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高中生心理问题疏导的有效性研究.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102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论文:高中生心理问题疏导的有效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育论文:高中生心理问题疏导的有效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育论文:高中生心理问题疏导的有效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育论文:高中生心理问题疏导的有效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育论文:高中生心理问题疏导的有效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论文:高中生心理问题疏导的有效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高中生心理问题疏导的有效性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体育习惯高中生心理问题疏导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民应该努力地追求好的习惯。”体育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漫长而艰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过程中应力求多样化,让体育习惯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体育习惯能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而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有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采用文献法、实践法、调查访、观察法,就体育习惯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探索一条利用体育教育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当今部分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因此建议教师针对各种不同性格特征的高中生应安排参加不同的运动项目。关键词

2、 高中生 体育习惯 心理健康 问题疏导1 前言现代社会对实践型与创新人才的需求日异增加,高中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它具有很多的变化性和不可预见性。所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大家应该重视的问题。而身心健康发展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新世纪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在新课程改革的体质下,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社会关注,而如何解决高中阶段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但是,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价值是所不同的,结合具体运动项目进行心理教育,可能效果会更加的显著。笔者认为,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学校心理

3、工作者的事情,还是我们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学校体育手段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对本校三个年级的心理状况和体育项目的调查,并根据学生的体育习惯,探索一条利用体育活动疏导并解决高中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根据自身特征去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本校100名学生。其中毕业班50人,非毕业班50人。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法查阅有关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体育健康运动书籍,以及各类体育心理学的有

4、资料。2.2.2 调查询问法通过直接观察、询问了解三个年级10个班级的学生,并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来进行调查。2.2.3 分析研究法初步分析研究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体育习惯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当今高中生心理主要问题的状态分析如今的高中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且在重要性的次序上也发生了改变。高中生心理比较关切的几个问题:情感、人际交往、学习、长相、性、就业。在本校的100名同学进行调查研究。表1.毕业班学生所关注主要问题的人数和比例内容人际交往情感学习长相性就业其它人数198106232比例38%16%20%12%4%6%4%表.非毕

5、业班学生所关注主要问题的人数和比例内容人际交往情感学习长相性就业其它人数189115322比例36%18%22%10%6%4%4% 通过表1.和表2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目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情感、人际交往、学习、长相、性和就业这个六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人际交往、情感和学习是高中生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通过在往届高中生心理问题上的排序分列前三位,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但人际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情感排第二,学习问题在第三位。长相、性、就业问题等因素也成为高中生心理咨询的新热点。很多高中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从表.和表.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人际交往困难在各类心理问题中排在首位,这

6、一比例分别高达38和36。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引起情绪波动现象十分普遍,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4 体育习惯对疏导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

7、性表3.高中生最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的人数和比例内容田径球类户外运动武术其它人数(N)14701132比例(%)14%70%11%3%2% 通过表3调查发现,在课余时间高中生最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分别是:田径、球类项目、户外运动、武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对1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分析总结。在被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有70名学生表示球类是课外活动的首选,这个比例达到70%,其次是田径,约占14%;再次是户外运动,约占11%,最后是武术,约占3%,以及其它占2%。下面将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来探讨体育习惯对疏导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性。通过调查高中生比

8、较常见的心理问题特征有紧张型、胆怯型、急躁型、孤僻型这四种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特征,进行探索及分析有效的疏导心理问题的运动项目。4.1田径运动对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田径运动源于生活,是一个相对枯燥的项目。它主要由走、跑、跳、投掷等运动技能组成的以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是人类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田径运动素有“体育运动之母”的说法。它在学校体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中小学、高中发展的最为普及。田径运动的每一个项目需要参要有必胜的信心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基与这些特点,经常参加田径运动,特别是一些长距离的径赛项目,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因此,它有

9、助于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趣味性上讲,田径运动在高中生心中的地位并不高,因为它相对枯燥乏味,因此经常参加田径运动能培养高中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4.2球类运动对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球类运动所包含的项目很多,按大小分,有大球和小球的说法;按其组织形式分,可分为个人和团体项目。从表3.可以看出,球类运动是高中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在被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有70%的学生选择球类做为自己课余体育锻炼的首选,因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运动性,并且球类运动也易于组织和开展。一般说来,对于球类运动二人结伴进行运动的较多,多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和足球等运动。只要培养学生对某种球类的

10、兴趣,也就会去寻找合适的伙伴。通过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增进球艺,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供了彼此交往和了解的机会。4.3户外运动对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户外运动,是一项在自然场地举行的一组集体项目群。其中包括登山、攀岩、自行车、滑板、溜冰、定向运动等项目,户外休闲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随着时代的发展,户外运动受到越来越多高中生的追捧,在被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有11%的学生选择户外运动作为自己课余锻炼的项目,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观赏性,并且也易于组织。策略四:武术、散打运动对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4.4武术、散打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以技

11、击为主要内容、注重内外兼修的一种运动。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对抗运动两大类。武术、散打需要动作练习,有较为严格的动作标准,并且需要克服困难、顽强勇敢、团结协作、沉着自信的精神才能完成动作,因此它可以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于师资力量和学生兴趣的原因,武术在高中生中开展的也不十分普及,但通过表3.的调查得知,仍有4%的学生表示课余会去参加武术、散打运动。5 通过对以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有着不同价值,因此我认为不同心理特征(紧张型、胆怯型、急躁型、孤僻型)的学生应参加不同的运动项目。5.1 紧张型的高中生应参加的运动项

12、目这类高中生心理素质缺少锻炼,有些在考场中显得紧张。要克服这一性格缺陷的学生,应多参加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特别是篮球、足球、排球等比赛活动。通过赛场上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沉着地应对比赛中的变化,并让学生的心理得到锻炼。如果能经常参加这类激烈的体育项目,接受心理承受能力考验,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心慌失措,从而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好处。5.2 胆怯型的高中生应参加的运动项目有的学生面对老师有会有胆怯的心理,在很多人面前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胆小、容易害羞脸红,性格腼腆的学生,要克服这一性格缺陷,应多参加游泳、武术散手、溜冰、单双杠等冒险性的活动项目。通过参加这些体育运动,让学生不断地克服胆怯

13、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5.3 急躁型的高中生应参加的运动项目有的学生处世不够冷静沉着,易冲动急躁。要克服这一性格缺陷,可选择下象棋、打太极拳、慢跑、游泳等运动强度不高的活动项目。这类活动多属静态、单独的运动,不会带来情绪的过于波动,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心理,使容易急躁、冲动的性格弱点逐步得以改善。但若从事竟争性强和过于激烈的运动,则可能适得其反。5.4 孤僻型的高中生应参加的运动项目 有的学生寡言少语,不知如何与人交往。要克服这一性格缺陷,应多参加一些团体项目,比如三大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

14、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和队友的合做、交流能有效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因为这类项目需要团体间互相协作,相互间建立团结、互助、信任等关系,才能去赢得比赛的胜利。6 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大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体育运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积极的促进作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那些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高中生;并且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高中生的心理疏导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疏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体育习惯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的特点,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的,从体育课堂教学出发,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选择合适学生个性的体育项目,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长。参考文献1.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第2版2.曲宗湖,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4.姚鸿息,体育保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孙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3,13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