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铸造教案(课时备课).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819543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铸造教案(课时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冶金铸造教案(课时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冶金铸造教案(课时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冶金铸造教案(课时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冶金铸造教案(课时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铸造教案(课时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铸造教案(课时备课).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案(课时备课)第 1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绪论;合金的流动性、收缩性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铸造的基本特点及应用;合金的主要铸造性能,掌握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合金的收缩性。重点难点重点:铸造的基本特点,合金的流动性、收缩性。难点: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铸造的基本特点;液态合金的充型,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条件,铸型填充条件,合金的收缩性。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并配用教具与图例,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引导讨论铸造的适用范围,合金流动性的判别。时间分配:绪论 30分液态合金的充型 50

2、分合金的收缩性 10分作业布置 P43 /复习题2、4、5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2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合金的收缩与应力;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防止缩孔与缩松的工艺措施;了解内应力形成的原因,掌握防止铸件变形和裂纹的措施。了解铸铁件的生产特点及应用。重点难点重点:防止缩孔与缩松的工艺措施,防止、减少内应力的工艺措施;灰铸铁的组织、性能及应用。难点:铸造内应力分析;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铸件中缩孔与缩松的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

3、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铸件的质量控制。铸铁的分类,灰铸铁的特点,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灰铸铁生产。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为了防止缩孔、缩松与内应力,分别以图例请学生指出浇口、冒口和冷铁的安放位置并进行讨论。提问和讨论石墨的形状和大小对铸铁性能的影响。时间分配:缩孔与缩松的产生与防止 30分内应力的产生与防止 5分变形与裂纹的产生与防止 5分铸件的质量控制 5分铸铁的分类、灰铸铁的特点 15分; 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 20分; 灰铸铁的牌号及生产 10分;作业布置 P43 /复习题7、8 ;P54 /复习题2、

4、4、5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第 3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砂型铸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铸钢件,铜、铝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点及应用。了解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的特点,掌握浇注位置选择原则。重点难点重点: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的组织、性能及应用;浇注位置的选择。难点:浇注位置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的组织、性能、生产特点;铸钢件生产特点;铜、铝合金铸件生产特点。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的方法、特点、应用;浇注位置的选择。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

5、练习与讨论。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提问和讨论石墨的形状和大小对铸铁性能的影响。回忆实习内容,讨论浇注位置的选择。时间分配: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的组织、性能及应用 25分 铸钢件生产 10分 铜、铝合金铸件生产 10分造型方法 25分; 浇注位置的选择 20分;作业布置P54 /复习题9;P67 /复习题2、3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4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砂型铸造;特种铸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分型面的选择原则;了解铸造工艺图的绘制;掌握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重点难点重点:分型面的选

6、择;了解铸造工艺图的绘制;掌握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难点:分型面的选择;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的适用材料及范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分型面的选择;工艺参数与铸造工艺图的绘制;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的工艺特点及应用。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回忆实习内容,讨论分型面的选择。以图例的方式,讲解和提问相接合,说明如何绘制铸造工艺图和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的工艺特点。 时间分配:分型面的选择 25分;工艺参数与铸造工艺图 20分特种铸造概述 5分熔模铸造 25分金属型铸造 15

7、分作业布置P67 /复习题4、5;P80 /复习题1、2、3、4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5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特种铸造、铸件结构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低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及应用。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低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难点:各种铸造方法的应用范围;铸件结构与铸造工艺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低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铸件结构与铸造工艺的关系,铸件结构与合金铸

8、造性能的关系,合理设计铸件的壁厚,铸件的壁厚尽可能均匀,铸件壁的联接。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以图例的方式,提问汽缸、铸铁污水管道等的铸造方法与铸件的结构工艺性。时间分配:压力铸造 15分;低压铸造 10分离心铸造 10分其他特种铸造方法 15分铸件结构设计 40分作业布置P80/复习题5、10; P88 /复习题2、3、6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6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金属压力加工概述、金属的塑性变形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金属压力加工的方法;掌握塑性

9、变形后的组织变化,加工硬化现象,冷、热变形,纤维组织。重点难点重点:金属压力加工的基本方法;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可锻性。难点:冷变形强化,冷热变形的判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金属压力加工的方法;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可锻性。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取一段铁丝反复弯折演示加工硬化。时间分配:金属压力加工基本概念 15分;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 15分;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0分; 金属的可锻性 20分;作业布置P96

10、 /复习题3、4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7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锻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自由锻工序,了解模锻的方法,自由锻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自由锻锻件结构设计时的工艺要求。重点难点重点:自由锻、锻的特点,锻造工序的确定,锻件结构的工艺性。难点:绘制锻件图,自由锻锻造工序的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锻造方法;锻造工艺规程的制定,绘制锻件图,锻料重量和尺寸的确定,锻造工序的确定;锻件结构的工艺性,自由锻件的结构工艺性。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

11、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画一个阶梯轴类锻件零件图,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请学生绘制锻件图,制订锻造工序。时间分配:锻造方法 45分; 锻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25分; 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20分。作业布置P111 /复习题2、3、4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8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板料冲压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分离工序、变形工序的方法、过程及特点;了解冲模结构和冲压件结构工艺性。重点难点重点:分离工序、变形工序的方法、过程及特点;冲模结构。难点:拉深系数与常见缺陷;复合模、级进模的结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

12、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分离工序:落料及冲孔,修整,切断;变形工序:拉深,弯曲,翻边,成形;冲模结构;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并配用教具与图例,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提问凸凹模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复合模、级进模的工作原理时间分配:分离工序 35分; 变形工序 35分;冲模 10分; 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10分; 作业布置P124 /复习题 5、7、8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9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特种压力加工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特种压力加工方法。重点

13、难点重点:精密模锻、零件挤压、零件轧制的过程和特点。难点:精密模锻、零件挤压、零件轧制成型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精密模锻;零件挤压;零件轧制;精冲、多向模锻、摆动辗压、液态模锻、超塑成形等。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提问讨论各种压力加工方法的应用。时间分配:精密模锻 20分; 零件挤压 10分; 零件轧制 10分;精冲、多向模锻、摆动辗压、液态模锻、超塑成形等加工方法简介 50分。作业布置P129/复习题 1、2、3、4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

14、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10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电弧焊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焊接电弧、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掌握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措施;掌握手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重点难点重点:焊接电弧对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的影响,掌握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措施;手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的特点及应用。难点: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措施;焊接工艺的应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焊接电弧的产生,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焊接应力与变形,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措施;手弧焊与电焊条;埋弧焊的焊接过程,埋弧焊的特点,埋弧焊的焊丝与焊剂,埋弧焊工艺;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

15、护焊。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提问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和防止措施;提问比较手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的特点。时间分配:焊接概述 5分焊接电弧 5分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15分 焊接应力与变形 20分手弧焊与电焊条 20分;埋弧焊 10分;气体保护焊 15分。作业布置P146/复习题2、3、6、7、9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11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第二章 其它常用焊接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其他常用焊接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重点难点重点:电阻焊、

16、摩擦焊、钎焊和其它焊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难点:焊接工艺的应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电阻焊:点焊,缝焊,对焊;摩擦焊;钎焊:硬钎焊,软钎焊;等离子弧焊;真空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等。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提问比较电阻焊、摩擦焊、钎焊的特点与应用。时间分配:电阻焊 25分; 摩擦焊 10分; 钎焊 20分; 等离子弧焊 15分;真空电子束焊接 10分;激光焊接 10分。作业布置P147/复习题8;P155/复习题1、2、3、7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

17、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12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结构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金属材料的焊接性,掌握焊接材料的选择原则;焊接接头设计的工艺要求。重点难点重点:碳钢的焊接,合金结构钢的焊接;焊缝的布置,接头形式的选择与设计。难点:低碳钢的焊接,中、高碳钢的焊接;焊接接头形式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焊接性的概念,钢材焊接性的估算方法;碳钢的焊接,低碳钢的焊接,中、高碳钢的焊接;合金结构钢的焊接;铸铁的补焊;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焊接接头的工艺设计,焊缝的布置,接头形式的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以讲授

18、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以图例讨论焊接结构的工艺性。时间分配: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15分; 碳钢的焊接 15分; 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10分; 铸铁的补焊 5分;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 10分;焊接接头的工艺设计 35分。作业布置P162/复习题1、2;P169/复习题1、2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13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非金属材料成形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塑料、橡胶、陶瓷、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的成形工艺。重点难点重点:塑料成形工艺。难点:挤出成型、压制成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

19、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塑料的组成与基本特性,塑料的成型工艺;橡胶的基本特性及成型工艺;陶瓷的种类及成型工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成型工艺。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提问讨论塑料成形工艺的应用。时间分配:塑料成型 40分;橡胶成形 20分;陶瓷成形 15分;复合材料成形 15分。作业布置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自编教材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14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快速成形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快速成形基本原理、基本步骤、工艺特点,常用快速成形工艺方法及应用。重点难点重点:快速成形基本

20、步骤,立体光固化法、分层实体制造法的过程及工艺特点,快速成形技术在模具、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难点:六种常用快速成形法的成形特点及适用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快速成形基本原理、基本步骤,六种常用快速成形法的过程、工艺特点及应用;快速成形技术在模具、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提问讨论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时间分配:快速成形原理及工艺 25学时;快速成形工艺方法 45学时;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 20学时。作业布置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自编教材课后自我总

21、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15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刀具角度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机床切削运动,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及其选用原则;了解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常用刀具材料及其应用;了解刀具角度对加工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切削运动;切削用量;三要素及其选用原则;常用刀具材料;刀具主要角度对加工的影响。难点:切削运动的具体分析;刀具角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主运动与进给运动;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及其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和选用原则;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车

22、刀切削部分的组成,车刀的5个主要角度,刀具角度对加工的影响。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以日常生活为例引伸讲解切削运动。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并配用教具与图例,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以削苹果等日常生活动作为例讲解主运动与进给运动,再引伸到机床的切削运动,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对比切菜刀,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刀具角度及其对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时间分配: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15分 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 5分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常用刀具材料 10分 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 5分; 车刀的5个主要角度 40分; 刀具角度对加工的影响 15分;作业布置P26 /复习题1、2、4、5、6、13;P27

23、/思考和练习题3、4、5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16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金属切削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切屑的形成过程及其种类、切削力、切削温度的概念、切削用量对切削过程的影响;了解刀具磨损的规律、刀具耐用度概念。重点难点重点: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耐用度、切削用量对切削过程的影响。难点:切削用量对切削过程的影响机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切屑的形成过程,切削力,切削温度,切削用量对其的影响;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切削液的选用、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改善方法简介。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

24、练习与讨论。利用学生的实习实践感性认识来分析讲解,并图例引导学生讨论。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切屑与加工质量的关系、切削用量对切削过程的影响。时间分配:切屑的形成过程 15分切削力与切削功率 15分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15分 切削用量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15分 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 20分材料切削加工性 10分作业布置P27/复习题10、11;P27/思考和练习题7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17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机床的类型和基本构造、机床的传动链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机床的组成结构及其作用;了解机

25、床常用传动机构;掌握传动链的分析计算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机床的组成结构,机床常用传动机构,C6132传动路线。难点:传动链分析计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机床的类型和基本构造;常用传动机构;C6132卧式车床传动路线及传动链计算。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以车床、台钻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机床的基本组成。时间分配:机床的类型和基本构造 20分 机床的传动系统 25分 C6132传动路线 15分传动链传动链的分析计算 30分作业布置P48/复习题1、2;P49/思考和练习题2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

26、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18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数控机床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控制方式,数控加工工艺特点,数控化制造系统简介。重点难点重点: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加工工艺特点。难点: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控制方式,数控加工工艺特点,数控化制造系统简介。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电子教案。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分析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组成、应用范围的不同

27、。时间分配: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25分; 数控机床的控制方式 20分; 数控加工工艺特点 25分; 数控化制造系统简介 20分。作业布置P49/思考和练习题/6、7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数控机床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第 19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特种加工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常用特种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重点难点重点:电火花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难点:电火花加工的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电火花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解加工、电铸加工、激光加工、超声

28、波加工简介。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电子教案,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提问讨论各种特种加工的应用。时间分配:电火花加工 45分; 电铸加工 10分;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 35分。作业布置P86/复习和思考题6、8、9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特种加工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20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车、钻、扩、铰、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车、钻、扩、铰、镗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可穿插车、钻、镗削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重点难点重点:车、钻、扩、铰

29、、镗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难点:根据不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装夹方法、刀具、切削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车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钻、扩、铰、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小孔的精加工方法。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技术要求的加工方案。时间分配:车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60分 钻、扩、铰、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30分作业布置P72/复习题2、4、5、8P72/思考和练习题1、2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30、21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刨、拉、铣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刨、插、拉、铣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了解周、端铣铣削方式,铣床附件及其应用。(可穿插刨、拉、铣削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重点难点重点:刨、插、拉、铣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周、端铣铣削方式。难点:刨、插、拉、铣削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刨、插、拉、铣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周、端铣铣削方式及其应用。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技术要求的加工方案。时间分配:刨、插、拉削的

31、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30分 铣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60分作业布置P72/复习题11、12P72/思考和练习题3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22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典型表面加工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外圆、孔、平面的加工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外圆、孔、平面的加工方法。难点:根据不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外圆、孔、平面在不同技术要求下的加工方法。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

32、讨论,电子教案。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外圆、孔、平面在不同技术要求下的加工方法。时间分配: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40分 外圆、孔、平面的加工方法 50分作业布置P72/复习题15、16;P103/复习题1;P103/思考和练习题2、3、4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23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使学生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认识从可以加工提高到加工方便、装配方便。重点难点重点:各种加工工艺方法对零件结构的工艺要求。难点:便于加工、装配,并易于达到精度

33、要求的零件结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零件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各种加工方法的零件结构工艺性综述;便于装配的零件结构工艺性。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与讨论。以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实习感性认识来分析讨论图例结构工艺性的不合理处,并作结构改进。教学手段:以讲解为主,并配用挂图。师生互动:以实例引导学生讨论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时间分配:零件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15分 各种加工方法的零件结构工艺性综述 45分 便于装配的零件结构工艺性 30分(部分内容亦可穿插于常用加工方法综述和工艺过程中讲解)作业布置P136/思考和练习题2、3主要参考资料金

34、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教案(课时备课)第 24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总结与复习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本课程所学的内容作总结,理出本课程的主线,复习主要内容。重点难点重点:各章节的主要内容。难点:刀具角度、传动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总结本课程所学的内容,理出本课程的主线,复习主要内容,举例分析讨论常用工艺方法的具体应用。教学方法:以答疑为主。教学手段:以答疑为主。师生互动:以答疑的形式,讨论有共性的问题。时间分配:答疑 90分(在课外再安排答疑时间。)作业布置主要参考资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