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论文24730.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2488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专业论文247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安全工程专业论文247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安全工程专业论文247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安全工程专业论文247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安全工程专业论文2473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专业论文247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专业论文24730.doc(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与疏散研究 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与疏散研究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1.收集学习相关资料;2.总结各类危险性评价和疏散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3.建立火灾危险性评价模式;4.根据建立的火灾危险性评价模式评价模式对某超市进行火灾危险性价与疏散研究细的评价。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题目:设计或论文专题的基本内容学生接受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日期2011年3月15日第一 周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I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大型的建筑物应运而生,如大型商场,酒店,剧院,体育场等。这些建筑物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

2、来了大量的火灾事故,这些火灾事故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近年国家对建筑火灾危险性的研究的投入越来越大,起到的效果也是明显的。而在火灾危险性分析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因此,对建筑物进行火灾危险性分析与疏散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事故致因理论,结合安全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建筑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的安全检查表体系;然后运用基于模糊模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建筑火灾危险性,为建筑人员疏散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在对建筑火灾事故特点及火灾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两类危险源理论辨识建筑的火灾

3、危险源,并分析其危害性。 (2)应用因果分析法深入分析建筑火灾危险的影响因素,结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及实际情况,建立建筑火灾危险性安全检查表。 (3)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建筑火灾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将建立的建筑火灾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超市火灾危险性评价中,进行实例应用与分析。(5)简单介绍疏散的概念和原则,对影响疏散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某超市进行疏散研究的实际应用。关键词:火灾,危险性分析,安全疏散,因果分析,模糊数学IV宁夏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英文摘要English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4、 of society, the enormous change have happened to peoples request to the building All kinds of buildings came into being, such as large shopping malls, hotels, theaters, stadiums and so on. These buildings provide convenients to people ,also bring a great deal of fire disaster accidents at the same

5、time, these fire incidents bring a great spiritual harm as well as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investment for fire risk research have increased, the effect generating is also obviou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personnel safety evacuation of the Fire hazard analysis. Therefore,

6、 carrying on fire risk analysis and evacuation search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building. Applying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afety analysis, the factors of building fire risk have been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created to the safe checklist system of fire disast

7、er risk analysis ; then comprehensive evaluated the fire risk of buildings with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fuzzy Fuzzy ,provided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personnel safety evacuation search.This papers mainly includes a following contents :(1)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fire disaster ac

8、cidents, applying the two kinds of hazard theory identificated fire disaster dangerous source and analyze the risk (2) The application causes and effects analytic method thorough analysis construction fire risks influencing factor, the union structural fire precaution design standard and the actual

9、situation, establish the construction fire hazardous security check table Applied causal analysis thorough analysis building fire disaster impact factors, combine a building fire proof design specification and physical truth, create building fire disaster risk safe checklist.(3)Make use of fuzzy the

10、ory, create the building fire disaster risk faintness evaluate pattern based on the misty mode identifies.(4) The building fire risk create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supermarket fire risk assessment, for ins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5) A brief introduce a

11、hout th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evacu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acuation. Finally, carry o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evacuating the search to a supermarket.Key words: fire hazard ,risk analysis, safe evacuation, causal analysis, fuzzy mathematics 宁夏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目录第一章 绪

12、论- 1 -1.1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 -1.1.1选题的背景- 1 -1.1.2研究的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1国外研究现状- 3 -1.2.2国内研究现状- 4 -1.3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6 -1.3.1课题研究的内容- 6 -1.3.2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7 -第二章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析- 8 -2.1建筑物的火灾事故的特点- 8 -2.1.1现代建筑功能复杂,电气设备多- 8 -2.1.2可燃物质多,火灾负荷大- 8 -2.1.3装修复杂,隐患多- 8 -2.1.4人员流动大疏散困难- 9 -2.1.5人员消防意识差,消防力量薄弱- 9

13、-2.1.6空间跨度大,上下贯通,容易形成立体燃烧- 9 -2.2建筑火灾危险源- 10 -2.2.1第一类危险源- 10 -2.2.2第二类危险源- 12 -2.3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概述- 13 -2.3.1火灾危险性的概念- 13 -2.3.2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 14 -2.4用安全检查表法对超市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 18 -2.5用因果分析法(Cause and Effect)分析某超市的火灾危险性- 24 -第三章 建筑物火灾危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2 -3.1建筑火灾模糊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32 -3.2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 32 -3.3系统危险性等级划分- 33 -3.4建

14、立商场评价指标体系- 34 -3.4.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 36 -3.4.2确定评价对象的评语- 36 -3.4.3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37 -3.4.4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41 -3.4.5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46 -3.4.6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48 -3.4.7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48 -3.5本章小结- 49 -第四章 建筑物的疏散研究- 51 -4.1疏散的概述- 51 -4.1.1安全疏散的概念- 51 -4.1.2安全疏散的基本原则- 51 -4.2火灾环境下人员疏散的影响因素- 56 -4.2.1火灾产物- 56 -4.2.2人的因素- 60 -4.2.3建筑特性-

15、 61 -4.2.4管理因素- 63 -4.3人员疏散研究的步骤- 63 -第五章 中兴商业大厦人员疏散研究实例分析- 65 -5.1中兴商业大厦概况- 65 -5.2大型超市疏散人数调查分析- 67 -5.3影响商场客流量的因素- 68 -54火灾情况下大型超市人员疏散的分析- 69 -5.4.1超市防火安全目标- 69 -5.4.2超市疏散区域和疏散路径的确定- 69 -5.4.3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的确定- 70 -5.4.4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的确定- 74 -5.5结果分析- 74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75 -参考文献- 76 -致谢- 78 - iv宁夏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16、(论文) 第一章 绪论- 78 -宁夏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1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1.1.1选题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的规模数量都在快速增长,城市中各种高层建筑、大型聚集场所、地下建筑等不断涌现。所聚集的人口和积累的财富在使城市的重要性日趋明显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空前的安全方面的挑战。由于各种建筑、聚集场所人员密度大、使用频率高、涉及危险因素复杂,火灾事故不断发生。各类火灾中,建筑火灾对人们的危害最严重、最直接,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一直是火灾防治的主要方面,如: 2005年埃及一剧院发生火灾,造成32人丧生,60人受伤;2002年

17、6月29日,日本北海道稚内是中央商场大火,烧毁建筑31栋,约9000平米,损失16.5亿日元(约1.16亿人民币)。2001年8月18日,菲律宾马尼拉奎松市庄园旅馆因电线短路发生火灾,造成75人丧生;2004年8月1日,巴拉圭首都松森北部郊区的一座大型超市发生火灾,死亡504人,受伤520人,死伤惨重。2005年6月10日广东汕头华南宾馆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1人死亡,15人受伤。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0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1998年12月4日陕西省宝鸡人民商厦发生大火,火灾中 8 人死亡, 14 人受伤,造成直接财产损失 41018万元。1994年12月8

1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25人死亡。1993年2月14日,河北省东矿区林西百货大楼发生特大火灾,造成80人死亡,55人烧伤,该大楼一至三层营业厅内货物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建筑火灾事故频繁发生和造成的惨重后果令人深思。建筑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后果非常惨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给死伤者家庭带来了悲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而保证建筑物内的人员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的安全疏散是火灾救助的首要任务。1.1.2研究的意义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是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火灾危险性分析也是火灾科学和消防

19、工程今后发展的重点。火灾危险性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火灾的危险性,从而为人们预防火灾、控制火灾和扑灭火灾提供依据和支持。由于火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火灾危险性分析有着很强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l)由于当今城市功能复杂的大型建筑和超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的大量建设,再加上城市人员集中,建筑物密集,人员疏散困难等原因,一旦发生火灾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而合理的火灾危险性分析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火灾的危险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状况,从而对防火对策提供科学的指导。(2)为保险行业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提供科学依据。精算、核保是保险的第一步,保险费率的

20、确定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火灾事故的发生受到可燃物,环境,防灭火设备等诸多因素影响。作为风险的一种情况,火灾危险性分析就显得更加有意义。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保险业将与世界保险企业直接竞争,建筑火灾保险是保险行业中的重要险种,保险公司要更加准确得确定保费,就必须对建筑火灾危险性做出综合性评估。(3)为性能化设计规范和相关安全法规制度的制定做准备。开展性能化防火设计并制订相应的防火设计规范是必然的趋势。随着我国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随着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火灾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和性能化设计的水平将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对今后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制订打下

21、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我国法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在新时期,新的条件下也会出现一些相关安全法规制度,而这些法规制度的制订也离不开大量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和经验。现代建筑由于用途各异都有自己的结构特殊性。但不管怎么样,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和人员的安全疏散都是最重要的。而人员安全的影响因素太多,带有很多不确定性。通过对各种建筑物进行火灾危险性分析,并开展安全疏散的研究,得出在火灾场景下,人员能否安全的撤离火灾现场,并提出防火措施。从而降低火灾危险性,达到减少火灾发生次数及降低火灾损失的目的,对消防安全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合理地对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及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是一个

22、值得研究的课题。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系统研究性能化防火设计为背景开始的。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许多超高、超大、设计新颖的建筑,而这些建筑中的防火设计用线性设计规范无法解决。解决这些超出规范建筑的防火设计只能依靠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不少国家己经开展了性能化防火分析与设计的研究,并在实际工程设计汇总得到了应用。英国在199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规范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安全工程学和性能化防

23、火设计方法理论及技术的研究。目前不少于13个国家以及国际标准组织和国家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都在积极发展性能化防火规范及其所要求的工程工具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1996、1998、2000、2002年分别在加拿大、美国、瑞典和澳大利亚召开了四届“国际性能化规范与设计方法研讨会”,这标志着发展以火灾性能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及相应的规范已成为国际化的趋势。国外在发展火灾危险性分析的过程中,先后组织开展了如下主要工作:(l)政府组织专家共同制定“战略发展计划”。英国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本国十几位相关专家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制定了一份指导性的“消防安全工程学战略研究计划”。澳大利亚以悉尼大学的认warren

24、研究中心为主组织了一个专题研究项目,召集了70多位从事建筑和消防研究的科研人员,共同对澳大利亚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技术领域的基础需求和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2)开发火灾风险的评估模型和相应的软件。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评估热定场所内所用产品火灾风险的方法;火灾致损评估方法;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模型;日本的建筑物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方法等。为了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外安全技术学术界对于人员安全疏散的研究不断增加。1998年8月第一届“火灾中的人员行为”国际学术会议在北爱尔兰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和地区的20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交流了人员疏散、性能化设

25、计和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英国SERT中心的Sime等人在研究了阻塞状态下人员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ORSET模型的概念,即把心理学、建筑学、管理学以及火灾报警设施的分布统一起来,从而计算最小疏散时间,指导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及时疏散;美国方面以NlsT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围绕人员疏散安全展开了研究,包括最短疏散时间的计算、最优化疏散模型的建立、火灾中人员的决策以及对环境的反应、火灾对人影响的评估方法等,其中有不少文献较详细地讨论了火灾期间人员的心理反应;日本方面较注重把火灾中人员行为统计、人员疏散安全评估方法、火灾危险性评估和性能化设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2000年6月性能化设计规范在日本的全

26、面执行提供支撑;匈牙利交通流专家Helbing把人员的心理反应量化为作用力,即社会力,添加到人员疏散模型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成功地再现了群体效应、快即慢效应等典型的人员疏散行为,并写真实的人员疏散数据相符合。1.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关于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研究相对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与国外的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也已经开展了火灾危险性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1989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火灾基础研究迈出了新的一步,开始有了国家级的重点研究机构。在建筑火灾的计算机模拟方面,率先提出了场-区-网复合模型 ,该研究成果已被日本

27、和英国等国的火灾研究者采用。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防火研究室李引擎等人于 1998 年完成了建筑火灾的风险评价研究,将居住者的危险参数因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火灾危险系数,针对建筑物自身状态及附加的防火系统的各因子结合在一起构成建筑物安全参数。3)“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列入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其中与火灾相关的部分就包括危险性评价、性能化设计等方面的内容。4)近几年来,国内多次召开的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的学术会议也推动了火灾危险性分析的发展,如 99 城市火灾安全国际学术会议,2003 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第一届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与评估技术研讨会等

28、。在我国, 人员安全疏散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迄今为止仅有一、二家研究机构在国内消防刊物上发表过有关人员安全疏散的论文。1) 如青岛海洋大学曾经在火灾科学上发表过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可靠性评估一文, 文中给出了一个以逃生概率为评价指标的疏散可靠性计算方法。2) “九五”期间, 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开了地下建筑的疏散模型, 标志着我国在人员疏散这领域的研究进入到计算机数值模化阶段。3) 香港城市大学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计算虚拟现实的技术收集人员在火灾中行为量化数据的查方法, 并结合火灾后的问卷调查及疏散演习等手收集了大量有关火灾中人员行为的数据。比较详细(研究了建筑物防火通道内的标识 如灯光、张贴

29、、指引)广播等 对人员疏散行为的影响, 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建立了(SGEM)网格疏散模型 。该模型在几何空间上将建筑物划分成能反映人员具体位置的细格, 并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分析每个人员在建筑物内移动速度。采用此模型对香港的一些实际工程进行较为成功的疏散模拟。4) 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拟在“十五”期间, 开展大空间公共建筑火灾疏散评估技术的相关研究, 内容包括:(1)我国大空间公共建筑人员疏散特性基础数据研究:采用情境实验法, 建立真实客观的现场火灾模型对本专题进行现场疏散演习, 采集相关数据。同时结合问卷式方式对火灾中疏散逃生人员进行跟踪调查所取得的数据, 得出人员疏散基础数据。包括人

30、在楼梯中的疏散速度、人在走廊中的疏散速度、人们意识到火灾发生的方式、失火后人的第一反应与第二反应等等。(2)研究建立适用于我国大空间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计算机模拟子程序与定量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评判标准因为疏散是结合人员行为、人流、人员能力、建筑物的物理环境、火灾情况的动态变化的一个动态系统所以它必须以动态系统模型描述。从系统动态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评估。在国际上, 对疏散进行研究, 大多数都在描述模拟疏散情况。对建筑物与人员行为的综合分析模拟比较少。该项目申请人员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对建筑系统与人员行为的综合的疏散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结合当前我国的情况对火灾疏散提出有效的结论。5) 研究人员

31、准备建立疏散综合系统动态模型(EVACUAT ION SYSTEM DYNAM IC MODEL)模型包括评估部分及相关的评判标准综合系统动态模型, 包括4 个子模型:1.逃生前期人员行为系统动态模型;2.逃生中人员行为系统动态模型;3.疏散人流系统动态模型;4.疏散人员能力系统动态模型。1.3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1.3.1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对国内外建筑物火灾事故的了解,使我们认识到进行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析与疏散研究的必要性。再通过了解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析和疏散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证实了该课题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文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发展及蔓延等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事故致因理论,结合系统安全分

32、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建筑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的体系;然后运用基于模糊模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建筑火灾危险性,为建筑人员疏散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在对建筑火灾事故特点及火灾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两类危险源理论辨识建筑的火灾危险源,并分析其危害性。 (2)应用因果分析法深入分析建筑火灾危险的影响因素,结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及实际情况,建立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体系。 (3)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建筑火灾危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将建立的建筑火灾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超市火灾危险性评价中,进行实例应用与分

33、析。(5)简单介绍疏散的概念和原则,对影响疏散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某超市进行疏散研究的实际应用。1.3.2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本论文所用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基本资料的准备通过危险性分析对建筑物进行危险性评价对建筑物的人员疏散进行研究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结论对建筑物进行危险性分析宁夏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析第二章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析2.1建筑物的火灾事故的特点2.1.1现代建筑功能复杂,电气设备多现代大型建筑的功能趋向复杂,既有大型百货商厦,体育场,剧院,又有餐厅,游戏厅,影院等。还有其他商业配套设施如设备房(中央空调控制室,总监控室等),仓库,地下停车

34、场等。首先,这些大型建筑物功能复杂,用电设备多:各种灯具,照明器材和电器插座,有中央空调设备,厨房设备,音响设备,办公设备等等。这些设备线路错综复杂,功率大,使用时间长,如果在设计,安装,使用中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火灾。其次这些大型建筑物多是人员流动性大,层次复杂,难免有人乱扔烟头或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对此种情况我们难以发现和控制。2.1.2可燃物质多,火灾负荷大现代大型建筑为了营造出豪华,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环境,对其吊顶,墙面,地面进行了大量的装修,装饰装修的材料多为可燃物质。如木龙骨,胶合板,装饰织物等,加之内部还敷设有电气线路,极易造成火灾;如大型购物商厦里的货架,货柜等。很多都采用可燃材

35、料制成,且距离都比较小,基本上是连成一片;而商厦经营的商品大部分是可燃物品,一些不燃物品的包装材料也都是可燃物品。2.1.3装修复杂,隐患多大型建筑物内各种空调,防排烟,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设施管线繁多,错综复杂。大型建筑物往往要进行大面积装修,由于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非燃烧材料较少及装修效果不理想,建筑物内部分装修材料未达到非燃化标准,加上吊顶内部情况复杂,电气线路或者管道隔热材料等起火后不易被发现,容易出现火灾沿装修表面蔓延,迅速扩大,无法控制的现象。2.1.4人员流动大疏散困难大型建筑物里往来人员众多(如百脑汇,沃尔玛,赛博数码,兴隆大家庭等),是公众聚集场所中人员密度最高,人员流动量最大

36、的地方,每逢节假日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而顾客进入建筑物各楼层主要使用自动扶梯和电梯,对疏散楼梯的位置不是很熟悉,而且大型商厦的货柜布置非常复杂,疏散通道难以做到一目了然。发生火灾时,自动扶梯和电梯将停止运行,非消防用电将被切断,如果商场内没有完善有效的应急照明和应急疏散措施等对顾客进行迅速疏散。必然会造成人员四处逃逸,从而发生拥挤,踩踏,大量浓烟和毒气会使未及时疏散的人员中毒。如果是地下商场的话,后果将会更加严重。2.1.5人员消防意识差,消防力量薄弱首先,有的建筑物的管理人员对消防安全不够重视,如用其他杂物阻塞消防通道,违章用电等现象普片存在,影响了消防设施作用的发挥;其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37、,多数未经过消防安全培训,防灭火常识匮乏;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及时,造成部分自动消防设施失去作用。甚至发生消防控制中心瘫痪的现象;部分大楼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员疏散预案,发生紧急情况是,不知所措。2.1.6空间跨度大,上下贯通,容易形成立体燃烧现代大型建筑物的面积都比较大,且多数装有自动扶梯,共享中庭,敞开楼梯间等各层间连接部位。例外为了吸引顾客和便利商品流通,形成产业规模。近年来各种商城毗连在一起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流行。而有的建筑物更是主体与地下商场相互联形成广阔的流动空间。这些变化固然吸引了人气,便利了商品的流通。同时也使建筑物的防火,疏散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一旦发生火灾,将使火苗,高温

38、烟气在“烟囱效应”作用下迅速向相连的地下,地上建筑蔓延,导致大面积立体燃烧。如沈阳商城大火,皇朝万鑫大火,上海陆家嘴教师公寓大火及重庆赛博数码广场大火等。2.2建筑火灾危险源根据危险源理论,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根据危险源分类,火灾中的第一类危险源包括可燃物、火灾烟气及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成分;第二类危险源是人们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减

39、小火灾损失所采取的消防措施中的隐患及物理环境因素等。2.2.1第一类危险源(1)可燃物 建筑内可燃物的存在是火灾发生的根本原因。可燃物可分为气相、液相和固相三种形态。发生燃烧时,它们与空气混合的难易程度不同,因而其燃烧状况存在较大差别。建筑火灾大多是由可燃材料而造成的。现代高层建筑,为了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的需要,大量使用新型装饰材料、装修材料和建筑制品,这些材料大多是易燃或可燃材料,作为室内装饰材料其本身的耐火等级并不是很高,所以这些材料不但增大了室内火灾载荷,而且一旦燃烧起来,会放出大量的热、烟,尤其是合成塑料制品。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建筑内的火灾荷载密度、建筑物内发生火灾后的热释放速率,

40、可燃物起火环境的辐射热流量等指标来分析建筑物内可燃物的危险性。 (2)烟气及有毒、有害气体 所有火灾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由于遮光性、毒性和高温的影响,火灾烟气对人员构成的威胁最大。统计结果表明,在火灾中 85%以上的死亡者是死于烟气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是吸入了烟尘和有毒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昏迷后致死的。 对人体的危害 a.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被人吸入后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一种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从而阻碍把氧输送到人体各部分去,当一氧化碳和血液 50%以上的血红蛋白结合时,便能造成脑和中枢神经严重缺氧,继而失去知觉,甚至死亡。即使一氧化碳的吸入在致死量一下,也会因缺氧而发生头痛无力及呕吐

41、等症状,最终仍可导致被困人员不能及时逃离火场而死亡。 b.烟气中毒 木材制品燃烧产生的醛类、聚氯乙烯燃烧产生的氢氯化合物都是刺激性很强的气体,甚至是致命的。烟气中还有甲醛,乙醛,氢氧化合物,氢化氰等毒气,对人都是极为有害的,随着新型建筑材料及塑料的广泛使用,烟气的毒性也越来越大。 c.缺氧 在着火区域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加上空气中充满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气体,这就造成空气的含氧量大大降低。发生爆炸时甚至可以降到 5%以下,此时人体会受到强烈的缺氧从而死亡。 d.窒息 火灾时人员可能因头部烧伤或吸入高温度烟气而使口腔及喉头肿胀,以至引起呼吸阻塞窒息。此时,如不能得到及时抢救,就有被烧死

42、或被烟气毒死的可能性。在烟气对人体的危害中,以一氧化碳的增加和氧气的减少影响最大,但在实际中,起火后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混合地共同左右于人体的,一般来说,比它们的单独的作用更具危险性。 对疏散的危害 在着火区域的房间及疏散通道内,充满了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及各种燃烧成分的热烟,甚至远离火区的部位及其上部也可能烟雾弥漫。由于烟气的减光作用,人在有烟场合下的能见度必然有所下降,浓烟能造成极为紧张的恐怖心理状态,使人们失去行动能力甚至采取异常行动,给现场带来恐慌和混乱状态,这对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造成严重影响。 对扑救的危害 消防队员在进行灭火与救援时,同样要受到烟气的威胁。烟不仅有引起消防队员中毒、窒息

43、的可能性,还会严重妨碍他们的行动。弥漫的烟雾影响视线,使消防队员很难找到起火点,也不易辨识火势发展的方向,灭火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同时,烟气中某些燃烧产物还有造成新的火源和促使火势发展的危险;不完全燃烧产物可能继续燃烧,有的还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带有高温的烟气会因气体的热对流和热辐射而引燃其他可燃物。上述情况导致了火场的火势扩大,给扑救工作加大了难度。2.2.2第二类危险源为了防止建筑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损失,人们总要采取各种消防对策和消防管理手段控制或改变火灾过程。这些消防对策从本质上来说是采取措施来约束、限制火灾中的可燃物、烟气等危险源。一个理想化的情况是这些措施完全能够约束、限制火

44、灾危险源,则采用了这些措施的建筑就不会发生火灾,是安全的。但是,根据系统安全理论,绝对安全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这些消防对策和消防管理手段中总会存在一些隐患,这些隐患导致了建筑物发生火灾的可能。这些消防隐患也是建筑物发生火灾的危险源之一。主要包括:(1)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可在火灾发生早期探测到火倩并迅速报警,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宝贵的信息,且可以通过联动系统启动有关消防设施来扑救或控制火灾。但是自动探测报警系统存在一定的故障串,存在误报的情况;另外如果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不合理,会出现报警死角,影响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2)自动喷淋系统 自动喷淋系统可以及时将火灾扑灭在早期或将火

45、灾的影响控制在限定范围内,并能有效地保护室内的某些设施免受损坏。同样自动喷淋系统存在定的故障率,这对控制火灾的发展和蔓延影响很大。(3)控制起火措施 控制起火措施是防止或减少火灾损失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应当了解各类可燃材料的着火特性,将其控制在危险范围之外。具体实施手段包括严格控制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密度;对建筑装修材料的燃烧等级进行严格限定,对容易着火的场所或部位采用难燃材料或不燃材料;控制可燃物与点火源的接触;通过阻燃技术改变某些材料的燃烧性能等。在实施这些措施时,由于人们对可燃物的性能了解不够,对可燃物的控制不严格,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大。(4)安全疏散 建筑物内的人员疏散通

46、道的设计和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组织对保证人员能在火灾到达危险状态前安全地疏散出建筑物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很多建筑中存在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疏散通道上堆放杂物导致通道不顺畅甚至是堵塞的现象,另外很多建筑的使用人员对建筑内的疏散通道不熟悉,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导致人员安全疏散无法顺利进行,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后果。(5)应急救援 对于较大型的火灾,一般需要消防队来扑救。若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则救援工作便会进展顺利。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的时间越快,越有利于控制火灾。影响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展开扑救的因素包括建筑物与最近的消防队的距离;建筑物与消防队之间的路况;建筑物内消防通道

47、的顺畅情况;消防队的训练程度;建筑物内及周围消火栓的情况等。这些因素编制在应急预案中应考虑全面。 此外,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由建筑火灾特点可知,外部环境条件(风速、雪霜,人员流动等)对建筑火灾的发生影响很大(特别是高层建筑和大型商用建筑的火灾);内部环境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相对较小,可是对温度探测器和自然排烟系统的性能具有较大影响。2.3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概述2.3.1火灾危险性的概念火灾危险性是指可能发生的火灾事件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火灾危险性常简称为火险,人们对火险至少有以下几种理解和定义:(l)火灾危险性是可能发生火灾的概率;(2)火灾危险性是潜在火灾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