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002.14-2003.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76303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3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6002.14-200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GBT 6002.14-200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GBT 6002.14-200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GBT 6002.14-200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GBT 6002.14-200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BT 6002.14-200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 6002.14-2003.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G B/ T 6 0 0 2 . 1 4 -2 0 0 3 目 9吕 C B / T 6 0 0 2 纺织机械术语 共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 1 部分: 纺机牵伸装置; 第 2 部分: 纺前准备、 纺和并( 捻) 机械等效术语一览表; 第 3 部分: 环锭纺纱、 捻线锭子等效术语一览表; 第4部分: 织机分类和术语; 第 5 部分: 络简机; 第 6 部分: 卷纬机; 第 7 部分: 转杯纺纱机; 第 9 部分: 针织机分类和术语; 第 1 0 部分: 织造前经纱准备机械; 第 1 2 部分: 染整机器分类和名称; 第1 3 部分: 拉幅机; 第1 4 部分: 卷绕基本术语。 本部分为 G B

2、/ T 6 0 0 2的第 1 4 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 I S O 5 2 3 9 : 1 9 8 0 K 纺织机械与附件卷绕基本术语 ( 英文版) 。所做修改如 下 。 章条修改 1 范围删除“ 注” 的内容 解释 : 此“ 注” 是 I S O 5 2 3 9使用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的解释性说明, 因本部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删除了等 效的其他语种的文本( 见前言) , 故删除此“ 注” 的内容。 3 术语和定义 3 . 4 卷装用“ 由纱线所绕成的( 有管或无管) 的整体” 代替“ 卷装” 的定义和“ 注” 的内容 解 释 : 本部分的引用标准 G B / T 1 9 3 8 6 . 1

3、-2 0 0 3已明确将“ 卷装” 分为“ 有管卷装” 和“ 无管卷装” 两类, 而 I S O 5 2 3 9的本定义只阐述了“ 有管卷装” , 定义的“ 注” 则将“ 无管卷装” 作为特殊情况做了说明, 此方式 与引 用标准的分类不协调。因此概括I S O 5 2 3 9 原定义和“ 注” 的内容, 修改为 此定义。 3 . 5 . 3 导角用“ 导角是螺旋角的余角。螺旋角是纱圈螺旋线的切线与卷装面素线之间所 夹的锐角, 通常取在卷绕动程中点处。 交叉角是相继两层纱圈螺旋线两导角之和。 ” 代替导角的定义。并相应修 改图4 、 图 5 , 解释 : 因 I S O 5 2 3 9 “ 导角

4、” 的定义过于繁琐, 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进行修改, 加以概括和简化, 并相应修改 图 4 、 图 5 , 3 . 6在“ 动程位移” 后面增加,(级升) ” ( 有两处) 。 解释 : 因我国纺织行业习惯将“ 动程位移” 俗称为“ 级升” , 为方便使用, 在本术语后增加,(级升) ” 。 本部分根据 I S O 5 2 3 9 : 1 9 8 0 重新起草。 GB/ T 6 0 0 2 . 1 4 - 2 0 0 3 本部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 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 边 空白处。 为便于使用,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 “ 本国际标准” 一词

5、改为“ 本部分” ; b )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C删除国际标准中等效的法文、 俄文、 德文( 附录A) 、 意大利文( 附录 B ) 文本; d ) 将国际标准的名称“ 纺织机械与附件卷绕基本术语” 改为“ 纺织机械术语第 1 4部 分: 卷绕基本术语” 。 本部分代替GB / T 6 0 0 2 . 1 4 -1 9 8 9 纺织机械术语卷绕基本术语 。 本部分与前版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按I S O 5 2 3 9 修改了图 1 ; 按I S O 5 2 3 9 修改了3 . 1 , 3 . 2 “ 注, 的内 容; 将3 . 3 “ 卷装纱线” 改为“ 卷绕纱线 ; 将3 . 6 .

6、 1 “ 动程( 卷绕动程) ” 改为“ 动程 ; 将3 . 6 . 2 “ 行 程( 导纱行程)改为“ 行程” ; 将3 . 6 . 4 “ 行程长度( 导纱行程长度)(见图 1 ) ” 改为“ 导纱器件的行程长度( 见图1 ) “ , 并将正文 中相应的“ 导纱器” 均改为“ 导纱器件” .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C S B T S / T C 2 1 5 ) 归口。 本部分由中纺机电研究所负责起草, 天津宏大纺机有限公司、 北京服装学院参加起草。 本部分起草人: 陈邦英、 张启张、 杨恩源。 本部分于 1 9 8 9 年 2 月首次

7、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 / T 6 0 0 2 . 1 4 -2 0 0 3 纺织机械术语第 1 4 部分 : 卷绕基本术语 范围 G B / T 6 0 0 2的本部分规定了卷绕机械将纱线卷绕到筒管或其他类似装置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纺、 捻等其他纺织工序, 亦可使用这些术语。 本部分也适用于类似纱线的纺织材料。本部分中的“ 纱线” 是指通常所称的纱线及化纤长丝、 化纤 扁平丝等。 规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 B / T 6 0 0 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8、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 B / T 6 0 0 2 . 5 纺 织机械术语 第 5 部分: 络筒机( I S O 4 7 7 : 1 9 8 2 , T e x t i l e m a c h i n e r y a n d a c c e s s o - r i e s -C o n e a n d c h e e s e wi n d i n g m a c h i n e r y -V o c a b u l a r y , MO D ) G B / T 1 9 3 8 6 . 1

9、-2 0 0 3 纺织机械与附件纱线和中间产品的卷装第 1 部分: 术语( I S O 5 2 3 8 - 1 : 1 9 8 2, MOD) F Z / T 9 0 0 3 1 -1 9 9 1 卷绕纱线用筒管型 式和名称( e q v I S O 1 8 0 9 ; 1 9 7 7 , T e x t i l e m a c h i n e r y a n d a c - c e s s o r i e s -T y p e s o f f o r m e r s f o r y a r n p a c k a g e s -N o m e n c l a t u r e ) 术语和定 义

10、 卷绕锭子s p i n d l e o f t h e w i n d i n g m a c h i n e 卷绕机械上用来卷绕纱线的回转机件. 其方式有: 将筒管插在锭子上进行纱线卷绕, 见 3 . 2 7 直接在锭子上进行纱线卷绕。 往 本部分中的“ 锭子” 是指“ 锭子或其他相同作用的机件” 。 筒管f o r me r 卷绕纱线的支承体。见 F Z / T 9 0 0 3 1 -1 9 9 1 , 注 本部分中的“ 筒管” 是指“ 筒管或其他相同作用的机件“o 卷绕纱线 w o u n d y a r n 已绕成圆柱形、 圆锥形或其他适当外形的纱线。 卷装w o u n d p a

11、 c k a g e 由 纱线所绕成( 有管或无管) 的整体( 见G B / T 1 9 3 8 6 . 1 -2 0 0 3 ) . GB/ T 6 0 0 2 . 1 4 -2 0 0 3 3 . 5 纱圈、 螺距、 导角 3 . 5 . 1 纱圈w r a p ( 见圈 1 ) 卷绕过程中筒管或卷装回转一周所绕成的螺旋线纱段。 3. 5.1 圈 1 3 . 5 . 2 螺距 p i t c h ( 见图2 、 图3 ) 纱圈与卷装面素线先后相交的两交点之间的距离。 、 一 八 厂 、 3 5 . 2 一 众尸 一 . . 3 . 5 . 2 图 2图 3 3 . 5 . 3 导角l e

12、a d a n g l e ( 见图4 、 图5 ) 导角是螺旋角的余角。螺旋角是纱圈螺旋线的切线与卷装面素线之间所夹的锐角, 通常取在卷绕 动程中点处。 交叉角是相继两纱圈螺旋线两导角之和。 交叉角 3 53 交叉角 3 .5 3 侣旋角 组旋角 图 4图 5 3 . 6 动程、 行程、 往复全程, 导纱器件的行程长度、 植定动程、 渐减动程或渐增动程, 动程位移( 级升) 3 . 6 . 1 动程t r a v e r s e 纱线沿筒管或卷装表面素线方向的运动, 它与筒管的回转运动共同形成卷装。 2 GB / T 6 0 0 2 . 1 4 -2 0 0 3 3 . 6 . 2 行程s

13、t rok e 导纱器件在相继两换向点之间的运动。 3 . 6 . 3 往复全程( 导纱往复全程) c y c l e ( t o a n d f ro) 相继两导纱往返行程的全过程。 3 . 6 . 4 导纱.件的行程长度 s t ro k e l e n g t h o f y a m g u i d e ( 见圈1 ) 导纱器件在两换向点之间的运动距离。 注: 导纱器件的行程长度可以与卷装长度不相等。 3 . 6 . 5 植定动程c o n s t a n t t r a v e r s e 导纱器件的动程是恒定的, 这时卷装的动程长度也恒定不变。 3 . 6 . 6 渐减动程 t r

14、a v e r s e s h o r t e n i n g 导纱器件运动幅度逐层减短时的卷绕动程, 这时卷装的动程长度也逐层减短。 3 . 6 . 7 渐增动程 t r a v e r s e l e n g t h e n i n g 导纱器件的动程逐层增长, 这时卷装的动程长度也逐层增长。 3 . 6 . 8 动程位移( 级升) t r a v e r s e d i s p la c e m e n t 卷绕动程沿筒管或卷装面素线方向的位移。其方式有: 导纱器件行程长度逐层变化; 运动换向点逐层位移, 导纱器件行程长度一般保持不变; 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方式。 3 . 7 纱层 y a

15、m l a y e r ( 见圈1) 在一个动程中所卷绕的全部纱圈。 3 . 8 卷绕比和卷装密度 3 . 8 . 1 卷绕比( R ) w i n d r a t i o ( R ) 在导纱器件一个动程中所卷绕的纱圈数。例如R=3, 1 表示在导纱器件一个动程中绕 3 个纱圈。 在等螺距卷绕( 见 4 . 1 . 1 . 2 ) 中R值是常数。 在等导角卷绕( 见 4 . 1 . 1 . 1 ) 中R值是变数。因此, 这种卷绕的卷绕比R值, 随卷装的不同直径而 变化 。 在使用两个不同R值的卷绕中, “ 去” 程和“ 回” 程的卷绕比R 和R “ 应分别表示出来。例如 R =3 0: 1 ,

16、 R “ =2 2: 1即表示在“ 去” 、 “ 回” 两行程中所卷绕的纱圈数各为 3 0和2 2 , 3 . 8 . 2 卷装密度p a c k a g e d e n s i t y 所有纱圈总质量 ,除以其总体积V所得的商。 GB / T 6 0 0 2 . 1 4 -2 0 0 3 卷绕的定义 卷绕 w i n d i n g 在卷绕装置上绕制纱线卷装, 且纱线原来的捻度无大的变化的工艺过程。在这过程中, 筒管绕其轴 线的转动与纱线沿筒管或卷装面素线方向的往复移动相结合, 使纱线在筒管上绕成螺旋线形式的纱圈。 4 . 1 . 1 交叉 卷绕 c r o s s w i n d i n

17、g 两相邻纱层的纱圈相互交叉的卷绕, 纱层通常平行于筒管( 圆柱或圆锥形) 表面。 为保证整个卷装中所有纱层的纱圈都均匀分布, 必须避免相继各纱层的纱圈相互重叠而产生一种 称为“ 叠圈” 的卷绕缺陷。为避免产生“ 叠圈” , 有两种不同的纱圈移位方式: 前移卷绕: 沿筒管回转方向看, 纱线卷绕的每一换向点都在前一动程的换向点之前( 见图 6 ) . 后移卷绕: 沿筒管回转方向看, 纱线卷绕的每一换向点都在前一动程的换向点之后( 见图 7 ) . 一一十- 一 一一一十- 一 一 图 6图 7 在等导角交叉卷绕( 非规则交叉卷绕, 见 4 . 1 . 1 . 1 ) 的整个过程中, 前移卷绕与后

18、移卷绕交替进行。 在等螺距交叉卷绕( 精确交叉卷绕, 见 4 . 1 . 1 . 2 ) 的整个过程中, 则前移或后移均维持原定方式始终 不变 。 消除 “ 叠圈” 的 方法称为防叠法, 消除“ 叠圈” 的装置称为防叠装置( 见G B / T 6 0 0 2 . 5 ) , 等导角 交叉卷绕( 非规则交叉卷绕) c o n s t a n t a n g l e c r o s s w i n d i n g ( r a n d o m c ro s s w i n d i n g ) ( 见图8 ) 其特征是纱线沿筒管或卷装表面素线方向的运动速度与纱线卷绕的切向速度之比保持不变。 导纱器件每

19、一往复全程所对应的卷绕纱线长度将保持不变( 除了为防叠 目的而该长度略有变化 外) 。因此在卷绕导角保持不变时, 纱线沿筒管面素线方向的运动速度是恒定的。 注 通常利用滚筒或槽筒的切向摩擦传动来获得恒定的纱线卷绕速度 一一.吧卜 . 一. 咬 -山,一, . 孟 、 一 一 气 减- -. 洲 一-一 、 户 曰 . -,嗯门 尸 - 从 -尸 台 、 尸 图 8 4 . 1 . 1 . 2 等螺距交叉卷绕( 精确交叉卷绕) c o n s t a n t p i t c h c ro s s w i n d i n g ( p r e c i s i o n c r o s s w i n

20、d i n g ) ( 见图9 ) 其特征是锭子转动与导纱器件运动两者精确配合, 以保证卷绕比R在各纱层中恒定不变。 导纱器件每一往复全程所对应的锭子转数保持不变。因而在动程长度不变时, 卷绕纱圈的螺距也 保持不变 。 GB / T 6 0 0 2 . 1 4 -2 0 0 3 - t 尸 图 9 4 . 1 . 1 . 2 . 1 紧密式精 确交叉卷绕 c l o s e d p r e c i s io n c r o s s w i n d i n g 相邻纱圈形成人字形特征的交叉卷绕。 4 . 1 . 1 . 2 . 2 网眼式精 确交叉卷绕 o p e n p r e c i s i

21、 o n c r o s s w i n d i n e 纱圈螺距数能使在同一行程方向上的前后层纱圈彼此不相紧挨的交叉卷绕。 以上两种形式的精确交叉卷绕, 用前移卷绕或后移卷绕时均能够完成。 4 . 1 . 2 平行卷绕p a r a l le l w i n d i n g 螺距较小的等螺距卷绕。这种卷绕一般绕在双边筒管上, 每一纱圈与前一层的纱圈近似平行。 4 . 1 . 3 纬管纱型 卷绕 c o p w i n d i n g 动程位移( 见 3 . 6 . 8 ) 始终按同一方向进行的卷绕。其卷绕比( 见3 . 8 . 1 ) 在往复行程两方向上可以 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有纱层都是圆

22、锥形的, 且可以是完全等同的。可以认为将这些圆锥形纱层沿着 筒管轴向逐层相叠就能形成纬管纱型的卷装。 这种卷装 的形成方式 有: 将纱线绕在带有锥底的筒管上; 将纱线绕在无锥底的筒管上, 但在卷绕开始时应先完成管底成形; 将纱线绕在光杆锭子和初锥筒管上, 卷绕完成后再将其抽去。 *草庐一苇草庐一苇*提供优质文档, 如果 你下载的文档有缺页、 模糊等现象或 者遇到找不到的稀缺文件, 请发站内 信和我联系!我一定帮你解决! 提供优质文档, 如果 你下载的文档有缺页、 模糊等现象或 者遇到找不到的稀缺文件, 请发站内 信和我联系!我一定帮你解决! 本人有各种国内外标准 20 余万个, 包括全系 列 GB 国标国标及国内行业行业及部门标准部门标准,全系列 BSI EN DIN JIS NF AS NZS GOST ASTM ISO ASME SSPC ANSI IEC IEEE ANSI UL AASHTO ABS ACI AREMA AWS ML NACE GM FAA TBR RCC 各国船级 社 船级 社 等大量其他国际标准。豆丁下载网址:豆丁下载网址: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