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194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毕业论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摘 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力求保证粮食总量供求平衡,积极促进粮食的生产与流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粮食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但也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粮食企业亏损严重,粮食产区财政负担过重,国家财政补贴也不堪重负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粮食物流体系不完善是造成各种原因的主要后果。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农业资源禀赋最好、粮食增产潜

2、力最大的地区。十一五以来东北在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建设全国大粮仓,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攀上新台阶,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价格稳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但是,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薄弱,农业生产效率效益依然不高,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通过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的建设,解决粮食生产价值、粮食物流组织化、粮食四散化运输、构建一体化东北粮食物流系统就成为了本文的根本出发点。 关键词:粮食;物流体系;东北经济区AbstractFood securit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economic issue but als

3、o an important political issue, especially for us such a big country with 1.3 billion people, the food security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be a positive and pragmatic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

4、em of food security. Over the years, our government seeks to ensure that the total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ood, after years of efforts, we realized a basic balance between total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but there have been increasing

5、output without increasing farmers, food companies suffering heavy losses , the heavy financial burden of food-producing areas, overwhelmed state financial subsidies and other issues also can be said, is caused by grain logistics system is imperfect, the main consequences of a variety of reasons.Nort

6、heast China is an important base of grai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ut also the best agricul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the largest regional food production potential.Since the Eleventh Five-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accelerating, the further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to

7、build a nationwide grain silos, grain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continue to climb to a new level, to protect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play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price stability. However, the northeast region and scientific support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apacity

8、is still weak,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still not high, sustainable us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s also fac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 Northeast Economic Zon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grain logistics system to address the value of food production, food logistics o

9、rganization, food scattered of transport, build an integrated logistics system in Northeast food become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article.Keywords: Food; Logistics System ;Northeast Economic Zone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论文背景与意义.11.2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1第2章 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的主要内容.32.1 粮食物流的含义.32.2 东北粮食流通现状.32.3 传统东北经济区现代粮食物

10、流体系.42.4 东北粮食物流呈现的趋势.5 2.4.1普通粮食产量减少与高品质粮食需求量增加并存.5 2.4.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生产物流需求增加.5 2.4.3粮食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活跃,功能不断提升.6第3章 东北经济区建设粮食物流体系的SWOT分析.73.1东北经济区建设粮食物流体系的比较优势.73.2目前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存在问题分析.93.2.1粮食流转模式的弊端.93.2.2传统的粮食流通模式弊端103.3 我国粮食物流的机会.113.3.1市场空间广阔.113.3.2政府日益重视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113.3.3加入WTO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113

11、.4 我国粮食物流的威胁.123.4.1加入WTO给我国粮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123.4.2对现代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不足.123.4.3政策扶持力度小.123.4.4粮食物流宏观调控市场化机制不足.123.4.5粮食物流节点上不完善.12第4章 东北经济区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对策.144.1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高效运作的粮食物流投资模式.144.2 构建一体化东北粮食物流系统.144.3 以港口为依托,加快粮食“四散化”运输.144.4 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154.5 加强技术设备研发和标准化工作.154.6 推广散粮运输方式.16第5章 结论.175.1论文取得的成果1

12、75.2论文不足之处17参考文献.18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第1章 绪论11.1论文背景与意义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加入WTO后,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销售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东北地区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粮食市场化,即国际市场本土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大趋势,调整粮食的生产结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和创新粮食经营方式,培育东北地区粮食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而按照全球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现代物流模式,改造东北地区的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和经营方式,整合现有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以应对挑战,做大做强东北地区的粮食产业,形成东北地区粮食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

13、展,东北地区具备了建设粮食物流业的基础和优势。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基础和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和功能提升、完善,建设东北主产区与南方主销区及国际市场的粮食流通高速通道。对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整合现有粮食流通资源,进行流程再造,功能提升,创新机制,构造新型的第三方现代粮食物流企业。从事粮食物流策划和咨询、粮油商品展示、市场交易、运输配送、代购代销、货运代理以及信息等综合服务,满足粮食生产商、营销商、运输商、加工商对粮食物流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世行项目东北粮食流通走廊的配套措施,为其组织粮食货源,协调铁路、公路和海上运

14、输,联系国内外客户并建立网络,共享各种粮油和物流信息。同时,运用物流中心自身的功能把北良项目和东北腹地项目结合起来,使东北粮食流通走廊成为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1.2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物流体系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概念,包含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物理性位移的全过程。其核心是一体化管理,成本、效率、服务是其宗旨。物流作为一种直接决定企业生产和效益、商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消费者对服务满意度的、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是指加入

15、WTO后东北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建设全国大粮仓,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攀上新台阶,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价格稳定。与发达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薄弱,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日益紧迫。为了解决我国粮食物流流通现状的情况和传统粮食弊端。本文对食物流体进行了SWOT分析。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粮食物流体系的对策。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必然要重视物流现代化。同样,今天的粮食产业更急切呼唤现代粮食物流。第2章 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的主要内容2.1粮食物流的含义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

16、商品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它包含了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配送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是由完善配套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高效合理的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所组成。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应用到粮食流通各环节,优化粮食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一个协调高效低耗的粮食流通完整体系。现代粮食物流要求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全环节相关的运输、仓储、库存、包装、装卸、配送实施一体化高效规范管理,利用现代技术装备的流通基础设施和流通各环节的信息服务,追求“零库存管理”、“准时制生产”、“及时供货”、“完美定货”、“协同

17、配送”等,实现粮食物流全环节安全、经济、高效。粮食物流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2.2东北粮食流通现状目前我国粮食主要流向是东北的玉米、稻谷和大豆流向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黄淮海的小麦流向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的稻谷流向华东、华南地区。2010 年东北地区流出粮食(含出口)约5710 万吨(1140 亿斤),黄淮海地区流出小麦1700 万吨(340 亿斤),长江中下游地区流出稻谷1700 万吨(340 亿斤)。粮食运输主要以铁路、水路为主,分别占跨省运量的48%(不含铁海联运)和42%,公路运输占10%。东北地区已基本形成以大连北良港为龙头的散粮运输框架。从产区到

18、大连、营口等港口的散粮年运输量达到近2000 万吨,约占东北港口粮食外运量的80%。从总的看,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仍很突出。一是仓储设施不能适应散粮接卸的需要。目前现有完好仓容中只有约11是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其余89的平房仓不适应散粮接收发的需要。关内主产区交通枢纽地区和南方部分主销区,散粮中转库容不足。二是运输方式落后。目前全国85%的粮食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粮食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散粮火车仅限于东北地区内部开行,散粮汽车运输处于起步阶段,内河散粮船舶运输尚未

19、起步。整个流通环节需要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三是装卸自动化水平低。绝大部分粮食的装卸仍采用传统肩挑背扛的人工搬倒装卸方式。目前,全国只有约1.2的粮库配备铁路散粮卸车设施,严重影响了铁路散粮车在全国范围使用。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物流资源分散,粮食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目前,东北地区粮食发运人多、户年均发运量低,不能满足运部门整列、整船发运的要求,影响运输效率的提高。表2.1:近几年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变化 单位:万吨年份总产量同比变化总产量同比变化2010年215018.8%250035.14%2009年1810-9

20、.5%1850-2.63%2008年200011.11%190019.57%2007年1800-11.59%15899.36%2006年20366.17%14535.29%2.3传统东北经济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粮仓之称。正常年景,东北经济区常年总产量为8000万吨,其中辽宁省1500万吨,吉林省2200万吨,黑龙江省3400万吨,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900万吨,占全国粮食的总产量六分之一左右,商品量4300万吨,是全国商品量的40%。粮食外销量2200万吨,其中:销往东南沿海八省市1540万吨。从1998年开始粮食出口量大幅增加,共计出口4269万吨,2

21、003年出口133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主要是玉米、大豆、大米,出口韩国、日本、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传统的粮食流通模式和落后的粮食转运方式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的要求极不适应: 一是体制不顺、流通不畅、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与粮食转运紧密相关的铁路、交通、港口企业,分属于不同部门,各有各的政策要求,各有各的工作任务,各有各的计划安排,很难协调统一起来,因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资源的效率。 二是落后的传统交易方式造成信息不对称和时空阻隔,使供求产销难以有效对接,造成粮食经营上各自为政,多头对外。采购推销人员满天飞,到处找客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成交的效果

22、不佳。 三是不能统筹合理利用有限的运输资源。市场行情好时,供货方争相发粮,造成铁路车皮紧张;行情不好时,又等待观望,造成运力的闲置,无法做到均衡运输。港口也是一样,有时粮食大量涌入,造成压港;有时港内粮食不足,又难以及时装船;又由于转运进出计划缺少综合统筹,回空车皮亟待统筹利用以降低流通成本。 四是粮食交易的透明度低。供需双方现货交易,缺乏公开、公正、公平,不但引起商务纠纷,成交率低,还容易发生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 五是粮食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是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处理水平低,反映不及时,缺少科学的超前分析预测,使粮食经营企业无所适从,掌握不住经营的最佳时机,粮食流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六

23、是粮食产品质量和物流的科技水平低。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检测手段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出口的重要因素,不但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七是信用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行业缺少自律,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彼此诚信度不高,不但阻碍交易的顺畅进行,而且增加交易风险。以上这些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从根本上说,只有靠建立现代物流体制才能解决。2.4东北粮食物流呈现的趋势2.4.1普通粮食产量减少与高品质粮食需求量增加并存加入WTO后东北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退耕还林(牧)加上适应市场需求需要等措施,必然使粮食种植面积和普通粮食产量减少;而随着城市化发展,城镇人口增加和城乡人民生

24、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也会不断增加。2.4.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生产物流需求增加随着告别短缺实现总体小康到迈向全面小康,人们将从要求吃饱到吃得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得方便,其对制成品需求大量增加。据相关规划中国食品加工业到2020年,按农业产值和食品加工业产值之比,将从现在的1:0.3(发达国家为1:2至1:5不等)提高到1:1或1:2。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产值总和将达到3万亿元到6万亿元之间,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或超大型产业。由此,东北乃至我国粮食产业将由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到实现现代食品制造业的转变,粮食流通服务业发展将进入持续发展新时期。2.4.3粮食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活跃,功能不断提升

25、期货市场功能的逐步发挥,对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将继续支持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利用期货市场促进粮食市场体系完善和有效进行宏观调控。通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搞活粮食流通,引导粮食的科学消费,不断增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能力,不断提高保障粮食持续供应的水平,以持续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第3章 东北经济区建设粮食物流体系的SWOT分析东北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小麦、大豆和玉米生产基地,具有明显的农业发展。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地区,发展潜力巨大。东北一向以粮食产量高、商品量大、外调数量多而享誉全国,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占耕地80%以上,常年粮食产量为55

26、00万7000万吨;其中,区际间的粮食商品率可达60%以上,每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豆330亿340亿公斤,特别是在粮食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高。3.1东北经济区建设粮食物流体系的比较优势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差异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吸纳过来,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东北经济区恰恰具备了发展粮食物流的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东北经济区地处东北亚中心,陆域面积124.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2.9%。东西两端直线距离约1480公里,南北两端

27、直线距离1660公里,是我国纬度最偏北、经度最偏东的经济区。从全球范围看,东北经济区位于太平洋西岸和亚欧大陆的东北端,与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等国陆海毗邻,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区。而且还可通过渤海、黄海与太平洋沿岸各国取得联系,沿海港口和内陆口岸几乎遍布全区四周。 2)自然条件优势。东北经济区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界河,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为中俄界河,黄海和渤海环绕在辽东半岛两侧,西部为大兴安岭,东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东南部为张广才岭、老爷岭、龙岗山、千山等一系列山脉组成。这些山脉内部是宽阔坦荡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广大的东北平原和起伏不大的丘陵山地与

28、温暖的气候相结合,适宜发展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3)粮食资源优势。东北经济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六分之一,而其商品量高达65以上。2010年,东北经济区农业总产值完成2700亿元,比上年增长8%,占全国的10.46%。其中辽宁省1128.7亿,占东北经济区的39.4%;吉林省724.8亿元,占东北经济区的25.3%;黑龙江省778.09亿元,占东北经济区的27.1%;内蒙古东部为234.79亿元,占东北经济区的8.2%。 4)粮食仓储优势。在港口城市、陆路交通口岸城市和区内中心城市集聚一批重要仓储设施。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区仓储企业2700

29、余家,仓储面积近1.5亿平方米,露天储粮能力800万吨,仓库储存能力2100万吨,仓储设施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仅大连市就有全国最大的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北良储备中转库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但储存能力增加了,储存条件也大大改善。如此之大的仓储能力,在全国乃至亚洲都处于领先地位。 5)粮食运输优势。东北经济区内拥有庞大的水运、公路、铁路基础设施。从铁路运输看,现有哈大、京沈、滨洲、滨绥、大庄主干线,拥有散粮车皮2583辆,铁路运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从水路运输看,东北经济区拥有大连港、北良港、营口港、大东港、秦皇岛港和锦州港,其中大连港是全国20个主枢纽港之一,共有生产性泊位104个

30、,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8个,加上另外8个本港作业区,拥有泊位74个。此外还有40个地方港口企业码头。2000年,大连港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北良港是亚洲最大的散粮码头,可供8万吨的船舶停靠,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100万吨。 6)现货交易优势。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黑龙江粮油中心批发市场、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是集粮食交易、信息发布、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货交易市场,已被国家粮食局纳入全国八大粮食交易市场之中。特别是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经过四年的发展完善,已拥有正式会员426家,覆盖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交易日趋活跃,交易量逐年增加,市场从成立至2002年末,累计实现交易量1271万吨,交易额130

31、亿元人民币。 7)期货交易优势。大连商品交易所是全国交易规模最大,管理水平最高的粮食期货交易所,目前拥有会员150家,覆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客户总数达到8500多个,具有强大的客户网络优势。 东北经济区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但内在联系紧密,其地理形态、经济联结和地域文化方面表现为相对统一的整体。东北经济区沿边沿海,双向开放,可以共同接受来自两个方向的经济影响和辐射。区域内横跨东中西三个发展地区,在经济发达程度、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为东北经济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2目前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存在问题分析东北经济区粮食库存大、粮食流通成本高问题十分突

32、出 随着粮食产量的增长,商品量的增加,东北地区粮食库存逐年加大,粮食流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年来,国家对东北经济区的粮食流通问题十分关心,高度重视。 正常年景,东北经济区粮食产量8500万吨左右,商品量5800万吨左右,除本区内城镇居民口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等消费2500万吨外,还有3500万吨粮需要外销。前十年每年只能销出2500万吨,有1000多万吨的粮食沉淀下来,使粮食库存越来越多。东北经济区粮食库存超过1亿吨,其中,黑龙江省4340万吨,吉林省3920万吨,辽宁省1360万吨,内蒙古东四盟450万吨。如此之大的粮食库存,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粮食的储存、管理费用,银行利息,加上损

33、耗和陈化损失,经过多年测算和全面分析,每吨在120元以上,每年要支出120多亿元,十年总计超过千亿元。 东北经济区很多地方仍然沿袭传统的粮食运输方式:内地收纳库(点)将农民的高水分粮收购上来后,经过烘晒整理灌包集并到沿线中转库,再由中转库通过铁路运往港口装船外运。3.2.1粮食流转模式的弊端 1)环节多。内地粮库向沿线库集并,要经过拆囤、灌装、检斤、缝口、码垛,然后用汽车运到沿线库卸货,有一部分直达站台,绝大部分码垛苫盖或入仓,然后根据运输计划,再将粮食进行搬倒,装上火车运往口岸。粮食由沿线库到达口岸车站后,还要经过短途运输运到仓库储存,其中大部分是包粮露天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集运到码头,要经过

34、10多个环节才能装船。 2)损耗大。由于作业环节多,包粮经过多次装卸,缝口开裂、包装破损等原因造成粮食撒漏的损失非常大。一般的损耗率都在2%左右,最高的达到5%,超过国家规定的1015倍。敞车发运,经常出现篷布苫盖不严,粮食被雨淋湿现象,车体清扫不净,粮食污染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出口粮,极易混入恶性杂质,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声誉。东北主产区的出口玉米因为杂质问题,每吨少卖510美元,按转运出口粮1000万吨计算,就少收入五千万至一亿美元。 3)费用高。据2009年调查,从长春地区粮库收购开始到广东黄埔港卸船入仓,每吨玉米的全过程流通费用总计423.50元,每吨玉米销区价格1200元,流

35、通费用占销售价格的35.29%,是美国玉米流通费用的1.7倍。 东北经济区现有粮食流通资源分散、信息体系滞后多年来,东北经济区的粮食部门、铁路部门与港口企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密切合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在粮食运输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出色完成转运任务,缓解了粮食主产区农民“卖粮难”和粮库“储粮难”问题。3.2.2传统的粮食流通模式弊端 1)体制不顺、流通不畅、部门地区分割。在我国经济领域中,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是阻碍包含粮食物流在内的物流大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原因。在对一些大城市的调查中发现,在制定中长期规划时,公路交通领域在规划自己的各级枢纽和物流中心,铁路部门也在规划自己的货运站

36、、场及线路、编组站,而很少有跨行业综合规划。与粮食转运紧密相关的铁路、交通、港口企业,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各有各的政策要求,各有各的工作任务,各有各的计划安排,很难协调统一起来,因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资源的效率。 现代物流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地区分割限制了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造成了产业结构趋同,降低了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减少了粮食流通的相对规模,因而增加了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难度。2)粮食经营各自为政,多头对外。采购推销人员到处找客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成交的效果不佳。3)不能统筹合理利用有限的运输资源。从铁路方面看,市场行情好时,

37、供货方争相发粮,造成铁路车皮紧张;行情不好时,又等待观望,造成运力的闲置,无法做到均衡运输。从港口方面看,有时粮食大量涌入,造成压港;有时港内粮食不足,又难以及时装船;由于转运各环节缺少综合统筹,回空车皮利用率很低,流通成本增加。到达销区港口的粮食时断时续,造成粮价暴涨暴跌。4)粮食交易的透明度低。供需双方现货交易,缺乏公开、公正的交易规则,不但引起商务纠纷,成交率低,还容易发生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 5)粮食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是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处理水平低,反映不及时,缺少科学的超前分析预测,使粮食经营企业无所适从,掌握不住经营的最佳时机,使粮食流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6)粮食产品质量

38、和物流的科技水平低。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检测手段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粮食物流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不但与国内、国际粮食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也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7)信用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行业缺少自律,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彼此诚信度不高,不但阻碍交易的顺畅进行,而且增加了交易风险。3.3我国粮食物流的机会3.3.1市场空间广阔“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粮食现代物流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资金来源以及发展需求。尤其我国是粮食大省,这些粮食除了农民自用以外,大部分都将要变成商品,形成巨大的粮食物流。3.3.2政

39、府日益重视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粮食市场化,客观上提出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要求。政府承担起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的职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政府应通过合理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来管理和引导粮食物流向合理方向发展。例如,制定了粮食物流的长远发展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和管理粮食物流的发展;向全社会免费提供粮食物流的相关信息和政策指导;成立专门性的调控机构负责统一协调政策性和经营性两种粮食物的组织和运行;协调与论证粮食库、厂的选址和建设,合理规划粮食的品种流向等。3.3.3加入WTO对我国

40、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从短期看,加入WTO,克服贸易壁垒的费用下降,推动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从长期看,物流业的本身又降低贸易的运输费用,从而对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带来积极的影响,并加速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3.4我国粮食物流的威胁3.4.1加入WTO给我国粮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粮食产品“卖难”的问题会进一步加重,国外物流企业已经进入我们的物流市场。他们在资金、人才、技术经验、客户群体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3.4.2对现代

41、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不足老企业较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相当多的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3.4.3政策扶持力度小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个方面体制的配合。从国家法律制度到省市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都需要统一协调但我国有关物流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市场准入与退出、企业产权制度等方面,并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需要。管理模式条块分割,各市区之间地区保护现象严重,阻碍了物流的统一规模化发展。3.4.4粮食物流宏观调控市场化机制不足粮食物流管理仍在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一些规则,粮食物流体系

42、建设和物流管理办法缺乏市场化机制制约了粮食流通的发展。如粮食流通还在执行粮食调运管理规则和粮食运输管理办法等一些老办法,没有结合当前粮食流通的客观实际及时进行修改、补充。没有依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不合理的粮食网点布局进行撤并和有效的组合;没有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进行必要的信息沟通和提供信息服务,使粮食物流分散而低效率,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多麻烦。3.4.5粮食物流节点上不完善物流节点是指物流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对周围联系的密切程度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点,主要包括物流集聚区、物流基地、综合物流中心、综合物流配送节点、专业物流节点,目前这方面的主要问题主要指各类节点一则总体上建设不足,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网

43、络一体化格局;二则各地区建设规模不同,规模大者粮食流通能力过剩,规模小者流通能力不足,因此存在相互协调配合的硬性障碍;三则降低流通成本作用不明显,目前发生的流通费用已占粮食销售价格的30%35%。第4章 东北经济区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对策4.1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高效运作的粮食物流投资模式东北地区发展粮食物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则,依托适应的经济主体进行构建和运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就存在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使得“北粮南运”等省区间粮食流通成了粮食物流领域内长期关注的课题,粮食流通企业和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开始研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大物流。同时,粮食企

44、业要突破以实物移动为主的物流模式,向产、购、销、加工以及粮食电子商务一体的供应链物流转变。随着粮食物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企业人员变动较大,东北粮食物流业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尤其在与国际粮食物流对接环节上,缺少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才等。因此要加快物流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高校和科研单位应注重中才的培养,聘请国外专家参与国内粮食物流体系的经营和管理,在与国外专家交流、合作中提高国内专业人员的水平,使东北粮食物流体系较快走上正轨。4.2构建一体化东北粮食物流系统即按照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在相关政府和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在充分考虑东北地区现有粮食物流业的基础上,依据东北地区的粮食优势,搭建切实可行的粮油交

45、易平台。通过采用现代物流观念与技术,改造传统的粮食流通模式,实行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提升功能、创新机制,从而实现物流、商流、资金和信息流一体化,最大限度地适应粮食市场化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健全粮食流出和流入体系,衔接粮食产销区的物流通道,是整合现有粮食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的关键。政府部门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的规划,尤其是东北地区粮食的运输要采用散粮火车运输方式,以铁路、港口及交通部门的支持作保障,实现粮食在流量、流向、流体和流速的无缝化衔接。此外,要加强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支持和密切配合,有效利用资源和信息等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各行业应有的作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的要求。 4.3以港口为依托,加快粮食“四散化”运输现代化的港口是整个东北经济区建设粮食物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大连港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8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任务,国家60%的商品粮的出口;75%左右的粮食外调是通过大连港向外运输的。在大连建立粮食物流中心,有许多得天独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