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美学经典读书会.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72895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66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20-美学经典读书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820-美学经典读书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820-美学经典读书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820-美学经典读书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820-美学经典读书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20-美学经典读书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0-美学经典读书会.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美學經典讀書會美學經典讀書會 杜威杜威藝術即經驗藝術即經驗導讀導讀 報告人:陳錦惠報告人:陳錦惠 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所博士生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所博士生 杜威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美國哲學、心理學、教育學家 曾先後執教於密西根大學和哥 倫比亞大學。 伊利諾大學出版社分早期、中 期、晚期出版了他三系列的文 集,內容涉及哲學、教育學、 心理學、邏輯學等學術領域。 杜威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綜觀Dewey一生的哲學發展,大致可分 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是受到黑格爾唯 心論和絕對主義影響的時期,第二個時 期是倡導實驗邏輯和工具主義的時期, D

2、ewey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結合在一 起建立了所謂的實驗學校;第三個時期, 則是他晚年建立起完整哲學體系的時期 (郭博文,1990,p.211)。 杜威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晚期哲學奠基於1925年所出版的經 驗與自然一書。他將自己的經驗及 自然主義哲學觀應用於不同領域做深 入的探究,藝術即經驗即是他以 此哲學觀在美學上的論述成果。 藝術即經驗藝術即經驗Art as Experience Dewey七十五歲的巨著。 1931年,應哈佛大學哲 學系邀請發表的演說, 講稿經擴充,成了藝 術即經驗的由來。 此書的完成是得利於W. James和A. C. Barnes。 第

3、一章第一章 活的生物活的生物( THE LIVE CREATURE ) 藝術經驗 VS.普通經驗 藝術哲學家的重要任務:恢復藝術品精 緻而強烈的經驗,使其與構成經驗的日 常生活事件、活動和遭遇間的連續性得 以呈現(Dewey, 1934, p.3 )。 帕特農神廟-城市紀念 物;是經驗的表現。 第一章第一章 活的生物活的生物( THE LIVE CREATURE ) 藝術品與大眾生活經驗區分開有其歷史 因素,像是:民族主義、資本主義、藝 術家個人主義興起等。 以繞道(detour)方式,回到普通或日常 之物的經驗,去發現這些經驗的審美性 質(esthetic quality)(Dewey, 1

4、934, p.8-11) 。 第一章第一章 活的生物活的生物( THE LIVE CREATURE ) 問題:物體的日常要素是怎樣變成藝 術性的要素?我們對日常情景的喜愛 是如何發展成具有審美滿足性的? 建議:從源於生命的正常經驗 (normal experience)出發,考慮生物 與環境交互作用所產生出的審美經驗 泉源(Dewey, 1934, p.12-13)。 第一章第一章 活的生物活的生物( THE LIVE CREATURE ) 生物與環境作交互作用的失衡生物與環境作交互作用的失衡暫時性平衡暫時性平衡 1.不僅是回復先前狀態,而是有機體反思,獲 得成長與豐富的經驗。 2.克服衝突時

5、,平衡並非機械式實現,是由生 物調節內在秩序,建立和諧關係,以保持穩定 性,這種衝突之後的感受,類似審美經驗的萌 芽(Dewey, 1934, p.14-16) 。 第一章第一章 活的生物活的生物( THE LIVE CREATURE ) 在兩種世界中,審美經驗不會出現: 1.流動的世界,變化不被累積,不是朝 向終極的。2.世界是已完成、結束的, 沒有危機與做決定的機會。 重視當下的感覺與行動,反思過去,並 期望未來,使自己與環境相互滲透、抗 拒與發展,才能包含審美經驗令人愉悅 知覺的允諾(Dewey, 1934, p.19)。 第二章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 ( THE

6、LIVE CREATURE AND ETHERIAL THINGS) “etherial”為精神的、永恆的與普遍性的, 是感官所無法達到的意義和價值。它代表一種 自然與精神的二元論。這種二元論區隔常有高 低之別,像:物欲與理想、情感與思考等。 生活中,我們體驗到感覺,卻沒有意識到它們 當中或背後的現實,使感覺(聽、看)多停留 在表面,沒有統合起來說明一個完整的故事, 導致感官和身體受到鄙視(Dewey, 1934, p.20- 21)。 第二章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 ( THE LIVE CREATURE AND ETHERIAL THINGS) 感覺(sense)的廣泛

7、含意(Dewey, 1934, p.21-22) : 1.感受(sensory) 2.感動(sensation) 3.敏感(sensitive) 4.有知覺(sensible) 5.情感的(sentimental) 6.感官的(sensuous) 它表示有機體生命中某一個真實的階段, 是有機體在經驗中所經歷的意義。 第二章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 ( THE LIVE CREATURE AND ETHERIAL THINGS) 人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對各種關係會有所意 識。有機體成為意義的承載者,原初的反應也 變成表現和交流的工具。 藝術是人有意識的去恢復作為活的生物(有感

8、 覺、需要、衝動和行動)的具體證明(Dewey, 1934, p.25)。 事物成為美的藝術的原因,是由於藝術家在生 產過程中,對於完整經驗的體驗。 第二章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 ( THE LIVE CREATURE AND ETHERIAL THINGS) 藝術是物質與理想 可以結合存在的最 好證明。 從自然界之中獲得 的審美經驗顯示 感性經驗之中具有 意義與價值的能力。 第二章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 ( THE LIVE CREATURE AND ETHERIAL THINGS) 人們飛揚思想所能企及,或深邃洞察所能 深究的,沒有不是天生以感覺

9、(sense)為核 心的(Dewey, 1934, p.29)。 原始的宗教儀式、故事或傳奇使人產生興 奮,是因情感吸收了觀念性(ideational)材 料,征服並消解了僅僅是理智的東西,而 以直接訴諸感覺的想像來接近人。 第二章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 ( THE LIVE CREATURE AND ETHERIAL THINGS) 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的思想遨翔,回應 了他們對想像力滿足的審美需要,而不 是嚴格的理性闡釋(Dewey, 1934, p.30)。 理性的極致不能獲得完全的把握,和一 種自足的保證,它必定會落回想像回 到思想在充滿情感的體現之中(Dewey,

10、 1934, p.34)。 第二章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活的生物和太虛之物 ( THE LIVE CREATURE AND ETHERIAL THINGS) 我的舉例:恆星的誕 生、愛因斯坦的相對 論 E=mc2說明宇宙間 質量與能量的互換, 其中含有想像和情感 的成分。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當我們所經驗的物質走完其歷程而達 到完滿時,就擁有了一個經驗 (完整經驗),這個經驗會有內部整 合,並與其他經驗區分開來,並依照 遍及整個經驗的性質,使其具有一個 名稱,例如:那頓飯、那場暴風雨、 那一盤棋等(Dewey, 1934,

11、p.35)。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一個經驗中,每一部分具有各自的獨特 性,持續的整體由其相連、多種色彩的 階段而被多樣性。 由於不斷融合,一個經驗中間沒有空洞, 沒有機械的結合。 經驗從最終意義而言,是理智的,但在 實際發生時,它們是情感的,目的性和 意志也存乎其中,具有審美性質。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常被視為缺乏審美性質的經驗(Dewey, 1934, p.38-39): 1.思維經驗:經驗具有令人滿意的情感性 質,因為它擁有通過規則和有組織的運動 而內在整合的

12、完滿性。 2.實踐經驗:無法具有審美性質的原因, 在於過於自動化、機械化。 3.道德經驗:缺陷在於它的麻痺性,以一 種對於責任要求的形式出現。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任何實踐活動,假如它們是完整的,並且 是在自身衝動的驅使下得到實現的話,都 具有審美性質。 審美的敵人既不是實踐、道德,也不是理 智。它們是單調、目的不明而導致的懈怠; 屈從於實踐和理智行為中的慣例(Dewey, 1934, p.40) 。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一個經驗具有的特質(Dewey, 1934

13、, p.41-45): 1.具有朝向自身完滿發展的運動 經驗中能量不斷循環,持續前進。過程中 有許多未定的因素,也會有令人感到痛苦 的成分,但卻無礙於審美性質。很少有強 烈的審美經驗會是完全愉快的。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2.情感的融入與整合 情感依附運動中的事件和物體,隨著情況 改變,情感也發生變化。但是情感並不是 一個獨立存在的東西,它們必須是一個長 期浸濡其間,而與對象及其問題有關的一 部分(例如:臉紅羞愧)。 情感在活動中會選擇適合的東西,將東西 塗上自己的色彩,賦予經驗中各個部分達 到統一。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

14、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3.做與受的交互作用 一個經驗具有的結構,不僅僅是做與受 (doing and undergoing )的變換,而是 兩者組成的一種關係。 太多的做或受都不適切。當我 們渴望去做時,可能只能知覺到事 物的表象,深度是不足的。同樣的,過 度受也使整體經驗受到扭曲。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做與受之間存在著知覺,兩者之間的知 覺構成了理智的工作。例如:藝術家在 創作時,個體會察覺進行著的關係,參 照著一種直接感受到的秩序與完整,使 做具有一種累積性,朝向某種目的。當 相互關連在知

15、覺中成為一個整體時,就 成為審美的。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藝術生產(artistic)包含做和受的過程,創作是 在實施中對美的追求,與審美(esthetic)的鑑 別、知覺、欣賞是相互支持的。藝術家真正的 工作是要建立知覺的連續性,而在發展中不斷 變化的一個經驗。 就欣賞者的做與受關係而言,欣賞是一種知覺 活動的進行,個體投身其中、參入情感,與對 象之間持續的交互作用,創造一個經驗。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一個(完整)經驗包含了審美性質,審 美經驗是完整經驗的強烈表

16、現。兩者相 似之處在於:具有審美性,無法被截然 劃分為實踐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各部 分通過聯繫,推向完滿和結束,賦予經 驗特別強烈的感受(Dewey, 1934, p.55) 。 第三章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擁有一個經驗 (HAVING AN EXPERIENCE) 一個經驗與審美經驗的差異 (Dewey, 1934, p.55-56) : 1.在理智為主的經驗中,結論有其自身價值, 但藝術品中,意義不在結尾,而在於它是各部 分的組合。 2.完整經驗是動態的,有開始、發展和完成; 而審美經驗是在它將抗拒與緊張轉向包容、臻 於完善結局時,所凝結而成的一個短暫時刻。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17、 (THE ACT OF EXPRESSION) 一個經驗是由衝動(impulsion)開始的, 它基於有機體的需要(例:飢餓),根據 先前相似經驗,抗拒環境阻礙而達到滿足 的活動。它不僅是量的,也是質的(從過 去經驗吸收意義,有目的性)再創造,使 經驗獲得轉化。 這種雙重的轉變,使之成為一個表現活動 (Dewey, 1934, p.60) 。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THE ACT OF EXPRESSION) 受本能(例如:打噴嚏、嬰兒原始的啼哭) 與慣性衝動而產生的活動,本身不是表現性的, 而是一種發洩,只有它開始對所做的事賦予意 義,才成為表現(Dewey, 1934, p

18、.61-62)。 詞義上,表現是擠壓出(squeezing out、 press)的,不僅需要內在的情感和衝動,也需 要周圍作為阻力的物體,才能構成情感的表現 (expression ) (Dewey, 1934, p.64)。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THE ACT OF EXPRESSION) 混亂不安、環境與內部失衡會導致表現; 表現行動中,情感並非內部獨自完成的, 而是自我與客觀情況相互滲透的(Dewey, 1934, p.67)。 藝術作品所表現的 那些獨特經驗和情 境特徵,灌注著創 作者所激發的情感 梵谷麥田裡的烏鴉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THE ACT

19、OF EXPRESSION) 藝術是選擇性的,主導性 的情感會伸出觸角,尋求 同類,找到可以滋養它的 東西,使它得以完善,凝 聚成一個對象,這造就了 一件藝術品的普遍性 (universality)(Dewey, 1934, p.68)。 孟克-吶喊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THE ACT OF EXPRESSION) 創作者的情感會引導材料的選擇和結合, 在表現活動發展時,情感就像磁鐵一樣, 吸收適合的材料。所謂的適合是指比 例、色彩、濃淡等,適切的放置在正確的 位置,使材料被賦予秩序,能持續向前推 進,它對於受感動的心靈具有一種情感的 共鳴( Dewey, 1934, p.69

20、-70)。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THE ACT OF EXPRESSION) 藝術的自發性(spontaneity)是從過去經驗中 保留下來的,某種被普遍化的東西(如: 意義、價值、個性化),當它與當下狀況 協調一致時,動作才是表現的。 自發性是長期活動的結果,只有在先前做 了大量工作,從而形成新思想,可以進入 正確之門時,這些思想才會從容而突然的 出現在意識之中。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THE ACT OF EXPRESSION) 舉例梵谷:情感的 完滿性與表達的自發 性,僅僅在那些長期 將自己浸入客觀情境 中,關注相關材料, 以及其想像長期集中 於重構他們所見

21、所聞 的人身上才會出現。 梵谷-星夜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THE ACT OF EXPRESSION) 原始而粗糙的經驗必須被重新製作,以保 證藝術的表現。作品的藝術程度,取決於 藝術家對物理材料和內在(觀察、意象、 情感等)的有機再造。歷程中,內在情感 與思想材料在成為表現的媒介時,經歷了 修正和變化,使它在本質上具有獨特的審 美性。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THE ACT OF EXPRESSION) 表現是混亂情感的澄清,它不是一開始 就獨立存在的情感形式,而是轉向一種 間接的渠道。它由表現性的材料所引發, 並依附其材料,使情感得到客觀的實現。 這種依附在作為

22、結果的對象,或與之相 互滲透的情感是審美的(Dewey, 1934, p.77-78)。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THE ACT OF EXPRESSION) 例如:對戰爭的殘酷與暴力,表達憤怒 畢卡索格爾尼卡 第四章第四章表現的行動表現的行動 (THE ACT OF EXPRESSION) 物質經驗在表現性活動中的再造,不侷限 於藝術家,藝術作品也並非疏離日常生活, 它們是被社群廣泛欣賞著,是集體生活的 符號。就藝術起作用的程度而言,它是朝 向更高秩序和更大統一性方向去再造社群 經驗的(Dewey, 1934, p.81)。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郭博文(1990)。經驗與理性美國哲學經驗與理性美國哲學 析論析論。臺北:聯經。 杜威著,高建平譯(2005)。藝術即經驗藝術即經驗。 北京:商務印書館。 Dewey, J.(1980). Art as experience (original print in 1934).New York: Capricorn Book. 謝謝大家!謝謝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