱缩。 顶枯型: 叶脉坏死, 自茎顶部向下坏死, 也可弯曲。 A 5 . 2 大豆矮化病( C MV ) 单叶扭曲, 叶背脉部分坏死, 叶片沿脉抽缩, 复叶轻性斑驳, 或

12、叶脉退绿, 成株期呈顶枯状, 与大豆花 叶病的顶枯型相同。 A 5 . 3 其他病毒病 由不同病毒引起。 A 5 . 3 . 1 花生轻性斑驳病毒病( P MM V ) 叶上有黄斑、 枯斑、 脉坏死、 斑驳或皱缩。 A5 . 3 . 2 蚕豆萎焉病毒病( B B WV) 顶病幼茎坏死变褐, 下弯、 腋芽枯死。 A 5 . 3 . 3 首楷花叶病毒病( A MV ) G B 1 2 7 4 3 一 91 叶片上呈现黄色斑驳或花叶。 附录B 大豆病毒病种传率的检测技术 ( 补充件) B 1 检测范围 原原种和原种。 B 2 器材 B 2 . 1 防虫温室或网室。 B 2 . 2 河沙、 砾石、 珍

13、珠岩或消过毒的土壤, 任选一种。 B 2 . 3 花盆或塑料果盘( 长方形, 约长4 5 c m、 宽3 3 c m、 高 1 0 c m, 底有细孔) 供播种。 B 2 . 4 消毒研钵。 B 2 . 5 硅藻土或金刚砂( 4 0 0- 6 0 0目) 。 B 2 . 6 指示植物菜豆品种“ m o n r o e b e a n “ , 供试幼苗, 要求在防虫温室培育, 在单叶到一片复叶时使用。 B 3 检测步骤 以生长试验为主, 必要时进行指示植物反应、 血清反应和电镜观察。 B 3 . 1 生长试验 8 3 . 1 . 1 取种样: 原原种按种重 1 / 1 0 , 最多不超过5 0

14、0 粒; 原种取 5 0 0 粒。 B 3 . 1 . 2 播种: 在防虫条件下播种和培育幼苗。 种距约3 - v 5 c m。 即于上述规格的塑料果盘中每行播 1 0 粒, 1 0 行, 共播 1 0 0 粒 盘。 其他盆则以此类推、 培育温度不低于1 5, 不高于2 8, 以1 8 - , - 2 3 为宜。 B 3 . 1 . 3 观察记载: 第一次于单叶展平时, 记下症状明显的病苗数, 第二次于第一复叶平展时, 记下症 状明显的病苗数, 拔除病苗和健苗, 留下可疑而未确定的苗。 B 3 . 2 接种指示植物 取可疑苗的叶片少许, 在消毒研钵中研成病汁, 加金刚砂( 或硅藻土) 少许,

15、常规接种菜豆“ m o n r o e b e a n “ 。观察指示植物接种叶的病斑或幼叶的系统症状, 判断可疑苗是否有病毒病。 B 3 . 3 琼脂双扩散血清反应 平皿中倾入熔化的培养基( N a N 3 1 0 o , S D S 0 . 5 0 o , 琼脂0 . 8 0 0 , 蒸馏水配制) 。 凝固后打二或四组孔, 中央孔滴入抗血清, 四周孔滴入待测植株的汁液。每克叶片加1 m L 水研磨, 并加 1 m L S D S 3 液处理, 挤出汁液, 即可加入平皿孔中测定( 测定球状病毒时不用S D S 处理) 。平皿加盖, 放2 5 - 3 7孵育 1 d o 标品孔与中央孔( 抗血

16、清) 之间出现沉淀线为阳性反应。 B 3 . 4 电镜观察 切取一小块(( 1 m mX3 m m) 叶片, 放入一滴2 0 o - 3 的磷钨酸( P T A ) 液中, 用玻棒捣碎叶组织, 取液 滴放在被有福尔马膜的铜网上, 浮载3 0 s , 取出吸去多余的液体, 即可在电镜下观察。 如观察c mv , 可用 乙酸铀 2 液染色。 G B 1 2 7 4 3 一 91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 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 东北农学院、 吉林省植物 检疫站、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明厚、 沈淑琳、 王原、 程世海、 昊希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