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_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728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_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_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_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_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_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_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_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2010 届毕业论文届毕业论文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 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Study on Chinese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学学院院 : 经济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院 专专业业 : 市市场营销场营销 班班级级 : 2006 级级 061 班班 学学号号 : 106034053 学学生生姓姓名名 : 方明方明伟伟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 党党怀怀清清 二二一一年年 六六 月月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II 浙江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

2、 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 方明伟 学号 106034053 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 文)、学位论文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 ,是在 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 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作者愿意遵守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科技学院 关于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及规定,允许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被查阅。 本人授权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科技学院 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

3、据库在校园网内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III 内 容 摘 要 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作为一种重要资源优化配置手段,在经济中 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兼并重 组中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与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汽车 工业发展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在经济全球 化与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的兼并重组活动。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如

4、何借鉴国外汽车行 业兼并重组经验;二是分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必要性和 可行性;三是如何构建自主品牌汽车兼并重组的路径。本文指出, 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兼并重组的经验上根据中国汽车市场 特征拟定相应的汽车企业框架,从宏观层面调控整个汽车工业,从 而使我国自主生产的汽车能让国内消费者认同,最终让全球消费者 接受。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 兼并 重组 路径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IV ABSTRACT As a kind of important resources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methods, the enterprise merger

5、 and reorganiza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Current Chinese auto enterprise of independent brands in m Secondly ,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is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m Third, how to construct the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m&rs path. This paper

6、points ou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auto market ,China correspond auto enterprise framework plan from macro-level adjustment based o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utomobile industrys experience of m&r the entire automotive industry, thus make our independent production of

7、automobile can be identified by domestic consumer , finally accepted by global consumers. KEYWORDS: Chinese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Merger Reorganization,Path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V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背景1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2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3 第四节 文献综述3 第二章 西方企业兼并重组历程及启示.8 第一节 西方企业兼并重组的内涵和分类8 第二节 西方企业五次兼并重组浪潮及特

8、点9 第三节 西方企业五次兼并重组浪潮启示.12 第三章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现状及兼并重组分析 14 第一节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14 第二节 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状 15 第三节 当前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现状.16 第四节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兼并重组分析以长安、哈飞、昌河兼并案 为例. 17 第四章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兼并重组路径分析 21 第一节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兼并重组的必要性分析.21 第二节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兼并重组的可行性分析.22 第三节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兼并重组的路径分析.23 第五章 总结30 参考文献.31 致 谢32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 第一章 导论 第

9、一节 选题意义与背景 2009年已经离我们远去,中国汽车业创造辉煌的想象还在继续。2009年对 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无疑是里程碑式的 一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跃居全球首位。 2009年的我国汽车产业的状况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济 (2)经济稳定发展和政策因素是汽车产销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3)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4)二三线城市成为汽车增长的主要市场 (5)商用车市场增势良好 (6)汽车出口仍处于低谷,但降幅逐渐收窄 (7)汽车行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8)新产品推出步伐加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

10、当西方国家的经济普遍步入调整期、发展速度减缓时, 我国的经济发展却一直处于平稳快速发展阶段。政治稳定与市场容量的良好预 期,外加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汽车内需增长,以 及大量国际资本驻足中国等等,都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汽车企业是高速发 展。 面对如此让人欣喜的大环境、大背景,请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让人忧伤的状 况: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57.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 比上一年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销售 总量的30,比上一年提高4个百分点。如果只看这个数据,或许让人感觉不是 十分“悲壮”,请看另外一个数据整车利

11、润,让人咂舌,自主品牌的利润 基本上是合资品牌的四十分之一,就是说我要买40辆车赚的钱别人卖一辆就够 了。所以如何壮大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从中国自 主汽车品牌发展的这几十个年头来看,并且参照全球先进制造业国家的成功经 验,凭个人观点,如何解决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重组和兼并问题是提高自主品 牌汽车质量、口碑和市场占有率的根本问题。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本土企业向全球化迈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 己经加入WTO的背景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而言具有越来 数据来源:2010 汽车数据统计调查 张锦歌.关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思索J.企业活力,2006,(5):

12、26-27 .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 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必将随着经济的内部增长与外部扩张产生越 来越多的兼并交易活动。 本人虽然是一个汽车迷,对于汽车的机械物理颇有了解,但是对汽车工业 的品牌经济效益和汽车工业的框架问题更是兴趣浓厚。因此,非常希望借写毕 业论文的机会尝试通过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一些策略, 能够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大框架整合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节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兼并重组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 个实践问题。本人主要将从借鉴先前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为 根

13、本出发点,以实际为本,具体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包括图书馆书籍和期刊、电子 期刊的全文检索、各专业网站等),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二是理论研究与经验借鉴相结合的方法; 三是比较对比研究的方法; 四是创新提议的方法。 二、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对选题的意义与背景、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以及需要 解决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兼并重组历史和汽车工业的相关情 况; 第三部分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现状和兼并重组进行了描述分析; 第四部分为全文核心点,主要提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的 路径。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三

14、、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 析;第二,学习、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历史相关行业经验;第三,针对中国自主 品牌汽车存在的问题,分析兼并重组的路径,加强自主品牌汽车的实力,为中 国汽车工业提出相关对策。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 第三节 创新和不足 以往的研究比较注重单纯地阐述理论的兼并与重组细节,不敢大胆提出整 体框架与路径,本文摆脱了各种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的提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 车企业兼并重组的路径问题分析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企业 兼并重组本来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太多的确定、不确定性 因素,还包括许多复

15、杂的手续和过程,即使是每一个小细节都可以当成一个大 课题来研究的,但本文的着重点偏向于宏观框架问题,对于细节问题提及甚少, 更谈不上深入了,所以不全面性是本文最大的不足。 第四节 文献综述 兼并和重组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同时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难题。 兼并和重组可以是企业危难时刻的一根救命稻草,也可以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化 学变化中的一种催化剂。但环顾中外历史,企业兼并成少败多,特别在我国企 业当中,数据尤为明显。所以在其特殊且关键的时期,大胆创新且富有现实意 义的提出在发展中壮大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兼并重组方案意义尤为突出。 本节主要对汽车工业兼并与重组产生的动因、条件、机理了进行文献综

16、述。 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现有的结构为模型,介绍了可能影响其进行兼并重组 的相关的因素并进行了简明的分析。 一、 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企业兼并重组的研究 (一)兼并重组的概念 兼并重组,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合并成为一 体,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法人地位同时消亡。兼并方承担目标企业的所 有债权、义务的同时取得全部对目标企业的决策控制权,交易条件在这里被专 门用协议确定下来。 (二)兼并重组的动因 对于企业兼并重组理论,国内外学者不乏研究。其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推 动兼并重组实践的发展;在研究西方公司兼并重组史时,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 兼并和重组活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经济学分析,

17、从而形成多种并购理论。迄今 为止,西方国家所发生的五次兼并重组浪潮中每次都体现出新的与以往不同的 特征,(高宏伟,2003),这种从实际发生的兼并重组产生的现象就是兼并重 组成因的各种理论的现实基础。熟悉兼并重组产生的动因、条件、机理,对我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4 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兼并和重组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综合一下主要有以下 几大理论。 1. 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公司有助十促使公司管理层效率改进,产生协同效应,进 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潜在效益。效率理论可以细分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营运协 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角化经营理论与价值低估

18、理论。 2.代理问题及管理主义者(Agency Problem and Managerism) 代理问题是由詹森和麦克林于 1976 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在代理过程中,由 于存在着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代理成本,这种 成本主要包括:所有者与代理人订立契约成本、监督与控制代理人成本、限定 代理人执行最佳或次佳决策所需的额外成本、剩余利润的损失。这一理论可以 归纳为三点:并购可以减少代理成本;经理主义;负假说主义。 3.现金流量假说(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源于代理问题。在公司兼并活动中,自由现金流量酌减 少可以缓解公司所有者与

19、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所谓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现金 在支付了所有净现值(NPV) 为目的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量。詹森 (Jensen,1986 年)认为,自由现金流量应完全交付股东,这将降低代理人的权 力,同时再度进行投资计划所需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更新筹集将受到控制,由 此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避免代理问题的产生。 4.市场势力理论(Market Power)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兼并活动的主要动因在于并购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增加企业长期潜在获利的能力。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不 代表规模经济或协向效应的实现。只有通过水平或垂直式收购整合,使市场占 有份额上升的同时又能实现规模经济或协

20、同效应,这一假说才能成立;反之如 果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建立在不经济的规模上,则收购可能会带来负效应。 5.财富再分配理论 财富再分配理论的核心观点为,由于公司兼并会引起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 的利益再分配,兼并利益从债权人手中转到股东身上,或者由一般员工于中转 到般东及消费者身上,所以公司股东会赞成这种对其有利的兼并活动。 6.市场垄断理论 由于企业兼并等资本运营本身的特点所在,就是在产权理论形成以后,关 于购并对市场力量影响的讨论依然在进行。从经济有益的一面来看,购并带来 的好处也许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此我们前面已作了很多的说明。从对社 会经济不利的一面来看,购并活动有可能带来垄断。但是现在关

21、于垄断也有人 认为其有好的一面,或至少是不可避免的一面。因为垄断集中本身是竞争的产 物。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竞争己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发展成为质量、技术、服务、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5 产品类别等诸多方面立体的竞争,因此即使是大公司之间也很难就垄断达成什 么共谋。此外,大公司和大企业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日益增大,这也是购并等 资本运营活动对现代经济发展贡献之一。 除了以上各种理论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购并中获利一方的收益来源是 对企业中其他利益主体的剥夺。如股东为企业内部人,而债权人为企业外部人, 在信息方面股东有优势,因此股东有可能通过企业购并来提高股票的价值,而 降低债券的价值,由此来对债券

22、持有人进行剥夺。这就是所谓的再分配理论。 另外,按照并购的分类不同,早期的理论还包括横向兼并理论、纵向兼并理论、 混合兼并理论等,此后再做阐述。 兼并重组活动是导致企业规模扩大的经济行为。在实际的资本运营活动中, 也存在着通过出售和分立等方式来减小企业规模的活动。在分析这方面的活动 时,也形成了关于公司分立的理论。几从分析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来看,可 以说都是我们在上面讲述企业购并理论时已经使用过,因此这里不打算对关于 分立的理论进行论述。 基本上可以说,在产权进论形成以后,直到它在 50 年代 60 年代兴起, 它与同时代兴起的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结合在一起,对开阔人们的视野,提供 新的分析工

23、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由此资本运营理论也大量地涌现出来。 但总体上看,现代的资本运营理论大都还是一种假设或假说,还没有形成一个 比较统一的理论体系。 (三)影响企业兼并和重组的因素 1.兼并企业的企业价值评价因素 祝金荣(2006)认为当前兼并和重组目标决策中大量采用定性方法是兼并 和重组的主要风险之一,所以在兼并和重组的复杂决策中可将多目标体系划分 成为:战略因素、市场因素、财务因素、技术因素、管理水平、兼并风险等六 个因素。然后再将这六个因素进行再细化分配,最后进行定量分析。 类似以上这种方法,齐安甜(2001)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引入实物 期权的评价体系弥补折现现金流法。 还有王为

24、民(2003)结合国内外企业并购发展现状,从企业价值确定方法 的发展入手介绍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 雷雪松(2006)在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时将音响企业兼并和重组因素归结为 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并购成本、财务效益、并购风险五个一级指标,然后再 通过将一级指标再细分为二级指标这种方法。 2.财务状况因素 财务状况评价是衡量、评价目标企业本身状况一级兼并成功与否的重要方 面(Jacob,B.I,K.N.Levy,1988.赵敏。2003),兼并财务评价包括评价范围和 财务评价体系两部分,其中财务评价体系又分为对目标公司的评价和对集团公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6 司效果的评价途径(Steven.j.

25、,1976)。何强(2002)指出现金流是评估企业 价值的最有价值因素。在评估企业价值时主要考虑的是投资者利益,即股票价 值或者市场价值最大化问题,是从一个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做出能够使股票价 值达到最大化的决策。 3.地域因素 地域在兼并中也显示了一定的作用。胡峰(2005)指出距离相近的公司趋 向于兼并,这也就是所谓的“当地偏爱”现象。 4.兼并企业集团化倾向因素 兼并企业集团化倾向在兼并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某目标企业对于兼 并企业来说有利于集团化发展而且兼并企业有进行集团化发展趋势,则此目标 企业更加有利于并购的进行。在全球化不乏加快的今天,西方企业集团化趋势 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还呈现

26、出新的发展现象(覃秀基,2005)。 5.目标企业采取反收购策略集合。 游桂云,苏健(2005)曾经分析了企业兼并与反兼并的内涵,对西方国家 企业的要反兼并策略进行了研究,指出如果能够得到可能的全部反受够策略集 合,无疑就会极大的降低目标企业评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就能更加准确 的分析、评价目标企业的价值。 (四)、兼并重组后的整合问题 1.一些企业兼并扩张速度太快或成批兼并形成大量子公司使股权管理幅度 过宽,母公司不能有效控制导致最终的整合效果不佳。 2.组织机构调整力度不大。一些企业受方方面面关系的影响,在兼并后没 有彻底清除目标企业的低层次管理体制,这样目标企业内组织管理没有根本性 的

27、变化,兼并后期投入的资金往往在低效运行(Julian,2000)。 3.企业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停滞了创新进取的步伐。罗良 忠等(2002)从西方国家企业兼并和总体战略及其调整这两方面来探索西方企 业收缩性资本经营的产生和发展。 4一些企业重组后貌合神离,整合时期过长,在急剧变化的市场中丧失了 宝贵的机会也是兼并整合失败的原因,网络环境下企业兼并绩效与传统兼并有 了一定的变化,虽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进一步促进了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 调整,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但企业普遍缺乏兼并的内在动力(陈元荧, 1999;徐康宁,2004)。因而勉强实施兼并导致兼并的拖延与失败。 5企业对品牌等

28、无形资产控股的低成本扩张缺乏深刻的认识,忽视被兼并 企业产品的质量控制,所以企业一方面要不断的创造机会持续的创造出新的市 场和需求(朱和平,2003),另一方面更要在各种经营、管理、兼并活动中充 分重视这些内在竞争要素的培育与保持,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最大化己 方利益。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7 二、 简要评述 以上可见,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汽车工业的兼并重组的细节理论问 题已经很是深入细致,特别是对于企业兼并重组的动因和影响兼并重组的因素 等问题研究更是透彻,但对于分析企业兼并重组的路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还是 涉及不多,所以本文旨在站在前人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基础上大胆提出中国自主 品

29、牌汽车企业兼并和重组的路径问题分析构思,对于以期该问题的此方面研究 能够对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有一定启示。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8 第二章 西方企业兼并重组历程及启示 第一节 兼并重组的内涵和分类 兼并重组,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合并成为一 体,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法人地位同时消亡。兼并方承担目标企业的所 有债权、义务的同时取得全部对目标企业的决策控制权,交易条件在这里被专 门用协议确定下来。收购则是指某一家公司通过现金购买或交换股份的方式来 获得另一家公司的股份,并且所得股份份额足以构成对被收购公司的控制,是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契约及法令归并为一个企业

30、的经济行为。 与兼并重组概念相紧密联系的是合并,包括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两种形式。 吸收合并,又称为有续合并,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中,其中一个 企业因吸收了其它企业而成为存续企业,而被吸收的企业则因丧失了法人地位 而不复存在的合并形式。新设合并,又称创新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 通过合并在新的基础上创立一个新企业,而原有所有相关的法人地位均消失的 并购形式。兼并、合并与收购三者作为不同形式的企业买卖行为之间存在共同 的企业产权交易过程,但又各自具有不同之处,主要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参与企业法人实体地位变化不同。在兼并中,兼并后被兼并的目标 企业作为法人实体不再存在,兼并企业

31、则保持原有的法人资格;在合并中,参 与合并的企业都将丧失原有的法人资格,而另外组建一个新企业取得法人资格; 在收购中,收购后不仅收购企业仍将保持原有的法人资格,被收购企业也将以 法人实体存在,不论是对目标企业进行部分收购还是全部收购、收购部分股权 还是全部股权都是如此。 其次,对相关企业原有债权处理方式不同。兼并中,兼并后被兼并企业原 来的全部资产、债务、收益权全部转移到兼并企业,兼并企业作为被兼并企业 的新的所有者,要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全部债务;在合并中,合并后原有合并企 业的债务全部归于合并后的新企业承担;而在收购中,如果是资产收购,不论 是收购部分资产还是全部资产,收购后收购企业完全不承担

32、被收购企业的债务。 如果是收购股权,则收购企业仅以收购出资的股本为限,承担被收购企业的偿 债责任,而对被收购企业的原债务不负连带责任。 第三,在经营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合并中,欲取得某家企业的经营权, 必须取得该企业经营者的同意,经股东会议决定后才能开始进行,因而在合并 中,有保护债权人的程序和义务。当企业决定合并时,应立即编制资产负债表 及财产目录,以明确其财产状况提供给债权人查阅,依据有关规定程序,股东 大会的决议和资产负债的结算必须征询债权人的意见,如债权人在一定期限内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9 没有提出异议时,即为承认此合并案。而在收购中,欲取得某家企业的经营控 制权,只要收购到

33、目标企业一定比例的股权即可达到目的,在程序上只要取得 股权上的优势,再进行董事会、监事会改组即可。 另外,兼并的目标企业往往是生产经营状况不佳、财务危机四伏、处于停 滞半停滞状态的企业,故兼并后兼并企业一般要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大 的调整和改革,往往会进行资产的重新组合;而收购中目标企业一般财务状况 正常、生产经营状况都基本处于正常状态,不需要进行大的调整和重组。 对企业兼并的类型的划分,根据划分角度的不同可以有许多不同种类。按 兼并地域可分为国内兼并和国际兼并;按兼并时双方态度和兼并气氛,可分为 善意兼并和恶意兼并;按兼并中企业间产业链关系可分为纵向兼并、横向兼并 和纵横混合型兼并;按兼

34、并动因来分,可分为规模型兼并、功能型兼并、组合 型兼并、产业型兼并、成就型兼并等;按照兼并中的出资方式,又可分为管理 层收购、杠杆收购、混合收购等等。 第二节 西方企业五次兼并重组浪潮及特点 一、西方企业第一次兼并重组浪潮及特点 20 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体制有了明显的改 进与提高,而有更强的能力来支配生产要素资源,这时就出现了对生产规模进 一步扩大的客观要求,集中资源、做大企业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作坊并入 企业,企业聚成集团,约有 40%的美国公司加入兼并活动。3000 个公司消失了, 而随之产生的则是几十个控制各个行业的巨型企业巨头。铁路、电力、煤炭、 钢铁、石

35、油等工业革命的主导要素,被千百万个相关的中小企业迅速横向积聚 而造就了集中的“行业”,而行业的形成又激发了巨大的向心力,进一步融合 了具有相近生产工艺、相同商品及市场的企业。 从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兼并浪潮主要以铁路、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 主,全美国制造业 40%的公司都参与了某种形式的联合,这些兼并导致以商品 为中心的行业垄断成为首次企业兼并浪潮的典型表征。 二、西方企业第二次兼并重组浪潮及特点 第一次兼并浪潮过后(20 世纪 30 年代),石油、钢铁和电力等工业继续 扩张。市场的发达与经济的丰富,不仅使企业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日趋复杂,而 姚立根,牛贵霞.现代企业并购行为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

36、技术经济研究,2000,(2):51-53. 姚立中.西方企业并购与国有企业并购差异的经济学解释J.当代财经,2004,(3):76-78,81.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0 且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间的相互依存与制约日益突出。跨行业的联合与兼并就 成为行业巨头们下一步寻求的目标。据统计,在 1926-1930 年间,大约 4600 家 公司展开了新一轮的兼并活动,纷纷在其产品的上下游工序,在其市场的左邻 右舍上做兼并文章。特别是在 1929 年大萧条之前,企业实力强弱转化激烈,兼 并更为火热。整个美国大约有 200 个公司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的 50%左右,也 就是我们习惯称之为的“寡头垄断”

37、经济。这个时期的“寡头们”所垄断的行 业也不再以前的煤、电、油、化工等简单的工业产品,而是更为综合的诸如运 输、通讯、商业及金融等,包括系列商品与服务的综合性行业。而且,金融界 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对于这次兼并浪潮贡献特别重要,60%的企业兼并是通过纽约 证券交易所进行的,或者是上市收购,或者是收购上市,或者是股票交易收购。 兼并使投资银行家们获得暴利,而银行信用也推波助澜大举进入兼并。 第二次兼并浪潮的特点是:跨行业的纵向兼并成寡头垄断成为第二次企业 兼并浪潮的主要表征。就是在这次浪潮中,企业的资本结构形成了新的模式, 即从简单的股份公司制,变为金字塔式的复合股份公司制。控股公司由此产生, 其能

38、够充分利用杠杆的原理,通过逐级控股,衍生出一系列子孙,从而保证发 起股东以很少的资本控制巨大的资源,对于进一步的兼并行为、公司组织管理 体制乃至全社会的经济结构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西方企业第三次兼并重组浪潮及特点 第二次兼并浪潮的后 20 多年里(二战时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及医治其所带来的创伤,整个世界的经济处于低潮,因而兼并活动很少进行。 战后技术进步及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不断的推动美国企业界追求规模 经济效益。企业管理界也充分肯定企业集团的规模与增长曲线成正比,鼓励新 一代职业管理者运用金融技巧调节企业规模。在这个时期,管理技艺被视为不 局限于任何行业。可以放之四海

39、而皆准的真理,管理专家亦是无所不能的天才。 这种信念支配了一大批非产业资本家出身的管理者发动一系列的企业并购战争。 他们更为关注跨行业的收购,对于行业之间的商业相关程度则基本不考滤。 本次兼并浪潮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管理技术的发展,使 得这次兼并和前两次相比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企业兼并的形式朝混合兼并方向发 展,兼并中大规模的兼并不多,主要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兼并,企业的活动范围 扩展到许多原来毫不相干的生产经营领域,旨在发挥资本规模经济的多元兼并 成为第三次企业兼并浪潮的特点。企业本身的组织结构再一次发生重大转变, 在美国企业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西方企业第四次兼并重组浪潮及

40、特点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1 整个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的“滞胀”,使企业家们承受了狂热企业并 购的恶果。这种集团的金融运作与企业实业经营严重脱节,形成大企业综合症。 企业效益低下,经营成本上升,内部官僚林立,缺乏创新动力,甚至集团内部 经济利益多元化,互相掣肘。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下,美国大企 业多数进入了一个无所作为的冬眠状态。股票价格虽时涨时落,但总的来说公 司的市场价格一直低于其资产的重置成本,因此在股票市场上收购公司要比新 建企业合算得多。由此美国经济进入了了一个长期扩张期,一些公司开始通过 收购股票来推动企业的兼并。一批活跃在华尔街的金融专家针对企业集团

41、的弱 点,展开了新一轮攻击。这批号称为“金融买家”的人物,在分析目标公司的 现金流量之后,确定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之差额,迅速组织银团负债融 资,收购公司并取得控股权;再雇佣该行业管理专家,以最佳的市场取向和利 润平衡点肢解公司,重组公司结构,给予管理者以股权,然后监督经营,在获 得利润后,将公司售出。 本次兼并浪潮的最主要特点是:这次的“融资兼并”,指的不是金融集团 在股权或管理权上的控制,而是指收购者最终目的不是管理企业而是能在企业 买卖中获利。兼并中普遍进行资产剥离是此次兼并重要特征。由于大部分收购 是整体收购,被收购企业构成中既有收购者垂涎的部门,也有因不适合本企业 或为了偿还债务

42、而打算卖掉的部门。于是,与公司核心业务无关的业务部门都 被剥离掉。同时,在第四次兼并浪潮中,由于政府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管制,金 融行业也进行了重组,包括行业内部的合并,允许开展跨州银行业务,产品扩 张型收购,市场扩张收购以及纯粹的混合收购。庞大的规模可以使金融机构利 用其在数据处理,后勤管理,信托管理以及贷款和融资上的规模经济来为大规 模的负债并购提供融资保障。 五、西方企业第五次兼并重组浪潮及特点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再一次破坏 了既存的经济格局,摧生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在此 期间,企业间的超大规模并购风起云涌,层出不穷,跨国并

43、购也纷纷出台。参 与这一次兼并浪潮的企业都着眼于战略利益,以占有更大市场份额,提高公司 效率,夺取核心产业价值控制权是主要动机。他们在集中精力搞好主业的同时, 选择行业相关或能与之形成互补优势的企业合并,并且将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的部门剥离掉。在美国,1993 年初至 1997 年底的短短 5 年间,有 20000 亿美 元的资产易手,1998 年 4 月 6 日,美国旅行者集团和花旗银行合并,交易价值 达 700 亿美元,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之一。美洲银行以 600 亿美 元的股票收购国民银行,组成横跨东西海岸的最大的商业银行,总资产达 5700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2 亿

44、美元;11 月 30 日,一直想进入美国投资银行市场的德意志银行以 101 亿美 元的现金收购美国信托银行组成全世界总资产最大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据 统计在整个 90 年代全球金融企业之间的兼并总价值近 1.4 兆亿美元,几乎每周 都会传出大型银行、基金公司或保险公司并购的消息,金融业的兼并格外引人 注目,原因之一是金融行业经营出现困难,通过兼并裁减分支机构和员工,以 降低成本;二是为了全方位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增强竞争能力。全球金融 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不仅能提供存贷款业 务,而且还能提供证券、保险等投资方面的服务,金融业向合业经营、超大规 模方向发展。 在

45、金融企业兼并风起云涌之际,美国工业界的兼并也高潮迭起。1998 年 4 月 7 日,德国汽车业巨头戴姆勒奔驰以 380 亿美元换股收购美国克莱斯勒 汽车公司,合并成为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5 月 11 日,美国西海岸最大 电话公司 SBC 通讯公司,为扩大其市话业务并介入长话业务,以 620 亿美元并 购美国中部最大电讯公司美国技术公司;6 月 24 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以 480 亿美元收购远程通讯公司开拓其互联网业务。7 月 28 日,贝尔大西洋公司增发 528 亿美元股票以股票收购形式全面收购美国全球通讯公司,使贝尔大西洋公 司的市话和无线通讯业务与美国全球通讯的市话、长话、无线通信

46、和互联网业 务组合在一起;8 月 11 日,英国石油公司以 480 亿美元收购美国阿莫科石油公 司,组成当时世界第三大石油公司;12 月 1 日,埃克森石油公司以 800 亿美元 并购美孚石油公司,组成一个市值达 2380 亿美元、销售额近 1800 亿美元的跨 国公司。 在最近的第五次兼并浪潮中所体现的特点是,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不断突破 传统理论中的企业边界,通过大型企业兼并产生出许多巨型企业、超大型企业。 西方企业经历了 20 世纪 90 年代兼并高潮之后形成的特大企业,在技术、市场 竞争、人员等方面更具有了优势。主要表现为:规模巨大、波及面广、兼并己 跨越国界、兼并形式多样、兼并快捷、金融

47、买家与实业经营者界限模糊、兼并 观念己深入人心。 第三节 西方企业五次兼并重组浪潮启示 纵观西方企业的五次兼并浪潮,可以看出企业兼并活动正在从单纯的企业 经营行为、企业制度演化、行业变迁行为演化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乃至全 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兼并的范围、规模、地域都在不断的扩大,全球性大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3 规模战略兼并层出不穷,战略兼并将基于全球经济的资源配置与行业竞争,以 空前的融资能力与管理技艺,在更大的经济区域与企业集团总量上,进行更为 复杂的整合,并建立全新的运营标准。战略收购的展开同时就是一系列全球经 济格局的并购过程的开始,这也是未来 21 世纪的全球经济新格局的

48、特点之一。 所以做好国内企业兼并工作是国内企业进军全球市场的关键和铺垫,只有做好 了国内企业的兼并和重组才能使民族企业立于国际市场的不败之林。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现状及兼并重组分析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现状及兼并重组分析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4 第一节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 50 多年的历程,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汽车工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形成一个汽车制造、 商贸流通、综合服务相结合的汽车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 重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 前,我国汽车工业白手

49、起家,经过初步的发展在 60 年代形成了以载货车和越野 车为主的产品体系。该阶段汽车工业发展速度缓慢,汽车生产厂家布局分散、 规模小、成本高,到 1978 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 15 万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 国家加大了对汽车工业的投资力度,加大了微型车、轻型车、轿车、重型车生 产厂家的建设,改善了产品结构并迅速提高了汽车产品产量,到 1990 年我国各 类汽车总产量已超过 50 万辆。进入 90 年代,我国汽车工业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产品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汽车产量迅速增长。 从总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当前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产业的发展进 程一般来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进入阶段,率先进入的企业将 分享供不应求而产生的丰厚利润;第二阶段是低成本阶段,供过于求态势下的 激烈竞争迫使企业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资源降低成本,以求生存,在企业分 化中取得有利位置;第三阶段是创新阶段,在成本降低余地不大的条件下,企 业将重点转向技术和管理创新,通过创新产生的差异而赢得优势。 我国汽车近年来的良好盈利水平,无疑对于大量行业外资具有很强的吸引 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