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死亡原因分析.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714571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4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死亡原因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死亡原因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死亡原因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死亡原因分析.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8 8 6中国妇幼保健2 0 0 5 年第2 0 卷 2 . 4 纵隔子宫。 2 例, 均为不全纵隔, 超声子宫造影时, 横 切面宫体见两个互不相连的暗区, 子宫下段接近内口时, 暗 区融合为一个。 2 . 5 妊娠组织残留。1 例, 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 因其为高 回声, 形态尚规则, 与内膜息肉非常相似。事后复习存储的 图像, 见其与宫壁的接 触面较广, 粘附在内膜上, 且游离部 分在液体中漂浮。 根据图像特点,结合有流产病史, 诊断不 应该困难。 2 . 6 正常宫腔造影声像图。 4 例, 注入造影剂后宫腔光整, 内 膜纤细, 整齐, 清晰。 纵切面宫腔呈长管状暗区, 横切面 呈梭形

2、暗区。 3 讨论 宫腔疾病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勃膜下子宫肌瘤,内膜增 生过长, 宫腔畸形等, 是引起女性不孕及子宫异常出血的常 见原因。临床上通常采用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 两者都 有创伤性, 患者不易接受。 常规的经阴道超声检查, 能测量内膜厚度, 但由于宫腔 闭合, 对于宫腔疾病不能满意的显示, 通常仅表现为内膜回 声异常。 超声子宫造影是向宫腔内注入负性造影剂生理盐水, 使 宫腔扩张, 形成无回声的透声窗, 可以改善内膜的清晰度, 显示宫腔内有无异常,可判断内膜息肉、 勃膜下肌瘤、 宫腔 畸形等宫腔疾病,明显提高了诊断率。同时超声子宫造影可 以 显示疾病的部位、 基底部情况以及其与子宫肌

3、壁间的关系, 给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J o s e ( ) 等认 为经阴道宫腔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赫膜下肌瘤、 子宫内膜 增生过长的诊断价值与宫腔镜相同。 内 膜增生过长者,内膜增厚,可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增 厚,回声增强。 但尚 不能区分简单型、复杂型和非典型性内 膜增生过长。 经造影检查无异常发现时, 不再需要作诊刮或 宫腔镜检查, 如有阳性病灶时, 可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或做 子宫切除术川。 总之, 超声子宫造影诊断准确性高, 操作简便易行,患 者痛苦少, 费用低廉, 易于接受, 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可作 为基层医院诊断宫腔疾病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J o s e

4、f S H,I s re a l M E . 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 o f t r a n s v a g i n a l s o n o g r a p h y p e r - f o r m e d b e f o re ro u t i o n d i a g n o s t i c h y s t e ro s c o p y f o r e v a lu a t i o n o f in f e rt i l i ty . F e r t i l it y a n d S t e ri l i t y, 2 0 0 0 , 7 3 : 4 1 3

5、 常 才主 编. 经阴 道 超声诊断 学. 北京: 科 学出 版社, 1 9 9 9 : 3 5 6 3 5 7 ( 2 0 0 4 - 1 0 - 1 4 收稿) 编校刘莹琦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死亡原因分析 邹冲谢火华王颖广东省云浮市妇幼保健院 5 2 7 3 0 0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1 7 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 0 0 1 .4 4 1 1 ( 2 0 0 5 ) 1 5 - 1 8 8 6 -0 2 摘 要】目 的: 探讨极低出 生体重儿 ( V L B W I )发生及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 为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提供依据, 提出 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 方法: 对1 9

6、 9 8 年1 2 月一 2 0 0 4 年1 2 月出生收治的2 0 8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 顾性分析。 结果: V L B W I 的主要原因有胎膜早破 ( 5 7 . 5 %) 、 宫内感染 ( 3 5 . 1 %) 、多胎 ( 双胎)妊娠 ( 2 4 . 5 %) 、 妊高征 ( 2 0 . 2 %) 、 脐带绕颈 ( 1 8 . 8 %) 、 前置胎盘 ( 5 . 3 %) 、 其他原因 不明 ( 1 6 . 3 %) , 主 要的 死亡原因 有N R D S 、 颅内出血、 肺出 血及败血症。 结论: 提高 V L B W I 近远期存活率必须早期发现, 除重视儿科的处理, 密

7、切监护、 及时处理并发症之外, 需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关键词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回 顾性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 ( V L B W I )是围产期保健工作的重点, 随着围 产医学的发展, 极低出生体重儿 ( V L B W I )存活率明 显提高, 但其死亡率仍较高, 在新生儿中占 第1 位。 深人研 究V L B W I 的 发病因素、 临床围生情况, 以 便及早干预, 提高 V L B W I 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尤其重要。 1 . 2 方法: 对我院1 9 9 8 年1 2 月 2 0 0 4 年1 2 月收治的2 0 8 例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因素、发病情况、胎龄与死亡关系进 行回顾性调

8、查及临床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2 0 8 例中 男1 5 6 例, 女5 2 例。 胎龄最小2 6 . 3 周, 最大3 7 周, 平均2 9 . 3 1 1 . 7 周。 体重最轻0 . 9 5 k g , 最重 1 . 4 9 k g 。 人院日 龄 ( h ) 4 8 h 1 1 例。本院出生6 3 例,占 3 0 . 3 %, 乡镇卫生院上送及初诊收人院1 4 5 例,占6 9 . 7 % o 2 0 8 例V L B WI 占同期住院4 . 5 %0 2 结果 2 . 1 V L B W I 发病因素。 2 0 8 例V L B W I 均为早产儿, 胎膜早

9、 破1 2 0 例,占5 7 . 7 %; 宫内 感染7 3 例,占3 5 . 1 %; 多胎 ( 双 胎) 妊娠5 1 例,占2 4 . 5 %; 妊高征4 2 例, 2 0 . 2 %; 脐带绕 颈3 9 例,占1 8 . 8 %; 前置胎盘1 1 例,占5 . 5 %; 其他不明原 因3 4 例,占1 6 . 3 % o 2 . 2 V L B W I 发病情况。 2 0 8 例V L B W I 均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 疾病, N R D S 为5 7 例, 肺炎为4 6 例, 颅内出血为2 8 例, 窒息 为2 7 例, 高胆为2 3 例, 硬肿为1 9 例, 肺出血1 4 例, D

10、I C 1 0 邹坤等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死亡原因分析第 巧期 1 8 8 7 例, 败血症3 例, 并发呼吸系统疾病1 1 3 例,占 首位。主要的 死亡原因N R D S 、 颅内出血、 肺出血及败血症。 2 . 3 胎龄与死亡关系。2 6一 2 8周4 0例,死亡3 1 例,占 7 7 . 5 %;一 3 0 周6 4 例, 死亡3 7 例,占5 7 . 8 %;一 3 2 周5 3 例, 死亡 1 0例,占1 8 . 9 %;一 3 5 周4 3 例,死亡4例,占 9 . 3 %;一 3 7 周8 例, 死亡1 例,占1 2 . 5 %。 2 . 4 体重与死亡关系。 0 . 9 5

11、 一 1 . 0 k g 2 1 例, 死亡1 5 例,占 7 1 . 4 %;一 1 . 2 k g 5 9 例, 死亡1 8 例,占3 0 . 5 %;一 1 . 3 k g 3 3 例, 死亡 5例,占 4 . 8 %;一 1 . 5 % 2 . 5 转归。2 0 8 死亡率2 0 . 2 %。 1 8 . 2 % 3 3 例, ;一 1 . 4 k g 6 2 例, 死亡3 例,占 死亡1 例,占3 . 0 3 %。 例存活1 6 6 例, 存活率7 9 . 4 %, 死亡4 2 例, 存活儿中 放弃治疗自 动出院3 1 例 ( 1 8 . 7 %) , 余1 3 5 例治愈出院, 出

12、院 标准是室温中 体温稳定, 能自 行吸吮 进奶, 反应良 好, 无其他疾病, 体重达2 . 0 k g 以上, 平均住 院天数2 3 . 6 d , 3 讨论 3 . 1 V L B W I 构成情况。 本组多胎妊娠、 胎膜早破、 妊娠并发 症仍为V L B W I 的常见原因, 主要的死亡原因N R D S 、 颅内出 血、 肺出血及败血症。故应加强围产期保健、 产前检查、早 期诊断及防治并发症, 加强对高危孕妇和高危儿因素的管理。 临床上对于确实无法避免的早产可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 预 防N R D S 的发生。当胎膜早破2 4 h以上者, 其母亲应使用抗 生素防治, 可减少新生儿围 产

13、期感染。 3 . 2 积极处理并发症。 V L B W I 由 于脏器功能不成熟, 易出现 多种并发症。低体重、呼吸暂停、 肺出血、 N R D S 、 感染、 颅 内出血均为V L B W I 早期常见问题, 也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 因。 本组临床资料人院时存在低体温8 6例, 发生率高达 4 1 . 3 %, 均发生在产房或外地转来的途中。研究证实低体温 可 对 新 生 儿 各 脏 器 血 流 产 生 影响, 尤 其对 心 脏肾 血 流的 影响, 合理的 保暖可以 提高V L B W I 的 存活率 。因 此, 有条件的产 科、 新生儿室应配备有恒定温暖的环境温度; 转运途中也应 配备转运保

14、暖床以防低体温的发生。我院新生儿科正式建立 于1 9 9 9 年, 随着N I C U的设备进一步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的 不断提高, 使V L B W I 的病死率下降到国内较低水平。我们体 会保温、 营养及黄疽等问题的指征比较明确, 判断处理也较 容易。 本组住院患儿无 1 例因保温不当或能量不足而恶化, 高胆患儿无 1 例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呼吸管理、 较为复杂。反复呼吸暂停, 围白质软化致痉挛性瘫痪, 可直接导致脑损害, 防治感染均 引起脑室周 的发生率为1 7 . 2 %, 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使产科细菌感 染的发生率增加。医务人员必须增强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 勤洗手

15、, 将能减少新生儿感染或院内感染 的发生。围 产期感染的防治, 应特别注意生后的败血症诊断 与治 疗, 纠正低血容量、 低血压、微循环功能不全时扩容和 应用正性肌力药, 并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多发生新 生儿晚 期, 一旦发现患儿反应差, 体重不增,即检查血常规, 注意白细胞、 血小板及杆状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比, 往往 发现有感染情况, 予积极抗感染治疗。 3 . 3 早产儿并发症与病死率的 关系。 V L B W I 病死率极高, 过 去,国内 报道在6 3 %一 7 4 %, I k g 病死率达8 0 %一 1 0 0 %, 发达国 家 资 料3 3 %一 7 0 % ( 4 )

16、。 本组资料表明, V L B W I 的 病死 率随 胎龄及体重增加明 显降低, 与文献 2 ,3 报道一致。胎龄越 低, 新生儿成熟度越差,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本组死亡者均 有频繁呼 吸 暂停。 本组V L B W I 病死率2 0 . 2 %, 其中 1 k g 者 病死率占7 1 . 4 %, 接近于国内 所报道的。同时调查结果还显 示胎龄愈小, 体重愈轻, 合并症愈多, 死亡率愈高。 随着产科及新生儿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而小儿残疾 的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 直到最近才认识到孕前、孕早期因 素的 重要性川。 对高危孕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 有早产可能 者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以 减少N

17、R D S 的发生, 一旦出生V L B - W I 应转运到有监护条件的N I C U进行监护, 密切观察各种并 发症的发生。 如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可望进一步提高 V L B W I 的 存活率和存活质量。 V L B W I 易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因出生时和出生后的神 经系统均发育不完善, 损害则以瘫痕、硬化、部分脑萎缩和 脑质缺损为之所致。因此, 频繁呼吸暂停、 严重窒息、 H I E , 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均易造成脑组织供氧、 血氧不足, 最终 导致脑损伤, 成为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高危因素。必须早期收 人N I C U , 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护, 防止各种病理因 素导致脑

18、损伤, 方可避免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提高生命质 量。积极加强近远期随访保健工作和对婴幼儿时期的早期干 预、 早期教育十分重要, 从而降低V L B W I 的病死率和病残儿 的发生率。近年随着新生儿转运工程的开展, 危重新生儿的 生存率已明 显提高, 但不能降低V L B W I 的发生率, 如能将高 危妊娠孕妇及时转运, 给予产前干预治疗, 将会有利于降低 早产儿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总之做好围生保健,及时防治宫 内 感染, 积极防治妊高征等妊娠并发症, 做好多胎妊娠的监 控, 是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的 关键。 脑干神经元受损致耳聋。 表明, 胎龄3 0一 3 2 周,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在5 0

19、%, 小, 出 生体重越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越高川。因此 例V L B W I 都必须进行呼吸监护, 及时发现呼吸暂停 据研究 胎龄越 , 对每 妥善处 理, 以 减少中 枢神经系统损害, 降低致残率。 本文资料显示, V L B W I 有呼吸问题的最多,因呼吸系统疾病继发引起死亡率 也最多。近几年, N R D S 和肺出血病死率显著减低, 可能与我 科强调早期密切观察, 尽早予以C P A P 、 机械通气处理有关。 部分患儿感染或出生后院内获得性感染也是V L B W I 死亡的重 要原因。 本组N R D S 和肺炎占2 7 . 4 %, 2 2 . 1 %, 与新生) L 非 特异

20、性免疫功能未成熟、而早产儿更低有关。本组病例感染 参考文献 魏克伦, 陈克正, 主编. 新生儿临床手册. 广州: 广东科学技术出 版社, 1 9 9 8 : 3 6 一 4 0 施丽萍, 杜立中, 孙眉月. 6 2 0 例极低出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 中 华儿科杂志, 2 0 0 2 , 4 0 ( 4 ) : 2 0 2 万伟琳, 王丹华, 赵时敏。 t a l . 产前应用肾 上腺皮质激素对早产儿 肺透明 膜病的 预防 作用. 中 华儿 科杂志, 2 0 0 0 , 3 8 ( 3 ) : 1 3 7 金汉珍,主编. 实用新生儿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7 :7 3 ( 2 0 0 5 -0 4 -0 5收 稿 ) 编校 邹庆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