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贝内特性格的影响力分析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470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傲慢与偏见》贝内特性格的影响力分析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傲慢与偏见》贝内特性格的影响力分析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傲慢与偏见》贝内特性格的影响力分析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傲慢与偏见》贝内特性格的影响力分析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傲慢与偏见》贝内特性格的影响力分析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傲慢与偏见》贝内特性格的影响力分析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傲慢与偏见》贝内特性格的影响力分析 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贝内特性格的影响力分析Arrogant And PrejudiceAbstract ThisarticleisaPrideandPrejudiceinMr.Bennettsanalysisoftheimages:ontheon-ehand,hissensiblewisdom,higherthantheaveragepersonthinking;Ontheotherhand,ruthl-ess,shirktheresponsibilityofthefamilytoescape.Atthesametime,undertheinfluenceofhiswifeanddaughterhavealsof

2、ormedaverydifferentcharacter,suchas:short-sightedfollyBennettwife,Janesgentleandkind-hearted,wiseindependentElizabeth,MarysPedanticarti-ficial,kititofollowthetrendoftheinfant,aswellasLydiasfrivolousdebauchery.throughtheanalysisofthecharacterofMr.Bennettandhisimpactonfamilymembers,reflectingthesociet

3、yatthattime,meninfamilylifeplayedadecisiverole.Key Words: Arrogant And Prejudice, Mr Bennet, Character, family, Influence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奥斯汀作为一位女性作家,以她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与以往文学作品中或为天使或为恶魔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一系列全新的女性形象。她通过对贝内特一家形态各异的爱情和婚姻故事的描写,不但生动的表现出了经济利益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同时也阐述出了作者心中最合理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地位而结婚

4、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经济也是愚蠢的。在这部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众多的女性形象,以及其中表现出的全新的女性意识。但是,许多男性形象也是不容忽略的。其中,最吸引我的并不是男主角达西,而是女主角的父亲贝内特先生。作者虽然在这个人物身上用墨不多,却成功的将一个思想复杂、个性鲜明的父亲形象刻画了出来。首先,贝内特先生的性格自身就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他既有睿智明理的一面,又有推脱逃避的一面,积极与消极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在贝内特先生身上达到了统一。此外,贝内特先生的性格还对他背后的整个家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的妻子与女儿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他的影响都是密不可分的。贝内特先生的性格和他对家

5、庭成员的影响,不仅能反映出贝内特家的整个家庭结构,更是能深刻的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一个男人无论作为丈夫还是父亲都会给其它的女性家庭成员带来深远的影响。一、贝内特先生的人物定位贝内特先生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个典型的小乡绅形象。他有一定的知识和内涵,有一定的智慧和主张,但是却摆脱不了性格中消极的一面:继承了父辈的财产,一生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没有使家庭败落,但也没想过去争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财富;年轻时贪恋美貌而不注重内涵,而婚后面对自己一手铸造的家庭,又以逃避的方式对待从这个社会层面来讲,他所在的阶级和他的成长环境就决定了他即使博览群书也无法将知识用于开拓创新,追求新生活,创造新财

6、富,而只能是追随着社会的大潮,风平浪静的向着公认的方向前进。而在整个贝内特家,贝内特先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他决定着整个家庭的交际范围、交往对象、处世方法等。如果将这个小小的家庭比作一艘船,那么贝内特先生无疑就是掌握方向的舵手。由此可想而知,当时的英国,甚至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就仿佛是一支浩瀚无际的舰队,男人们掌握着手中的舵,决定着自己和女人们的命运,以及整个社会前进的方向;而女人们只能做船上的乘客,无可奈何的任由男人来决定一切,她们的命运与地位长期受到忽视。贝内特家正是整个社会男女地位整体情况的一个缩影。二、贝内特先生的性格分析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要是以简和宾利先生、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感情纠葛

7、为主线,相比之下,贝内特先生是个出场并不多的人物。但是在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场中,作者却将他鲜明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一)积极性贝内特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他博览群书,明白事理,睿智幽默,又思想开明。在这部作品中,贝内特先生出现的地方,除了吃饭的餐桌旁,几乎都是他的书房。贝内特先生与书,似乎是密不可分的。在贝内特太太带着女儿们参加与宾利先生认识的第一个舞会结束以后,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但那个时候贝内特先生还没有休息。在这里,作者明确的提到“他这个人,平素只要有本书,就会忘记时间。”1可见贝内特先生对阅读的热爱。博览群书的生活习惯与他高人一等的思想和头脑是密不可分的。当贝内特太太要求贝内特先生

8、去拜访宾利先生的时候,贝内特先生表面上一再的拒绝,但事实上,他却是“最先拜访宾利先生的人之一”。可见贝内特先生并不是一个闷在家中的“书呆子”,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书的世界”中;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对新邻居尽了应尽的礼节,充分表现出了他是一个具有风度的绅士。幽默是贝内特先生性格的一大特点。在妻子和女儿面前,他不是直接承认自己拜访了宾利先生,而是在贝内特太太因达不到目的而气愤的说了“我讨厌宾利先生”之后故作惊讶的说“真遗憾,听见你说这句话。可你为什么不早对我这么说呢?假使我今天早上了解这个情况,我肯定不会去拜访他。非常不幸,既然我已经拜访过了,我们免不了要结识他啦。”2这使得妻子和

9、女儿们大为惊讶。他的幽默总是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在贝内特家二女儿伊丽莎白作客凯瑟琳夫人家的时候,被问起妹妹们有没有出来交际,伊丽莎白回答说全都出来交际了,使凯瑟琳夫人大为惊讶:“全都出来交际了!什么,五个姐妹同时出来交际了?咄咄怪事!你不过是老二。姐姐还没出嫁,妹妹就出来交际了!”可见在当时,贝内特家的女儿们的交际方式是极其不合常理的。她们受到的管教与约束显然远比同样背景下的其它女孩子宽松。伊丽莎白解释说:“如果姐姐无法早嫁或不愿早嫁,做妹妹的就不能交际不能娱乐,我想这可就太委屈她们了。”3这句话虽出自伊丽莎白之口,但事实上她的想法不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贝内特家的这种情况,无疑说明了作为一家之

10、主的贝内特先生也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不仅如此,在简“失恋”以后,贝内特先生不但没有对恋爱产生反感,反而劝他最爱的女儿伊丽莎白也去谈一场恋爱,哪怕是被抛弃,也是一种财富。父亲鼓励女儿去交际,去恋爱,并且完全不在乎爱情的结果,可见贝内特先生的思想在当时社会要比一般人开明的多。(二)消极性贝内特先生的性格还有着与他的睿智截然不同的消极方面,那就是他还具有一种毫无责任心、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自私的性格。对待家庭,他缺少关心,因为婚姻的不幸,他选择逃避。对于自己妻子和女儿的愚蠢行为,他不但不加以引导,还一味的逃避甚至取笑。对于贝内特先生这种性格的养成,作品中作出了明确的陈述:贝内特先生因为年轻的时候贪

11、恋美貌,娶了一个外表漂亮却没什么内涵的女人,婚后便躲进了书房里,对家里的事情都不闻不问。他的这种或逃避或看热闹的行为,对与妻子和女儿的性格,必然造成了比他的正面更加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显然是不容忽视的。三、家庭成员受到的影响贝内特一家人,虽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有着同样的生活背景,却形成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贝内特太太的愚蠢短视,简的温柔善良,伊丽莎白的独立睿智,玛丽的迂腐做作,基蒂的幼稚跟风,以及丽迪亚的轻浮放荡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性格,贝内特先生都对他们的性格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一) 博览群书,思想开明贝内特先生热爱阅读,这使得他的思想与修养都要高于一般人。在这方面,他的

12、二女儿伊丽莎白受到了的影响最深。伊丽莎白与同一时代的女性相比,是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的。她性格活泼开朗,面对达西的无理,虽对他没有什么好感,但也没有恼羞成怒,还把这件事讲给自己的亲友们听;她目光敏锐有主见,当两位宾利小姐表示愿意与贝内特家两位大小姐做个深交的时候,“简万分喜悦的领受了这番盛情,可是伊丽莎白仍然认为她们对众人态度傲慢,甚至对她姐姐也不例外,因而无法喜欢她们”4,而以后的事实证明了伊丽莎白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外,伊丽莎白还是个有远见的女子,她了解自己的妹妹丽迪亚的轻浮性格,便极力劝父亲阻止丽迪亚去军营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教,贝内特先生却没有采纳,这才导致丽迪亚私奔的丑事发生。伊丽莎白这

13、种有主见的性格与贝内特先生性格的积极面显然是密不可分的。在作品中不难看出,贝内特先生对伊丽莎白宠爱有加。虽然伊丽莎白最不受母亲的喜爱,但父亲对她的疼爱却明显超越对其他女儿的感情。在一开始贝内特太太提到宾利先生,并计划让他娶他们女儿中的一个为妻时,贝内特先生调侃说,他可以写信给宾利先生,同意他娶自己任何一个女儿,同时毫不掩饰的表示“我要为小莉齐美言两句”,贝内特太太说伊丽莎白并不比别的女儿强,贝内特先生却回答说“她们哪一个也没有多少好称道的,她们像别人家的姑娘一样,一个个又傻又蠢,倒是莉齐比几个姐妹伶俐些。”5而在伊丽莎白去拜访夏洛特的时候,父亲非常舍不得让她走,嘱咐她要给他写信,并且几乎答应要

14、亲自给她回信,在她回家之后,又不由自主地几次对她说,“你回来了,我真高兴,莉齐。”由此可见对她的思念。这与贝内特先生对其他女儿的忽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可以说,贝内特先生将对妻子和女儿付出的所有关爱都用到了伊丽莎白一个人身上。在贝内特家所有的成员中,伊丽莎白最突出的继承了父亲性格的积极方面。因此,伊丽莎白比一般的女孩子更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例如在将会继承贝内特家财产表亲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时候,伊丽莎白断然拒绝,在她看来,柯林斯无疑是个愚蠢至极的人,即使他有更多的财产也不可能答应他的求婚。这使得嫁女心切又想使家产不至于完全落入外人手中的贝内特太太大为恼火,她要求贝内特先生同他一起逼迫伊丽莎

15、白答应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并表示如果伊丽莎白不答应就永远不再见她。而当伊丽莎白来到在他们面前,贝内特先生说的却是:“伊丽莎白,你面临这一个不幸的选择。从今天起,你要和你父母中的一个成为陌路人。你要是不嫁给柯林斯先生,你母亲就永远不再见你了;你若是嫁给柯林斯先生,我就永远不再见你了。”6伊丽莎白得到了父亲如此坚定的支持,本来她抑郁的心情一扫而空,情不自禁的笑了。父亲的这种支持,无疑使伊丽莎白更加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也更加懂得独立的判断重要性,这是伊丽莎白不同于那个时代一般女孩的性格养成关键。(二) 客观冷静,难以捉摸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贝内特先生总是保持这平静理性的绅士风度;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

16、贝内特大多都已旁观者的角度对待,喜怒不形于色。他的大女儿简,就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这种性格。简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恬静、温柔、善良和宽容她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持一个女子的最佳风度,笑盈盈的对待每个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会尽量向好的方面想,她希望每个人都善良,也宁愿相信这就是现实。她的美貌与知书达理使她理所当然的成为最具有魅力的女人,于是在宾利先生第一见到她的时候就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她。而简对宾利先生也是一样,“从一开始就看中了宾利先生,现在真的有些不能自拔了,可以说是深深爱上了他。”但是“简尽管的感情热烈,但是性情娴静,表面上始终是喜盈盈的。”7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以及达西先生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夏洛

17、特对伊丽莎白说,“遮遮掩掩的有时也划不来。要是一个人采用这种技巧向心上人隐瞒了自己的爱慕之情,那就可能没有机会博得他的欢心。这样以来,即使她自以为同样瞒过了天下所有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欣慰的。男女恋爱大都含有感恩图报和爱慕虚荣的成分,因此听其自然是不保险的。开头可能都很随便略有点好感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很少有人能在没有受到对方鼓励的情况下,而敢于倾心相爱。十有八九,女人流露出来的情意,还得比心里感受的多一些。毫无疑问,宾利喜欢你姐姐,可是你姐姐不帮他一把,他也许充其量只是喜欢喜欢而已。”8而达西在向伊丽莎白解释为什么要拆散简和宾利的时候也提到,“我也注意观察令姐。她的神情举止依然像平常那样开朗

18、,那样活泼,那样迷人,但是丝毫没有钟情于谁的任何迹象。经过一个晚上的仔细观察,我依然认为:令姐虽然乐意接受宾利的殷勤,但她并没有情意绵绵的来逗引他。”9简的这种性格显然是来自父亲的。这主要是由于母亲愚蠢幼稚性格无法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责任,而父亲又选择了逃避,简作为长女,自然无可避免的过早承担了家庭的责任,她必须做到如家庭主妇一般,具有淑女的风度和气度,同时也学会了将自己的感受深埋在心底,让人无法琢磨。由此可见,简虽然不像伊丽莎白那样跟父亲之间有许多交流,但也受到了贝内特先生性格的影响。(三) 讽刺挖苦,嘲笑戏弄贝内特先生性格中存在一种突出的幽默感,但是他的这种幽默有时候却是伤害其他家人的利剑。而

19、贝内特太太就是受到这把利剑伤害最深的人。“愚蠢”可以说是贝内特太太性格的最大缺陷。“她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一碰到不称心的时候,就自以为神经受不了。她平生的大事,是把女儿们嫁出去;她平生的慰藉,是访亲拜友和打听消息。”10这一段可以说是对贝内特太太的性格最恰当贴切的描述了。贝内特太太的愚蠢几乎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她在简与宾利先生相识没多久,就将宾利先生要娶她女儿的传闻弄的人尽皆知;为了促成简与宾利先生,她不惜让简冒着淋雨的危险骑马去宾利家,以便以此为借口在宾利家多做停留;简淋雨生病暂住宾利家的时候,她去看望简时所说的那些话,都显现除了她的愚蠢短见和心胸狭窄,不但闹了不小的笑话,

20、也让做女儿的深感脸上无光;更可笑的是在丽迪亚与威克姆私奔以后,她躺在床上,整天哭诉,但听说两个人的消息以后,简直喜不自禁,听到他们要结婚,更是心花怒放,而以后所听到的每一句话,她几乎都欣喜若狂她立刻就完全沉浸在女儿将要结婚的喜悦里,思考这结婚典礼和礼服,而将之前女儿私奔的丑事忘得一乾二净,甚至要亲自去问问贝内特先生愿意给女儿多少陪嫁。这将她头脑的简单暴露无疑。贝内特太太的这种性格自然与先天因素以及年轻时候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这个责任绝对不能只归结到她一个人身上。在那个时代,女子的行为还受到很大的约束,接受教育与开拓视野的机会并不多,与男人相比自然有些目光短浅。但按照常理来讲,一

21、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丈夫,相对应也应该会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妻子,即使妻子本身的性格或见识方面有些缺陷,但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必然会取得不小的进步。但贝内特家的情况却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贝内特太太的愚蠢不但没有丝毫改善,还不断变得更加糟糕。究其原因,贝内特先生要承担主要的责任。因为结婚以后,贝内特先生没有努力开拓妻子的见识,还在无聊的时候将妻子的愚笨作为自己的消遣;面对妻子失检的行为,他不但没有加以引导和纠正,帮助妻子克服缺点,而是是当作笑话来看。他的幽默感,总是以讽刺挖苦、嘲笑戏弄的形式出现,把本身智力就有些匮乏的贝内特太太搞的晕头转向,更加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例如在贝内特太太要求他去拜访宾利先

22、生的时候,他明明已经去过,却非要拐弯抹角,让贝内特太太焦急上火;而在贝内特太太带领基蒂和丽迪亚要求追随民兵团去布里奇顿玩的时候,伊丽莎白发现“父亲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不过他回答的模棱两可,母亲虽然常碰钉子,但却一直不死心,总想最后还能如愿以偿。”11可见贝内特先生将戏弄太太当作是一种乐趣:明明可以哄妻子开心的事情,他非要拐弯抹角;已经做了决定的事情,却还让她抱有希望。这样的行为不仅仅使贝内特太太被耍的团团转,变得头脑越来越简单,而且还使得这位母亲在女儿们面前地位尽失。作为丈夫,贝内特先生的这种行为无疑给妻子的身心带来了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对于女儿,贝内特先生的“幽默感”也同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尤

23、其是他的三女儿玛丽。“贝内特家五姐妹中,只有玛丽长得不好看,因此她便发奋钻研学问,增长才干,总是迫不及待的想卖弄卖弄。玛丽既没有天赋,又缺乏情趣。虽然虚荣心促使她勤学苦练,但也造就了她迂腐气息和自负派头。”12这是作品中对玛丽性格的描述。玛丽的相貌并不出众,但这并不是她的错。在她意识到自己的相貌不如其它姐妹的时候,选择以知识和才干来增加自己的吸引力,无论是否是虚荣心作祟,至少都说明了玛丽本身是个有上进心的姑娘。可最终,她的过分的表现欲反而弄巧成拙,不但没有得到赞赏,还使她显得自负、死板、毫无情趣,在大家面前出尽了洋相。我想这其中贝内特先生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作为父亲,贝内特先生没能给玛丽正确的

24、指引。如果他在发现玛丽想通过知识和才干增加自己的魅力时,积极的进行鼓励和引导,使玛丽的人生观、价值观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相信玛丽一定可以变成和伊丽莎白一样有思想有头脑的独立女性,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不仅如此,贝内特先生还起到了反面的作用,用他的“幽默感”大大的打击了玛丽的自信心。玛丽过度的表现欲主要来源于她的自卑心理,她想通过学问来提升自己的魅力,使自己可以和其它姐妹一样,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例如在宾利先生举办的舞会上,玛丽想通过弹琴唱歌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可是她嗓门小,表情做作,完全不适合这种表演,但她却把别人礼貌性的邀请当了真,一首接一首的唱着。伊丽莎白极力想阻止,却无能为力,最后只好求救

25、于父亲。父亲会意后,等玛丽唱完第二支歌,就大声说:“你唱的足够了,孩子。你让我们开心得够久的了。留点时间给其它小姐们表演吧。”13这种直接的打击对于一个渴望表现自己的女孩来讲无疑是沉重的。玛丽尽管装着没听见,心里却有些不安。连一向最尊重父亲的伊丽莎白也既为玛丽感到难过,也为父亲那番话感到难过。可见贝内特先生对自己的女儿做的的确是有些过分了。这样的打击无疑会使玛丽更加自卑,更加追求她所认为的那种“自我实现”,并且更加自负和迂腐。不难想象,这种恶性循环在玛丽的成长过程中曾发生过无数次,而贝内特先生作为父亲的失职,对玛丽性格的形成,起了绝对的推动作用。(四) 推脱责任,态度冷漠贝内特先生平时总是在书

26、房中,这已经成了他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读书就是他逃避妻子女儿愚蠢行为的一种方法,书房就是他躲避家庭责任的避风港。他这种逃避现实,推脱责任的做法,也使得他的家人深受影响。贝内特先生对责任的逃避,使得他最疼爱的女儿伊丽莎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伊丽莎白对姐妹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感,无论是对简的关心,还是对妹妹们的引导,她都努力去尽一个作为妹妹或者姐姐的责任。当丽迪亚要独自跟随军营出门的时候,伊丽莎白要求父亲阻止她,因为她了解妹妹的性格,担心会惹出乱子。然而在父亲拒绝以后,伊丽莎白虽然有些郁闷,但是“她生性不爱多想烦恼的事,省得越想越烦恼。她深信自己尽到了责任。”14这种阿Q似的逃避责任的想法,同躲避在

27、书房、对妻子和女儿们不得体的行为视而不见的贝内特先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显然也是因为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丽迪亚性格的形成受到的贝内特先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影响。贝内特先生对这个小女儿,几乎是不闻不问的。这就使得丽迪亚性格的形成完全是受到母亲的影响。她不但继承了母亲愚蠢和自负,更是在母亲的宠爱下变得嚣张跋扈,自由放任,行为不检,性格放荡。丽迪亚一天到晚只想着交际,沉迷于舞会和军官,毫无进取心,一心想着早早嫁人,并极其无礼的取笑感情刚刚受挫的姐姐已经二十三岁了,都快变成老处女了。在进入军营以后,甚至做出了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威克姆私奔的丑事。在达西的帮助下与威克姆结婚以后,当她再次

28、回到家中,简和伊丽莎白都为她难过,也以为她会很羞愧。可她自己却依然如故桀骜不驯,没羞没臊,疯疯癫癫,叽叽喳喳,恨不得左邻右舍都知道自己结婚了,将私奔后的婚姻也看成是一种荣耀。加上她选择的丈夫威克姆也丝毫不比她知道廉耻,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使得伊丽莎白不禁感叹“以后对不要脸的人,绝对不能低估了其不要脸的程度。”15威克姆本身绝对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伊丽莎白虽然一开始被迷惑,却懂得克制自己的感情,最后也及时的看清了这一点;但丽迪亚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简单的头脑使她深信威克姆也同样爱着她,在冲动之下私奔之后,即使发现了这个男人的不可靠,也为时已晚。在小说的结尾提到,威克姆和丽迪亚的性格

29、并没有改变,彼此的感情没有维持多久便情淡爱驰,又没有一个好的收入来源,只能不断的向两个姐姐要求接济和帮助,一生都在这种窘迫的境况下生活。女儿的这种悲剧生活的形成,无疑就是贝内特先生的“不作为”所导致的。在伊丽莎白请求他阻止丽迪亚去军营时,他居然说如果丽迪亚不到公共场合出出丑,是绝对不会死心的。她这样去出出丑,既不花家里的钱,又不会给家里添麻烦,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即使伊丽莎白又百般劝解,他也没有出面阻止。在丽迪亚出事之后,他外出寻找归来,也不得不自嘲的承认:“除了我之外,还有谁应该受罪呢?事情使我一手造成的,当然应该由我来承受。”16同样的,四女儿基蒂也受到了父亲这种态度的影响。基蒂可以说是整部

30、作品中最不引人注意的一个角色,她虽然排行第四,是丽迪亚的姐姐,但却总是跟在丽迪亚身后,跟随丽迪亚追逐军官,学着丽迪亚的轻浮放荡。她不像丽迪亚那样受母亲宠爱,不像伊丽莎白那样得到了父亲的青睐,也不像简和玛丽一样有自己的独特的性格,她仿佛就是丽迪亚的影子,跟随着丽迪亚,把丽迪亚的生活当作自己的生活。这就使她在所有的家庭成员中无法有突出的表现,就更不可能得到父母的宠爱了。在贝内特太太要求贝内特先生去拜访宾利先生而被拒绝的时候,心情非常的不好,就把气撒在了基蒂的身上:“别老是咳个不停,基蒂,看在老天爷分上!稍微体谅一下我的神经吧。你咳得我神经快胀裂啦。”基蒂这个时候明明是代父受过,可父亲不仅没有替她辩

31、解,还应和着贝内特太太说“基蒂真不知趣,咳嗽也不拣个时候。”17虽然贝内特先生的这句话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贝内特太太的讽刺,但基蒂难免会产生父母都不关心自己的感觉,从而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她在家中无法得到重视的这种状况必然会使得她更加的没有主见,从而更加跟紧丽迪亚的脚步,受到丽迪亚更多的感染。在丽迪亚私奔以后,基蒂的性格才开始有了转变。一方面她为没有将丽迪亚要私奔的消息提前告诉父亲而自责,对以往的幼稚和天真开始有了反思;另一方面,丽迪亚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无论如何挽回也为时已晚,于是对基蒂的教育就受到了父亲的重视。在结局中,基蒂大部分时间跟随俩个姐姐一起生活,“接触的都是那些比往常高尚的人,她本

32、人也跟着大有长进。她生性不想丽迪亚那样放荡不羁,现在摆脱了丽迪亚的影响,又受到妥善的关照,她也就不像以前那样轻狂,那样无知,那样寡趣了。”18由此可见,基蒂是一个可以塑造好的女孩,她之前的性格缺陷与她没有受到妥当的教育和正确的指引是紧密相关的。四、结语奥斯汀通过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以一个家庭为社会缩影,完整的展示出了男人对女人命运的影响力。同时她将女性心底的呐喊表达了出来,这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开端。虽然她不能像以后的女性作家将女权的争取表现的鲜明和激进,但这对以后女性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学会摆脱男人的影响和束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后的女性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争取个性解放,那么就永远都只能做男人的附属品。注释:1-18简奥斯汀著,李文军译.傲慢与偏见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10,5,153,17,3,103,17,18,181,3,204,21,93,212,287,272,4,353.参考文献1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国戏剧出版社J,2005.2王宇荣.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J.艺术广角,2008, 03.3胡晴.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