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原则”的隽永魅力 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502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山原则”的隽永魅力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冰山原则”的隽永魅力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冰山原则”的隽永魅力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冰山原则”的隽永魅力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冰山原则”的隽永魅力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山原则”的隽永魅力 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山原则”的隽永魅力 本科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冰山原则”的隽永魅力 摘要:通过对海明威生平与创作的阐述,来充分理解海明威的创造理论“冰山原则”理论。他的“冰山原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文体的简约、精练,更侧重于小说创造中内容上的情感的省略和对主题内涵的揭示与隐喻。海明威这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章不仅影响了美国人民,同时也影响了全世界人民;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人,也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人。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他著名的创作理论,以及他对人生的理解都给人们留下了永恒的“水下的八分之七”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题材;主题;创作特色;冰山原则 一、 海明威的生平及其创作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生于芝加哥郊外的一个医

2、生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年仅18岁的他便到意大利前线驾驶救护车,不久身受重伤,在医院治疗20个月,仅从腿上就取出弹片237块,重伤的后果是严重的失眠和内心深处的恐惧。伤愈后,作为多伦多星报的记者赴巴黎,结识了侨居法国的美国女作家斯坦因等人,并成为“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 20年代,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等。太阳照样升起通过侨居巴黎的一群美国青年的生活,透视了一代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生理上、心理上造成的巨大创伤,以及战后青年心中的苦闷无聊,及迷惘情绪。永别了,武器通过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女护士凯瑟琳在意大利战场上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一

3、代人被帝国主义战争所摧残的主题,也表现了作者对死亡的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斗争,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战后,侨居古巴。50年代,他主要完成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后者使作家获得了1952年的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二、 海明威作品的题材与主题及其创作特色的概述 (一)海明威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海明威的作品大多以战场生活、拳击、围猎、捕鱼、斗牛等内容为题材,表现反战、搏击、痛苦、迷惘、死亡等主题,既揭示暴力给人造成的肉体和精神创伤,又不断展示人的勇气和不屈性格,从而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人的生存状况和出路。 在太阳照样升起、永别

4、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这四部海明威最著名的小说中,就是以战争或搏斗等刺激冒险的活动为题材的,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反战、搏击、迷惘、死亡等主题,只是每部作品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在我的理解中,作品题材作为“水上的八分之一”,是建立在作品主题“八分之七”的基础之上的。 海明威创作太阳照样升起距离大战结束已有七八年时间,但那场战争造成的痛苦记忆以及肉体上的伤害使海明威始终不敢直面。因而,太阳照样升起的笔触始终未涉猎硝烟炮火,而诸事原委又总能在硝烟炮火中找到依据。太阳照样升起是海明威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一直被公认为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和宣言书。这种“迷惘”情绪,是指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青年人

5、的一种苦闷、无聊、空虚、困惑、迷惘的情绪。作者通过各层面的人物安排,向人们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经历过战争的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 。小说围绕主人公美国记者杰克巴恩斯和英国姑娘勃莱特之间的爱情为主线,表现了一伙美英青年战后在巴黎的生活,控诉了战争对青年的摧残。在此故事中,巴恩斯由于在战争中负伤,失去了性机能,丧失了作为男人的第二生命,虽生犹死。使得他与勃莱特之间有爱而无法结合。因此他们拼命的放纵自己,巴恩斯用天天酗酒来排泄苦闷,或是和朋友们钓鱼、斗牛来消磨时光,而勃莱特更是整天泡在酒吧,放纵性爱。在这里,战争这个题材只是海明威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反战、厌战、迷惘、痛苦等主题却是作者要读者去深刻感

6、受的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深厚内涵。即从阅读层面上看,太阳照样升起似乎展示了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颓废与放荡,但是实际上却有着鲜明的道德标准与是非界限。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典型的描写战争与爱情的小说,和太阳照样升起不同,它是一部真正的悲剧,一部切中要害了时代脉点的悲剧,悲伤、悲观、悲怆之情绪充溢着作品的始终。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为背景,通过写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籍女护士凯瑟琳彼此相爱,最后凯瑟琳死于难产的爱情故事,控诉了帝国主义战争对青年人的摧残。作者通过男主人公亨利之口表达了对战争的认识:“我并不反对他们,我已经与此无关。我但愿他们福星高照。有好心的人和勇敢的人,也有镇定自若的人和

7、明智的人,他们当之无愧。但现在已不再是我的事了。”2从这句话中,有对战争的理解是一种“与我无关”的真正“迷惘”。作者还通过亨利之口,表达了对死亡的理解:“在这世界上,人人都受折磨,倒也产生一些勇敢的人。倘有受折磨而不屈服的,就会被他人害死,不管你是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还是最有勇气的人,都免不了一死。你如果不是这几种人,迟早也得死,只是世界并不急于要你的命罢了。” 2从这两点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正是想通过亨利话语那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来揭示那隐含在水下的“八分之七”,战争导致无辜的人们的死亡。作者的用意在于,主人公告别了战争,也告别了爱人,巧妙地将向武器告别和向爱情告别分成两个既密切联系又相对

8、侧重的部分。这两部分恰恰体现了战争与爱情的双重主题。 和其他几部长篇作品不完全相同,海明威除了坚持“作家的工作是告诉人们真情”这一法则外,他还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十分鲜美地摆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道德倾向。他在该作品的扉页上引用了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祈祷文集中的一段文字:“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褒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书中写道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在大学里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

9、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他争取到游击队队长巴勃罗的妻子比拉尔和其他队员的拥护,孤立了已丧失斗志的巴勃罗,并按部就班地布置好各人的具体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和比拉尔收留的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坠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这三天中,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在整体上相互关联和彼此承担的命运,一种深沉宽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也在这本书里显示出分外动人的力量。 (二)海明威作品的创作特色 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

10、代表作之一,在表达了人生搏击的主题之外,重要的还是它的艺术特色。故事本身具有明显的象征和寓意:大海和鲨鱼是外部世界邪恶与暴力的表现形式,老人桑提亚哥这个“硬汉子”形象是现代社会人类的抽象体现。可以说“硬汉形象”是海明威创作的一大特点。海明威特别钟爱斗牛士、拳击手、猎人、渔夫这些人物,他们都以惊人的毅力,永不懈怠的斗志在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殊死搏斗,并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即坚强刚毅、勇敢正直和蔑视死亡。老渔夫桑地亚哥的形象是其中最伟大的代表。如果说海明威在创作老人与海之前的小说中塑造的硬汉子主要是性格上的刚毅,人们喜爱这些小说主要是因为硬汉性格的稀有的话,那么桑地亚哥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硬汉子了,他

11、的背后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价值自信、自强和自尊。桑地亚哥的形象具有象征性的哲理意义,他不再代表他个人,他的行为也不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象征了永恒的人类精神的存在。作品正是在外部的暴力世界强大,凶残,荒诞莫测,人的命运注定要失败的条件下,通过老人与海、与鲨鱼的搏斗,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要勇敢地面对失败,永远保持精神不败的主题。就像桑提亚哥坚信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的创作特色就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小说通过对老人与鲨鱼搏斗场景的描写,将富有艺术魅力的形象同抽象深远的寓意融会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次,由于成功地采用了现实主义描写和寓意象征相结合

12、的手法,作品显得简洁朴实、深沉含蓄,充分体现了“冰山原则”理论,巧妙揭示了“八分之一”和“八分之七”的关系,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和开掘的余地。 说到海明威的创作理论不能不提的就是他的“冰山原则”理论。他的写作以简约、清澈见称,他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在艺术上形成了一种非常简洁、凝练、清新、干净的文体风格,尽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研究者们认为,这与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

13、有关,是这段经历练就了他简约干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 有评论家艾伦约瑟夫斯在海明威是怎么写的?一文中指出,海明威的创作手法有五大特点:根据经验进行创作;省略;视觉化;使读者能触摸到;暗含诗意。有数理爱好者为此还造就了一个数学公式:视觉化(经验7/8的冰山)诗=使读者能触摸到(即“海明威的客观对应物”)。虽然笔者对于这个公式不是很能充分理解,但我注意到,海明威的创作离不开他本人的经历,他是根据经验进行创作的,也因此他的作品含视觉化的因素,使读者能够触摸到;另一方面,他有自己提倡的美学原则即“冰山原则”,遵此原则,他在作品中省略、隐藏了一些东西,也因此而暗含了诗意。 英国著名的评论家赫欧贝茨对海明威

14、的评价更是独到而准确,他认为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力求砍去遮住读者视线的一切障碍,把并不代表大树本身的叶子砍去,给读者一个基本枝干的清爽的面目,这样可以把作者、读者和描写对象三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认为这种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海明威的“冰山原则”理论所引起的文学革命是对小说创作最重要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文体风格,更在于他大胆的把原在小说创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以下,让我们来看看那被隐藏了的“八分之七”部分。 首先,就像上文分析时所说,海明威隐藏了作品复杂的主题。海明威把自己的创作比作“冰山”,并用“冰山原则”来形象的概括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他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

15、冰山原则去写作。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 海明威的小说有一些主题易于把握,如乞力马扎罗的雪、弗朗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幸福、永别了,武器等;但还有一些主题相对隐蔽,如雨中的猫、白象似的群山、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后一类作品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海明威倡导的“冰山原则”,他把本应由作者表现的思想和交代的内容,省略下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他摒弃了空洞和浮华的词汇,选用具体的感性的文字,尽量贴近读者的阅读感受,从而使人觉得耳目一新。这就是海明威创作的独到之处。粗粗看去,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并没有给我们

16、留下什么,苍茫的大海上,一个孤独的老人,一艘破旧的帆船,一条只剩骨架的马林鱼。但是从深层来看,一次艰辛的搏斗,一个虽败犹荣的英雄,点滴间无不折射出世界的每个角落和灵魂。这部小说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斗争,所歌颂的人类不向厄运低头屈服,始终顽强奋斗的精神总是一次次在我们遭遇挫折时,犹如精神上的一棵擎天之柱屡屡支撑着我们。直到现在,每当人们情绪低落或茫然于前程时,耳畔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回响:“人,永远是打不败的!” 再者,海明威还隐藏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文学作品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表现人物的感情,文学家们常把揭示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作为第一任务来完成。应该说,这是文学的一个主调。而在

17、海明威的小说中,我们看到,这一切都被降到最低限度,甚至被忽略了。在其创作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人物的感情,不论是兴奋、失望、悲痛、轻蔑等,从不过分渲染,也几乎没有心理描写,给读者以最大的感受空间。海明威笔下的人物的内心,不是作者苦苦倾诉的,而是读者自我感受的。他的小说往往只表现人物的活动过程,而不是细致地表现人物的感情。人生活在社会中,与其他个体间在感情上总是相互需要的。但是,人更多的时候在孤军奋战,一个人的英勇、顽强不屈以及他高尚的人格,更多的时候是在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一己的力量去面对困难时才会体现出来的。比如桑提亚哥,他也需要抚慰,他也有软弱的时候,他一个人在海上的日子里,就一

18、直在叨咕着“那个孩子在多好啊!”在这里,海明威用这句话巧妙地体现了老人桑提亚哥那种渴望和失望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 三、 海明威给我们的经验及启示 海明威作为20世纪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有着长达40年的创作生涯。无论从他的生平经历方面,还是从他作品创作方面来说,对于我们都有一些值得记取的经验及启示。 首先,关于创作。海明威生逢其时,经历了一战、二战等战争年代,他曾感到迷惘,也曾觉醒而又感到无路可走的悲哀。在巴黎那段精神漂泊的日子里,他从大师们身上领悟到:不重复别人,也无法让后人重复的写法才是创作。然而,海明威却是一个不断重复自己的作家,他笔下的版图不小,然而他的艺术世界始终不大,他从不超越自

19、己的精神世界,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拔高了的自传。在后来的作品中,他渐渐透露出了审美取向的独创性。海明威注重“省略”,他所谈到的“省略”通常体现在事件情节的节略选择,也表现在形象的单纯、主题思想的潜藏、感情的含蓄、言辞的经济和艺术风格的朴素简洁等方面。这些都是海明威自觉有意而为之的地方。 其次,关于阅读。无可否认,海明威酷爱捕鱼,打猎和观看斗牛,但他决非靠了捕鱼、打猎和斗牛成为大作家的。其实,海明威除了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之外,他的经历主要花在读书上。他受的正规教育不多,只是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然而,他热爱阅读,他曾说过:“作家应什么书都读,这样他就知道应该超越什么。”虽然海明威对旧的观念表

20、示厌恶,但是对旧时代大师的作品从不感到厌倦。十分尊重传统,尊重前辈,他从他们那儿定向汲取养分,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挑战和超越,厚积薄发。 还有,关于生活和人生。熟悉海明威的人都认为,海明威由于自身经历的缘故,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迷惘情绪”和“死亡情结”,关于这一点也许无可厚非,但我们也应看到他身上那种顽强向上,积极生活,搏击人生的精神。在他写给苏联人伊凡卡什金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起码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对生活还是有趣的。我十几岁起就自己生活,除了以写作为生,我还有其他许多事干得不错,并没有个人的绝望感,即使有也不是为了其他,不是为了自己。出海、捕很大的鱼,拳击、斗牛,调情、私通,饮酒作乐,暴风

21、雨,让人身心愉快的冒险,生活过得如此幸福,会使你为绝大多数人体会不到这种愉快而抱愧。”3这里海明威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并不都迷惘和消极,一个人总是要有点精神和信念的。 综上所述:纵观海明威的生平、作品、著述以及评论家提供的资料,不难看出,他的作品大都是以战争、拳击、围猎、捕鱼、斗牛的内容来表现他的反战思想、他的硬汉精神、他的痛苦迷惘情结以及他对死亡的独到见解。从观察生活的视角擷取素材的方式,遣词构篇的技巧等方面都堪称一绝。但我认为,最具海明威特色的当属作家本人反复认定也是他在创作实践中得以显现出来的“冰山原则”。我想这就是海明威的最大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图书:陈惇、外国文学作品选A、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图书: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A、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3期刊:柳东林、海明威“迷惘”情绪的新界定、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01.8。 4期刊:罗明洲、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99.10。 5期刊:柳东林、“冰山理论”与海明威的小说创作、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01.11。 6期刊:董衡巽、海明威的经验、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99.4。 注释: 中译本:海明威(著)、死在午后、金绍禹(译)、上海、1999年。 期刊:董衡巽、海明威研究、北京、198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