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交换铁路客运专线呼叫中心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2290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软交换铁路客运专线呼叫中心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基于软交换铁路客运专线呼叫中心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基于软交换铁路客运专线呼叫中心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基于软交换铁路客运专线呼叫中心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基于软交换铁路客运专线呼叫中心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软交换铁路客运专线呼叫中心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软交换铁路客运专线呼叫中心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 (论 文)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软交换铁路客运专线 呼叫中心的研究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软交换铁路客运专线呼叫中心的研究 学生姓名 项伟 系别 通信工程系 专业 通信工程 班级 18 指导教师 胡珺珺 职称 讲师 联系电话 18883915508 教师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下任务日期 2014 年 1 月 4 日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要求主要内容:1 分析软交换基本定义、体系架构和基本功能等;2 分析铁路呼叫中心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同时浅析构建铁路呼叫中心的意义和传统呼叫中心的架构及其缺陷;3 软交换技术如何解决呼叫中心系统存在

2、的问题,并提出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的模型;4 总结把软交换技术应用到铁路客运呼叫中心的研究价值与实际的应用意义。方法: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定期与导师沟通并获得修改建议。要求:通过查阅学习相关资料了解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同时对铁路呼叫中心的体系架构进行一定熟悉,能够分析出传统呼叫中心的不足以及将软交换技术引入铁路客运呼叫中心后得到的改善。进度计划3月20日前:毕业选题;3月21日至3月28日:与导师联系,明确任务和流程;3月29日至4月10日:定题,查阅相关资料;4月11日至4月20日:写出初稿;4月21日至5月20日:写出复稿;5月21日至5月25日:査相似度、定稿并着手答辩。 主要参考

3、文献1 温佐丹.软交换与呼叫中心J.计算机时代,2006,2:7-82 陈建亚,余浩.软交换与下一带网络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3 张梅,曾一.呼叫中心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2005.44 王宏玲,周宽久.智能呼叫中心的设计与实现R.大连理工大学,2005.125 赵学军,陆立等.软交换技术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呼叫中心是铁路信息化过程中重要应用系统之一,全面实施呼叫中心对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是进行客户服务的核心手段,尤其为高端商业所重视

4、,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它的实施将有助于铁路信息化水平和客户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但现代的呼叫中心面临着电话网和各类IP网络应用系统的融合,而传统类型的呼叫中心,由于它沿袭了TDM的PSTN系统结构,因此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缺陷,传统类型的系统结构没有很好的利用IP网络的优势,这些都制约了呼叫中心产业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要想实现针对性的业务服务,必须使用专用的ACD交换机,因此导致系统在构建时造价较高、灵活性也比较差。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是新、旧网络及多种现有网络融合的桥梁,把软交换技术应用到呼叫中心系统,能很好的解决企业在扩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仅有利于提高旅客服务质量,而且还能保护原有

5、投资,因此呼叫中心系统应用软交换技术具有理论研究价值与实际的应用意义。在此,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分析:(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了软交换技术的主要设备、协议、体系架构和主要功能,进而分析了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的产生背景、概念和特点。(2) 研究了呼叫中心的定义、功能和发展;浅析了构建铁路呼叫中心的意义和传统呼叫中心的架构及其缺陷;指出了将软交换技术引入到呼叫中心系统后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的模型,同时更进一步地介绍了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的核心结构。(3) 最后,文章总结了把软交换技术应用到铁路客运呼叫中心的研究价

6、值与实际的应用意义。并针对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系统研究和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关键词】软交换 IP网络 NGN 网络融合 铁路呼叫中心 -ABSTRACTCall center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system of railway informationization process.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ll center development h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It is the cor

7、e of customer service, especially for high-end business, and has good market prospects. To enhance its implementation will contribute to the railway informatization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customer service. But the modern call center facing the telephone network and the IP network application syste

8、m integration, but the traditional type of call center, as it follows the PSTN structure of the TDM system, so there is some congenital defects, system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types of no IP network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use, these have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all center of industry and

9、 a wider application.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argeted services, ACD switches must use a dedicated, resulting in high cost in construction system, flexibility is poor. The soft exchange a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is a new bridge, the old network and the existing network, the ap

10、plication of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y to the call center system, can very good solv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enterprises in the expansion process, not only conducive to improve passenger service quality, but also protect the original investment, so call system application of Softswitch technology h

11、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tudy. Then, this paper mainlyin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to do the analysis:(1)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soft exchange technology, the main equipment, the soft switch technology, the p

12、rotocol architecture and main func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NGN based on soft switching (NGN) of the background,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2) Study on the definition of call center,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call center ca

13、ll center architecture and its defects; points out the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all center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Softswitch call center based model, and further introduces the core structure of call center based on soft switch.(3) Finally, this paper su

14、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4)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y to railway call center and the actual. According to the railway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modern call center system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and provides the co

15、rresponding solutions.【Key word】Soft switching IP network NGN Network convergence The railway call center-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软交换的概述3第一节 软交换的基本概念3第二节 软交换设备主要内容3一、 软交换机3二、 软交换网关4三、 软交换终端4四、 应用服务器6五、 网络管理7第三节 软交换体系架构9一、 接入层9二、 传输层10三、 控制层10第四节 软交换功能特点10一、 软交换功能10二、 软交换的主要特点11第五节 本章小结12第二章 下一代网络13第一节 下一代网络NGN概述

16、13一、 下一代网络起源13二、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14第二节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与应用15一、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15二、 下一代网络的应用16第三节 本章小结17第三章 呼叫中心的发展及功能演变18-第一节 呼叫中心的发展阶段18一、 首代呼叫中心系统(传统型人工坐席热线电话系统)18二、 第二代呼叫中心(IVR呼叫中心系统)18三、 第三代呼叫中心(基于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的呼叫中心系统)19四、 第四代呼叫中心(基于IP协议的Internet呼叫中心系统)19五、 基于NGN的下一代呼叫中心19第二节 呼叫中心基本功能及演变20一、 呼叫中心的基本功能20二、 传统呼叫中心构成20三、 传统呼

17、叫中心缺陷22四、 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23第三节 本章小结25第四章 构建铁路呼叫中心的意义26第一节 客服中心创新型客运服务26一、 资源整合,减低成本26二、 统一口径,受理咨询26三、 用户申诉,闭环管理26四、 信息全面,及时准确27五、 旅客调查,收集数据27第二节 营销中心广设营销渠道27一、 多渠道订票27二、 开展差异化营销27第三节 管理中心优化管理模式28一、 构建以旅客为中心的管理流程28二、 分工明确,卡控管理28三、 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8第四节 本章小结28结 束29致 谢30参考文献31-附 录32一、 英文原文32二、 英文翻译36-前 言近年来,随着建设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深入人心,铁路客运和货运部门为了贴近市场、适应市场,努力改进工作面貌,引入各种先进技术,大力开发新产品,全力拓展新市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世纪90年代起,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使得采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以及建设人性化的铁路旅客服务系统成为现实,因此,只要铁路进一步改革,进一步适应市场,进一步提高速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开发铁路的新产品,铁路在满足货物运输和人民旅行需求方面,必将起到更大的作用。通过这几年铁路的管理体制改革,铁路部门逐渐认识到:随着铁路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客户的服务范围已不再仅局限于旅客和货物的运送过程中,而是体现在

19、铁路运营的各个方面,例如投诉咨询服务、计算机网络售票、货运信息公开、票务信息服务等。铁路作为一个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服务行业,优质的客户服务对于争取和扩大市场份额至关重要,通俗地说,“顾客就是上帝”,铁路要想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尤其是对于客运高端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需要不断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给客户更好的服务,这将是铁路未来取得成功经营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也加快了提高铁路运输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步伐,并对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建设。从上世纪初,铁道部就逐步建成了TMIS,DMIS、客票异地联网发售及预订(PMIS)等各项信息系统,一些铁路局、分局

20、、站段也依据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对不同层次的业务管理、乘客引导、电话、多媒体服务等信息系统进行了开发,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所具有的旅客信息服务水平还相对落后。呼叫中心系统作为在铁路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应用系统之一,全面实施呼叫中心,将对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铁路信息化和旅客满意度的全面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充分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巨大商机,客户服务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些企业逐步开始建立根据本企业的业务特点的呼叫中心,铁路运输业也不例外,随着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铁路运输也面临

21、了强大的竞争,其主要原因是铁路服务质量不高,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旅客要想打进火车站的人工问讯电话相对较难,二是部分坐席代表的人工服务态度差,这些都导致了服务质量不高,投诉多的问题,铁路部门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些问题。进一步发展的铁路信息化,使得对旅客的服务范围从客运和货运扩展到铁路运营的各个方面,比如旅客投诉、咨询、Computer联网售票、行包信息公开、客票余额信息服务等。其特点是客户数量巨大、服务任务繁重、来源地分散、问题分散、需要反馈速度快。铁路客运专线公司拥有运行图时刻表,投诉、求助、信息播控、监控、应急、时钟、系统管理、查询服务、Internet服务、短信服务、Call Center服务

22、等功能。从客运专线公司服务系统中可以看出呼叫中心系统是整个客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交通行业对外提供的服务窗口。第1章 软交换的概述第1节 软交换的基本概念从广义来讲,软交换概念是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的NGN,即下一代网络;从狭义来讲,软交换特指位于NGN控制平面的软交换设备。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

23、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1。呼叫中心(Call Center),通俗的讲也称为“电话中心”,就是为用户提供所需服务的“服务中心”。现代意义的呼叫中心,是采用了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CTI),把电话视作为主要接入方式,再结合传真、邮箱、Web、短消息、无线WAP等多种接入方式,达到获取客户需要的数据信息、传真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的多种服务拥有质量高、效率高、全方位地的优点,达到了企业投资成本最小化和盈利最大化的目标。第2节 软交换设备主要内容软交换设备主要内容包括:软交换机、软交换网关、软交换终端、应用服务器和网络管理。1、 软交换机软交换机作为基于商用硬件平台,采用开放

24、、标准、多协议和可运营管理的技术代表,将成为NGN中重要而关键的系统和设备技术之一。其主要有以下功能:1 业务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和补充业务、支持IP Centrex,支持IP话务台、支持多方通信业务、支持个人多媒体、多媒体会议等业务、支持PARLAY 接口方便用户(第三方)定制业务、支持无线/3G网络应用;2 认证、注册管理;3 网络资源管理;4 计费功能(话单、Radius);5 协议支持:SIP、BICC、SIP-I、SIP-T、H.323、H.248、MGCP;INAP、Radius、SIGTRAN等。2、 软交换网关普通电话机网关的作用就是完成两个异构网络之间信息的相互转换,以便一个网

25、络中的信息能够在另一网络中传输。软交换网关主要由以下连接类型和功能:1 连接类型模拟网关IAD、AG;数字网关。2 功能接入网关AG;中继网关TG;信令网关SG;会话边缘控制器SBC。 图1.1软交换网关3、 软交换终端软交换终端在网络传输中主要起着接收或发起信息的作用,软交换终端主要有以下一些设备:1 IP音频话机直接通过网络接口接入IP网络,支持语音通信,使用SIP协议,如图1.2。图1.2 IP音频话机2 SIP视频电话直接通过网络接口接入IP网络,支持语音及视频业务,如图1.3。图1.3 SIP视频电话3 软终端运行于通用计算机平台的软件工具,如图1.4。图1.4软终端4 多媒体调度终

26、端实现基于软交换的调度功能,如图1.5。图1.5多媒体调度终端5 H.323终端实现H.323网络呼叫功能,如图1.6。图1.6 H.323终端4、 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是指通过各种协议把商业逻辑暴露给客户端的程序。它提供了访问商业逻辑的途经以供客户端应用程序使用,应用服务器使用此商业逻辑就像调用对象的一个方法一样。简单来说,能实现动态网页技术的服务器叫做应用服务器。1 多媒体会议服务器,如图1.7。图1.7多媒体会议服务器2 计费服务器计费服务器负责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读取话单等计费数据,通过费率设置台设置相应的费率,每天定时生成用户要求的计费数据,将生成的计费数据保存在计费服务器上,并通过FT

27、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方式发送到用户的计费中心。当实时计费时,计费服务器负责提供费率计算方式,而实时扣费的功能则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完成。计费服务器通过内部以太网同其他功能模块连接,如图1.8。图1.8计费服务器5、 网络管理网络管理(Network Management)主要是监测、控制和记录电信网络资源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以使网络有效运行,为用户提供一定质量水平的电信业务。(1) 网络管理对象1. 接入层设备:网元设备包括信令网关、媒体网关及其他接入设备等;2. 控制层设备:网元设备包括软交换机;3. 业务层服务器:包括各种应用服务器等。网络管理如图1.

28、9所示。图1.9网络管理(2) 网络管理系统架构 网络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10。图1.10网络管理系统架构第3节 软交换体系架构软交换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传输平面和接人平面。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如图l.11所示。图1.11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1、 接入层1 软交换技术将电话交换机的业务接入模块独立成为一个物理实体,称为媒体网关(MG),MG功能是采用各种手段将各种用户及业务接入到软交换网络中,MG完成数据格式和协议的转换,将接入的所有媒体信息流均转换为采用IP协议的数据包在软交换网络中传送。 2 具有丰富的业务接口,如POTS、ISDN、V5、xDSL、以太网、CABLE、无线

29、接入等2。3 接入层的设备作为分立的网元设备独立发展,它的功能、性能、容量都可以灵活设置,以满足不同用户和环境的需求。4 整个软交换体系通过接入层屏蔽了用户接入设备的差异性,可以在此之上灵活地开发和生成适用于各种用户的业务。2、 传输层1 是NGN统一的业务传送平台,要满足未来话音、视频和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既要保证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又要向话音、视频等实时业务提供QoS保证。2 传输技术:IP、ATM、MPLS3 鉴于IP网能够同时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同时具有协议简单、终端设备对协议的支持性好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因此软交换网选择了IP网作为承载网络。 3、 控制层实现呼叫控制,并

30、负责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其核心设备就是软交换机(Softswitch)。完成基本的实时呼叫控制和连接功能,支配网络资源,进行业务流的处理,并能够提供开放的、标准的接口和协议。4、 业务层1 应用服务器提供API,运营商、业务开发商、用户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开发各种实时业务,而不用考虑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终端类型,以及所采用的协议细节。 2 用户数据可以相对集中的存放、管理,有利于业务快速提供。3 策略服务器与软交换设备相互协作,可以提供更灵活的网络管理业务。第4节 软交换功能特点1、 软交换功能软交换技术的功能主要包括:1 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包括H.248、H.323、SIP、SCT

31、P、ISUP+、INAP+、RADIUS、SNMP等)的接口,实现PSTN网和IP/ATM网问的信令互通和不同网关之间的互通。2 从当前应用的角度来看,软交换首先应能支持语音业务,其次是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3 提供可编程的、逻辑化控制的、开放的API协议,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通。4 提供关口功能,包括接人认证、地址解析和带宽管理等功能,并具有计费功能。5 软交换的竞争力主要在软件上,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下一代网络部件分布在网络的各处,为所有媒体提供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也可以与其它的增强业务节点结台,形成新的产品形态。6 在电路交换网上,软交换和媒体网美以及信令网关结合,完成控制转换和媒

32、体接人转摸,可作为汇接局和长途局的接人,提供现有的PSTN网中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7 在电路/分组网上,软交换可与分组终端进行互通,实现分组网与电路交换网的互通。8 在智能尉上,软交换与媒体网关结合完成SSP功能,与智能网的SCP结合提供各种智能业务。软交换功能结构示意图如图1.12所示。图1.12软交换功能结构示意图2、 软交换的主要特点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投资和维护成本:由于软交换设备处理能力强、容量大,对原来须采用多个MSC进行管理的地区可以集中在同一个MSC Server上进行管理,显著降低维护成本(OPEX)。软交换平台中广泛采用了分组交换和IP传输技术,

33、可以大大节省传输资源,提高产品集成度。减少系统耗电量,从而降低投资成本(CAPEX)。而且对于移动软交换设备。由一个MSC Server控制的多个MGW可以分布在与每个地区接人阿和PSIN靠近的地方,显著节省传输,降低回程费用。2 高效灵活:基于TDM的传统话音技术,虽然可以提供优良的语音业务,但是每个交换节点都要完成业务的交换和信令的控制,需要较长的周期提供新业务,软交换体系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应用层和控制层与承载层完全分开,与具体的承载无关,有利予以最快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引入各类新业务,大大缩短了新业务的开发周期。利用该体系结构,用户可以非常灵活地享受所提供的业务和应用,运营商也可以更快

34、地获得收入。由于软交换设备和MGW分离,组网可以非常灵活。3 开放性:由于软交换体系架构中的所有网络部件之间均采用标准协议,因此各个部件之间既能独立发展和演进,又能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实现互联互通。这样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市场上的优势产品,实现最佳配置。而且软交换设备还支持通过开放的协议或API与开放业务平台进行交互,使其能够间接地利用底层的网络资源,从而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的分离。4 有利于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固定软交换与3G的核心网结构和业务模型十分吻合,为未来固定和移动核心网的完全融合提供了可能。第5节 本章小结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

35、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其设备主要包括:软交换机、软交换网关、软交换终端、应用服务器和网络管理。从功能上来看,软交换网络可以分为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传输平面和接人平面层。本章通过对软交换技术的概念,体系架构,功能层面以及特点进行分析,浅析了软交换技术对未来铁路客运呼叫中心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发展空间。第2章 下一代网络第1节 下一代网络NGN概述下一代网络,简称NGN,是一种开放的体系结构,它将各种设备按照功能进行分层,为用户提供各种手段的接入。所有的业务,包括实时的和非实时的,均由一个统一的宽带分组网络来承载。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呼叫控制核心,为那些实时的、需要服务质

36、量保证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它是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重点。1、 下一代网络起源1996年,美国政府与大学分别牵头提出了下一代Internet行动计划(NGI)与Internet2。另外,国际上还有很多政府部门、行业团体、标准化组织等机构参与了NGN行动计划,如IETF的下一代IP、3GPP与UMTS论坛的下一代移动通信、加拿大的CANET3、欧盟的NGN行动计划等。这些NGN计划与行动很多与软交换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有的是专门研究本领域的网络技术发展(例如IETF的“下一代IP”研究的是如何从IPv4向IPv6过渡),有的则是包容了多种网络技术与应用的综合研究项目。当然,国际上有

37、一些专门研究针对话音网的下一代组网技术,例如Telcordia(原Bellcore)提出的基于软交换的NGN方案。但是说NGN就是软交换,无疑是很值得商榷的。根据国内所提出的NGN解决方案,作为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软交换平台的开放性可以为运营商提供一个灵活快捷的新业务开发模式,让NGN真正成为业务驱动的网络。“但是软交换并不就是NGN,甚至可以说,软交换不一定就是NGN的核心技术。”国家IP与多媒体标准研究组主席蒋林涛指出。他认为:“NGN涉及的核心技术存在两个层次:一个是承载网层面,备选的核心技术有TDM、ATM、IP等,软交换并不在其中;一个是业务网层面,软交换技术将发挥核心的作用。”未来

38、VoIP的核心技术将是软交换。软交换是NGN中语音部分,即下一代电话业务网(包括固定网、移动网)中的核心技术,但是NGN所要承载的业务模式今天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很难断定VoIP就是未来NGN的核心通信业务。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不能简单地断定,软交换就是NGN的核心技术。那么认为NGN就是软交换,或是NGN寄希望于单一的“软交换”综合性设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殷康认为,这势必会造成NGN解决方案缺乏可行的整体系统网络效益和目标,使得NGN的思考和讨论局限于单一类别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的局部结构体系和范畴。更严重的是,“软交换”的设备特征和技术特征自身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网络”概念和功能,这很可能

39、造成NGN的组网方式和其总体网络体系结构成为无解之惑。2、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有资料指出,美国的Bell Atlantic、Level3、英国电信、英国大东、德国电信、日本NTT等很多运营商都开展了NGN试验,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由于软交换本身的成熟性,它们的试验绝大部分限于软交换的汇接功能,能够提供一些简单的多媒体业务,但大部分都是单域的小规模的网路。UT 斯达康首席科学家杨景认为,NGN的核心应该体现在跨网络业务上,而不是开放业务接口。他说:“与其说NGN是一个交换网,还不如说它是一个基于IP基础设施的业务网。”中国电信软交换试验网的技术也要求在CLASS4 (长途链路)以及CLASS

40、5(接入层)都实现软交换机制。“软交换机体现的是通过媒体控制协议MGCP/H248技术来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相分离的思想,软交换机概念的提出使NGN的语音业务功能和与传统PSTN网的交换机功能可以完全透明地兼容,从根本上确保了IP电话技术能够完全替代PSTN网络中的交换机,”殷康说,“软交换机是NGN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多的是关注在IP网中呼叫控制功能的设备和系统,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特别的整体组网技术机制和网络体系构架。完全围绕软交换机为核心进行相互联接的组网方式没有太大试验和探讨价值。它限定了NGN只能是软交换机静态配置的、互为联接的,也即是所谓全平面网的无网模式。”殷康认为,无网模式的N

41、GN体系结构只能支持一个或几个软交换机,没有可扩展性也没有灵活性,是不适合规模运营的。软交换机必须具有与“网络”相联的能力。这个“网络”就是NGN的多媒体信令网。他说:“软交换机之间通过NGN多媒体信令不仅可以保障无限的可扩展性,选路结构的动态和灵活性,还真正实现了网络就是交换机的目标。”“下一代网的组网是采用分层的多媒体信令网和平坦的媒体流结构,多媒体信令网通过多媒体信令协议体系和多媒体信令传送点网元来实现。由于多媒体信令网的主要功能不涉及媒体控制,所以,一般不由软交换机组成,而是由专门的多媒体信令服务器来构成。” 殷康说,“真正意义的下一代网既需要智能端点业务的创新繁荣,又需要其系统可规模

42、经营管理。就目前的技术成熟和发展来看,ITU-H323协议、IETF-SIP协议和MGCP/H248协议为特征的软交换机等三种技术都是IP电话通信和下一代网的实现手段。这三种技术各有区别和特长需要相辅相成,只有采用融合三种技术的网络架构体系和实现手段,才为上策。”许多学者很早以前就指出,软交换机也可以看成是在H323和SIP体系下,智能网关分解的结果。它在下一代网中承担着区域或端局系统平台的重任,肩负着同时控制网络接入话务和控制PSTN网络边缘互联话务的功能。但是,软交换机仍然需要其他关键技术和设备来协同工作以确保可行的QoS和网络安全方案。软交换机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的各种语音业务,并支持语音

43、、数据、视频融合的多媒体端点新业务和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包括视频电话,视频电话会议,PC-Phone),但软交换机并不应看成是通用的数据、视频业务和应用的控制平台。因此,只有对软交换机在NGN中给予适当的定位,使其担当恰如其分的角色,才是发挥其在NGN中重要和关键的功能的正确方法。下一代电信网络采用开放的网络构架,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独立的网络构件,各个构件可按相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构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的标准,使得原有的电信网络逐步走向开放,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构件来组建网络,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构件化的结构更具有弹性,便于各个构件的独立发展、扩容

44、和升级。第2节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与应用1、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光网络和分组型传送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融合网。下一代网络应具有以下特点3:1 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和标准接口;2 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3 具有高速的物理层、高速链路层和高速网络层;4 网络层趋向于采用统一IP协议,实现业务融合;5 链路层趋向于采用电信级的分组节点,即高性能核心路由器加边缘路由器以及ATM交换机;6 传送层趋向于实现光联网,可提供巨大而廉价的网络带宽和网络成本,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结构,可透明支持任何业务和信号;7 接入层趋向于采用多元化的宽带无缝接入技术。从总体趋势上看,下一代网络

45、整个网络的核心层功能结构将趋向扁平化的两层结构,即业务层上具有统一的IP通信协议,传送层上具有巨大的传输容量。核心网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倾向于传送层和业务层而独立发展,并分别优化;而在网络边缘则倾向于多业务、多体系的融合,允许多协议业务接入,能以最经济的成本和灵活、可靠且持续地支持一切已有的和将有的业务和信号。2、 下一代网络的应用- 3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多数的系统般都采用软交换技术,而软交换技术也主要应用固定网络与移动3G网络。软交换目前主要应用在固定网络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软交换机主要应用双平面组网方式,通过防火墙连接到核心的路由器上,最后通过中继媒体网关等设备,经由光纤直联,或者是以城域网的方式连接到核心路由,以此来满足大客户的使用。在应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实践表明,在没有任何安全策略的IP承载网络技术中,这种网络经常会受到网络攻击,而出现系统瘫痪现象。在系统搭建的时候,使用的是光纤直联,这种方式独占宽带,但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在实际的软交换的系统创建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MSTP或者是RPR承载,并对软交换系统QoS保障。在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管理方面,目前的解决方案中主要采用的是SNMP协议。但是SNMP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基于SNMP的网络协议管理是基于静态的网络管理方式,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