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终稿)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2397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终稿)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终稿)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终稿)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终稿)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终稿)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终稿)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终稿) 毕业论文.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JIU JIANG UNIVERSITY毕 业 论 文题 目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 英文题目 Research on pedagogical property of E-textbook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s 院 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姓 名 张银艳 班级学号 A103103 指导教师 张亚珍 二一四年六月摘 要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移动终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带动下,电子阅读在社会生活中迅速普及开来,并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青睐。世界各国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课本项目,例如,在2010年6月的新闻

2、晚报中报道,上海将在5年内向全国推广电子课本;2011年6月,韩国政府宣布,将拿出20亿美元开发电子课本,计划到2015年,韩国所有学校的纸质课本将被电子课本代替。各种围绕电子课本的研究纷纷出现,然而目前对于电子课本教学性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论文则是对电子课本教学性的一次探索,本论文依据电子课本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教学性的定义,从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测量与评价阶段进行研究。在每个阶段中,分别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出电子课本的功能和教学性。本论文对电子课本教学性的探索,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促进了电子课本的应用和推广。关键词:电子课本,教学性,教学功能

3、I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education promotes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terminals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reading style based on electronic reader quickly being popular in social life, which is also increasingly favored by the field of education.

4、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have launched their own e-textbook project one after another. For example, in June 2010, the evening news reported, Shanghai would be expand the e-textbook to the whole of China in five years. In June 2011, the south Korean government announced that it will take out $2 bill

5、ion to develop electronic textbooks, and planed by 2015, all school paper books will be replaced by electronic books in South Korea. All kinds of research on electronic textbooks appeared one after another, however, for the moment, the study of the pedagogical property of e-textbook is very few. Thi

6、s paper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pedagogical property of e-textbook, and i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e-textbook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pedagogical property. This paper is conducting a study,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teaching process, which are pr

7、eparation stage, implementation stage, survey and evaluation stage. In each stage, it is st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respectively. Finally, I summed up the function of e-textbook and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pedagogical prope

8、rty of e-textbook, which promotes the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and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e-textbook.Keywords: E-textbook, Pedagogical Property, Instructional Functi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问题提出(1)1.2研究背景(2)1.3研究意义与目标(3)1.4研究内容与方法(4)1.5文献综述(4)2 相关概念研究2.1电子课本的定义(7)2

9、.2电子课本教学性分析(9)2.3电子课本的特性(10)2.4理论基础研究(12)3 国内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3.1国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15)3.2国内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15)4 国内外电子课本案例的教学性分析4.1国外电子课本案例的教学性分析(19)4.2国内电子课本案例的教学性分析(24)5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分析5.1国内外电子课本应用现状总结(30)5.2电子课本的教学功能(32)5.3电子课本的教学性(33)6 总结与展望6.1研究总结(37)6.2研究展望(38)致 谢(39)参考文献(40)IV1 绪论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课本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0、虽然电子课本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但是在其出现了数年之后,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采用纸质课本,关于电子课本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使电子课本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1.1问题提出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研究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成为推动数字化研究的动力。作为目前数字化学习的热点,电子课本的定义是什么,电子课本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如何,电子课本的教学功能是什么,电子课本的教学性是什么,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尽管国内外有很多研究电子课本教学的文献,但是这些电子课本教学的研究中很少有研究电子课本的教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例如,在CN

11、KI中不计年份的搜索“电子课本的教学性”,会搜索到200条结果,但是只有余云涛的电子课本的教学性研究是以电子课本的教学性为题目的。为此,本研究以整理出电子课本的定义、特点、理论基础以及电子课本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为契机,提出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状况,从而提出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的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维基百科认为教学性是电子课本的一个属性,教学性的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构成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之间的协作程度和促进学习和教学的性能,或者是有能够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特性1。故笔者对电子课本教学性的研究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教学过程的三

12、大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测量与评价阶段。然后每个阶段分别从电子课本是如何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分析,即又根据电子课本的教学性的定义将每个阶段又分为两个小维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论文研究与整理这些问题,并试图使人们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电子课本,为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提供指导与参考。1.2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电子课本的研究都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子课本的教育研究以及应用也处于初步探索期。世界著名组织新媒体联合发布的2010Horizon和2011Horizon的两个地平线报告中,都认为电子书是对学习科学技术发展影响相当大的技术之一,电子书技术将在以后几年内逐步发展成熟,电子课本作为一种特别的教育

13、专用电子产品,代表了电子课本的教学应用方向,逐步步入教育和出版行业2。据克利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迄今为止,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课本,它的潜在市场规模有500亿美元2。阅读器和电子书市场已经被亚马逊、谷歌、索尼、苹果和其他全球信息产业巨头和新贵们抢占,他们纷纷抢占了相关技术市场的先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肯尼亚等国,中国的上海、深圳、江苏扬州、台湾、香港等地区已开展教育应用及研究。其中,较有影响的课题,国外有Intel的Classmate PC产品项目、新加坡的iN2015教育项目、韩国的“电子教科书”中小学普及项目、英国的国家电子书观测项目

14、NEBOP等,这些项目的研究使得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学生、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Classmate PC提供的多元化的应用中获得知识,Classmate PC可以安全可靠的支持方便学生、老师、家长三方的交流与沟通。中国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的中国教育科学“十五”计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手持式电子教科书在讲授中的应用研究”、周宏主持的中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计划2010年度青年项目“多媒体互动电子书包系统研究及讲授结果研究”、吴永和主持的2011年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电子课本出版于生态发展的研究”、顾小清主持的中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计划2012年国度课题“以语义图示实现可视化常识表征与建模的

15、理论与实践研究”、马晓玲主持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计划课题“电子讲义生态发展的研究”等。这些项目的研究是纸质教科书被电子课本取代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并加速了电子课本走进课堂的步伐,提供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人类数字化学习水平,促进工业和学术界构建新的数字教育生态环境,一个人类文化教育传播的新时代被打开。由以上可知,电子课本是现今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但是人们尚未对电子课本做出明确的定义,对电子课本具有的功能与特性也众说纷纭。为此,本论文对电子课本的定义、属性、特性和教学功能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对国内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国内外电子课本的案例教学性分析总结出电子课本的教学性,这

16、些都为电子课本的教学性提供参考。1.3研究意义与目标电子课本作为一种教学电子产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受其教学性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因此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有助于推动电子课本的应用和推广,具体来说可以从理论意义、教学意义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表现如下:从其理论意义上来讲:电子课本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载体、新的教学资源形态以及新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教育改革,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从教学意义上来讲:电子课本涵盖了教科书对教学法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关注。表现为内容科学、恰当,而且具有一定的目标,教学和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重难点3。另一层面,表现为电子课本的内容来自于权威版本的教科书,具有规

17、范的教育教学本质3。从其现实意义上来讲: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化,使得家长疏于管理孩子,而电子课本具有智能性,可以指导、督促和评价学生的学习3。电子课本将各种学习内容以适当的方式灵活表现,使学习内容的初始概念得到充分展现,这些概念被不断构建、逐步完善,学生在概念构建的过程中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各种情感。那么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电子课本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性是如何体现的,电子课本的教学性是什么以及电子课本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的。该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分析国内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以及国内外电子课本的案例,例如,笔者分析国外的韩国电子课本和基于苹果iPad的iBooks,国内的明博优课的电

18、子课本和英语互动Q课堂的电子课本,之后笔者对国内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找出电子课本教学应用的不足和教学特性,笔者研究电子课本的教学性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1.4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以整理出电子课本的定义、特性、属性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为契机,通过电子课本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具体案例分析,从而提出电子课本的功能、教学性,最后提出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和文献研究,两者的分析对象都是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在具体的分析处理方法方面

19、。(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就是有关专业文摘、目录、工具书、光盘以及Internet教学信息资源等文献搜索方法以及辨别文献真假、表现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4。文献分析法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搜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了解国内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理论基础以及电子课本的教学功能等。(2)内容分析法教育技术学的一种专门研究方法就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做客观系统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专门研究方法4。内容分析有多种模式,例如,特征分析、发展分析、比较分析,特征分析也成为意向分析,它是对某一对象进行内容分析,其分析的内容是在不同问题或不同场合上所表现出来的

20、内容资料,比较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从中找出其中比较稳定的、突出的因素,将其判定为这一对象的特征4。在本研究中对电子课本的教学性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中的特征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和具体案例分析,从而总结出电子课本的功能、教学性。1.5文献综述笔者是以“电子课本”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匹配方式为模糊匹配,检索出来的文献是标题中含有“电子课本”字样的,对于文章内容里面有“电子课本”相关内容的则没有进行分析。检索时间选择2000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结果存留下来的文献研究共有249篇,其中有114篇出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64篇出自特色期刊、9篇出自中国

21、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篇出自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57篇出自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出自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文献仅有2篇,文献的年份分布情况如表1-1所示。表1-1 中国知网中“电子课本”的文献分布时间(年)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数量(篇)95885564时间(年)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数量(篇)5737354570由表1-1可以形象地看出电子课本的发展历程,从2000年到2009年,有少量关于电子课本的文献,但是从2010年到2013年,关于“电子课本”的文章发表数量呈现剧增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2

22、000年到2009年期间,电子课本刚进入国内,其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技术也不是很成熟、价格也比较昂贵,这些问题使得电子课本的发展在国内一直处于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然而最近几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课本成功的吸引了大批研究者的注意,使得关于电子课本的文章数量也迅猛增加。通过对249篇文献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电子课本的研究多集中在:电子课本理论的探讨、电子课本的现状分析及不足、电子课本的设计、评析等。其中电子课本设计的研究比例比较大,例如林邦国的电子课本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谢忠新的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建设的研究等。根据电子课本研究内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电子课本的研

23、究多数是期刊,硕士博士论文则屈指可数,这说明国内的电子课本研究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同时,对于电子课本应用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文献较少,而对电子课本教学性的研究只有余云涛的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由此可见,虽然国内对电子课本的研究文献在数量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对电子课本教学性的研究则少之又少。由以上可知,电子课本是现今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但是人们尚未对电子课本做出明确的定义,对电子课本具有的功能与特性也众说纷纭。为此,本论文对电子课本的定义、属性、特性和教学功能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对国内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国内外电子课本的案例教学性分析总结出电子课本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性,这些都为电

24、子课本的教学性提供参考。2 相关概念研究2.1电子课本的定义电子课本的出现是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的表现,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对电子课本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电子课本发展至今,其理念和形式都在不断的改进和变化,电子课本的概念同时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专家学者关注的电子课本的侧重点不同,电子课本的概念也不同,但电子课本首先是一种数字化资源,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有的学者关注于电子课本的数字化特征,认为电子课本的存在方式是网页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反复使用,数据及时更新,有许多特点,如分享性、开放性等。也有学者侧重电子课本的教学性,认为电子课本是一类符合课程目标要求、按图书风格

25、编排、利于学习活动的建构、遵循学生阅读习惯的电子读物或电子书。本文在关注电子教材数字化特征的同时,也同样重视电子教材的教学性和学习性,因此更倾向于采用后一个概念。以下是一些侧重于电子课本的教学性的学者对电子课本的定义:祝智庭认为电子课本不是简单地将纸质课本扫描成电子文档,也不是将学科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来表现的在线课程,而是包含移动终端、教育内容和服务平台三个核心要素,具有富媒性(含丰富的媒体互动要素,兼具与终端互动和与平台互动的功能)、交互性(学习者通过虚拟学具展开多维多向互动)、关联性(针对教学目标内容关联及知识结构重组)、开放性(内容的知识扩展补充以及与学具和服务的沟通)的一种特殊的具备教

26、育功能的电子书5。吴永和认为,电子课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专用电子书,是教科书电子化或数字化之后形成的具有教育教学属性的数字出版物,是学习者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功能上兼具阅读性与教学性6。林邦国认为,电子课本不但包括电子教材,同时还应提供学习资源、笔记记录、练习巩固、测试评价等学习支持,而且每部分内容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学习中的部分环节整合到电子课本中,以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活动多媒体化,评价反馈及时化,学习控制智能化7。谢忠新认为应该是以现行的课程标准为内容依据,以先进的教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等

27、多媒体形式实现学习内容的数字化和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学习内容,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8。魏方田认为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来定义电子课本。从狭义上来讲,电子课本就是课程内容,即电子化的纸质教材,也就是通常大多数人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讲,电子课本是基于一个全新产品的组合概念,其核心是内容的设计,不仅包括电子教材,同时还提供练习巩固、测试评价、笔记记录、学习资源等学习支持,并且各部分内容要有机的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就是把传统课堂教学与学习中的部分环节整合到电子课本中,实现教学活动多媒体化,教学资源数字化,评价反馈及时化,学习控制自动化3。吴秉健把电子教科书的定义为:学生的

28、核心教科书,其内容适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提供有多种互动功能,给学习者提供混合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词典,多媒体内容如视频、动画和虚拟现实等资源9。Chen等人认为电子课本是一种满足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组织学习活动,并且依照纸质课本呈现教学内容的,而且是特别的依据课程标准的电子书发展成的产物10。 结合前面对电子课本定义,笔者对电子课本进行描述性的总结:(1)电子课本是一种特别的电子书,它的教学性强于一般的电子书。(2)电子课本的教学内容以教科书的内容为主,在教学内容数字化的基础上,涵盖了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形式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3)电子课本包括2个要素,电子课

29、本的教学内容、移动终端(电子课本阅读器和电子课本阅读软件)。2.2电子课本教学性分析教育具有教学性,这是威尔曼强调的。威尔曼把教学论视作同教育学并驾齐驱的教育科学,教学论从教育学中分出,并独立为一门学科。研究教育的教学性的人,在高校,被分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按理来说,教育的教学性和教学的教育性都应该被平等看待同样重视,但事实不是。首先,受我国传统教育中的文以载道、教书育人的观念影响,我们很大程度上放大了教学的教育性,现在看来,语文学科承担的使命最多。而这种被放大的教学的教育性,很多的时候就是一种道德教育,语文学科时刻在承担着许多额外的思想政治课、品德修养课、美学陶冶课等课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其

30、次,教育的教学性,主要是说,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要运用诸如班级授课制等教学理论参与教育,并进行高效教育。但是,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班级授课制出现得较晚,而运作方式也是近些年的事情,教学论作为一门教育科学自身成熟度不高,地位不够,领地经常被侵占。由上段所述可知,教学性是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的一个概念,所以目前对教学性的研究则是凤毛麟角。但是教学性是电子课本的属性之一,也是电子课件的评价标准之一,故电子课本教学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杨启亮在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中分析了教学的教育性进而教育的教学性的区别,也对教育的教学性下了定义,杨启亮认为教育的教学性解释教育中的教学价值,是个教学论问题

31、11。在教学论的学科范畴,教育的教学性,是学科边界规定的特性,它是教学存在的底线,也是多元理解教学、多学科跨界融合的教学研究的底线11。在维基百科中,把教学性定为电子课本的属性之一,也给出了教学性的明确定义。维基百科认为电子课本的属性包括教学性和阅读性,而作为电子课本属性之一的教学性则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学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构成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之间的协作程度和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性能,或是指具有能够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特性1。教学性要求电子课本包括具有目标、内容、重点、难点、步骤设计、测试、评价交流等方面,且教学内容要科学恰当,教学/学习过程具有效性1。基于以上两种对教

32、学性的定义与分析,笔者认为电子课本的教学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特性。本论文依据教学性的定义,从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测量与评价阶段进行研究。在每个阶段中,分别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出电子课本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性。2.3电子课本的特性电子课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阅读资源,其承继了电子书的大部分特性,能担负起教学内容的阅读功能,但是电子课本所包含的教育属性则是电子书没有办法包含的。按照祝智庭教授团队的概括,电子课本综合了阅读及教育属性的功能,可以归纳为5:(1)富媒体特性,即包含丰富的媒体互动要素,兼具与终端互动和与平台互动的功能。(2)交互

33、特性,即学习者可通过虚拟学具展开多维多向互动。(3)关联特性,即可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关联及知识结构重组。(4)开放特性,即可实现内容的知识扩展补充以及与学具和服务的沟通。(1)富媒体特性所谓的富媒体特性是指将游戏功能与媒体有机融汇在一起,并经由过程脚本语言编译成一个插件或客户端,用户与插件或客户端进行数次交互,并由插件或客户端决议是不是与服务器进行媒体交互的表现形式。典型的应用有NCARD网络广告、PPT课件、电子课本(Firefly萤火虫无线出版物等)。“富”的定义包括两方面:用户界面和数据模型的丰富。数据模型的“富”的意思是用户界面可以显示和操作更为复杂的嵌入在客户端的数据模型。界面中的

34、“富”是指提供了各种灵活的界面控制元素,数据模型可以与这些控制元素很好的结合。 (2)交互特性交互性是一比较宽泛的概念,应用在不同的范围其意义是不同的,在电子课本的交互特性包括与媒体界面的交互、与内容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新旧概念的交互等,其中电子课本的交互主要是指人机界面的交互。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互换、传送消息的会话接口和媒介,是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3)关联特性关联性亦称为相关性,相关性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关性的变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而电子课本的关联性则是指对学习目标进行重组知识结构以及内容关联。 电子课本中体现关联性的有目录、图表、附录,还有一

35、些附加物,它们因融入了超链接或其他交互元素(如热区、热图标)而与其它内容产生关联。在内容层面,电子课本通过关联而包含丰富的“隐性知识”,通过图标或按钮,可以驱动一个媒体资源,如flash,这个资源与课本中或课文外相应的文字或图片相关联;一本课本内部知识(内容和笔记)可以内部之间产生联系,也可以与后台资源库产生联系。如,在苹果iBooks中课文中的字词可以与后台词典进行关联。学习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如遇到生字词,可以直接点击该单词,出现“复制粘贴定义”等选项,选择“定义”即可查看该单词的详细注释,而且不用跳转到其它页面,直接在本页即可查看到结果。这种内容之间的关联完全突破了网络课程中最普遍的“超链接

36、”和“书签”所呈现给读者的状况,给读者带来一种新的阅读体验。(4)开放特性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培养学生实践和学习的态度、能力和思维出发,以激活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形成创新意识、科学品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电子课本就采用开放式教学,从而实现了内容知识扩展以及学具和服务的沟通,例如,从内容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开放性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对电子课本内容的使用权方面。对于那些基于网络平台的电子课本,师生只要登录网络就可以获取并学习电子课本。在电子课本内部,各种操作工具和功能按钮也都可以自主使用。2.4理论基础研究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

37、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理论中的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中的“双主”教学设计理论这三个方面来论述。2.4.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或者是其他人(包括学习伙伴和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这一理论对电子课本的教学性研究主要起到以下几点指导作用:(1)电子课本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创设生动丰富且有利于学生内在意义建构的环境,协助学生搭建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桥梁。(2)建构主义认为交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

38、重要作用。电子课本提供丰富的学习交互活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带着疑问去讨论组讨论,同时老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即相对应的知识点做更深地讲解。通过这样的互动和交流,可以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实际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交互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完善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完全靠学习者自主建构的意义比没有思想交流建构的关于所学知识的意义深刻、全面。(3)电子课本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4.2掌握学习理论从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一些教育学家认为在教授知识的前

39、提下,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等教学理论逐步出现。本研究以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来论述教学理论对电子课本的指导作用。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以及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从而使大多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课程标准。布鲁姆认为只要给予适当的教学和足够的时间,几乎所有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能完成80%90%),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学习的好坏和能

40、否学习教学内容,而只能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该内容的掌握标准。这一理论对电子课本的教学性研究主要起到以下几点指导作用:(1)布鲁姆认为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教学的前提下,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被学生掌握,而电子课本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充分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课上或者课下的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达到“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2)布鲁姆分析了班级授课制中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的原因:学习完成度高的学生在进行新的学习时,已经掌握了过去所学的知识,因此能够很好的掌握新的知识;与此相反学习完成度低的学生在进行新的学习时,没有很好的掌握以前所学的知识,那么此时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就会感到相当

41、困难。基于此观点,布鲁姆提出了在群体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策略时,必须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每一单元的知识。对于没有掌握或者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来说,电子课本就可以提供此功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补偿与课后辅导,弥补学生学习的原有认知缺陷。2.4.3“双主”教学设计理论杨九民认为,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12。何克抗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

42、统化过程13。他们两人对教学设计的定义有着相似之处,即都是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都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研究以何克抗的“双主”教学设计理论来论述教学设计理论对电子课本的指导作用。所谓“双主”教学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有机结合,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使用一种教学设计模式而产生的教学时单方面(教师或学生)主宰教学而出现的“满堂灌”或“盲目学”的现象,使学生能够采用更合理的学习策略掌握学习内容和提高自学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14。这一理论对电子课本教学性研究具有如下指导作用:何克抗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即“学教并重”,电

43、子课本既可以为“以教为主”提供支持,例如,电子课本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也便于师生通过电子课本进行情感交流;电子课本也可以为“以学为主”提供支持,例如,电子课本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3 国内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在21世纪,传统书籍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的传递的需求,而电子课本的便捷、轻巧、信息量大等优点弥补了传统书籍的不足。移动学习、多媒体的阅读方式已经慢慢的渗入到人们生活中,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1国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随着互联网教学、新媒体教学、无纸化教学的兴起与发展,电子书包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潮起来,电

44、子书包中内容资源的隐喻电子课本,也成了国内外教育领域追捧的热点,其中国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及其发展状况如下表3-1所示。表3-1 国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状况国家国外电子课本的应用状况美国(1)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州长、著名影星施瓦辛格宣布,加州将首先在高中开始使用在线电子版数学及科学教科书,以取代纸本教科书。这是全美第一个使用免费开源电子课本的地区。(2)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规定所有公立学校将从2015年开始强制实施无纸化的电子教材。美国的阿拉巴马州将成为第二个州,在中学阶段实施数字化的电子教材和普及平板电脑。(3)Course Smart,2007年成立,是由美国5家主要教材出版商联合成立的数字教材出

45、版公司。它为教师和学生获得课本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新方式,即电子课本。目前,这个公司可以提供的电子教材有6000多种,约占全美30的市场份额,并且已经取得了像Cengage Learning、Elsevier、McGraw Hill等著名国际教育集团部分教材的电子授权。英国(1)2000年,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资助电子书屏幕界面研究(Electronic Books ONScreen Interface)项目,经过2年时间,该项目提出22条电子教材设计原则。(2)2008年7月开始,教育与通信技术局公布了新的教育信息化策略“利用技术:新一代学习(20082014)”,该计划的核心目标之一就

46、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不同的电子教材和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2010年以来,政策重点在于建立健全的技术服务支持,体现电子教材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规划。法国2000年,哈瓦斯公司生产出一种适用于中小学学习的“电子教材阅读器”,并且率先在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一所学校投入试用。俄罗斯(1)据俄罗斯报纸报报道莫斯科市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日前表示:“中央政府计划有序改进教育体系,莫斯科市将在若干中小学试点使用电子课本。”(2)教育部领导以撒加里宁谨慎地表示:“如今电子书的性价比已经越来越高了,我们尝试在若干中小学将纸质课本替换成电子课本,其中的插图和人机对话框,可以全面地检验学

47、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这是俄罗斯教育走向世界的基础工作,其进程不必强制加速,需要稳妥推进。”(3)根据教育部的数据,目前随着学校电脑装备的普及,使用电子记分册的教师扩大了20倍。加里宁表示:“2012年中学教育现代化的计划包括保证教师拥有笔记本电脑,开设600间电脑教室,使用10600台人机对话设备。”日本 2010年,日本通讯部已于2010年10月开始在日本的10所小学进行电子课本试用计划。这10所参与试验的学校的小学生每人配备一台的平板电脑,同时教室中安装了互动式黑板,2011年把参与学校增加到50所。政府最终计划,到2015年,日本全国的中小学生每人都配备一台电子课本。韩国(1)2006年,韩国学生就开始普及数字化电子教材,部分学校当时获得了规划证书,其中有50所学校在电子教材应用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了评价。(2)2011年6月,韩国政府宣布,将拿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