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排气分析仪 标准 JT T 386-2004.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71471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排气分析仪 标准 JT T 386-200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汽车排气分析仪 标准 JT T 386-200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汽车排气分析仪 标准 JT T 386-200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汽车排气分析仪 标准 JT T 386-200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汽车排气分析仪 标准 JT T 386-200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车排气分析仪 标准 JT T 386-200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排气分析仪 标准 JT T 386-2004.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4 3. 1 8 0 R 1 7 备案号 : 中 华 Ik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行 Ak 标 准 J T / T 3 8 6 -2 0 0 4 代替 1 T / T 3 8 6 -1 9 9 9 汽车排气分析仪 伪rv e h i c l ee 们 m e n ( I S O 3 9 3 02 0 0 0 A n a l y z e r 1 J u s t r n mP n 如f o r me a s u r i n g e o n p o ll u t a n t s v e h i c l e e x h a u 蛇e mi s s i o n s , N E Q 2 0

2、0 4 - 0 4 - 1 6 发布2 0 0 4 - 0 7 - 1 5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部发布 J T / T淡好一即翻 目次 前言 。 , , 。 , , , , , , , - , 一 1 8 1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二 1 9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9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4 产品分类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1 9 S 技术要求 , , , , , , 。 2 0 6 试验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7 检验规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8 标志与使用说明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2 6 9 包装、 运输、 贮存, , , , 。 , , , , 、 , , 。 , , , 2 6 附录A ( 规范

5、性附录) L A M B D A 计算 , 2 7 附录B ( 规范 性附录) 校准气及其 标准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2 8 J T / T 淡 洛 - 2 0 0 4 前言 本标准与L 5 0 3 9 3 0 : 2 0 0 0 ( E ) 汽车 排气污染物测量仪 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对 测量范围与 分辨 率; 最大允许误差; 稳定性和重复性; 样气低流量警告指示; H C 气体的 残 留物以 及环境因 素对分析仪的 影响等几项指标采用了1 5 0

6、3 9 3 0 的规定。 本标准 代替 T / T 3 8 6 -1 9 9 9 ( 汽油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技术条件 , 与,1 T / T 3 8 6 -1 9 9 1.) 相比 主要变化 如下: 增加和修改了 部分术语和 定义的内容( 见J T / T 3 8 6 -1 9 9 ! 的第3 章和本标准的第3 章) ; 增加了“ 产品分类叹见第4章) ; 增加了对N O 气体成份的 检测( 见第4 章) ; 增加了部分技术要求的内 容, 同时修改了 部分技术要求的内容( 见J T / T 3 8 6 -1 9 9 9 的第4 章和 本标准的 第 5 章) ; 对新增加和修改的部分技术要求内 容

7、, 增加和修改了 相应的 试验方 法( 见T f / T 3 8 6 -1 9 9 9 的第 5 章和本标准的 第6 章) ;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 L A M B D A 计算,(见附录A ) ;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 校准气及其标准值,. ( 见附录B ) o 本标准附录 A和附录 B 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 T C 2 4 7 ) 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负责 起草单位: 吉林大学 交通学院、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 起草单位: 南海市南华分析仪有限公司、 佛山分析仪有限公司、 厦门海腾发动机测试设 备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 起草人

8、: 李显生、 鹿应荣、 任有、 魄海林、 祖力、 章熙春。 本标准于 1 9 9 9 年2月2 4日首次发布。 J T / T 淡 好 - 2 0 0 4 汽车排气分析仪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排气分析仪( 以下简称分析仪) 的术语和定义、 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 验规则、 标志与使用说明书、 包装、 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点燃式发动机和装用点燃式发动机在用车辆排气污染物的仪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

9、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 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 G B / T 1 9 1包装储运图 示标志 ( e g v I S O 7 8 0 ) G B / T 5 1 8 1汽车排放术 语和定义 G B / T 6 5 8 7 . 7 -1 9 8 6电 子测量分析仪基本安全试验 G B 9 9 6 9 . 1工业产品 使用说明书 总 则 G B / T 1 1 6 0 6 . 7分析仪环境 试验方法 交变湿热试验 G B / T 1 1 6 0 6 . 1 4分析仪环境试验方法 低温贮存试验 G B / T 1 1 6 0 6 .

10、1 5分析仪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 贮存试验 G B / T 1 1 6 0 6 . 1 6分析仪环境试验方法 跌落试验 G B / T 1 1 6 0 6 . 1 7分析仪环境试验方法碰 撞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G B / T 5 1 8 1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标准。 3 . 1 响应时间 “ s p o u s e t ime 分析仪导人某种规定成份的 气体时, 从气体进人排气取样系统的 人口 起到分析仪的 示值由 初始值 上升至稳定值的9 5 % 为止的时间间隔。 3 . 2 最大允许误差的 模 m o d u l u s o f m a x i m u m p e r m

11、i s b l e e r r o r s 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 . 3 L a m b d a 值( 劫 依据空燃比确定发动机燃烧效率的无量纲参数。 3 . 4 丙烷/ 正己烷当,系数( P E F ) 碳氢化合物( H C ) 的含量应用正己烷( C 6 H 14 ) P P M的当量来表示, 当分析仪用丙烷( C3“ 8 ) 气体标定 时, P E F 为 正己烷当量浓度与丙烷校准气体浓度 之比, 此系数应在每台分析仪的明显位置以三位有效数 字永久性标明, 该系数的值在0 . 4 9 0 一 0 . 5 4 1 之间。 4 产品分类 4 . 1 按测f的排气种类划分 4 . 1 .

12、 1 两组分汽车排气分析仪 检测并显示C O , H C 两种成分的汽车排气分析仪。 J T / T 3 8 6 -2 0 0 4 4 . 1 . 2 四组分汽车排气分析仪 检测 并显示C O , H C X 仇, q 4 种成分以及参数a 值的汽车 排气分析仪。 4 . 1 . 3 五组分汽车 排气分析仪 检 测并显示C O , H C , C 0 2 , 仇, N O 5 种成分以及参数a 值的汽车排气 分析仪。 4 . 2 按准确度划分 按准确度应划 分为0 级、 I 级和H 级分析仪。 5 技术要求 分析仪结构 分析仪由排气取样系统、 校准器人口、 排气分析系统和排气口组成 , 见图

13、I a 55 图 1 分析仪结构示众圈 1 - 取样探头; 2 , 5 - 滤清器; 3 一 取样导管; 4 -排气取样系统; 6 1 1 1 一 泵; 7 一 换向阀; 8 - 排气分析系统; 9 - 流量计; 1 0 - 显示系统; 1 2 . 水分禽器; 1 3 - 滤网 5 . 1 . 2 排气取样系统是由取样探头、 滤清器、 取样导管、 水分离器、 气泵和流量计等组成。 通过取样探头、 取样导管和泵从汽车排气管中 收集取出 排气污染物, 经滤清器和水分离器除去排气 污染物中的颗粒物和冷凝物后, 送人气体分析系统。 5 . 1 . 3 取样探头插人车辆排气管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4 0 0

14、 m m ( 并有保持装置) 。取样导管长度 为4 m一 6 m . 5 . 1 . 4 排气取样系 统应耐 腐蚀; 所用材料应能 耐受8 7 3 K ( 6 O O c C ) 的排气温度。 5 . 2 工作条件 5 . 2 . 1 环境温度: 5 一 4 O cC ; 5 . 2 . 2 相对湿度: 不大于 如%; 5 . 2 . 3 大气压力: 0 级和I 级分析仪, 8 6 k P a - 1 0 6 k P a ; H 级分析仪, 标准大气压, 误差为土 2 . 5 k P a ; 5 . 2 . 4 电源: 电压, 1 8 7 V一 2 4 2 V; 频率, 5 0 H z t 1

15、 Hz. 5 . 3 计1E 性能 5 . 3 . 1 测量范围 最小测量范围 见表 t o 测量结果显示: C O , C O 2 , 姚体积分数用“ %v o l ” 表示, H C , N O体 积分数用“ p p m v o l ( x 1 0 - 6 ) ” 表示。 2 0 J T , 叮 3 好 一 2 艾抖 裹1 最 小 测 f 范 围 准确度 等 级 co_ 肠 v o l H C l i p m v 仍 C 0 2 9 o v 0 1 O i _ %v o l _ N O 】 弓 . n v OI 0和 I 0-1 00 -1 0 0 0 00-2 00-2 50 -川1 幻

16、 n0- 70- 2 以 旧0 -1 60_210 -又 C 旧 5. 3 . 2 最 大允许误差 最大允许误差见表 2 0 表2 最 大 允 许 误 差 准确度 等级 误差 C 0HC C 氏仇 NO 0 绝对误差x 0 . 0 3 % v o l t 10 p p n v o l 士0 .5 % 相】t 0 . 1 % v o l t 2 5 p p. v o l 相对误差 土 5 %士5%士 5%士5%士4 % I 绝对误差士0 . 0 6 % 相! t 1 2 p p . v o l 土。5 % V O I 士0. 1 % 如 】 士2 5 p p . V O I 相对误差土 5 %土

17、5%土 5%土 5 %士4% H 绝对误差t 0 . 2 % v o l t 3 0 p p n v o l 士 1 % v o l士0. 2% v o l t 2 5 p p . v o l 相对误差士 1 0 %士 1 0 %3 1 0%t 1 0 %土 1 0% 注: 满足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任何一项即为合格。 5 . 3 . 3 分辨率 显示的最小有效数字具有以下分辨率, 见表 3 0 表 3分辨率 准确度 等级 co %v o 1 _ H C , I 月 月1 1丫班 C 0 2 % v o l 0 2 %v o l N O P 林 l l v 山 0和 10. 0 110. 1a1

18、H0. 0 550 . 10. 11 注: 对测量值不大于4 % v o l , 。 值取。 . 0 2 % v o l ; 对测量值大于4 % v o l , 。 值取。 . 1 % v o l . 5 . 3 . 4 L a m b d a 值( 劝计算 配置了a 指示的分析仪, .1 应按附录A 计算。 5 . 3 . 5 稳定性 经预热后, 分析 仪4 h 内的零位漂移和量距漂移应 不超过 其最大允许误差。 5 . 3 . 6 重复性 分析仪的示值重复性应不大于 最大 允许误差的模的1 / 3 0 5 . 3 . 7 干扰误差 分析仪除被测组分外的气体干扰误 差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模的

19、 1 / 2 0 5 . 3 . 8 样气低流量替告指示 检测中, 当 样气的流 量低到使分析仪的示值误差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 模的1 / 2 或使分析仪的响 应 时间 大于5 . 4 . 2 的规定时, 分析仪应有低流量警告指示。 对0 级和 I 级分析仪, 出 现该指示时分析仪应 自 动锁定, 终止检测。 5 . 3 . 9 H C 气体的残留 物 2 1 J T / T 3 6 6 -2 0 0 4 检 测 开 始 前, 分析 仪 通 过取 样 探 头 对 环 境 空 气 取 样 时, H C 示 值 应不 大 于2 0 p p m v o l 。 如 果H C 示值 大于2 0 p p

20、m v o l , 分析仪应自 动锁定, 终止检测, 同时分析仪应有警告提示, 显示当前值, 清洗至低于2 0 p p m v o l , 再重新检测。 5 . 3 . 1 0 丙烷/ 正己烷当量系数( P E F ) 分析仪通人丙烷校准气时的绝对示值误差与通人相应的正己烷校准气时的绝对示值误差之差应不 大于 其最大允许 误差模的1 / 2 0 5 . 3 . 1 1 电 源电压变动的 影响 电源电压在1 8 7 V 一 2 4 2 V 、 电源 频率在5 0 H z t 1 H z 的范围内变化时, 分 析仪各通道的示值误差应不 大 于其最大允许 误差的模的1 / 2 0 5 . 4 分析仪

21、预热时间和响应时间 5 . 4 . 1 预热时间 对于。 级和I 级分析仪, 预热时间 不大于1 5 m i n , 在预热期间应锁定其测量功能, 不得显示示值; 对 于II 级分析仪, 预 热时间不大于3 0 m in o 5 . 4 . 2 响应时间 5 . 4 . 2 . 1 C O , H C 和C 0 2 通道: 不大于1 5 $ o 5 . 4 . 2 . 2 仇通道: 不大于6 0 s . 5 . 5 排气取样系 统的 气密性 因 泄漏环境空气将进人排气取样系统, 样气因被稀释而造成的误差, 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 模的 1 / 2 。 对。 级和I 级分析仪, 进行泄漏检查时如

22、出现气密性超差, 分析仪应自 动锁定, 终止检测, 同时分 析仪应有警告提示, 请检查气路气密性。 5 . 6 电气安全性 5 . 6 . , 绝缘电阻 分析仪电 源线对外壳接地 点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4 0 M O o 5 . 6 . 2 绝缘强度 分析仪在1 5 0 0 V ( 有效值) , 5 0 1 z 正弦波试验电 压下持续I m i n , 不得出现击穿或重复飞弧现象、 电晕 放电效应及类似现象可忽略不 计。 5 . 6 . 3 泄漏电流 分析仪泄漏电 流值应不大于5 m A ( A C 峰 值) 。 5 . 7 外观质f 5 . 7 . 1 显示仪表不应有笔划短缺、 显示不清晰的缺

23、陷。 5 . 7 . 2 仪器外表面徐层应色泽均匀、 无明显的剥落、 擦伤、 凹 陷、 起泡、 裂纹口 5 . 7 . 3 仪器的 操作按钮 应灵活可靠。取样探头、 取样导管不得有破裂、 漏气、 堵塞现象。 6 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按照5 . 2 的 规定。校准气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 6 . 1 最大允许误差 6 . 1 . 1 接 通电 源, 预热分析仪。 6 . 1 . 2 调整分析仪的 零位, 使仪器进人检测状态。 6 . 1 . 3 向 分析仪通入附录B的B . 4 . 1 的校准气进行校准, 每种气体试验3 次, 每一量程测量三点, 每一 测量点重复三次, 取算术平均值, 然后按下式

24、计算误差, 该值应符合5 . 3 . 2 的 规定。 A a 二C 。 一C , ( 1 ) 助= ( C : 一 C a ) / C , x 1 0 0 % ( 2 ) 式中: zl a 绝对误差; 2 2 J T / T 3 8 6 - 2 0 0 4 O b 相 对误差; C e 实际 读数算术平均值; C a 校准气标准 值。 6 . 2 预热时间 6 . 2 . 1 分析仪校准后切断电源 6 h以上。 6 . 2 . 2 接通电 源, 按5 . 4 . 1 的规定预热分析仪。 6 . 2 . 3 在尚 未完成预热时, 检查0 级和I 级分析仪是否能锁定测量功能并且不显示示值; 预热完

25、成后, 检查分析仪是否有不能进人测量状态或不能显示示值的情况。 6 . 2 . 4 在预热时间 完成时和预热时间后的2 n v n , 5 m i n , 1 5 m in 时, 向 分析仪通人附录B 的B . 4 . 1 中试验 点 1 规定的校准气分别 进行测量, 其测量值为 C ; , 校准气标准值为 C , 。 则 z1 a 二 C ; 一C , ( 3 ) O b = ( C ; 一 C , ) / C a x 1 0 0 % ( 4 ) 该值应符合5 . 3 . 2 规定。 6 . 3 响应时间 6 . 3 . , 将探头通人环境空气稳定后, 将探头切换人符合附录B的B . 4 .

26、 2 的校准气并读取分析仪示值 由零变至标准值 9 5 %时所需的时间。 6 . 3 . 2 氧通道响应时间 应通过氮气 来测定, 其响应时间为分析仪示值由空气值2 1 % v o l 回复为0 . 1 % v o l 时所需时间。 上述数值应符合5 . 4 . 2 的规定。 6 . 4 稳定性 6 . 4 . 1 分析仪预热后通人环境空气, 调零, 记录零位示值Z o o 6 . 4 . 2 对于0 级和I 级分析仪, 向 分析 仪通入符合附录B 的B . 4 . 2 规定的校准 气; 对于II 级分析仪, 向 分析仪通人附录B 的B . 4 . 3 规定的 校准气。待示值稳定后, 记录 示

27、值 M O . 6 . 4 . 3 然后分析仪继续通人环境空气, 每隔 l h 记录一次零位示值 Z ; , 再通人符合附录B的B . 4 . 2 和 B . 4 . 3 规定的 各校准气, 记录 示值M ; , 4 h 后结束本试验。 6 . 4 . 4 其零位漂移误差和量距漂移误差按 公式( 5 ) , ( 6 ) , ( 7 ) 计算, 该值应符合5 . 3 . 5 的要求。 I Z * 二Z , 一Z o ( 5 ) A S ; =( M ; 一Z ; ) 一( M o 一Z o ) ( 6 ) S S ; ( M ; 一Z ; ) 一( M o 一 Z o ) ( M O一Z o )

28、 x 1 0 0 % ( 7 ) 式中: o z ; 第 i 小时的 零位漂移误差; Z ; 第 i 小时的零位示值; Z o 试验开始时的 零位示值; a s ; 第 i 小时的量距漂移绝对误差; M ; 第 小时通入校准气时分析仪的 示值; M o 试验开始时, 通人校准气时分析仪的 示值; S S ; 第 小时的量距漂移相对误差。 6 . 5 重复性 6 . 5 . 1 当 分析仪调零后, 对于0 级和I 级分析仪, 向 分析仪通人附录B 的B . 4 . 2 规定的 校准气; 对于II 级分析仪, 向 分析仪通人附录B 的B . 4 . 3 规定的 校准气。待读数示值稳定后, 记录第i

29、 次检测值C ; , 然 2 3 J口 下 3 好 - 2 1艾摊 、J廿、,尹 R9 了.、了、 后按以 上方法在不清零的情况下再重复操作五 次, 记录六次算术平均值 乙 。 6 . 5 . 2 计算绝对标准 偏差S 和相对标准偏差C 、 应符合5 . 3 . 6 要求。 S = 丫 击冬 ( C ;一 。 )2 ,S, , 。 C 二 首 “ 1 0 0 % 式中: n - 测量次数, n = 6 ; 乙 -n 次测量算术平均值。 6 . 6 干扰误差 6 . 6 . 1 启动气泵, 通人环境空气, 将分析仪调零, 进人检测状态。 6 . 6 . 2 将附录B 的B . 4 . 4 规定的

30、校准气从校准气人口通人分析仪, 分析仪测量校准气的时间至少为 l m i n , 记录分析仪各通道的 示值, 该值应符合5 . 3 . 7 要求。 6 . 7 样气低流f.告指示 开始时校准气以 大于分析仪所需气体流量通人, 检测期间 使气体流量逐渐减少, 0 或I 级分析仪应 能自 动终止检测, II 级分析仪应有低流量警告显示。 6 . 8 排气取样系 统的 气密性 该项目 可根据分析仪制造厂操作说明 书所述方法进行, 当 分析仪泄偏量超 过5 . 5 规定的 允许值时, 0 或I 级分析仪应 会自 动终止检测。 6 . 9 H C气体的残留 物 6 . 9 . 1 分析仪经预热后, 对车

31、辆的排气进行取样, 取样时间不少于5 m i n , 车辆的排气中至少应含有 0 . 5 % a v o l 的c o 和8 0 0 p p m v o l 的H C . 6 . 9 . 2 取样后立即 将取样探头放置在环境空气中, 按分析仪使用说明的操作方法进行H C 残留物检 查。 H C 示 值尚 未回 落到2 0 p p m v o l 时 , 检 查 分 析仪 是 否 能自 动 锁定 , 终 止检 测, 并观 察 分 析 仪 的H C 示 值最 终是 否 能 回 落 到2 0 p p m v o l 以 下。 6 . 9 . 3 H C 的示值回 落到2 0 p p m v o l

32、以 下后, 向分析仪通人符合附录B的B . 4 . 6 规定的校准气, 并记录 示值, 该值应符合5 . 3 . 9 要求。 6 . 1 0 丙烷/ 正己烷当f系数( P E F ) 6 . 1 0 . 1 用附录B 的B . 4 . 7 中 规定的两种 丙烷校准气进行测量, 计算分析仪对每一种丙烷标准值的绝 对误差。此处 H C 标准值为 I =CxP E F ( 1 0 ) 式中: C 丙烷校准气标准值; P E F 制造商给出的 转换因子。 6 . 1 0 . 2 用附录B的B . 4 . 6 规定的两种正己烷校准气进行测量, 计算分析仪对每一种正己 烷标准值的 绝对误差。 由 丙烷得到

33、的 绝对误差与由正己烷得到的绝对误差差别应符合5 . 3 . 1 0 规定要求。 6 . 1 1 电该电压变动 6 . 1 1 . 1 将分析 仪置于5 0 H z , 2 2 0 V 士 2 V 的电源下, 按6 . 2 . 1 一 6 . 2 . 3 对分析仪进行预热、 调零和量距调 整。 6 . 1 1 . 2 向分析仪通人符合附录B 的B . 4 . 2 中 规定的 校准气, 记录分析仪的相应示值。 6 . 1 1 . 3 在继续通人校准气的情况下将电 源电 压调节到1 8 7 V 士 2 V , 记录分析仪的相 应示值。 6 . 1 1 . 4 在继续通人校准气的情况下将电 源电 压

34、调节到2 4 2 V 土 2 V , 记录分析仪的相 应示值。 6 . 1 1 . 5 在继续通人校准气的情况下将电 源电 压调回到2 2 0 V t 2 V , 记录分析仪的相 应示值。 6 . 1 1 . 6 上述各通道的示值误差应符合5 . 3 . 1 1 要求。 J r / T 3 6 6 - 2 0 0 4 6 . 1 2 电 气安 全性 各项试验结果应符合5 . 6 要求。 6 . 1 2 . 1 交变湿 热试验 按G B / T 1 1 6 0 6 . 7 规定的执行。 6 . 1 2 . 2 绝缘电阻 试验 分析仪经6 . 1 2 . 1 的试验后立即 进行本项试验。 分析仪的

35、电源插头与电网脱开, 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用绝缘电阻表在分析仪电源插头的相线 端( L 端) 与机壳或保护接地端( E 端) 之间 施加5 0 0 V直 流试验电压, 稳定5 , 后测量其绝缘电阻 值。 6 . 1 2 . 3 绝缘强度试验 按G B / T 6 5 8 7 . 7 -1 9 8 6 中3 . 2 的规定执行。 6 . 1 2 . 4 泄漏电流试验 按G B / T 6 5 8 7 . 7 -1 9 8 6 中3 . 3 的规定进行, 泄漏电流 测量电路按G B / T 6 5 8 7 . 7 -1 9 8 6 中图1 的方法 连接。 6 . 1 3 低温贮存试验 按G B

36、/ T 1 1 6 0 6 . 1 4 的 规定进 行。 6 . 1 4 高温 贮存 试验 按G B / T 1 1 6 0 6 . 1 5 的 规定进行。 6 . 1 5 跌落 试验 按G B / T 1 1 6 0 6 . 1 6 的规定进 行。跌落方式为水平自由 跌落, 跌落高度为2 5 0 u u n , 跌落次数为4 次。 6 . 1 6 碰摘试验 按G B / T 1 1 6 0 6 . 1 7 的规定进行。 6 . 1 7 外观检查 用目视和手动方法进行, 应符合 5 . 7的要求。 7检验规则 7 . 1 出 厂检验 7 . 1 . 1 分析仪应经制 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

37、出 具检验合格证书后方可出厂。 7 . 1 . 2 出厂检验按6 . 1 , 6 . 4 , 6 . 5 , 6 . 8 , 6 . 1 0 , 6 . 1 2 . 2 和6 . 1 7 进行。 检验的比例为1 0 0 %. 7 . 1 . 3 判定规则: 出厂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 不准出厂。 7 . 2 型式检验 7 . 2 . 1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 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的 试制定型检验; 正式生产后, 产品的结构、 材料、 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正常生产时, 每两年或累计的生产数量超过2 0 0 台 后; 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国

38、家质量监督部门要求进行型式检验。 7 . 2 . 2 型式检纷的样栩1 应从沂期出厂. 枪脸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两台。 7. 2. 3 7 . 2 . 4 型式检验按第6 章的 所有项目 进行, 应符合第5 章的 全部规定。 判定规则: 对于5 . 2 , 5 . 3 . 2 , 5 . 3 . 5 一 5 . 3 . 1 1 , 5 . 4 - 5 . 7 项, 抽检样品中两台中 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为不 合格。 如 5 . 不合格. 允许再抽取同样的数量复检, 若仍有不合格, 则判定该批不合格。 J T / T 淡 好 - 2 0 0 4 8 标志与使用说明书 8 . 1 标志 8 .

39、 1 . 1 产品 标志 分析仪应在机箱上明显位置装有标牌, 标牌应包括下列内 容: 产品名称及型号; 制造厂名和商标; 产品编号; 出厂日期;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及标志; 丙烷/ 正己 烷当 量系 数( P E F ) o 8 . 1 . 2 包装标志 分析 仪的外包装上有包装储运标志, 按G B / T 1 9 1 规定, 标志应包括下列内 容: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分析仪的型号和名称; 包装箱的尺寸和净重( 总质量) ; “ 向 上” 、 “ 小心轻放” 、 “ 防潮” 、 “ 防 暴晒” 等字样或相应图 案。 8 . 2 使用说明书 分析 仪应附有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的内容应符

40、合G B 9 9 6 9 . 1 的 要求。 9 包装、 运翰、 贮存 9 . 1 包装 应使用专用包装箱, 箱中 有装箱 单、 产品 合格证、 使用说明 书。 包装箱坚固、 耐用, 适合长途运输。 9 . 2 运输 分析仪在包装状态下运输, 运输中应小心轻放, 防止剧烈的 震动和撞击, 严禁抛掷。不 得淋雨及长 期受潮, 不得与腐蚀性物质一起运输。 9 . 3 贮存条件 9 . 3 . 1 环境温度: 一1 0 一 6 0 T o 9 . 3 . 2 相对湿度: 不大于9 0 %. 9 . 3 . 3 周围 不得有酸性、 碱性或其他腐蚀性气体。 J T / T 3 8 6 - 2 0 0 4

41、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L A MB D A计算 A . 1 引论 L s m b d a ( x . . . 希文) 是确定发动机燃烧效率的一个参数, 它与燃料的组成有关, 同用于燃烧的空气 以及排放气中发现的燃烧生成物有关。配置了L s m b d 。 指示的分析仪应按标准公式作相应计算, 当 1 3 a n b d a 在0 . 8 至1 . 2 之间 与此相应的分辨率及使用选定公式的计算中 最大 允许误差不超过0 . 3 % a , d 值 应按4位数字显示。 基本公式中具有以下参数 : 燃料成分: 碳、 氢、 氧和水; 空气的水含量; 排放气成分: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碳氢化

42、合物和氮氧化物。 此公式由J . B r e tt s c h n e i d e r 推导发表。 由基本公式导出 简化公式, 其依据是可以 忽略 排气中 空气及氧化氮( N 0 , ) 的含量, 当测定排出气体 成分后, 可作 J 计算。 A. 2 简化 a公式 根据C O , C O , , H C 和仇的测定, 可以计算出2 , 公式的标准形式为: 。 n : 了 H cv_3 . 5 O c v ) C 0 2 1 2 0 2 li l “3 .5 留一 2 ( C 0 21 C O D ( 1 十 令一 粤 ) I(C O 21 + C O D ( K , H C I ) 式中 :

43、浓 度, H C 浓 度以p p m v o l 表 示, 其 余 浓度 以 %v o l 表 示; K i H C 转 换 因 子, 若以p p m v o l 正 己 烷( C 6 H 1 4 ) 作 等 价 表 示 此 值 等 于6 x 1 0 - 4 ; H c v - 燃 料中 氢和 碳的 原 子 比, 可 选为1 . 7 2 6 1 ; O cv - V, 料中 氧 和 碳的 原 子比, 可 选 为。 . 0 1 7 6 ; 注: 此x 简化计算仅对汽车排气测量N O , 的浓度可忽略时才能采用。 J T / T 淡 好 - 2 0 0 4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校准气及其标准

44、值 日 . 1 校准 气应具有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局批准的标准物质证书, 校准气应采用气体钢瓶包装或用 动态混合法来制备。 日 . 2 校准气每 种气体成分体积分数容许偏差不超过推 荐值的1 5 %o 日 . 3 校准气成分的不确定度应不超过1 %, 对子含f不大于2 0 0 0 p p m v o ! 的丙烷及N O校准气, 不确定 度允许不大于 2 %o 日 . 4 校准气的 推荐值: a ) 最大允许误差和预热时间试验用校准气的 成分应符合表B . 1 的 规定; 表B. 1 .大允许误差和预热时间试验用校准气的成分 校准气 试验点 123 C O( % v o l ) 0. 513 . 5 C i 珑( p p m v o l ) 2 0 06 0 02 0 0 0 C 0 z ( % v o l ) 61 01 4 q( % v o l ) 0. 51 0加 . 9 N O ( p p . v o l ) 1 0 05 0 01 0 0 0 b ) 时间稳定性试验( 0 级和 I 级分析仪) 、 重复性试验( 0 级和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