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对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的分析.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114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论文:对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对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对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对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对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论文:对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对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的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的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跳远运动的技术特点,并通过跟过国内外跳远运动员的对比,对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把影响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归于助跑速度和速度利用率两个方面。其中把影响助跑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归于平跑的能力;速度利用率包括助跑速度利用率和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关键词:跳远成绩 助跑速度 速度利用率1 前言现在世界跳远记录是8.95m,而我们国家成绩停留在是8.25左右m。两者相差了5570cm。从近几年的比赛来看世界的跳远最好成绩一直保持在8.45m左右,而实际我们国家跳远的最好成绩一直世界比赛上都保持在7.99左右,两

2、者相差50cm左右。影响男子跳远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本人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跳远运动的特点,并通过对国内外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对比分析,把影响男子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归于助跑速度和速度利用率这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根据跳远运动的特点,运动员须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身速度达到自身能控制的最高速度。对于跳远助跑一般特别强调起跳前最后10m的速度,原因在于无论运动员采用何种助跑节奏,都要求在起跳前10m内达到助跑的最高速度。二是因为助跑本身的作用就是使运动员在起跳前产生初速度,如果运动员在助跑中不能合理的发挥自己的绝对速度,起跳时不能合理的利用助跑所产生的速度,利用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跳远成绩。为了

3、使男子跳远水平发展,本文对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速度利用率做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有所帮助,改变男子跳远运动的现状。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 通过国内外5个运动员的成绩和各项素质比较。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有关跳远的文献10余篇,有关跳远的书3本,有关体育科研的书4本,了解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2-2-2数据统计法 对相关数据进行筛选,得到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2-2-3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我国和市队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得出影响我国男子跳远

4、成绩的主要原因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影响男子跳远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本人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跳远运动的特点,并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进行分析,把影响男子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归于助跑速度和速度利用率这两个方面。其中决定助跑速度的基本条件是运动员的平跑能力(以100米成绩来衡量),跳远助跑速度则以运动员助跑后10m速度来衡量。速度利用率分为助跑速度利用率和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 100m速度 助跑速度 后10m助跑速度专项成绩 助跑速度利用率 速度利用率 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3-2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 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已被很多研究所证实。要想取得

5、好的跳远成绩,必须具备快速的助跑速度。3-2-1 100m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 国内外许多专家经过大量科学研究和运动实践表明:100m跑的成绩和跳远成绩密切相关。(表1)是格奥森贝格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对应关系。表1 100米跑成绩与跳远成绩关系表100米成绩跳远成绩100米成绩跳远成绩100米成绩跳远成绩10.00s8.80m10.35s8.38m10.70s7.96m10.05s8.74m10.40s8.32m10.75s7.90m10.10s8.68m10.45s8.26m10.80s7.84m10.15s8.62m10.50s8.20m10.85s7.78m10.20s8.56m10

6、.55s8.14m10.90s7.72m10.25s8.50m10.60s8.08m1.095s7.66m10.30s8.44m10.65s8.02m11.00s7.60m前苏联运动生物力学专家丘伯认为:助跑速度为911米/秒与跳远成绩为6.568.84米是相适应的。根据我国研究人员对本国优秀运动员的成绩统计,助跑速度每下降0.1米/秒,跳远成绩就会下降30厘米左右。上面所提到的是指在相同条件下100m速度的增加有助于跳远成绩的增加,有些运动员跑的快但跳不远是由于技术不完善,肌肉力量、爆发力不足所造成的。虽然许多专家认为100m跑的成绩和跳远成绩密切相关。但我觉得,因为100m跑的成绩还涉及到

7、起跑反映时、加速能力和后30m的高速跑的持续能力的问题,所以用100m跑的成绩来反映跳远成绩还有那么一点点不尽完善。我可以用这样一个图来表示决定100米成绩的各个因素: | 30M | 40M | 30M |起点终点起跑反映时 加速能力 平跑能力 高速跑持续能力 从(表2)可以看出,黄庚100m跑成绩(10.12)虽比比蒙、埃米扬高,但其跳远成绩却比他俩低50cm左右,而且也未达到(表1)中8.65m的水平。陈尊荣(100m成绩约为10.72s)、刘玉煌的100m成绩跟跳远成绩的比较却要比(表1)对应的要高。显然,黄庚的主要问题不在100m水平上,而陈尊荣、刘玉煌的弱点就在于较低的水平速度。表

8、2 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100m跑成绩与跳远成绩关系表姓名100m成绩跳远成绩姓名100m成绩跳远成绩鲍威尔9.958.95陈尊荣10.3(站)8.26刘易斯9.868.91刘玉煌10.698.14比蒙10.258.90(超)黄庚10.128.38埃米扬10.528.86庞岩10.647.99平均10.158.91平均10.448.193-2-2 后10m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后10m助跑速度是指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距离板111米之间的速度,有些学者将后10m助跑速度分为,距离板116米之间的速度和距离板61米之间的速度。世界上第一个突破8m大关的美国运动员欧文斯后10m的助跑速度达到10.

9、20m/s。比蒙跳远成绩是8.90m,其后10m的助跑速度为10.70m/s。冯宝元通过对参加1999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石家庄站的46名运动员的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起跳前10m的助跑速度平均为9.97m/s,这个速度和国外优秀运动员10.66m/s相比,两者相差为0.69m/s,显然我国选手的绝对助跑速度较慢。现阶段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平均成绩与国外选手相差0.64m,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后10m我国选手的助跑速度与国外选手差距较大。从(表3)可以看出助跑后10m的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比100m跑的成绩对跳远成绩的关系更具有说服力。表3 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后10m助跑速度与成绩关系表姓名成绩(

10、m)助跑后10米速度(m/s)姓名成绩(m)助跑后10米速度(m/s)鲍威尔8.9510.86陈尊荣8.0110.34刘易斯8.9111.25刘玉煌8.1410.47比蒙8.9010.70庞岩7.9910.59埃米扬8.8610.84王世杰8.0110.34迈里克斯8.7410.65李国雄7.8910.31平均8.8710.81平均8.0110.413-3速度利用率与跳远成绩的关系 本文所指的速度利用率分助跑速度利用率和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其中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指运动员的平跑最高速度在跳远助跑中的利用率,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是指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在起跳时的利用率。3-3-1助跑速度利用率与跳远成绩的

11、关系 助跑要快,但又必须是运动员自身的可控速度,如果运动员用自身的最高平跑速度去助跑,其结果不但不能提高跳远成绩,反而影响了起跳动作。程万才通过对国内外各四名跳远运动员的对比发现,我国选手起跳时的速度利用率比国外选手高出2655%。然而事实表明速度利用率高也不能弥补绝对速度落后的差距。其原因在于国内选手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已达到98.45%,造成起跳准备不充分。结合(表3)和(表4)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同世界一流选手的区别在于:一是后10m助跑速度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二是由于助跑速度利用率已达到98.45%。也就是说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助跑速度慢的情况下,由于助跑速度利用率过高,又造成

12、了起跳的不充分,与国外运动员产生了双重差距。表4 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与成绩的关系姓名成绩(m)助跑速度利用率姓名成绩(m)助跑速度利用率鲍威尔8.9593.54陈尊荣8.0198.75刘易斯8.9193.36刘玉煌8.1498.86比蒙8.9093.78庞岩7.9998.88埃米扬8.8692.02王世杰8.0197.64迈里克斯8.7491.04李国雄7.8998.10平均8.8792.75平均8.0198.453-3-2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与跳远成绩的关系 助跑速度的绝对利用率与运动员的起跳技术有关,本人认为影响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起跳时身体重心的腾起角度,这一角度

13、是由助跑所产生的水平速度和起跳所获得的垂直速度所决定的。起跳导致腾起,水平速度就会有一定的损失,这种损失小时,则不利于增加垂直速度,由此造成腾起角度过小,影响腾空时间。反之,则造成较差的向前性,见高不见远。 运动生物力学里指出,抛射体最佳远度的角度是45度,但跳远运动员在短暂的起跳时间内(0.110.13s)不可能产生很大的垂直速度,因此跳远的腾起角度约在20度左右,一般在1824度之间为最佳。(表5)中比蒙24度的腾起角度是本人在文献资料中查到的最大腾起角度。同时运动生物力学里还指出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跟跳远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03(尼格,1974年) 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应与本

14、身的身体素质有关,比如说力量型的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就要比速度型的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大,而不是说每个运动员都去追求某个角度。从(表5)中可以看出鲍威尔跳8.95米的腾起角度是2.31度刘易斯跳8.91米的腾起角度是1.83度,比蒙跳8.90米的腾起角度是24度。三位杰出的跳远运动员腾起角度都不同,但是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腾起角度,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人认为造成我过运动员起跳角度较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助跑速度利用率高,造成了起跳的不充分,二是因为下肢力量不及国外选手, 表5 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成绩与腾起角度关系表姓名成绩(m)腾起角度(度)姓名成绩(m)腾起角度(度)鲍威尔8.9523.

15、1陈尊荣8.0119.9刘易斯8.9118.3刘玉煌8.1418.7比蒙8.9024庞岩7.9919.1埃米扬8.8623.9王世杰8.0119.2迈里克斯8.7422.1李国雄7.8917.1平均8.8722.1平均8.0118.8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 1、影响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助跑后10m的速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太大,从而导致跳远成绩的差距较大 2、影响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另一个原因是助跑速度利用率过高,导致起跳的不充分,影响了起跳动作,从而影响了跳远成绩 3、虽然许多专家认为100m跑的成绩与跳远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本人认为,由于100m跑与跳远运动有着技术上

16、的区别,所以只对跳远成绩有参考价值,不能决定跳远成绩。而跳远助跑后10m的速度跟跳远成绩的关系更加密切。 4、国内很少有人对助跑速度的绝对利用率进行研究,但从影响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的最主要的因素腾起角度来看,由于运动员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较大,每个运动员都有适合自己的腾起角度,所以助跑速度的绝对利用率跟跳远成绩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2建议 1、要想缩小我国跳远运动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应以发展跑的绝对速度为前提,提高后10m助跑的速度 2、运动员应在绝对速度提高的前提下,以通过提高助跑技术与结合起跳的能力来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改变现在利用率过高,造成起跳不充分的缺点。

17、6 参考文献目录:周登嵩 体育科研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年教材小组 体育测量评价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年教材小组 运动生物力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年陈及治 体育统计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年熊西北 田径基础教程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年熊西北 马明彩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年李鸿江 跳远 三级跳远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年周继红 丁先琼 跳远助跑文献综述 成都体育学院 2000年冯伟 跳远助跑文献综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年梁林 袁小帆 “跳远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概念的提出以及由此引出的思考北京体育大学 2001宋长福 陈志

18、强 速度对跳远运动成绩的影响作用分析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01年邓卫权 跳远运动员水平速度变化对远度影响的探讨 中国体育科技 2002年冯宝元 我国男子跳远选手后10M助跑速度分析 西安体育学院 2002年王光寻 对跳远助跑速度的探讨与分析 安徽体育科技 2002年张勇 李宏印 我国男子跳远助跑速度的比较研究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03年程万才 跳远助跑速度变化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西安体育学院 2003年于兴飞 对跳远助跑中速度利用的探讨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03年冯伟 束景丹 对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步长结构的研究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03刘德松 论跳远成绩与助跑速度中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 湖北体育科技 2003年丁学清等 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踏跳准确性的理论探讨 山东体育科技 2003年陈青 对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正确性的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03年付金秋 浅析影响跳远助跑正确性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沈阳体育学院 2003年田径(1999年-2005年)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中国田径协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